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者學習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篇)
社區工作者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新招錄社區工作者入職培訓第一期已經完成,三天得培訓讓我對社區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并進一步了解了社區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內容和工作的方式方法,體會到當和政府對社區工作的重視,對每一位社區工作者的關注。
社區作為基層單位,一頭連著政府各組織部門一頭連著轄區居民等,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社區工作看似平凡簡單,卻是建設和諧社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組成部分,就如講師說得:“和諧社區,和諧社會的最終目標是每位公民的和諧”,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應正確看待自己的工作,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凡事從自我做起,肩負起責任,對居民的責任,對工作的責任,對自己的責任。
這三天的培訓中,豐臺區的領導為我們安排了別具特色、全面詳細的課程,從國家的政策講解,目前的形勢下的社區工作分析到社區工作者的個人成長等方面分別作了客觀的、全面的、詳盡的解讀,王佩琦書記為我們解讀了《豐臺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推進社區建設的意見》,使我們更加了解了黨和政府對社會建設的重視和關注,在政策上得支持和幫助;刑桂麗處長為我們分析了《新形勢下得首都社區建設工作社區規范化建設與社區公共服務》讓我們對社區的發展,社區工作者的發展方向有了更細致的了解;田國秀院長為我們講解了《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群眾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指導我們如何更好的做好社區工作,心系社區居民,推動社區建設;關明博科長解讀了《豐臺區十二五規劃》讓我們看清了發展的方向,更使我們對未來豐臺區的發展充滿了希望和期待;李富國校長為我們講解《青年人才成長》教導我們做事先做人,并對我們充滿期望。最后一天還為我們安排了學習參觀盧溝橋抗戰館和社區工作經驗交流的活動,使我們能有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
三天的培訓讓我深刻感受到向做好社區工作先要把居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群眾利益無小事,充分發揮社區工作的優勢,深入居民中,傾聽居民的呼聲,反應居民的訴求,關心居民的疾苦,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社區工作者應:
1、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原則,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
2、堅持用“心”工作,使自己時刻都有一顆責任心、平常心,對居民要有愛心、同情心,以真心換真心;
3、堅持團結友愛,社區是每一個社區工作者和社區居民共同的家,要團結每一個社區工作者,發揮大家的力量,為建設我們的社區共同努力。
三天的培訓使我對社區工作充滿激情和期待,讓我為能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而感到自豪,也讓我有勇氣、有信心迎接今后的工作,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工作都會遇到困難,但困難是可以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并最終得到解決的。讓我們抱著心系居民,建設社區,服務社會的心情,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努力奮斗,建設一個和諧、文明、欣欣向榮的社區。
社區工作者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本周一下午,社區對全體員工進行了金正昆教授主講的禮儀視頻學習的培訓,通過視頻禮儀知識的培訓,我深覺得自己在禮儀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社區組織的禮儀培訓活動非常有必要,對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的傳承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文明禮儀一直處于相當重要的位置。如今,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禮儀更顯得尤為重要,它內容之多,范圍之廣,可謂包羅萬象,無處不在。一個人的舉止、表情、談吐、對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個人的素質修養,一個單位的整體形象。因此,在平時工作與生活中,著重注重四個方面提高:一是強化自律意識,提高自身服務能力;二是端正思想態度,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三是講究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禮儀水平;四是注重學以致用,提高工作效率。
視頻培訓課程從我們的發型、衣著、裝容、配飾到商務儀態禮儀站姿、坐姿、眼神禮儀、微笑禮儀、手勢禮儀致意禮儀握手禮儀名片禮儀、介紹禮儀,相互介紹。尊者居后原則,先將年輕者介紹給年長者;將地位低者介紹給地位高者;將客人介紹給主人;將社區同事介紹給客戶,將自己社區的同事介紹給別家社區同行;將非官方人事介紹給官方人士;將資歷淺的介紹給資歷深的;將男士介紹給女士。介紹時動作:手心向上,介紹時一般應站立,特殊情況下年長者和女士可除外,在宴會或會談桌上可以不起立,微笑點頭示意即可。此外還有交談禮儀、座次禮儀、電梯禮儀、行進中禮儀。各種場合各種禮儀注意事項都進行了深刻形象的講解。
輕松靈活的掌握商務禮儀能在工作中做到如魚得水,不會因為自己的失禮影響到正常的工作,還可以作為人際溝通的一個工具。說是禮儀,其實也可以說是教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從一個人的舉止習慣怎樣看出是怎么一個人,這絕對是一門學問。看來我真是應該好好多多練習,對于說話方面的技巧,也歸為禮儀,我完全贊同,不只是在工作上,在生活中,這也是值得學習的,平時的時候也知道自己和別人說話時要感同身受,遇到事情應先從對方角度出發告訴對方這樣一來對方會有什么好處,只是總是不注意得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在說話藝術上學會怎樣去贊美別人,就像禮儀本質是我心存善意在合適的時候把他用合適的方式轉達給對方,多數的時候對方都會轉送回來,這樣一來我們就形成了良性循環。雖然只學了些皮毛,但我相信只要是出于真誠的贊美,有誠意,一定可以獲得預期的效果。
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樹好自身形象,樹好社區形象,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社會將更加溫馨和諧。
社區工作者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一個講臺、一臺投影,一副話筒,一名學者面對著一群或認真傾聽、或埋頭筆記的人群,這不是學校的課堂,卻勝似課堂,這是在丹水池街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精心安排下、在區委黨校舉辦的社區工作者培訓班中的一堂課。自5月5日起為期兩個月的培訓班共開設十堂課。區、街各級領導、黨校老師運用系統、專業的理論知識,大量翔實的操作實例,聲情并茂的影像資料,深入淺出的給我們闡述了“十二五”規劃和兩型社區建設、社區工作方法、社區黨建工作、怎樣與媒體打交道、社區實景地圖的應用、社區工作實務之辦文、辦會、辦事等等,培訓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社區工作理論和操作實務的方方面面,使我受益匪淺,幫助我明確了為什么學,學什么和怎樣學的問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曾經說過:“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全面的知識使我有了全新的認識,為進一步做好社區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社區作為基層組織,一頭連著政府各部門,一頭連著千家萬戶,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培訓讓我們深切感受到要將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主動與他們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實際困難。社區工作者,不光要管理社區內的一些日常小事,更重要的是要系統的、全面的、多層次的為社區居民服務。總的來說,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原則,牢固樹立“居民群眾是社區建設的主體力量”的觀念,真正從思想上相信群眾、尊重群眾、依靠群眾,自覺做好服務群眾、發動群眾、引導群眾的工作。在社區生活中,要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以居民群眾的情緒為“第一信號”,把居民群眾的需求作為“第一需求”,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竭盡全力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要堅持把居民群眾是否高興、是否滿意作為社區工作者發揮作用的最高標準。我社區位于解放大道下沿線,屬于老城區,老年人多、低保戶多、殘疾人多,他們更需要關愛,需要照顧,社區工作者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追求,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的急、難、憂,及時解決居民的實際困難,始終不渝地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居民的心坎上,當好居民的貼心人。
第二,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責任重于泰山,無為則殆。”做而不學等于蠻干,學而不做等于白學。這次培訓,使我更清楚地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社區工作是基層工作,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只有自己做好了,群眾才會信任你,更好的開展工作。正如培訓最后一堂課所說:要處理好六大關系,特別是與社區居民的關系,一切為了居民、為了居民的一切、為了一切居民。
第三,要有團隊合作精神。在社區里很多工作都是大家共同協作完成的,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同志之間講信任、講理解、講諒解,要本著對工作、對事業、對群眾負責的精神,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這一點我有著深刻的體會,精誠團結、通力協作是我社區的一大特色,因為我們這里有多名不到20歲就來到社區(原來叫居委會)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20多年的現在還很年輕的老群干、老專干,他們親生經歷和見證了從家長里短、婆婆媽媽的老式居委會到現在設施齊全、管理有序、服務多樣的新型社區的演變過程。他們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他們工作不分內外、勞動不記報酬,他們勇挑重擔、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我學習的榜樣,激勵著我在這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中為和諧社區的建設添磚加瓦。
第四,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水平。努力學習與工作相關的各種知識,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掉隊、不落伍,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我作為一名殘疾人協理員,深深懂得:關心和幫助殘疾人朋友,協助殘聯、協助社區將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送到他們手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幾年來,能堅持做到經常性的學習國家關于殘疾人的各項政策法規,努力維護殘疾人朋友的合法權益,聽取他們的呼聲和意見,努力成為他們的宣傳員、協調員、示范員,成為他們的知情人、報告人、救助人。因為顯而易見的客觀原因,在常人看來在工作中必然會遇到一定的困難,但是對我而言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困難,我堅持做到四勤(即腦勤、眼勤、嘴勤、腿勤),對殘疾人做到四心(愛心、誠心、細心、耐心),盡力協助社區、協助殘聯為廣大殘疾人朋友撐起一片天,讓他們在和諧的環境中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發展的物質文化成果。為和我一樣的廣大殘疾人服務,為殘疾人事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累并快樂著!
第五,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和總結經驗,及時改進工作方法。在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知識日新月異,不學則惘”,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國家為了百姓著想,出臺了越來越多的惠民政策,我們做為一名基層工作者,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調整工作方法,使居民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享受到國家的惠民政策,讓陽光照亮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一個管理有序、環境優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