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衛生院三支隊伍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鄉鎮衛生院三支隊伍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鎮黨委書記、農村黨支部書記和致富帶頭人是農村基層穩定發展的關鍵。
鄉鎮黨委書記是基層穩定的關鍵。鄉鎮黨委書記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執行的終端,黨委書記是否能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成為鄉鎮黨委書記在基層中否贏得群眾認可、得到上級黨委肯定的關鍵。心中有黨,就會堅定不渝不打折扣地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心中有民,就會凡事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心有中責,就會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刻牢記宗旨,以時不我待、敢于擔當、馬上就辦的作風開展各項工作;心中有戒,就會時刻警醒自己,不可越雷池半步。這樣的鄉鎮黨委書記,各村級黨組織必服膺之、服從之、服務之,自上而下牢固的政治環境自然形成。
村黨支部書記是基層發展的關鍵。趙樂際部長在江蘇常熟市蔣巷村調研時指出,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關鍵是選好配強黨支部特別是好的帶頭人。村黨支部書記是黨在基層一線與群眾最貼近的干部,村黨支部書記的道德品行、黨性觀念、能力素質直接影響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一個好的村黨支部書記會把全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會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會帶領群眾一起為全村的發展想辦法、出點子,能把廣大群眾緊緊地凝聚起來,良好的發展環境逐步形成。
農村致富帶頭人是群眾致富的關鍵。穩定的政治環境、發展環境形成,就差能夠引領、帶領群眾致富的領路人。農村致富帶頭人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關鍵點,他們有一定的市場經驗、經濟頭腦和實用技術,了解當地的地理環境、群眾需求,能把外部的市場需求與群眾的生產有效結合,幫助群眾增收致富。加強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促進他們由“經驗型”向“知識型”、“技術型”轉變,由傳統小農思維向現代企業家思維轉變成為當前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
鄉鎮衛生院三支隊伍學習心得體會 篇3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基、強教之源,發展教育必須優先發展教師。
在新疆,教育既是民生之基,又是發展之基,是解決新疆問題的治本之策。多年來,自治區黨委始終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出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鑄師德,強師能,努力打造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
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到戰略高度
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歸根到底要靠人才、靠教育。當前,我區教育系統師生員工總數占全疆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教育穩,則基礎穩;教育興,則全疆興。
20xx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自治區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以科技教育為支撐”的戰略選擇,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到戰略高度進行部署。特別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對教育工作作出新的部署,自治區舉全疆之力推進教育發展,先后召開50多次會議研究教育工作,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書記、校長是教師隊伍的領頭雁,其辦學理念直接影響著教師隊伍建設的水平,對此,自治區專門出臺了《自治區中小學書記、校長工作年度考核方案及指標體系》。先后提出了27條違反政治紀律教職工具體處理措施、20條高校構建抵御滲透長效機制硬招實招。
近年來,針對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中學教師、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等專業標準以及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等陸續出臺,標志著我區構建教師隊伍建設標準體系初步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出臺顯示了教師管理制度的銳意創新。
今年6月3日,自治區黨委教育教師工作會議召開,這次會議以視頻的方式開到縣一級,規格高、范圍廣、意義大,在新疆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此次會議再一次強調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提升教師的職業自豪感和幸福感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自治區出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下決心解決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千方百計為教師的成長發展創造機會和平臺。在增加教師收入、妥善解決代課教師、職稱評審向一線教師傾斜、擴大教師補充和培訓規模等8個方面改進教師工作生活待遇,有效激發了教師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5年來,我區通過統籌招聘、定向培養、頂崗支教,補充15.6萬人次教師,有效緩解了基層學校雙語教師短缺的突出矛盾。培養選拔了一批教學名師、名校長、骨干教師和“天山學者”,帶動了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通過構建國家級、自治區級、地區級、縣市級和校本培訓5位一體的培訓體系,培訓教師22.35萬人次。妥善安置了10萬余名農村代課教師;職稱評審政策優先向農村教師傾斜;從20xx年開始實施農村教師基層補貼政策,人均每月200 元。從20xx年開始,將南疆三地州24個縣市鄉村教師基層補貼提高到人均每月400元;專項補助南疆學校保安工資;教師周轉宿舍安置3萬余名農村教師,確保農村教師安心從教。
提高教師地位,維護教師權益,提升教師的職業自豪感和幸福感,自治區黨委正不遺余力地抓實抓好。有著20xx年教齡的民豐縣民漢初級中學教師麥提圖蓀·伊敏深有感觸,她認為,近年來自治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解決了一線教師關切關注的問題,充分體現了自治區黨委對教育工作的重視和對各族教師的關心和愛護。
以“四好”為標桿做新疆特色好老師
做有歷史責任感的好老師、為人師表的好老師、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專業過硬的好老師。新時代下,我區首次提出具有新疆特色好老師的新概念、新理念、新標準,這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指導,也是今后各族教師努力的方向。
“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師,政治堅強是首要要求。”麥蓋提縣希依提墩鄉英吾斯塘村小學教師吐遜江·馬合木提說。
新疆農業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努力曼·依米提副教授說,“四好”老師要求是在特殊歷史時期下賦予新疆教育工作者的特殊使命,是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實踐,作為人民教師要站在反分裂斗爭的前沿,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師者不可不修,修之則視廣,不修則視窄。自治區教學能手、新疆大學教師王敏認為,作為一名合格教師要有文化感召力,要儲備足夠的知識,站在新疆,放眼世界,才能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庫車縣第三中學內初班教師許晴說,做好“四好”老師,還應把愛融匯到教育教學當中,關愛關心每一名學生,用愛將民族團結之花傳遞給每一個孩子。
喀什大學教育系黨總支副書記、法律教師迪力夏提·阿木提說,在多民族聚集的新疆,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教師隊伍,每一名教師都要做好民族團結的模范帶頭工作,發揮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多學習、多實踐。
“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教師隊伍,要始終堅持優者從教,嚴把教師入口關,加強教師的職前職后師德師風、專業素養等方面的培養培訓。”自治區教育工委書記、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書記梁超說,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啟動之年,按照自治區黨委教育教師工作會議要求,教育系統將堅持以“四好”老師為前進標桿,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以高目標、高標準,凝聚和激發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推動我區教育事業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