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創業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習創業心得體會 篇1
“互聯網+”作為熱詞,在經濟領域尤其受到關注,就像當年“OTO”一樣,讓企業主趨之若鶩,生怕一不留神,就會被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所拋棄。
在“互聯網+”時代,不管你是辦廠的還是經商的,都看到了希望也感到了壓力。一些傳統的“大鱷”莫名其妙就倒了,而一些無資金、無場地、無資歷的三無“小正太”一夜之間就成了呼風喚雨的人物,一種不曾見過的新商業模式不斷地“刷新”著人們的認知。
搜索百度,它給出如下定義: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
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我們必須注意到幾個關鍵詞:信息通信技術、互聯網平臺、深度融合,從這里可以清晰地看出,“互聯網+”顯然已“水更深”,比傳統“OTO”模式更加引人入勝,同時也給“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提供新思路和更多的機遇。
17日,金華微博名人匯在永康舉辦了一場“互聯網+”背景下的新論壇,各位玩微博、微信高人一籌的大V,組織在一起,嚴肅而又認真地討論起了“互聯網+”。
這次聚會其實是“互聯網+”新思維的產物,跟傳統的會議模式很不一樣。這個會是一群人在微博平臺上聊出來的,包括會議的時間、地點、內容,每一個參會者都是主辦方。
“我們通過網絡‘認識’,又是通過微博、微信把互不相識的一群價值觀相同的人組織一起,有主題,有演講,有交流,跟以前‘見網友’模式不一樣,是升級版。”@誠信麗州說。
據了解,金華微博名人匯是新浪官方授權,由金華大市范圍內有影響力的.橙V用戶組建的新媒體交流和資源互享平臺,整合了金華全市400多萬粉絲資源。17日的微峰論壇中不乏各行業的精英,還包括專門從事“互聯網+”業務的專業公司。
“前來參加的都是有影響力的微博網友,這就是很好的資源,一起討論‘互聯網+’,讓我們不僅學到了新方法,開拓了新視野。這種形式,還讓線上的網友變成了線下的朋友,把我們每個人資源抱團,相信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也是‘互聯網+’模式下新經濟發展思路。”
錢英杰,永康舵手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在微峰論壇上,分享了他開公司與眾不同但又看起來“水到渠成”經歷。
兩年下來,永康舵手的粉絲漲到了7萬,公眾號的影響力還一度排進全國汽車前十。
“玩著玩著,讓我們看到了里面的蛋糕其實是很大的。”錢英杰說,今年5月份,他開了實體店———永康舵手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一種“OTO”的形式,把線上的粉絲引到了線下,短短幾個月時間,會員人數已近3000人。
“什么是‘互聯網+’,我認為就是資源整合,抱團取暖。”錢英杰認為,互聯網是一個敞開的平臺,也是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每一個商家都必須有一個開放的心態。
目前的互聯網形態,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成為普遍現象,社群是一群人和一群人的自由連接,人們的消費習慣也變了,更多的是和一群朋友去吃飯,去看電影,去喝咖啡,去唱歌,去休閑,找到與這些社群的連接點,也就找到了商機。
永康舵手平臺是向眾多商家開放的,商家之間相互配合,把一個個社會群組跨界連接起來,那些酒店、電影院、咖啡館也因此增加了一大批潛在的客戶。
錢英杰無意當中走上了“互聯網+”社群電商的新模式。社群電商“吳曉波頻道”創始人吳曉波說,未來的產品銷售,已經不是先做產品,再通過銷售找人,而是先找到人,再把商品成本大幅下降,做讓人滿意的產品,一種全新的商業邏輯已在現實中出現。
“我們現在操作的還有另一種OTO反向模式,把來自實體店的消費者帶到線上去。”錢英杰說,把一個個普通市民引導到有共同語言的社群,看起來是為粉絲服務,其實質是為企業服務。
“下一步,還計劃在公眾號上推出道路救援、車險服務、在線專家問答、在線法律咨詢等增值服務,通過互聯網實現跨界融合,抱團取暖,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帶給我們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
學習創業心得體會 篇2
不覺間村官生活已近半年,一路走來,我熟悉農村,習慣了農村,對農村現狀的感受也由模糊逐漸清晰起來,明確了新農村應該是什么樣,新農民應該是什么樣,過去的這幾個月來里我和我的同事們除了完成村務工作以外,一直致力于探索農村的發展途徑、項目的實施和運作。我們體會最最深刻的應該是對新農村的認識和創業項目的感受。對于發展創業項目,談一下我個人的幾點感受:
一、項目的宗旨——關注民生
作為大學生村官,發展的項目在以經濟利益為核心宗旨的指導下,更多地要關注民生,所選擇的項目要著眼長遠考慮,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我們來說由為重要,不要因為短期的利益而盲目發展項目,或許某些產業短期效益很好,但是違背了生態、環保這一健康宗旨的話,我們應該拒絕發展,畢竟我們發展和推廣的項目具有一定得導向性,如果引領不好,對從事該產業的農戶影響是深遠的。
二、項目的選擇——農業產業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農村的發展應該著眼于農業產業的開發,作為國家的后勤基地,農村保障了全國人民的安全食品的供給,作為大學生村官,我們應該注重發展農產品的深加工,在農產品上做文章,新農村的農業產業化應該在規模、科技含量和組織形式上都要有大的突破,要把新的發展理念傳授給農民,新農村應該讓農業產業有新的變化,培育特色農產品,培養新型農民。所以在項目的選擇上要從農業產業角度考慮,樹立民生意識。
三、項目的實施——依托科技
作為大學生村官,農村的實踐經驗缺乏,創業資金的不足,都嚴重影響了創業項目的進度和成功率,在政府扶持資金和創業借貸的支持下,資金不足的問題可以緩解,那么經驗不足,也可以說是技術因素,就成了項目成功的關鍵,所以,我們在項目實施的技術方面應該發揮我們接受能力強的特點,依托高校專家教授指導,與他們聯手確保項目的成功率。
四、項目的發展——政企兼顧
對于項目的發展,應該以市場為導向,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項目在發展過程中,消費者對于新品牌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所以,營銷策劃,品牌的打造確保了產品市場占有率,要想完全采用市場化運作,營銷策劃的費用會是一大筆開銷,因為我們的財力不足,如果沒有組織上關心,在項目起步階段會相當緩慢。因此,我個人認為,在項目發展的起步階段,盡全力開拓市場的同時應該爭取組織上的關心和支持。
這半年來,我們伴隨著農村一起成長……,三年,五年,數年之后我們會是什么樣,拭目以待!
學習創業心得體會 篇3
我今年27歲,是一個土家女孩,生活在西部的一個落后的農村。像我這樣的農村女孩,想要創業,充滿了太多的艱辛和困難,需要更多的勇氣和膽量。而我真正的創業時間早在21歲就開始了。回想起來我覺得創業其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神秘,現在我就這么多年來創業的.感受寫出來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一、堅持。自己創業,必須要學會堅持,不要因為一時的困難或生意不好而半途而廢,選擇了就要堅持下去。
二、創業之前,對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考慮,從店址的選擇、產品的定位、營銷的方式、客戶的定位等等,一定要有個市場調查。
三、心態,創業的心態,做為創業的菜鳥,不是你的店一開張就會生意興隆,馬上贏利,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堅定的信念,如果今天生意好就高興,生意不好就愁眉苦臉的,這樣生意是做不好的。
四、一定要選準創業項目,最好選擇適合自已的或自己熟悉的行業,找準自己產品的賣點,和同行業有什么區別?另外要考慮同行業的情況,考慮會對自己的創業帶來怎樣的影響?盡量選擇行業中較熟悉的或有市場競爭力的項目去做。
五、做為80后的一代人,最大特點是不拘形式,頭腦靈活,敢想,獨立性強,這就是優勢,也是做為沒有太多經驗而想創業的人的所必須具備的。但我們同時最大的特點就是過于自信,經驗不足,所以我們在邊創業的過程中一定要學習,一定要總結經驗,對每天的經營情況進行總結,找出不足,對平時出現的問題及時去解決,找出最好的解決辦法。
六、誠信經營,這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如果你在一個不算發達的城市創業,而沒有太多外來人流量的時候,你必須要老客戶來光顧你的生意,而我們做為年輕一代,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不太成熟和穩重,所以在與陌生的客人第一次交易的時候,顧客對你的印象決定了他以后是否再次光顧的重要一個方面。在這一點上我們要新老顧客一個樣,一樣的態度,一樣的服務水平。也許保持持久的微笑是最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