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之旅心得體會(通用3篇)
廬山之旅心得體會 篇1
廬山因為唐代詩人李白,來此寫了一首詩名為《廬山瀑布》,今年十月十一長假,我們兩家人來到了廬山。
早上六點整,我們踏上了廬山的車,大家在車上有說有笑。
我們先來到了廬山的“大門”,大門用幾根“擎天柱”來支撐著它的牌匾,進入大門,我們看到了蔣介石以前居住過的花石樓,花石樓是中西結合的風格,花石樓的旁邊是一個教堂,聽說是當時蔣介石在此游玩也是在此被捕的地方,現在這個教堂還在使用。
離開教堂,我們順首山路向上走去,走了大約三十幾分鐘就來到了三疊泉,俗話說:“不到廬山好漢坡,不算到廬山,”但是這里的人說,“不到三疊泉不算到廬山”。因為好漢坡哪個地方都有,但是三疊泉只有廬山才有,我用三疊泉的水洗了洗手沾沾福。
離開三疊泉,我們往山梁上走,過了四五分鐘我們來到了古今聞名,聞名世界的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看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瀑布就像一幅白色的窗簾,細細的水珠像傘兵一樣從高空中跳下來,讓我們感到一絲絲涼意,水珠也像一臺降溫的機器。那座落在瀑布邊的小亭子,小巧玲瓏,旁的樹生機勃勃,蒼松翠柏。這廬山瀑布名不虛傳,我們來到了山頂,廬山的景色映入眼簾,極目遠眺,太陽公公快下山了,天空先是金黃漸漸的變成了淺金,深紅,淡白,最后太陽公公下山了,乘著月光那馬路像一條長龍,那樹木,就是一聲碧綠的“海洋”,那細細的小溪就是龍的胡須,那山就是龍身和龍尾。
啊,廬山真壯觀啊,我們滿載而歸,戀戀不舍的離開了廬山。
廬山之旅心得體會 篇2
廬山,多少文人墨客魂牽夢繞的地方。廬山的無限風光吸引著多少中外游客。7月,我終于踏上了這片讓人心動的士地。
廬山的盤山公路與 眾不同,它不與泰山的險峻相媲美,而是以平穩莊重另樹一幟,讓人有足夠的時間欣賞窗外的風景。遠遠望去,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像一個個駝峰。陽光照耀下,山 峰似乎被鑲上了金色的花邊,泛出一層層金光。這些山體偶而還會突出幾塊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形似象鼻,有的略像鷹嘴。個別山體的頂峰,空白一片,全是陡峭 的懸崖,偶爾長出幾棵堅強不屈的怪松,活像三毛的頭頂。漂浮不定的云霧給這一切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些云霧時隱時現,似有似無,時而成群結隊,時而分 道揚鑣,時而如和藹的老人,時而如溫順的羔羊。云霧像神出鬼沒的精靈,讓人捉摸不透。
含鄱口也是湖光山色。要想俯視鄱陽湖的全景,必須從 一個很小的洞口里向外看,真是“一小洞而窺鄱陽”啊!從這個小洞向外眺望,整個鄱陽湖盡收眼底.鄱陽湖澄凈得如鏡一般,陣陣波浪輕輕拍打著湖岸。湖兩岸的 花草樹木在湖里映得明明白白。鄱陽湖的左邊,就是著名的王老峰。遠遠望去,還真如其名,果真像五位老人悠閑自得地垂釣。
俗話說“不來三疊 泉,就等于沒來廬山”。這話一點不假。三疊泉氣勢磅礴,其造型之奇特,其聲勢之浩大,名不虛傳。這三疊泉共分三疊。第一疊是山頂的潺潺小溪,像一條白白的 絲條;第二疊水流湍急,浪花急切地奔跑,跳躍;第三疊與第二疊之間落差有150米左右,其氣勢自然就宏偉壯觀了。“嘩嘩”的水聲不絕于耳,微風夾雜著水氣 拂過面頰,涼爽舒適。
廬山詩情畫意,鳥語花香,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譜寫了一曲美的樂章!
廬山之旅心得體會 篇3
寒假開始了,之前媽媽答應帶我去廬山,于是,我們一家人乘車去了廬山,開始了我的寒假旅程。
首先,我們去了含鄱口。歷歷的青山、綠油油的莊稼、翠綠的草叢,一陣微風吹過,使人神清氣爽……頓時,我被這綠色的大地陶醉了。
“起霧了!”只聽見爸爸大喊一聲,我這才如夢初醒,舉目望去:只見云霧悄悄地從山澗漫了出來,像一層面紗一樣,遮住了蔚藍的天空,蓋住了綠色的大地,鋪住了清澈的水面,圍繞著高聳的青山,一切只顯現出忽隱忽現的輪廓。站在山頂遠眺,廬山仿佛是茫茫霧海中的一座浮島。云霧忽聚忽散,時而像奔騰的駿馬,時而如狂嘯的猛虎,時而似騰飛的蛟龍——真是變化無常。
接著,我們來到了花徑園,走進大門,看到了一片繁榮的景象:花壇里鮮花盛開,綠草如茵,一陣微風吹過,像是在翩翩起舞。
然后,我們來到了廬山有名的景點——秀峰瀑布。瀑布很高,上面的水小,下面的水大,形成了一個三腳架瀑布,真是“飛流直線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最后,我們又回到了含鄱口。這是,霧更濃了,宛如鮮奶注進了廬山。這美麗的南國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