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廉潔從教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習廉潔從教心得體會 篇1
本人自工作以來,面向全體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忠實履行教師職責,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始終保持良好的師德形象,勤勤懇懇教書,滿腔熱情育人,在教育教學等工作中取得了令領導、同事公認的好成績,贏得了廣大家長和歷屆學生的普遍贊譽。廉潔從教就是要求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生涯中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教育本身作為一種育人活動,不能用經濟活動規律取代教育活動規律,不把育人過程等同于商品交換過程。
廉潔從教是教師堪稱人師的人格前提,是社會對教師素質要求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育人的品德基礎。教師廉潔從教有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
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老師的身正,在德育中尤為重要。其身不正,何以為師?教師是文明的使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授業解惑”之人,更應為人師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為來感染、影響并規范學生。教師只有完善自身素質,才能讓學生從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吸取有益的營養。
作為一名教師,教學過程中,天天和學生在一起,學生和我的接觸時間可能比與父母的還要多。孩子們在學校學習快樂嗎?課上學得好嗎?我關心他們嗎?當他們遇到什么事情時,我能幫助他們嗎?等等,這些都是家長惦記的。所以很多家長會想辦法接近老師,甚至是給老師送禮。如果我們老師把全部的愛心給學生,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都喜歡我們,親近我們,讓家長能更放心把孩子交給我們,讓家長覺得老師是那么地關心自己的孩子,工作是那么的負責任,教學方法是那么的適應自己的孩子,我想這時候,家長就不太會專門想到要怎樣來接近老師,如何跟老師搞好關系,送些什么禮物給老師了。“愛”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作為一名合格的人們教師,更要具備慈母般的愛心,做一個富有愛心的教師。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學生當成知心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體諒他們的冷暖饑寒;愛學生,要以尊重和依賴為前提,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信、嚴中有度。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感興趣的人和事中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以春風化雨般的教育。其次能夠和家長共同探討教育方法,使家長的教育行為更具理性,全方位增強教育效果,同時協助其他從學生實際出發,對不同類型不同個性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對待學生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簡單粗暴,言行過激,教育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哪怕是細微的平凡的區區小事,都要善于發現,及時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思考。
學習廉潔從教心得體會 篇2
廉政是一種文化,廉政建設不僅僅是黨員干部的事,與學校密切相關,與教師密切相關,在教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深刻感受到,在當今社會進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對我們的思想作風、廉潔自律、遵章守紀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我們除了做到廉潔自律外,還把廉潔教育帶進課堂,帶到學生中去。
一、身正為師,德高為范。
未來世界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主體——教師,肩負著光榮而神圣的歷史使命。要培養造就二十一世紀高質量、高規格的人才,就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教師的師德,教師的師德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
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并發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有廉潔正直的作風。
二、理念轉變,科學從教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要立足于學生的成長。因此教書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從大處著眼。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關注點不能僅停留在學習成績上,應重視學生全面的發展。教師應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學生有差異的發展,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
學校是一個小社會,它有相對獨立的一面,但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和影響并不僅僅學校。學校、家庭、社會都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影響。在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中,在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的同時,廣泛開展廉政教育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主動宣傳廉政知識,把廉政文化進校園與廉政文化進家庭、廉政文化進村社等結合,利用教育的雙向性,達到學生與家長、教師、村社相關范圍內人員的互動,進一步放大廉政文化進校園的社會效應,將廉政文化進校園與整個社會的敬廉崇潔活動融于一體,充分體現其在社會“助廉、促廉、倡廉”系統工程中的積極作用。
讓廉潔文化進校園,我感到,身為學校教育者的我們,在保持自身清正廉潔的同時,還要把廉潔文化精神帶進我們的課堂,讓學生從小就能樹立廉潔修身的意識。我們要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約束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廉潔從教,保持廉潔自律,堅守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風氣,保持教育公正。
學習廉潔從教心得體會 篇3
儉以養德,廉以養教”,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之所以受人尊敬,不只是因為教師職業是神圣的,更重要的是擔負著塑造人的精神的重要使命。然而,當今社會各種利益誘惑不斷沖擊教育這方凈土,致使少數教師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為師不廉,師道必壞,師道壞則必誤學子。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勞動是一種示范性的勞動,它對學生的為人處世、學習生活等諸多方面都具有熏陶作用,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能用廣博的學識、優秀的教學方法,授業解惑,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而且還要能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傳道,影響學生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成為學生求知做人的楷模。
羅曼·羅蘭說:“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教師作業本上殷紅的心血,課堂內外諄諄的教誨,生活中的清正廉潔,這點點滴滴如春風化雨,使學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師“清廉無私”這本“書”才能被學生讀到心里去,才能使廉潔之花的芬芳,伴隨他們的一生。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執教,持儉守節,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的這種高尚的人格魅力,為學子們所敬重,為學子們所效仿,成為中國現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這種陽光清風進校園的作風,所產生的道德影響力,深刻地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學生在敬仰中,默默地產生著思想和行為的自我激勵、自我修養和自我改造。“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像陶行知、譚千秋、殷雪梅這些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他們的身上閃爍著師德的絢爛光輝。
相反,如果教師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檢點,做事粗糙,責任心不強,對學生沒有愛心,為人不廉不潔,則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作用,使學生產生對人、對事、對社會的不信任感,甚至對未來失去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智慧要靠智慧來培植,良心要用良心來熏陶。”陽光清風進校園是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著我們:面對誘惑,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甘為人梯,愿做蠟燭。要關愛每一個學生,批好每一本作業,上好每一堂課;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點滴的進步和閃光點。教師要用真愛去關心學生,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學生的確存在“好”與“差”的差異,家長也確實有“難纏”和“知理”的區別,教師應因材施教,對“好學生”關愛備至,而對“差學生”更應加倍的關愛和呵護,不能有“親”、“疏”之分。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每一位同學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讓他們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他就會把教師當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敞開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學習和如何做人的指導。教師,是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融洽的師生關系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尊敬感,即“親其師,信其道”。
總之,“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這是為師立教之根本。陽光清風進校園,需要我們每一位老師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讓我們以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詩意為人生準則,牢記“儉以養德、廉以立身”的古訓,廉潔的清風一定會吹遍每一個校園,吹進每一個學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