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怎么看學習心得
最近,我通過學習《七個“怎么看”》,對我國當今社會面臨的發展不平衡、就業難、看病難、教育公平、房價過高、分配不公、腐敗現象這七個熱點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當今社會,總體來說,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極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民主法治不斷加強,社會文明程度顯著上升,然而社會主義建設中還是存在很多不可忽視、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這七個問題真實的反映了中國的現狀,可以說是決定我國發展與改革方向的大問題。
首先,發展不平衡是我國城鄉、區域之間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就像書中所說,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從1983年的1.82:1拉大到XX年的3.33:1,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已達12022元,與此同時東西部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漸拉大,而且在教育經費的支出、醫療保障、社會基本制度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究其根源,我國的發展不平衡不僅有自然地域不同的因素,也有我國的發展歷史中政策不同的因素。首先東西部之間不同的自然條件就導致在改革開放的時候,必須優先發展交通便利、氣候適宜、人文條件等方面都比較有優勢的東部沿海地區。這是在鄧小平同志“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指導下作出的決定,中國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實現共同富裕,而不可能做到同步富裕,必須有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這樣才能逐步達到共同富裕。在經濟發展中為了擺脫計劃經濟的桎梏,必須充分利用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得在農副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具有優勢、交通便利的地區進行改革,在改革的同時也需要西部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作為依托。這樣,東部沿海的優先發展就決定了日后收入差距的產生。而現在,東部地區已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的工作重心就要向發展西部轉移。西部大開發戰略就標志著我國從實行非均衡發展戰略轉向了均衡發展戰略。發展不平衡必然會導致兩極分化,影響社會穩定與民族團結,因此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步,也是實現社會穩定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同時,從生態學角度考慮,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一直以來,西部地區由于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導致了一系列的生態問題,土地荒漠化不斷加劇,由此導致中、東部地區頻繁出現沙塵暴、水災、旱災等自然災害,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是西部地區正確處理資源利用與環境治理、生態保護之間關系的重大機遇。
其次,就業難問題,這是社會的很多階層都面臨的問題,農民工就業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困難人員就業更難。縱觀中國當前就業形勢,我們面臨著很多問題:就業崗位少、技能水平與工作崗位不適應、工資低待遇差、權益沒保障...就業問題解決不了會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影響社會的安定。面對這些問題,一定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保障就業者的權益。對于農民工,一方面要加強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與職業技能,另一個更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農民工的創業能力,優化創業環境,鼓勵農民工自主創業。而對于大學生這樣的高素質人才,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進措施,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實施“崗位拓展計劃”、“創業引領計劃”,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在努力提高自己就業能力的同時,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把自己的知識技能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敢于創新創業,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