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講座學習心得(精選3篇)
科研講座學習心得 篇1
本周曲老師的講座引導我們掌握科研工作的規范,確立嚴謹治學的品格,堅守學術誠信、完善學術人格、維護學術尊嚴,自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努力成為優良學術道德的踐行者和良好學術風氣的維護者,推進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科學研究作為特殊的社會活動,本身具有獨特的價值追求和精神氣質,從事科研活動的群體比其他社會群體更需要一個追求真理、嚴謹求實、誠信負責、真誠協作的文化氛圍。這種文化氛圍的營造是當下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的主要任務,同時也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使命。研究生是向社會、向科研領域輸送科研人才的中間環節,當前研究生人數的不斷增多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對學術榮譽以及相關利益追求使得很多研究生或科研工作者出現學術不端現象:急功近利、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科學精神缺失、學風浮躁,而這正是當前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要解決的中心問題。
通過曲老師的這次講座,我了解到多看文獻,善于模仿,勤于思考,培養獨立的研究能力對一個做學問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⑴ 會看文獻,收獲知識,更要學會寫論文
⑵ 充分利用課堂,學習理論知識,也要學會授課技巧
⑶ 不斷遇到新問題,不斷解決問題,不斷前進
⑷ 學術謙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⑸ 做人謙虛:謙虛做人,不要樹敵學術謙虛: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⑹ 做人謙虛:謙虛做人,不要樹敵
⑺ 論文和著作中的話,一定要仔細推敲,注意與學術相關的小細節。畢業論文的制作,畢論海報的制作,畢論答辯現場,畢論的內容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
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時刻保持警醒的意識,抵制不良風氣的影響,千萬不要心存僥幸!
科研講座學習心得 篇2
這學期的科研講座,各位老師用鮮活的科研實例導入,將抽象的做科研的道理形象且極為有效地傳達給了每個學員。以下是科研講座的內容:
第一次講座,X老師主講的平板顯示技術及其研究進展向我們展示了很多關于平板顯示技術的應用及發展。
第二次講座是信息工程系系主任給我們主講的,主題是:如何撰寫畢業論文。葉主任給我們上了一課,告訴我們如何撰寫畢業論文,以及撰寫畢業論文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三次講座由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系的程教授主講,展開了一場以“太陽能光伏的功能及其應用”為主題的講座。演講中,程老師通過講解太陽能的應用,太陽能電池的開發,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太陽能電池的分類,太陽能電池的生產線等方面解說太陽能電池。并且程老師還介紹了中國光伏技術發展概況,并從歷史方面肯定了光伏的.發展,太陽能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
第四次講座,福州大學物理信息學院x教授為我們召開了一場以“圖像編碼技術”主題的講座。向我們展示了圖像數字和信息在今后科技發展的方向和前景。
第五次講座,信息工程系有幸邀請到電視臺工作人員來為我們介紹相關內容。該內容分為五個部分向大家逐一展示。其一為廣播電視發展回顧,其二為數字電視的技術變革,其三為數字電視產業及發展,其四為三網融合的發展趨勢,其五為相關行業的新機遇。
最后一次講座,閩江學者教授x教授給我們上了一場主題為“有機納米電子學”的講座。李教授在講座中表示:“在這科技是第一的生產力的社會下,學會高科技技術是成為新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要求,我們不僅要學會課本上基礎的知識理論還要了解高科技術,這不僅有助于理解課本知識而且對以后的就業也有很大的幫助。”有機納米電子學是討論納米電子元件、電路、集成器件信息加工的理論和技術的新學科。它代表了電子學的發展趨勢并將成為下一代電子科學與技術的基礎。近年來,在國家幾項基金項目的支持下,開展了深亞微米MOS器件,單電子器件以及納米結構電子輸運理論的研究。在大量查閱國外文獻的基礎上,逐漸理出了當前“納米電子學”主要的理論和主要研究領域。有機納米技術不僅僅是向小型化邁進了一步,而是邁入了一個嶄新的微觀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物質的運動受量子原理的主宰。投影儀展示出各種有機納米技術材料的研究成品,以及福州大學實驗室所研究出來的成果。
具體來講,主要有如下感悟和收獲:
一、腳踏實地“做”的精神
從讀書開始,就開始接觸科研這樣一個領域,剛開始覺得很神秘很抽象,后來工作實習了,更多地接觸這一領域,也完成了一些科研課題,對科研慢慢地有了一種揭開神秘面紗一睹“芳容”之后的輕松愜意的姿態,感覺科研不過是一種文字功夫,“文筆好的人必定能搞好科研”這樣的觀點好像被很多人所認同。聽完各位老師的講座之后,方明白,所謂的文字游戲不僅不是科研的實質,而且與科研的實質在一定意義上是背道而馳的。我們很多人做不好科研的原因并不一定是他沒有做科研的能力,而是他根本沒有去“做”。我這里的“做”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科研實踐,絕不是虛與委蛇“作秀”式的“做”。因為,科研的實質首先就是實踐,是腳踏實地地“做”,而文字只不過是科研表達的一種載體罷了。
二、客觀嚴謹“寫”的精神
正因為文字只是實踐性很強的理性的科研工作的一種載體,所以如果我們在文字上太過花拳繡腿,就難免給人一種華而不實舍本逐末的感覺,而事實上,太過注重文字魅惑力的人也確實往往缺乏對客觀事實本身應有的尊重。而這樣的人絕對不是一個好的科研者。所以從各位老師的樸實無華而又親切得體的教導中,我告訴自己:科研本身就是一種實實在在、樸實無華的嚴謹的工作,過多的文字賣弄對科研,對科研內在的精神來說,就是一種褻瀆。因此,在科研表達過程當中,我們要努力做到:尊重實踐,秉持理性,客觀、嚴謹地去“寫”,這里的“寫”即科研成果或感悟的表達,事實上包括我們一般意義上的寫和說。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漂亮詞匯、語言技巧都不能用,但是你所有的文字技巧都應該有一個共同目標,那就是完全忠實、客觀地再現實踐,否則,就背離了科研的實質。借用古人的一句話,科研表達,我們要追求的境界就是符合科研實質的“辭達”。
三、前后貫通“思”的精神
如果說科研的實質是實踐,那么科研的靈魂和精髓就應該是思考。因為,如果我們只是機械地去實踐并如實表達,那么整個實踐工作還只是停留在收集資料的階段,這是一個未完待續的狀態,這些實踐是否真的有價值,還有待于后繼者在這些實踐資料基礎上進行思考之后得出的結論和認識。正因如此,我們幾乎在所有的科研報告中都能看到“思”的身影。但是,“思”同樣不是擺上了就可以,真正的科研的“思”我想應該是立足實踐、前后貫通的一種深刻而又理性的“思”,沒有實踐,或者說實踐工作不充分的“思”都像是無源之水,價值和意義都會大打折扣,甚至沒有任何價值。
總的來說,此次學習我對科研工作的新認識就是:首先要腳踏實、認認真真地投入科研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包括最后要始終保持一種及時客觀記錄、嚴謹求實表述和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精神。簡單說,實踐是科研的骨架,表述是科研的肉體,而思考是科研的靈魂。
科研講座學習心得 篇3
家園共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礎,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環節。有一句就概括了家長工作的重要性“忽略了一個家長,就等于放棄了一個孩子的教育。”雖然家長因各自身份、素質不同,言行舉止也各不相同,但他(她)們和老師有一個共同的方向——那就是愛孩子。在幼兒園里家長工作是衡量一個班級工作成績的條件之一。現在我來談一談我班是如何開展家長工作的。
一、笑著面對每一位家長
微笑服務在當今社會里是各行各業都提倡的,也是優質服務的標準。幼兒園老師也不例外,早晨,當家長迎著陽光出現在教室門口時,看到班上笑容可掬的老師,聽到老師與孩子親切的問候,也許家長一天的好心情從此開始,他們會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像在家一樣,他們放心;下午,當工作了一天的家長來園接孩子時,老師微笑著對他說:“您的孩子真棒,今天學會了穿衣服。”也許他的勞累立刻減輕了許多;當家長有事耽誤了接孩子時,面對心急如焚,滿臉歉意的家長,老師依舊微笑的說:“沒關系的,您別著急!”這又怎能不讓家長感動呢?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對于老師,它是你啟動家長心扉的鑰匙。
二、對待家長的方式概括成十二個字:“一視同仁、區別對待、真誠溝通”。
(1)“一視同仁”我們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所受過的教育和從事的職業也各不相同。當今社會以貌取人的現象比較嚴重,用穿衣戴帽衡量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很尋常的事。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人,當看到某人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就會對這人畢恭畢敬,當看到另外一個破衣爛衫就會對人家愛答不理。我認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不應該存有這種世俗觀,即無論家長相貌、衣著或職業等如何不同,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家長,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家長和孩子,不分貴賤、不論親疏。舉例,我班鄧朗軒和林卓賢
(2)區別對待在孩子的問題上,家長都很重視,也能積極主動與教師交流。但是,由于家長的性格以及對幼兒園和教師的信任程度不同,于是教師在與家長交流過程中要注意“區別對待”,注意方式、方法。班級的家長由對幼兒園的認識和理解不同,又可以分為主動配合型家長,被動配合型家長,和拒絕配合型家長。
主動配合型家長樂于與老師配合,積極接受老師的建議,常常主動地與老師聯系,對于這類家長,我們要將“感謝”二字掛在口頭,向他們更細致的介紹班級的工作,并將活動深入到家庭中去,使他們成為家長工作的領頭人。
被動配合型家長有時會向老師詢問一些情況,但對于老師的要求,不能按時完成,他們對老師的工作持懷疑態度,所以我們要讓他們看到我們實際的工作成績,用事實來說明問題,給他們更多參加各類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了解幼兒園,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班上老師的工作。
拒絕配合型家長則表現為對老師的工作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但總會以各種借口推托老師交待的事情,我們老師不能著急,可以先從這類家長的孩子入手,讓孩子成為小廣播,每天向家長播報幼兒園的趣事,樂事,吸引他關注幼兒園,關注老師的工作,然后請他參加一些活動,與孩子互動,與家長互動,用別人的熱情去影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