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事跡學習心得體會(精選4篇)
李軍事跡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李軍生于1986年9月,四川瀘縣人,20__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__年7月至20__年12月,在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工作。20__年1月由四川工業科技學院選派到馬爾康市沙爾宗鎮黨委掛職擔任副書記負責對口扶貧工作,并定點幫扶沙爾宗村,于20__年12月14日不幸離世,終年33歲。
“去年,我兒子被飛石砸了,他給我兒子籌了5萬元錢治傷,是我們的大恩人。”人群中,沙爾宗村村民昌旺斯甲紅著眼來為李軍送行。馬爾康駐村干部王年忠駐著拐杖,一拐一瘸趕到殯儀館,送李軍最后一程,“作為一名扶貧干部,他堅守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腳踏實地,將熱血潑灑在這片土地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這幾天,村里都有人自發為他守夜,點酥油燈祈禱。”村委會主任祝昌海說,李軍在村上很熱心,不管大小事情,他都要盡心盡力地幫村民們解決,大家都很信任他。
前來送別的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副院長黃斯欣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李軍用真心去感化每一名學生,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他先后6次被學院評為“優秀輔導員”“優秀教師”,2次被德陽市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李軍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的座右銘。”沙爾宗鎮黨委書記南卡爾甲說,在援藏幫扶和脫貧攻堅的700多個日子里,李軍勤勤懇懇做好每一件工作,辦農民夜校,抓思想脫貧;在摸索中發展產業,帶動老百姓脫貧致富;熱心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去年,沙爾宗村如愿摘掉貧困帽子,15戶貧困戶家庭人均年收入均已超過3750元。李軍也被馬爾康市委授予“優秀駐村扶貧干部”稱號,沙爾宗村被評為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和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
“今天送別戰友李軍,心痛,心疼。”崇州援藏工作隊副領隊方馳說,李軍是我們援藏干部大軍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員。他在馬爾康脫貧攻堅一線奮戰了700多個日日夜夜,他的生命印記刻在了沙爾宗鎮每一個干部群眾的心里。他像一位使者,把高原上的農牧民當成自己的親人,為他們排憂解難;他像一條紐帶,讓先進發展理念在藏區落地生根,開出致富花朵;他像一座燈塔,照耀著所有援藏隊友在脫貧奔康的大路上與藏區群眾一道攜手前行。
李軍事跡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李軍,男,漢族,1986年9月生,四川瀘縣人,20__年11月參加工作,20__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去年1月,他由四川工業科技學院下派到馬爾康市沙爾宗鎮掛職,擔任馬爾康市沙爾宗鎮黨委副書記、沙爾宗村駐村工作隊員,主要負責對口幫扶等工作。
在李軍的微信朋友圈,記者發現其個性簽名寫的是“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發布的很多內容也是關于脫貧攻堅的工作信息。
沙爾宗鎮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去世前一晚,李軍還和鎮上同事一起加班至深夜,才回寢室休息。第二天,同事到房間叫醒無應答,經醫務人員檢查證實,已離世。
得知李軍離世的消息,沙爾宗鎮的干部群眾紛紛自發前來悼念。“李書記給我們村爭取了養雞扶貧項目,帶動村民掙了錢。還幫村里五保戶挑水,幫貧困大學生湊學費。”在沙爾宗村委會主任祝昌海的眼中,李軍很低調,是一個為群眾辦實事的好干部。
“你定格的身影是忙碌和奔波,你一手打造的扶貧產品,我一定幫你把它們推向市場,讓它們繼續造福沙爾宗人民,兄弟安息!”馬爾康市的一名崇州援藏干部也在朋友圈發文說。
李軍事跡學習心得體會 篇3
雖然我們并不熟識
但我們年紀相仿
因為同一個使命
奔赴不同的地方
成為祖國消除絕對貧困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你一定是太累了吧
否則怎么能一睡不起呢
否則怎么舍得在家等你歸來的父母妻兒呢
哎······
叫不醒你
那就好好休息吧
成為照亮我們脫貧攻堅前行道路上的那一束光
一路走好,戰友!
李軍事跡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沙爾宗鎮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去世前一晚,李軍還和鎮上同事一起加班至深夜,才回寢室休息。第二天,同事到房間叫醒無應答,經醫務人員檢查證實,已離世。
得知李軍離世的消息,沙爾宗鎮的干部群眾紛紛自發前來悼念。“李書記給我們村爭取了養雞扶貧項目,帶動村民掙了錢。還幫村里五保戶挑水,幫貧困大學生湊學費。”在沙爾宗村委會主任祝昌海的眼中,李軍很低調,是一個為群眾辦實事的好干部。
“你定格的身影是忙碌和奔波,你一手打造的扶貧產品,我一定幫你把它們推向市場,讓它們繼續造福沙爾宗人民,兄弟安息!”馬爾康市的一名崇州援藏干部也在朋友圈發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