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防汛救災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2023防汛救災學習心得體會 篇1
20__年,我市遭遇歷史罕見的汛情,全市雨情緊急、水情迅猛、災情嚴重。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緊緊圍繞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的目標,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科學有序有效地開展防汛救災各項工作,奪取了抗洪救災工作的全面勝利。
一、雨情、水情、險情、災情
雨情:1-9月,全市累計降雨量1417.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7.1%。5~9月,市區降雨1105.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3.3%。含山縣降雨1014.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46.6%。和縣降雨1083.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4.3%。當涂縣降雨1169.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71.0%。特別是6月18日至7月6日出現的四次強降雨過程,累計平均降水量是常年同期的3.5倍,暴雨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均為我市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一位。全市6月18日入梅,7月21日出梅,梅雨期34天,梅雨期降水量588.6毫米。汛期,全市小時最大降雨量52.5毫米。市區日最大降水量148.2毫米,出現在7月1日。三天最大降水量257.3毫米,出現在7月1~3日。
水情:今年,長江來水偏早,水位漲勢迅猛。從4月初開始,長江馬鞍山站水位持續快速上漲,4月下旬即達設防水位,且超過1983年、1998年等大水年份的同期水位,比20_年同期水位高近3米。同時,姑溪河、黃池河、牛屯河等內河水位也快速上漲,入汛前全部超過設防水位。7月初,受強降雨和上游來水影響,全市江河水位全線迅猛上漲。汛情最嚴重時,長江馬鞍山段和境內10條主要內河堤防全部超警戒水位,其中姑溪河(上游段)、黃池河、運糧河、裕溪河、牛屯河、得勝河、青山河(上游段)等7條內河超保證水位,姑溪河(上游段)、裕溪河、牛屯河、姥下河等4條內河超有記錄以來歷史最高水位,絕大部分堤防高水位浸泡時間長達30多天。汛期,長江馬鞍山站最高水位11.18米,出現在7月7日,最低水位4.39米,出現在9月27日。
險情:因長時間高水位浸泡,全市內河堤防險情頻發,共出現漫溢、滑坡、管涌、跌窩等各類險情710處(含山縣317處、和縣255處、當涂縣101處、雨山區8處、博望區15處、市開發區2處、慈湖高新區4處、鄭蒲港新區8處),其中,較大險情83處(含山縣25處、和縣44處、當涂縣7處、博望區3處、鄭蒲港新區4處)。
災情:全市受災人口106.9萬人,倒塌房屋2408間,轉移安置人口6.65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95.1千公頃,成災面積63.3千公頃,絕收面積40.9千公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1.74億元。損壞小型水庫35座、堤防96處358.5千米、護岸254處、水閘240座、塘壩1147口、灌溉設施1094處、機電泵站220座,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6.55億元。
二、防汛抗洪工作主要做法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靠前指揮。一是迅速部署安排。汛情發生后,各級防指人員第一時間到崗到位,迅速啟動防汛抗洪應急預案,全面開展抗洪救災工作。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聽取情況匯報,研究部署工作,動員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堅決打贏抗洪救災持久戰。此后,又多次召開相關專題會議,對全市抗洪救災工作階段性特征進行科學研判,并作出精確部署。市政府連續召開30余次防汛工作調度會,分析雨情、水情、汛情、災情,調度指揮抗洪救災工作。二是領導靠前指揮。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均第一時間、不分晝夜,走遍受災地區,深入堤防一線查汛情,趕往集中安置點聽民聲,全面掌握汛情災情,果斷作出精準部署。市委常委、四大班子主要負責同志和市政府所有副市長,均按照分工到各自責任點督查指導抗洪救災工作。各縣區、鄉鎮黨政負責同志全部駐守防汛一線,日夜投入抗洪搶險工作。三是縣區落實有力。各縣區、園區堅決執行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決策部署,認真抓好落實,全力開展抗洪救災工作。四是部門密切配合。各有關部門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救災工作。市水利局派出6個工作組,駐守防汛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市氣象局加強預警預報信息發布;馬鞍山水文局及時提供水文信息;市住建委開展積水路段巡查,各易澇點和泵站安排專人值守;市安監局抓好尾礦庫巡查值守;市國土局派出7個督查組對地質災害點開展巡查和監測;市發改委積極做好防汛物資儲備和統籌調撥工作;市公安局出動警力3700余人次,有力維護了災區社會秩序;市委辦、市政府辦及時抽調精干人員,充實防指力量,并建立高效的督查、派單和信息上報制度,確保各項指令發得出去、落得下來,確保重要信息及時上傳下達;馬鋼、十七冶凸顯國企責任擔當,全力投入全市抗洪救災大局;市防指其他成員單位也按照責任分工,及時高效地開展工作。
(二)強化科學調度,積極有效應對。一是汛前準備充分。早在汛期來臨之前,市防指就制定了抗洪救災工作總體方案,層層落實防汛責任,在思想上、組織上和物質上做好防大汛、抗大災的充分準備。先后舉辦了6批防汛培訓班和11場防汛演練,落實了9個市級防汛物資儲備點和15個縣級防汛倉庫,排查加固9處市級重點險工要段,督促14處“開口子”工程按時復堤,修訂完善各類防汛預案和人員撤退轉移方案。同時,實施完成了雨山湖北門、體育館東門等7處易澇點整治工程,對市管577公里下水管網進行了疏浚,對市區排澇泵站設備進行了維護檢修。二是監測預警到位。密切關注雨情水情變化,加強會商研判,及時預報,主動預警,把握工作主動權。按照預案確定的應急響應標準,市防指于7月1日12時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7月2日12時提升到Ⅲ級,7月5日12時提升到Ⅱ級,7月6日22時提升到I級,應急響應實現連續“四級跳”。各縣區、園區也先后啟動防汛應急響應,嚴格按照響應等級要求,全力投入防汛搶險。三是巡查搶險有力。在防汛抗洪的關鍵時期,每天有6萬多名干群嚴防死守,對長江兩岸及市內各主要河流、中小水庫,開展24小時拉網式巡堤查險,及時發現和控制各類險情,有效保障堤防安全。四是統籌調度科學。對重點水利工程進行科學調度、全力排水,通江涵閘累計排水量達35億立方米,有效減輕了內河防汛壓力。統籌抓好防汛抗洪、防臺風和抗旱工作,積極開展“尼伯特”、“莫蘭蒂”等臺風防御工作,確保防洪安全。五是城鄉排澇有序。強降雨期間,主城區每天派出100余名防汛人員、10余輛防汛車輛不間斷巡查,并對高速北入口、中加南門(達觀天下)等17處積水點進行了應急處置,全市未發生一起因強降雨導致的交通傷亡事故。各縣區、園區也充分利用間歇性晴好天氣,指導開展蔬菜大棚、畜禽棚舍清溝瀝水,組織農戶搶收蔬菜、水果等農作物。
(三)發揮組織引領,團結一心抗洪。一是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抗洪救災30多個日日夜夜里,全市各級黨組織和數萬名黨員干部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在防汛搶險一線成立黨員突擊隊,在救災安置點成立臨時黨組織,團結帶領群眾戰勝災害、渡過難關,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特別是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帶頭承擔急難險重任務,做到了“一個支部一個戰斗堡壘、一名黨員一面鮮艷旗幟”,涌現出了尹建平、劉安軍等一大批先進典型。二是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全市廣大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弘揚傳遞正能量,營造防汛抗洪的良好輿論氛圍,為抗洪救災提供堅強的精神支撐。刊發各類宣傳稿件2300余篇(件),其中中央主流媒體刊登100余篇(件),省級主流媒體刊登300余篇(件),市級媒體刊發1900余篇(件),尤其是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推出的《抗洪書記尹建平》系列報道,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三是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在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倡議下,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廣大干部職工,紛紛為災區慷慨解囊。廣大市民和企業積極響應,為防汛救災捐款捐物,參與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安撫等工作,給災區群眾送溫暖、獻愛心。
(四)強化軍民聯動,各方廣泛參與。一是人民軍隊始終沖鋒在前。在防汛抗洪的關鍵時期,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公安民警緊急出動,不畏艱險,奮勇參戰。防汛救災期間,第一集團軍某旅、武警等1500名官兵馳援我市,馬鞍山軍分區、市武警支隊、各級公安機關共出動官兵、干警4300余人次,動用車輛、沖鋒舟、橡皮艇300多臺(艘)次,投入全市抗洪搶險,充分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二是廣大群眾積極投身抗洪救災。面對嚴峻的汛情形勢,我們堅持把群眾作為防汛救災的基本力量,廣泛深入地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動員更多群眾投入到防汛救災工作中來。在防汛抗洪最緊張的階段,全市每天有6萬多名抗洪大軍,日夜堅守在1353公里江河大堤上,他們吃苦耐勞,堅忍不拔,戰高溫,斗惡浪,筑子埂,查隱患,排險情,是奪取抗洪救災重大勝利的中堅力量。
(五)保障生命安全,轉移安置群眾。一是迅速及時轉移群眾。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提前謀劃和安排好群眾轉移方案、撤退路線和安置地點,特別是對山洪泥石流及地質災害威脅地區、危舊房、施工工地、低洼地區、水庫泄洪影響區等危險區域,開展拉網式排查,做到“查全、查細、查實”,確保不留死角、不漏一處、不落一人。全市共緊急轉移受災群眾6萬多人。二是妥善有序安置群眾。在鼓勵受災群眾投親靠友、互幫互助的基礎上,重點推進集中安置點標準化建設,出臺了受災群眾轉移集中安置點管理指導意見,抽派數百名黨員干部進駐安置點,確保被安置群眾“有飯吃、有安全住處、有干凈水喝、有病能醫”。高峰時全市共設置10戶以上集中安置點32個,集中安置受災群眾5541人。三是全面周到服務群眾。各級衛生部門派出多批醫療小分隊,實現災區包保、醫療救治、衛生防疫、血防工作和健康教育等五個“全覆蓋”。全市深入災區工作的醫務人員達4210人次,派出醫療防疫隊610批次1679人,診療救治各類病人4874人次,消殺面積69.1萬平方米,有效保證了大災之后無大疫。
(六)全面減少損失,抓好災后重建。一是迅速開展查災救災。全市各級民政、住建、交運、國土等部門分赴災區進行實地核查,做到第一時間核實災情,第一時間上報災情。各級財政部門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建立救災資金撥付綠色通道,防洪抗災各項資金隨到隨撥、隨調隨撥。二是全力推進生產自救。著力抓好生產自救,深入廣泛地了解受災農民需求,加強技術指導和農資保障,引導農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全面了解受災企業的實際困難,積極幫助企業恢復生產經營。三是積極開展環境整治。各縣區、園區按照“水退到哪里、環境整治就到哪里”,充分發動群眾,對洪水退后遺留垃圾進行清掃,對溝塘內漂浮物進行打撈,做到不留死角。四是加快推進城鄉水毀基礎設施建設。抓好水毀道路、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的修復建設。積極謀劃長江馬鞍山河段治理、裕溪河治理、江心洲防洪治理等“十三五”重大水利項目,有針對性地提出防洪薄弱環節實施方案和今冬明春災后水毀修復工程建設方案。
三、20__年防汛抗旱工作打算
20__年,我市將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超前準備,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堅持做到“八抓八到位”,確保防汛抗旱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抓宣傳發動,思想認識到位。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強化防汛抗旱意識,牢固樹立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
(二)抓機構組建,組織領導到位。加強組織領導,及時調整充實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完善市防指內設機構,及早投入正常運轉。
(三)抓任務分解,防汛責任到位。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類防汛工作責任制,分級分部門負責,分段分片包干,將防汛責任落實到防汛抗旱工作的每個層次、各個環節。
(四)抓隱患排查,防汛檢查到位。認真組織開展汛前檢查,消除安全隱患。通過檢查,確定全市防汛重點險工要段,汛期加強防守。
(五)抓器材儲備,防汛物資到位。做好防汛器材、物資和經費的補充儲備,加強對現有防汛物資、常備物料的增補、清點、晾曬等管理工作,保證隨時調撥。
(六)抓隊伍建設,搶險力量到位。健全市、縣(區)、鄉(鎮)防汛應急搶險隊,加強應急搶險隊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和管理,搞好防汛搶險知識培訓和實戰演練。
(七)抓水毀修復,應急除險到位。督促縣區全力推進水毀修復工程進度,抓緊組織實施完成,發揮工程防災減災效益。
(八)抓預警機制,預案方案到位。認真做好防洪、排澇、抗旱、防御臺風和山洪泥石流等預案的編制、修訂和完善工作,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技術保障。
2023防汛救災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汛情就是命令,減災就是責任。面對當前的汛情形勢,如何把防汛救災工作做深做實做細,亟需廣大黨員干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全力以赴防汛救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維護好生產生活秩序,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
始終把使命放在心上,做實“主心骨”。防汛救災無小事,責任大于天。在防汛救災工作中,黨員干部就是人民群眾的“主心骨”,無論是防汛預警、隱患排查,還是搶險救災、災后安置與恢復重建,各項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站出來“挑大梁”“唱主角”。因此,面對當前防汛救災工作形勢,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防汛救災工作的組織領導,廣大黨員干部應時刻繃緊“防大汛、抗大災”這根弦,“一顆釘子一個眼”把責任牢牢扛在肩上,科學預判,未雨綢繆。要強化責任落實,堅持“有汛無汛按有汛準備,大汛小汛按大汛準備”,高度重視近期強降雨、臺風過程,保持戰時狀態,真正把防汛救災各項工作想在先、做在前,以實而又實的舉措做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始終把汗水灑在一線,做實“生力軍”。越是關鍵時刻,越見責任擔當。在防汛救災過程中,廣大黨員干部就是“生力軍”,無論是在與災害搏擊的風口浪尖,還是在疏散群眾的村頭院落、街頭巷尾,每一處危險地段、每一次成功化險為夷,都離不開黨員干部的果斷投身、頑強抗擊。因此,面對當前防汛救災工作形勢,廣大黨員干部應主動置身其中,把使命化為行動,勠力同心,不等不靠、群策群力,科學施救。要結合本地實際,及時向社會發布暴雨、山洪、臺風等預警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傳遞到戶到人,讓群眾提前做好防災避險準備,提前撤出危險區。要以雨為令、以水為令、以臺風為令,深入一線,根據汛情發展變化,積極協調各方做好搶險準備,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提前組織人員轉移,積極開展搶險救援行動,把汗水灑在一線,以擔當盡責踐行初心使命。
始終把真情留給群眾,做實“貼心人”。災害無情,人間有愛。受災害影響,受災群眾在身體、心理、經濟等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打擊,有序恢復生活生產,廣大黨員干部就是“貼心人”,無論是在應急安置期間,還是在生產生活自救過程中,都需要廣大黨員干部把受災群眾當親人一樣對待,用心用情把受災群眾的服務工作做深做細。因此,面對當前防汛救災工作形勢,廣大黨員干部要結合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基層社會治理等工作開展,繼續深入排查轄區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現狀,逐家逐戶做好排查登記,全力做好存在安全隱患的群眾轉移安置工作,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同時,要深入受災群眾中開展談心談話,以真情疏解心中之困,解決好急難愁盼問題
2023防汛救災學習心得體會 篇3
_小學在上級文教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防火防汛工作指示精神,不斷改進和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將事故隱患減少到最低指數,最大可能的提供安全保障,確保學校發展不受影響。
一、高度重視,積極做好消防和防汛安全的宣傳工作
我們主要從以下方面落實這項工作。
1、成立消防防汛安全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協調和組織學校開展消防防汛安全教育工作。通過會議進行消防安全宣傳。學校堅持召開消防防汛安全工作例會,分析問題討論措施布置工作。對包括學校消防防汛安全在內的安全問題作了詳盡的分析,并提出了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
2、組織消防防汛安全知識教育活動。學校組織專門的消防防汛知識講座,開辦專欄,加深學生的印象。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消防防汛安全知識,增強了消防防汛安全意識。學校還對全體教職工和學生代表進行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和防汛自救的培訓,并進行實際演練,使全體教職工掌握到了消防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和滅火技巧,全面提高了廣大師生消防防汛安全意識和防火、滅火、防溺、防雷雨實際能力,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學校消防防汛教育工作。
3、在全校師生員工之中進行了一次系統全面的消防防汛安全檢查。對學校各重要部位消防設施進行了全面的檢查。
4、教師堅持每天上午放學前一分鐘宣傳消防防汛知識,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
二、推進消防防汛安全責任制,充分落實管理責任與具體措施
1、確定重點防火部位,明確重點防火部位負責人。
2、加大檢查力度。
3、加強對消防器具的管理和保養。
4、游泳必須有家長陪伴。
5、假期學生遠離溝渠湖泊等深水水源,堅持每天學生向組長匯報,組長向班主任匯報。
三、制定消防防汛安全緊急預案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消防防汛安全無小事,為了使學生有效避雷避汛,舉行避雷和溺水自救救助演練,為了使學生火險隱患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控制,并保證學生能夠處危不亂,科學避險,減少盲目、慌亂和踩踏事故的發生,學校組織消防演練。
四、警鐘常鳴,把工作做細做實
為避免各種不安全因素的發生,嚴禁學生任何時候使用照明蠟燭。學校值日教師每天巡視校園內有否違規用電器設備和電路、電線損壞的地方或其它安全隱患,把一切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由于認識明確、措施到位,一年來,我校從未發生過消防溺水安全方面的意外事故。安全高于一切,消防防汛工作任重道遠,學校消防防汛安全工作是一個艱巨的長期的任務,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我們在加強日常工作管理和階段情況總結的同時,樹立了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識。每名教師都能關心消防防汛安全,在全校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_小學防汛消防安全工作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