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零距離服務百姓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東麗區司法局嚴格落實每個環節各項工作,按照時間服從質量的原則,抓好對規定內容的學習,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即知即改,努力讓人民群眾看到真變化,得到真實惠。
深學,確保入腦入心
為確保活動取得實效,區司法局制定了《東麗區司法局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和日程安排表,指導各部門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體要求,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抓好學習、征求意見和邊學邊改工作。
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認真研讀一系列重要講話和中央指定的三本書,撰寫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以群眾路線教育學習知識、先進人物事跡為內容制作展牌并上墻,在局內部辦公網絡開辟群眾路線教育專欄,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組織參觀周鄧紀念館,觀看影片《楊善洲》等,借助這些有效載體,進一步增強全體黨員干部對群眾路線的認知能力。活動中,區司法局堅持開門搞活動、開門聽取意見、開門查擺問題,組織召開機關座談會、老干部座談會,向特邀監督員上門征求意見,向區相關部門、各街道廣泛征求意見建議,逐條梳理,建立臺賬,及時研究解決,做到立查立改立行。
細照,確保觸及靈魂
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局堅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始終,以焦裕祿同志為鏡,提出“三問”,以此來反思和警醒領導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群眾觀念,增進群眾感情,落實為民要求。
一問當官為了什么。就是看領導干部有沒有“像焦裕祿一樣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把為民作為司法行政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思想深處領悟群眾真諦、站穩群眾立場、牢記群眾觀點。
二問能為百姓做些什么。看領導干部有沒有像焦裕祿那樣主動去了解群眾想什么、盼什么,自覺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決好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三問應該為后人留下些什么。提出:焦裕祿同志為我們留下了那么多,我們能為后人留下些什么?領導干部肩負發展一方、造福一方的重任,要想像焦裕祿一樣為后人“留下那么多”,就一定要真抓實做,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工作實績。
篤行,確保做出實效
區司法局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敢于查找和正視各種沉疴積弊,從具體事情抓起,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和最盼切的問題,把群眾路線貫徹在實際工作中,零距離服務百姓。
(一)主動服務送法上門,貼近百姓需求。以滿足群眾的需求為工作目標,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把法律服務、司法資源送到百姓的家門口。
一是健全基層司法體系。作為2014年東麗區20項民心工程之一,今年要建立覆蓋全區的法律服務體系,在張貴莊、豐年等8個優秀司法所設立“法律服務超市”,在各街道設立專職人民調解委員會,將法制宣傳、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等優化集聚,為百姓提供家門口的“一站式”服務。
二是繼續開展200場法律服務進村(居)活動。深入各街道村(居)送法上門,針對群眾關心的法律問題舉辦法律知識講座和義務咨詢,滿足基層群眾對優質法律服務的期待和需求。
三是實現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依托司法所指導全區各村(居)聘請法律顧問工作,律師開展法制宣傳,化解矛盾糾紛,提供法律服務,建立起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民生的基層法律服務長效機制。四是打造“多位一體”的法制宣傳教育載體。通過《法治經緯》電視節目,《在線說法》廣播節目,《法治經緯》、《法治東麗建設》兩個報紙專欄,《法治之窗》手機報,東麗普法網、普法微博,轄區內led電子屏和公交站牌展開全方位的法制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