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日記》心得體會觀后感(通用7篇)
《武漢日記》心得體會觀后感 篇1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 可為者,皆不 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 欲為者,皆不難為。――[圍爐夜話](清)王永彬
如今的社會,“孝”這個字可能離的太遠了 ,天天都有 那些不 孝之事,是社會的進步太快了 ?還是人性消逝了 ?還是人太懶惰了 ?古時有二十四孝,廣為流傳,但在如今有 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
如今的社會,有 很多的人,家里父母健在的時候沒有 好好去服侍,卻在父母死后,高調的舉行追悼會,以為做了 這些別人就會以為你是個孝子嗎?還有這些人,對自己的父母不 是罵就是打,甚至幾十年對自己的父母不 管不 問,也不 回家看看,就是因為自己的父母出生低微,而自己變成城市里的人了 ,覺得在農村的父母有失你的身份了 ,還有 的娶了 媳婦之后,聽媳婦對自己的父母說三道四的,從而慢慢厭惡自己的父母。
那么想想問問這些人,你們假如沒有 父母給你們生命,你們有 這樣成就的就會嗎?換個角度來說,你們有 孩子嗎?假如你們老了,你們的孩子也是這樣的對你們,對你們就像生疏人一樣,對你們就像瘟神一樣,你們的心里會有 什么樣的感想?
古訓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為什么古人認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來,人們把父母撫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惟獨 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 責任心的 高尚的人。
假如說父母疼愛子女在相當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則是一種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結果,當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勞,要盡我所能來回報雙親,但這種良善的天性假如不及時施以正確的教導方法,使之生根 發芽 成長 堅固,則此種感恩的心情很快會泯滅掉,不 知不 覺中,認為父母疼我愛我乃天經地義之事,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愛父母,因無人教無人提醒,沒有 成為我的生活習慣,乃漸漸遺忘于腦后,最后則渺然無知矣。幼童時期就沒有引導孩子形成孝道的觀念,沒有 使孝順父母成為孩子的自覺行動,長大后卻埋怨孩子不懂孝道,豈非是緣木而求魚!打小就培養孩子的孝道精神,從娃娃抓起,這是最要害的,也最簡單見成效。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古老話:“愛子,教之以義方”,而孝道,就是義方之最大者。
如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父母都溺愛著自己的孩子,不 是說溺愛這樣不 好,但要做到溺愛適度,同時也要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要讓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
孝道,絕不 是為了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自私,而是從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身邊事開始,從自己做起,由近及遠,由易及難,使我們的愛心和責任感日擴日大,最終努力修養到大公無私之境界。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 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孝也者,正是千里之跬步,江海之小流。
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啟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依我看就是父母親,自己本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 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
不 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干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 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 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百善孝為先,讓我們做一個感恩的人,好好對待我們的父母。
《武漢日記》心得體會觀后感 篇2
時下最熱門的話題當屬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這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天天確診的人數都在暴增。
由于病情飛速發展,很多高速公路都已經封路,武漢這座城市也早已在年前就封了 城,但還是有 很多在武漢生活或工作的人員回到了他們的家鄉去和家人團聚,導致病毒被帶到了 全國各地,并傳播開來。
人們為了 不 被這種病毒感染上,只能呆在家里,不 得已要出門采購食物時也要全副武裝,戴上口罩和防護眼鏡。在這個要害時刻,不 給國家添亂就是做貢獻了,我一定不 能拖后腿!
就在人們惶惶不 可終日時,一位醫學界翹楚――鐘南山院士呈現了 。他第一時間趕赴到疫情重災區――武漢,有 了這位國際的厲害人物在前線指揮工作,人們的心像一塊石頭落了 地。看報道說鐘南山老先生已是八旬老者,我不 禁為他豎起大拇指,像這種為國家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英雄不正是我努力 學習的模范么?
事情發展至今,很多人都會有 疑問,這次事件是怎么引起的呢?罪魁禍首就是蝙蝠,當然也是人類自身的問題。有些閑得慌的人將蝙蝠當作美味享用,蝙蝠的病毒感染了 人類,才導致了 這次疫情的發生,追根到底還是人類隨意吃野生動物惹的禍。少點屠殺,也就少一份報應。
為了 響應當下國家號召,少出門,少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去,就是為國家做貢獻。雖然我已經一個星期沒出門了 ,但卻做了 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待在家,哪兒也不去。
我相信在全國人民齊心協力下,這次疫情很快就會結束,陽光終會沖破陰霾,重新照射大地。
《武漢日記》心得體會觀后感 篇3
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有 一個題目。今年的題目是“美在你身邊。”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講一下今年的內容吧!
姚明哥哥告訴我們:“不 要砍殺小動物,不 能拿它們的皮做衣服。要愛護小動物,要細心觀察它們身上的美。”
于丹老師說:“自己一個人的美是小美,一群人的美是大美,我們要善于把自己的美融入他人的美,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美。”
看完了 開學第一課,我明白了 :“美是需要傳遞的,你傳遞的人越多,你自己就會變得更美。讓我們一同播下愛的種子,踏上美麗的人生。
《武漢日記》心得體會觀后感 篇4
原本所有 人都可以趁著假期好好歇息,和家人開開心心看春晚吃年夜飯,和朋友逛街喝酒看電影。去廟會趕熱鬧,去公園喝茶曬太陽,去心心念念的城市旅行。原本所有人都可以歡天喜地地迎接21世紀20年代的第一個春天,但是造化弄人,我國再一次爆發了 不亞于03年非典的病毒傳播,面對這場天災人禍,我國人民群眾萬眾一心共同抗“敵”。
鐘南山院士說過,只要好好的呆在家中這便是盡了 公民的職責,因此全國一切,無論大 小事通通開始禁止,教育部也延期上課但是開展了 線上教學實施停課不停學計劃!為一位位渴求知識的菁菁學子提供 學習的平臺,教師們也通過閑暇之余為學子們大展身手,各顯神通!可是,線上教學不 能像在學校一般,時時刻刻監督學生學習因此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便誕生在網課之上,例如邊看電視邊聽課,邊玩游戲邊聽課...這個寒假,不 同尋常它見證了一顆顆流星墜落也見證一匹匹黑馬的誕生!要么出眾,要么出局,乾坤未定,這個寒假便是化繭成蝶的序幕!
網課可以為我們提供源源不 斷的知識,但是缺點很明顯特點就是死板,通過這兩個星期的 學習也只是大概的給我們講述了 一些基礎知識,沒有深挖,在校時一節課長45分鐘,網課上惟獨 短短的35分鐘。
坐在冬的眉眼間,推開季節的窗,看陽光一點點的將溫暖蔓延,一抹細碎的光暈輕輕飄落,溫潤了心底深處那片柔軟。輕攏歲月的薄紗,鋪開記憶的畫卷,采擷一片云淡風清,在心中氤氳清淺,讓快樂或憂傷,在風中消散。以素顏的姿態,尋一方靜謐,在紅塵喧囂中,將心開成一朵蓮,婉約細致,從容綻放,將遺落在心底的塵埃,在晨露中清洗。光陰,無論是靜止的,或是流動的,都是那樣的美。依一份簡單于心,靜享一個人的清歡,守住內心的風景,聆聽歲月的腳步漸行漸遠,惟愿,這一季的明麗,能許我們淺笑而安。
《武漢日記》心得體會觀后感 篇5
20__年度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一年,我正期待著熱熱鬧鬧的新年,走親訪友,穿新衣,收紅包,可這一切都被一個叫“冠狀病毒”的家伙打亂了。本應該熱鬧非凡的大街也變得冷冷清清。
那冠狀病毒是怎么來的呢?這一切都要歸罪于一些不 法分子獵殺野生動物,貪戀野味,從而導致病毒在人類之間傳播開來。它的威力不容小看,可能危及生命。
醫生是我們生命安全的保障者,來自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卻自愿當起逆行者,他們整天都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防護鏡,為了 節約時間和資源,甚至穿起尿不濕。是他們把病人從死神手里搶回來。
一方有 難八方支援,只要我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定能戰勝病毒的!我們眾志成城,靜待花開!
《武漢日記》心得體會觀后感 篇6
春節,是舉國同慶的日子,是每個家庭張燈結彩,歡聚一堂的日子,而20__庚子虎年的春節,卻沒有了歡聲笑語,也沒有了走親訪友,有的只是火車,汽車的停運,商鋪的關門,小區的隔離,網上的授課,家家戶戶都像老鼠一樣,蹲在家里不敢出門。這一切都源自于新型冠狀病毒的侵入。
一個突如其來的病毒疫情降臨武漢,一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激烈打響,14億中國人 全世界華人 全球各國民眾都在為中國加油!為武漢加油!
艱難面前見真情。中國人毫不退縮,迎難而上。疫情一天比一天嚴重,而一個又一個逆行者——全力以赴,不畏生死,不計酬勞,勇敢地走在一線的最前方與病毒作斗爭。
半個月來,天天億萬民眾都通過電視手機關注戰疫一線動態,都在查找許些安慰,天天都期望看到一個熟悉的國士面孔—84歲的鐘南山爺爺,在疫情發生后,他嚴肅地警告老百姓,“千萬不能去武漢,兇險!”剛一轉身,他卻奮不顧身地從廣州去了武漢,買不到飛機票,就座高鐵,買不上座位,就座在餐車里,不辭辛勞的工作在電腦前,來到武漢,他顧不上吃飯,顧不上睡覺,爭分奪秒,日ye奮戰的鉆研病毒基本原理,去它。
而在此期間,逆行的人群中,還有一位馳援武漢的軍人阿姨劉麗。她被防護面罩勒血痕的面孔,感動著我們。盡管面罩累傷了你的面孔,但在我的心里你是最美麗,最迷人的阿姨!
友誼縣友誼鎮的80歲老奶奶拿出五萬元的存款找到民警:“國家有難了,我想捐點款,但不知道捐給誰。”奶奶一個人住,每個月靠退休金維持生活,當得知疫情在全國蔓延,一線人員晝夜不休堅守崗位抗擊疫情時,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決心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老奶奶心系國家,心系人民,可親可敬。
最美的逆行者都站在我們身旁,我們再也不怕病毒的侵入。我們此刻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呆在家里,學習一些文化知識,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等到春暖花開,讓我們為逆行者們平安歸來大聲歡呼。
我相信20__年度,把皇冠帶在病毒身上的日子,立即會離去,人們會團圓在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
《武漢日記》心得體會觀后感 篇7
有一種英雄叫“逆行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八十多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17年前參加非典抗戰,現如今又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抗擊肺炎的道路,他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帶領中國人民共同抗疫。武漢院長張定宇,自己身患絕癥,但當疫情來臨,他選擇在生命倒計時的時刻,用行動來回答他該怎么做!這些,都是中國最勇敢的人,都是國之英雄!
有一種英雄叫“吹哨人”。一開始就預測有像SARS一樣的病毒,不明的肺炎病毒,但那時還被當做造謠傳謠者,直到疫情全面爆發,才證明了李醫生的正確,還他一個清白,可他因為接診了病人,自己染上了病毒,不幸離世。
有一種英雄叫“白衣天使”。疫情即是沖鋒號,此刻號聲發出,英雄們不顧小家,瞞著父母,拋下年幼的孩子,參與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洛陽嵩縣90后護士瞞著父母到一線工作,鏡頭下的她帶著重重的黑眼圈,她拒絕給家人報平安,只因為她擔心哭花護目鏡就看不清,照顧不了病人了。
有一種英雄叫“常鱗之士”。疫情之下,鐵路人的身影從未缺席,國家鐵路集團向疫情嚴重的地區運送物資,一女乘務員剛生下孩子,就與孩子分別,奔赴崗位;火神山醫院的神速竣工離不開日夜勞作的建筑工人;出行不便,外賣小哥成了空蕩馬路的堅守者;暗淡的路燈下,一個橘色的身影,獨自清掃馬路……他們同樣期望團圓,只是他們在責任面前,選擇勇往直前。
無論是沖往一線的醫護人員,人民警察,鐵路職工,還是鐘南山院士,漸凍癥院長張定宇,尋常他們都是平庸的中國人。此刻,他們是最勇敢的人,偉大的英雄!“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醫護人員紛紛表示自己并不是英雄,只是不想讓患者那么難受。可疫情之下,這些逆行者肩擔責任,勇往直前,怎么不是英雄呢?
萬眾一心,共同抗“疫”。防疫戰仍在繼續,千千萬萬醫護人員,警察,人民子弟兵,鐵路人都在繼續戰斗,數“英雄”人物,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