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學繼續教育學習計劃
20xx年小學繼續教育學習計劃(三)
一、指導思想: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21世紀的教育應該是開放的、創新的教育,教師必須樹立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必須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必須能夠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學中勇于創新,否則將無法適應本世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因此,學校以校為本的工作要以xx大精神和“與時俱進”的重要思想及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省市縣有關教師建設的規劃,切實加強師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觀念、專業知識、理論水平、教育教學方法、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為迎接黨的xx大召開而努力。
二、工作目標
1、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使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建設者, 教師就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時刻反 省自己工作高標準,生活低要求,為學生作好表率。
2、以課改培訓為中心,努力提高廣大教師的終身學習意識、 教育科研意識、通力合作的意識,提升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教育科 研水平及教育管理水平。
3、力爭15%以上的教師論文能在市、縣級刊物上獲獎或發表。
三、具體措施
1、健全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張勇(校長)、副組長:卿云松(副校長);
成 員:謝佳(教導主任)、李詠梅(教處副主任)、各年級組長
2、提高認識,努力做好教師培訓工作。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開展以培訓全體教師為目標、骨干教師為重點的培訓教育,使中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因此要引導教師充分認識教師培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積極參與教師培訓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3、完善激勵和制約機制。把教師教育與教師考核和崗位聘任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培訓教育的積極性;對違反規定,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培訓的教師,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
4、開展創建“學習型校園”活動,積極營造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濃厚氛圍。成立“青年教師理論學習研究會”,學校堅持每周例會學習制度,經常組織教師開展教學經驗討論、集體備課、課題研討、論文評比、才藝展示、教學比武等活動,以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5、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提高培訓。
遵照學校制定的提高學歷激勵機制,繼續支持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提高培訓,爭取到20xx年,我校專任教師的學歷達標率將達到100%,具備本科學歷者占到專任教師的30%以上。
6、校本培訓工作,一要狠抓基本技能訓練,提高教學藝術,包括:了解與分析學生的技能、班級日常管理技能、組織班級教育的技能、對學生進行評定的技能、普通話口語表達技能、書寫規范漢字和板書的技能、教學設計的技能、電化教學技能,對學生進行科學考核的技能等等。并采取以下措施,加強技能訓練:
①、組織教師參加教學基本功競賽或才藝展示,規范教學基本功標準;
②、指導教師總結教育教學的典型案例;
③、開展說課活動和公開課、評優課、展示課、課題研討課、示范課的評課活動。二要進一步加強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設備、雙控閉路電視設備操作培訓和計算機課件制作培訓。三要認真抓好教師的培訓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歷者比例,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市區級骨干教師的培訓工作。四要制定“名師”和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多給他們提供鍛煉學習的機會,以“名師”培養帶動“名校”建設;加強對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落實好“拜師帶徒”活動,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起來。對新調入和新分配教師進行必要的入校教育,盡快跟上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
7、學校還將繼續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繼續支持教師外出參觀學習,開闊眼界,或邀請名家名師來校指導,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8、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優化課程結構、調整課程門類、更新課程內容、改革課程管理體制和考試評價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要組織老師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優質教育,適應未來發展,培養身心兩健、學創俱能、知能雙全、五育并舉的合格人才。
四、培訓方式
從培訓的組織形式上,以全校所有在崗教師的培訓為基礎,各類骨干培訓為核心,各教研組、備課組日常教研活動、課題研究為主渠道,鼓勵教師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撰寫論文,創造條件鼓勵教師參加區級以上各種骨干班學習和新課程教育教學理論培訓,分類推進,異步共進;從培訓內容上,突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現代教育理論培訓為基礎,學科專業知識、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把教育理論、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教育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實踐,不斷使廣大教師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努力使繼續教育成為教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