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孔子觀后感(精選6篇)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1
今天,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內容是主講孔子的一生由魯國興盛的國相(相當于現在的總理),衰弱到一個四處傳教的乞丐,最終又回到魯國的人生經歷,令人不禁感嘆人生的曲折路程,又使人惋惜如此一位高尚的人,生命路途的悲慘。
孔子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學習孔子高尚,讓人深有所思,是的,在當時那個戰亂的時代,孔子的儒家道法被各個國家重用,但他沒有被別的國家用重聘金所動,依然效首魯國,但最終被叛人挑撥而被趕出魯國四處傳教乞討,如果;是現在這個社會,一定是一個被視為尊重的人,但是那個戰亂的時代,竟然像一個乞丐流落街頭,連口飯都吃不上!使人不禁嘆息人生的不公,竟然讓如此一位圣人墮落……
看到孔子在那種黑暗的年代依然正直的身影,我不禁有所感動,在我們這個沒有戰亂,和平的年代里,擁有孔子這種品行的人幾乎已經見不到了,要想學會孔子的修行不容易,但也很簡單,簡單是因為只是捍衛了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其實孔子也只是做到了這一點,但難是因為這一點,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就要拋棄功名,財物,地位等等,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做到孔子這樣偉大,但我們起碼不能在人生路上做惡事,在別人看來,我們遠沒有孔子偉大,但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我這一生是正直的,是不邪的!
看了孔子后,我沉思了許久……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2
昨天晚上去看了今年的賀歲片孔子,總體感覺還不錯。
孔子這部電影是由周潤發等大陸一線影星出演的,并且表演的都比較到位。周潤發飾演的孔子,基本上把孔子圣人的一面表現了出來,任泉飾演的顏回,鏡頭不多,但是把顏回的那種謙卑、禮讓的樣子表演的也還算到位,當孔子在衛國要見南子的時候,子路的一句“那個女人,您一定不能見!”,把子路的豪爽性格也展現出來。
但是,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讓我感到有些好笑的劇情是,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但是由于當時社會的生產力不發達,顏回經常是吃不飽飯的,因此身體很虛弱,很早就死了,應該是在孔子周游列國之前就已經死了,孔子對于顏回的去世是很心痛的。而電影里的劇情安排卻是顏回一路跟隨孔子到了衛國,到了齊國,到了蔡國,最后是因為馬車在冰面上行走壓力過大,導致冰面開裂,為了搶救孔子的書籍而被凍死在冰水里的,我覺得,這個部分未免有點演繹的色彩了,好像是沒有一個正當的理由,讓顏回死于饑餓,又不能讓他活著,于是就讓他凍死在冰水里。還有一個劇情,也很好玩,就是孔子墮三都的時候,去找魯國的國君,魯國的國君表示不再繼續打壓三桓的勢力時,提到了老子,這時,畫面突然轉到了一個像仙境一樣的地方,出現了老子和孔子。這個地方和歷史是有出入的,歷史上老子和孔子應該是屬于同時代的人,他們從來都沒有見過面,而且我認為,老子屬于道家,孔子屬于儒家,他們處世的觀點是不同的,怎么能讓老子和孔子見面呢?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還有待考證。
歷史上的孔子,的確是一個圣人,他可以想到一般人想不到的事情,他可以比一般人想得更深,看得更透。但是我們不能要求演員一定演成具有孔子一樣思想的人,但是我感覺周潤發扮演的孔子,還是很能壓得住整個電影的。要是想真的理解孔子,了解他的思想,還是要看論語、春秋,就如同全劇結尾的時候旁白說的一樣:世人懂我,是因為這部書,罵我,還是因為這部書。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3
“孔子”——一提起這個名字,就想起了現在正在熱映的電影——孔子,它沒有美國片那么科幻,也不像日本片那么虛假,它只是一部記載著春秋時期的亂世英雄歷史巨作。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個情節,一個故事,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思想。
在我感覺中,孔子這部影片,就像讓兩千多年前早已逝去的孔子和弟子們,重新回到人們的眼前,讓我們來慢慢品味他的儒家思想。在影片當中孔子的聰慧,就像一支冰冷的利箭,穿梭在亂世中。讓敵人防不勝防。但是人畢竟也有好人,也有壞人,孔子被絕情地趕出魯國,艱難地周游列國。這時,他的弟子顏回,拋棄了自己的金錢、地位、名譽、背井離鄉與孔子一同流浪。沒想到的是他的弟子們居然也效仿顏回的作法,跟隨孔子四處流落。弟子們這種愛師甚于自身生命的精神讓觀眾贊嘆不已。后來,他們整天饑腸轆轆,吃距頭,受距難,但是沒有一個人放棄,沒有一個人說“不”。甚至只有一碗幾塊肉的湯,他們也互相推讓,他們的堅強和執著更打動了每一個人。直到一天,真正的不幸降臨了,這一天他們需渡過一條冰封的江面,在江心處,突然間,冰面崩裂,正駕駛著馬車的顏回和一車的竹筒,全都落入了水中。這時,善于游泳的顏回并沒有迅速游回岸上,而是一頭栽進冰冷的江水,拼命撈起老師的竹筒,一次又一次地從水里拋出竹筒。岸上的孔子和弟子們撕心裂肺地喊著顏回的名字,告訴他快上岸。但是平時總是遵從孔子和同窗們的顏回,這一次沒有聽從。人的生命是脆落的,在顏回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緊緊抱住竹筒,用盡最后一絲氣力,拋出水面。最鐘愛的弟子永遠離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絕,他把打撈上岸的顏回緊緊地抱在懷里,在幾個小時里,徒勞地自己的體溫來溫暖著顏回冰冷的遺體……顏回用自己的生命演繹了儒家的“仁”和“愛”,詮釋著“忠”和“孝”。此情此景,觀眾無不為之動容,心靈無不為之震撼。顏回的壯舉,無時不刻的昭示著們,珍惜知識,崇尚文化。后來,孔子和弟子們,接受魯公的懺悔,又回到了魯國。從此孔子與政治隔絕,成了教育家。孔子臨終前最后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后人理解我,后人誤解我,都因為—魯春秋”。在不同人的心里必定會有不同的見解。
孔子這部片使我受益匪淺,懂得一個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身后的苦處。一個中國人若不懂點孔子,即便不說是不合格的中國人,起碼是缺乏教育的中國人。”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4
為了更早體驗開年大片孔子,前天我獨自一人走進了電影院,在四周黑暗的氛圍中,我靜寂的看到了思想的光芒。
孔子比我預想的效果還要好,著名女導演胡玫是我十分欣賞的女強人,他的作品忠誠、漢武大帝、芬尼的微笑、喬家大院等都是我非常喜歡看的。剛開始在得知周潤發要扮演孔子時,我半信半疑:發哥能演好一代圣人嗎?不過現在還是被發哥的演技所征服,他演的很出彩!彷佛穿越兩千五百多年的時光,回到東周時期那段戰亂頻仍的多事之秋;另外陳建斌、任泉的表演也相當出色,加之影后周迅的加盟,更使本片流光溢彩。
在網上有人大致對“顏回之死”和“子見南子”“老子孔子對話”三段頗多非議,但依鄙人看來,這正是本片的精彩之處,當我看到作為代國相的孔子為了奪取戰爭的勝利,不惜一個人在高臺上奮力擊鼓,而勝利后卻無比傷心時,我感受到孔子仁者愛人的矛盾心理,這時我的眼中強忍淚水,進而看到了編劇虛構的顏回之死,顏回為了保全儒家經典流傳后世,不惜一次次從冰窟窿中把竹簡扔上岸,這是多么偉大的精神呀,看到這里我不由自主的留下了淚。
關于子見南子一段,盡管篇幅不長,但卻是本片畫龍點睛之筆,周迅也很符合衛國夫人南子的角色,當嫵媚的南子試圖挑逗孔子時,孔子卻表現出謙謙君子坐懷不亂的氣概,而心里也很感激南子的知遇之恩,遂說出:“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是呀,男人好色,自古皆然,孔子首先是個凡人,只有經歷女色的誘惑而巋然不動才磨練成為圣人,而孔子并不反對男人好色,他是教人“好色而不淫”,這是儒家“人道思想”的體現,比起佛家“不近女色”和道家的“天道思想”,儒家思想是適合在人間推行的,試想如果男人不好色,成為了性冷淡甚至性無能,這時女人們就會以輕蔑的口吻說:“你不是個男人!”或者抱怨道:“你還是個男人嗎你?老娘要你何用?嗚嗚嗚嗚我的命好苦呀!”所以男人不可不好色,但也不能縱橫色欲,孔夫子教給我們的是:君子好色,取之有道。好色要建立在道德和法律的基礎之上,不可逾越這兩道鴻溝。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對話,也可在歷史上找到印證,史書中有關于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的記載,而電影中編劇為了劇情的需要,讓孔子去回憶他和老子的對話,此情節并無不妥,反而可以從他們的對話中表現了儒道兩家思想的同異。
本片前半段緊湊有加,后半段卻略有緩慢,這應該算一個不大不小的毛病吧,結尾處胡玫導演用類似她執導的漢武大帝開頭時武帝說司馬遷的話語做結:是非功過,任人評說。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5
孔子,這位公元511年前的大文化人,不知對我們這些中國后輩來講,是有著多大的影響力啊。
通過電影這樣的一種藝術形式來塑造孔子的形象,既是幾代電影人的夙愿,也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拍攝《孔子》是中國電影界和文化界的盛事,塑造孔子的銀幕形象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這也體現了我們中國的電影人的一種巨大的責任。要想使孔子的形象真真切切地出現于電影銀幕上,那是談何容易,更別說,要講述關于孔子的一些事例,對于無法親身到孔子那個時代的電影人,要制作拍攝出如此意義的電影,更是不簡單。
《孔子》將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具有長久影響力的作品,不僅是演孔子的周潤發演技超高,眼神、語言、動作,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孔子的“味道”,而且孔子本身就是一位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尊敬、學習的人物。
看完《孔子》的我,真是即感到慚愧,又覺得有些自豪。電影中的孔子,時不時出現一句經典的語言,好多已經出現在了我們的語文課本上,可想而知,孔子的話,都能體現出他的品格之高尚,偶爾遇到學過的語句,還會情不自禁地跟著孔子一字一頓的小聲念起來,這讓我不禁感到自豪。
但電影中還有我根本沒聽過的名句。在電影院時,周圍的個別中老年人卻能接上孔子的話,讓我又有些慚愧,如此偉大的人物,學習的我們,卻局限于課本,而沒有廣泛的了解更多,看來,當代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放眼望向遠方,而不是課本這狹窄的小小文學世界。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6
我是抱著一定期望去看《孔子》的。孔子,萬世之師,多好一題材,再(厚臉皮地)說,孔子是我老鄉,都是齊魯人氏,晚輩我應該去膜拜一下。看之前心想,也不要求導演多超水平發揮,能達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張藝謀對孔子的理解程度就行了。讓孔子那些美麗深邃的詩詞名言,配合古典唯美的電影畫面,再度綻放光芒。
沒想到,沒想到,拍的是如此之差,差的讓人傷心。活脫脫一主旋律片,還不是中規中矩無傷大雅的主旋律片,就是一拍失手了的三流主旋律片。就算有發哥跟那兒苦苦撐著,也是hopeless。看的我巨困無比,就在要昏睡過去的最后一刻,我以殘存的一點意志力逼自己睜開眼睛,扭頭一看旁邊,我娘已經昏睡過去了,我碰她一下,“你還真睡著了啊”,我娘驚醒,不好意思地端正了一下坐姿,作正襟危坐若有所思狀繼續看。后面我沒注意,不知道她有沒有再度睡過去。
連我娘這種一向寬容不怎么挑剔的人都覺得很差了,出了影廳就發出一連串感慨,“孔子還是個武林高手!能文能武啊。”“孔子一輩子沒干別的,就到處流浪了。”沒錯,這就是問題所在,編劇太扯了。孔子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在于講學,傳道授業。可惜導演對這一點并不感興趣,她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表現孔子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其曾經意氣風發然后悲慘動蕩的后半生。影片的前半部分孔子忙著和朝中大臣斗嘴忙著和敵國國君斗智斗勇,后半部分一直帶著幾個弟子on the road,走過一個村又一個店,走過一個國家又一個國家,窮,戰亂,沒飯吃,弟子不是跟錯了主子戰死沙場就是為了撈竹簡溺死冰河(看到這里老娘怒了,胡導您自己智商不夠,就可以這么污蔑顏回么!復圣顏回是病死的,不是為了撈那幾個竹簡淹死的!再說了,你家竹子掉水里會沉啊,科盲到令人發指),最后好不容易回到魯國了,跟魯國國家領導人說他以后不參與政治了,要安心教書。我心說,好,終于要講一講孔子是怎么為人師表弟子遍天下了,結果,導演根本沒理這茬兒,給發哥化了個耄耋老妝,一襲白衣,倚在門口,身子一歪,over了,連個臨別遺言都沒來得及說。我特么太替孔子不甘心了!
南子,周迅演的那位性感美艷心機很重的衛國國王夫人,我完全沒看出她存在的意義。胡導太自作多情了。人孔子對南夫人根本就沒什么非分之想,南夫人也不見得多了解孔子,這兩人唯一的交集就是孔子流亡到衛國時見過一面,南子做藍色妖姬狀盛裝出現,一見孔子,立馬湊上去,鼻子都快貼孔子臉上了(我還奇了怪了,這還沒到魏晉南北朝那個奔放的年代呢,衛國皇后作風再大膽,也不至于在自己家里這么赤裸裸地勾引一個年過花甲的外國流浪者吧,丫圖什么呀),見孔子沒什么反應,沒話找話地說了一句(在我看來純屬裝逼的話),“世人也許能夠領悟夫子的痛苦,但永遠無法領悟夫子在痛苦中所達到的境界。”孔子默默無語,走了,然后南子莫名其妙地被暗殺了。胡導,YY的天空無限廣闊,您自己都被自己感動了吧,您要非說南子是孔子的知己,孔子的后人估計也都寬厚包容,不跟您計較,但您敢編個靠譜點的劇情么。
不是讓演員說幾句古漢語,電影就有品位了的。這平庸又無知的破片,真是糟蹋了孔子,也糟蹋了發哥,還連累了無辜的阿凡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