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傳承英烈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心得體會(通用6篇)
2023傳承英烈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心得體會 篇1
天,熱得很。盡之行徑,爾聞鳥啼。為緬懷革命先烈,我們來到了位于宜昌東山的烈士陵園。陵園四周青柏環繞,走近那里,就連平時最愛調皮搗蛋的幾個人都格外安靜,空氣中彌漫著莊嚴的氣氛。我們沿著柏油馬路順山而上,見到了那陡峭的臺階。好容易爬上了階梯,終于來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前。
這座紀念碑是宜昌市委、市政府為緬懷革命先烈,教育后人,在一九七三年修建。紀念碑的正面塑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與兩側漢白玉浮雕相映成輝,氣勢磅礴。兩側底部塑有渡江戰役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浮雕。背面底部的大理石上,鑲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宜昌的不朽戰績。紀念碑的碑文引用了《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七律,“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我人民解放軍揮戈挺進,直逼宜昌,解放了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宜昌人民。
在這里,偶遇營盤路小學!那群孩子是來這兒舉辦入隊儀式的。他們的表情也甚為莊嚴穆肅。可見發自內心的崇高敬仰,革命的種子悄然發芽……
在紀念碑的正面就是宜昌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內詳細介紹了93位烈士和6位革命人士的英雄事跡,講述了發生在宜昌的重大歷史事件。看到石牌保衛戰的介紹時,思潮暗涌——曾有一位老爺爺給我們講過呀!記憶猶新。這是國民黨軍隊和日本軍隊為數不多的以弱勝強并且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勝利的一次著名戰役。石牌保衛戰是抗戰的重大軍事轉折點,西方軍事家譽之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革命烈士的英雄業績,永載史冊;他們的崇高品質,將作為社會精神的瑰寶與世長存;他們的光輝形象,我們將永遠銘記!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2023傳承英烈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是4月6日,也是清明節的后一天,我們瑞安市集云實驗學校小學部的二年級到四年級的學生要到西山去烈士館掃墓。我們吃過午飯不久,班主任謝老師就叫我們坐下分食物,還交待了我們在路上要做到文明坐車,文明走路,文明用語和文明用餐四大講究……,一切都安排妥當后,我們就乘公交車出發了。公交車開到半路時,已經近二點,車里非常熱鬧:低年級的小朋友說說笑笑,嘴里還不時的唱著:“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過了一會兒,就到了車站。我們步行走到了西山,去西山的掃墓的學生非常多,有小學生,中學生。我們順著石階走了上去,我看見不遠處有一株大榕樹,遠遠望去,就像一把光禿禿的掃帚。我們繼續順著小路向上走,路旁有一些松柏,有的像一把大鐵錘,有的像一團小棉球,還有的像合攏的綠珊瑚……形態不一,多姿多樣。我又沿著草木茂盛的石路直上,終于來到烈士館,向西遠眺,太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遮住了半邊臉。通過了狹窄的小道,我們到了后院。
“哇”!我叫了一聲,你猜我看見了什么?原來我看見了一棵櫻花樹,因為昨天下過雨,所以櫻花樹下很潮濕,櫻花像珍珠一樣落了下來,落在了地上和石階上,那紅紅的櫻花,不正是革命先烈們在戰場上撒下的鮮血嗎?我們來到了烈士墓前,烈士墓前有一個高高的石碑,這石碑就是為了紀念先烈們造的,不一會兒我們開始了掃墓儀式。當學生代表敬獻花圈時,我們向烈士們表示忠誠的祝愿,先烈們你們安息吧!當哀婉的樂曲徐徐放起的時候,我們都朝向石碑,莊重地默哀,心里無比的悲傷……
當掃墓儀式結束時,我們就去參觀烈士陳列館。在解放戰爭中,瑞安籍的戰士去打仗,英勇犧牲的人很多,共有90多名犧牲了,陳列館中劉英烈士36歲犧牲,1942年2月8日因叛徒出賣在溫州被捕,經過審問,劉英同志一言不發,甚至連舌頭都沒動一下,最終在同年5月18日壯烈犧牲了。還有謝文錦,蔡雄等烈士離開了陳列館,我們排隊走出,忽然,我看見幾根不屈不撓的小草在石壁縫隙里長出來,烈士們也不正是這種勇往直前的堅定精神嗎?我仿拂看到烈士們為了保衛自己的祖國,與敵人作戰,勇往向前,永不放棄。
2023傳承英烈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心得體會 篇3
又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爸爸媽媽帶著我來到兒童公園。兒童公園中有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它是1950年為紀念解放太原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修建的。
站在烈士碑前,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民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社會,建立社會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的
先烈們,是你們用自我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長城,是你們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斗爭,是你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讓后人翻身做了主人。先烈們,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祖國。
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建設了我們的完美家園,為我們供給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同學們,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今日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愛自我,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爭光,為她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址,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完美的明天。
又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爸爸媽媽帶著我來到兒童公園。兒童公園中有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它是1950年為紀念解放太原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修建的。
站在烈士碑前,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民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社會,建立社會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的
先烈們,是你們用自我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長城,是你們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斗爭,是你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讓后人翻身做了主人。先烈們,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祖國。
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建設了我們的完美家園,為我們供給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同學們,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今日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們要愛自我,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爭光,為她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址,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完美的明天。
2023傳承英烈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心得體會 篇4
“在這殘酷疫情之下,有溫暖、有大愛;在我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新時代的年輕人在這場災難中知曉了自己的責任!”這是該校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大學生宋雨霖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張濤提交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業中一段話。
春季學期因為疫情無法開學,但網絡授課如期舉行。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研室改成了“線上教研室”,思政課教師們緊密結合全國抗擊疫情的最新時事,精心構思教學主題,巧妙設計作業環節。以“見字如面”為主題的書信,以“聲援武漢”為主題的音頻,以“一分鐘演講”為主題的微視頻成為開學第一課的主要內容……這些網上互動和課下作業充分發揮網絡授課的優勢,通過融媒體技術,集合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多種表達方式開展教學,進一步增強了愛國主義大課堂的親和力。
不僅僅是思政課,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目前開講的1676門網課課程中,幾乎所有的教師都以戰“疫”為切入點,把網上課堂變成課程思政的“網紅”課堂。900余位任課教師在這個特殊時期,更加牢記立德樹人的職責使命,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在這場特殊的戰斗中,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同奮戰在一線的廣大醫護人員并肩守護好學生的精神家園,將偉大的戰‘疫’精神有機融合進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中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岳金霞說,這樣的“網紅”課堂讓大學生通過這場特殊的戰役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樹立起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023傳承英烈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心得體會 篇5
20__年的春天,注定是不平凡的。在我們歡慶春節之際,一場疫病從武漢出發,向神州大地席卷而來。在我們還沒搞清楚它姓甚名誰時,它已像一陣突如其來的龍卷風卷走了許多人的生命,使本該充滿歡聲笑語的春節里,讓人們的內心變得壓抑恐慌。它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病毒這一肆虐,竟然造成了近幾萬例確診感染病例。死亡人數超過20__人。一時間,我們手足無措。就在這時,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紛紛向武漢集結,冒著生命危險前往一線,為我們筑起了一道防護墻。我們在過年,他們卻在幫我們過關!
83歲的鐘南山院士,70多歲的李蘭娟院士,本應該在家頤養天年,含飴弄孫,卻沖在控制疫情的第一線,以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安撫大家對未知的恐懼,安定人心,溫暖人心。
張英杰是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外科ICU主治醫師,在家中,張英杰是女兒、是妻子,也是母親。因為科室工作繁忙,加上孩子還小,自己已經兩年多沒有回娘家了。這次疫情爆發后,她更是第一時間主動請戰,瞞著遠在山東的父母去了前線。面對此次支援,張英杰說只有戰勝了疫情,才有共同的幸福。各地支援武漢的3.2萬人中,有多少不是如此呢?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是吃五谷雜糧的,也有父母老小,并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金剛不壞之體。是什么讓他們臨危不懼、逆流而上?他們說:“自己既然當了醫生,不救病人做什么,不去武漢支援,就是不配醫生這個稱號!”
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是我們的英雄。作為學生,對英雄最好的致敬方式,就是好好學習,努力成為他們那樣的人,踏上他們曾經走過的路途,發光發亮,這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醫生,此去欲何?”
“戰疫情,救蒼生!”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這是他們的宏愿。
愿山河無恙,愿每位“戰士”都平安歸來!
2023傳承英烈精神爭做時代新人心得體會 篇6
疫情下,高校的思政課堂是怎樣的?
當談到中國精神,浮現在學生眼前的不單是知識點,還有一個個堅守在戰“疫”一線,默默付出的身影;當提到疫情防控體系建設,也不是囿于課本上的概念,而是源于生活的感悟。
近日,不少福建高校開啟思政“云課堂”,高校黨委書記進課堂講學、疫情防控成了思政課的“活教材”,讓福建大學生對當前形勢和思政課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份投影PPT、一個話筒、一方鏡頭、一根網線,構成了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萬人齊聚的思政“云課堂”,鏡頭這端的主講人,是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萬泉。
“針對此次疫情,今天就由我給大家上一堂戰‘役’公開課,和大家談談如何科學應對疫情,確保平安有序。”近日,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萬泉準時出現在“云端”課堂,以“科學應對疫情,確保平安有序”為題,在線為全院學生、全體專兼職輔導員、思政課教師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
在這堂課上,除了向學生們介紹如何做好家中和返校途中科學防控,萬泉也談起自己經歷這場疫情后的一些體會和思考,有關生命、自然、規矩、健康、習慣、感恩、家庭和國家。
“關于生命,疫情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我們必須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大學生要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充分發揮生命的創造力,在為社會作貢獻中努力提升生命的價值,在創造中書寫人生的壯麗篇章。”
“關于自然,唯有尊重與和諧才是應該秉持的理念。作為林業院校的學生,我們更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知林愛林、熱愛自然,刻苦鉆研農林專業知識,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全面推進福建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促進生態福建的建設。”
“關于感恩,在最美‘逆行者’的感動中,讓我們懂得常懷感恩之心,并努力爭做一個充滿愛、傳播愛、奉獻愛的人。”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齊心協力共同戰“疫”,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
萬泉對學生們說,“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斗爭,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及優越性。只有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真正體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譜寫抗擊病毒的新時代凱歌,讓我們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
疫情下的“思政課”引學生思考:
戰“疫”精神是新時代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重要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這種精神是應對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各種艱難險阻的動力源泉。此外,這次疫情也引發了對于生物安全、加強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及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思考。
這些與戰“疫”最新消息同頻的思政課堂教學與學術研究,總是第一時間在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課上同步展開。疫情中涌現出人和事,都成了思政課鮮活的案例。
據悉,2月17日,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開設“空中思政課堂”,并在課程中增設了“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進行如何完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課堂討論,以及疫情中不同人不同表現作為正反案例來詮釋價值觀的疫情教學專題,講述好疫情中的中國故事。
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位授課教師說,通過發揮思政課教學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努力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涌現出的感人故事和英雄楷模、新時代愛國主義最鮮活的案例、黨中央的聲音和囑托及時傳達給每一位大學生,為打贏這場戰“疫”貢獻力量,講好“思政大課”。
戰“疫”下的思政課,讓學生們不囿于課堂上的理論,而是鑒于案例得出真知灼見。
黨委書記的“開學第一課”引發了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1802班江同學的思考: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為疫情做些什么?應該擔負起哪些應有的擔當?
來自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新聞專業1801班的沈同學說,“20__年的開端我們就迎來了一場人類與病毒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團結,看到了各國間的互幫互助。‘開學一堂課’讓我更加深刻領會到面對疫情要時刻保持理性,用科學、積極的方式對待這場戰役。”
福州大學“空中思政課堂”的學子也紛紛留言,“經過老師的講解,我才認識到,其實我們每個人為疫情防控做出貢獻的人,都是在生動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哪怕是我們這些把自己隔離在家,認真上課的人!”“原來思政課可以這么有意思,英雄其實離我們這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