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化學的學習計劃(精選5篇)
關于化學的學習計劃 篇1
1、專題復習,構建知識網絡
二輪復習的主要任務就是搞好專題復習,構建知識網絡。化學知識具有“繁、雜、散”的特點,考生對此存在“易懂、難記、用不好”等問題,因此在復習中應特別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和規律性,注重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存在的規律,形成知識網絡。如在復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可以通過抓點、連線、建網,加強復習的系統性。
抓點是從具體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結構、性質、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質的性質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個方面:物理性質可按色、態、味、水溶性、密度、熔沸點及特性來劃分;化學性質可按與非金屬、金屬、水、酸(或酸性氧化物)、堿(或堿性氧化物)、鹽等反應來劃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時還應特別關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與金屬的反應中還表現出特性——強氧化性,即與活潑金屬反應不產生氫氣、與鐵發生鈍化、與不活潑金屬也可發生反應等;需存放在棕色試劑瓶中并置于陰暗處保存,則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穩定性的特點。
連線是將同一元素不同價態的代表物連成一條線,即以元素價態變化為主線,這樣在主線中該元素的各種價態及對應代表物的關系就會十分清晰。
建網是通過對知識的橫向、縱向的梳理將頭腦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識條理化、網絡化,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如有機化學復習中,要重點把握幾組關系:
、儆袡C物間的衍變關系;
、谌〈P系;
、垩趸原關系;
④消去加成關系;
、萁Y合重組關系等。通過這一過程進一步加深對物質間聯系的認識與理解,為綜合應用奠定基礎。
二輪復習的方法是以構建學科主干知識網絡為中心的復習方法,是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基本方法。從知識層面上講,學科知識是有內在的、緊密聯系的,將這種聯系形成網絡,便于知識在頭腦中的激活和提取;從能力層面上講,知識的整理、歸納是提高分析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
2、重視實驗,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題中實驗題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題型。實驗試題有利于對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獲取知識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創新能力、記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進行考查,從更深層次看,實驗試題還能對考生的科學精神、科學素養進行有效的測試。在二輪復習中,一定要給實驗復習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不能讓實驗復習匆匆走過場,必要時可以以實驗為主線來帶動其他知識塊的復習。
、倬o扣課本,深挖實驗材料內涵
高考化學實驗題大多源于教材,實驗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師生都有的“資料”,出自教材的實驗對考生具有公平性,因而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青睞。
回顧近幾年高考實驗題,可以發現,要么是幾個基本實驗的組合或基本實驗與操作的組合,要么是探究性實驗的設計與評價。
、谧⒁忾_放性實驗,提高探究能力
開放性試題的特點是解題的條件和所要求的.結論都比較抽象,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開放程度高,思維空間大,靈活性強。
從近年高考化學實驗題來看,最為典型的命題思路是通過提供開放性實驗情境,包括給出多余的實驗條件、不限定實驗條件、不限定實驗方法等。由于不同條件的組合或選擇,不同考生視角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就會得到不同的實驗過程和結論,從而考查了考生的思維水平和實驗能力。因此探究性實驗題必然成為命題的熱點。這類問題的一般思路是: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儀器藥品→進行實驗驗證→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歸納分析得出結論。
3、研究考題,把握高考脈搏
分析近兩年來的高考試題,總的變化規律是變中求穩、變中求新,并且命題將會逐步與課程改革接軌,開放性和學科內綜合是化學學科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特點。第Ⅰ卷選擇題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知識為主,涉及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氣體摩爾體積、阿伏加德羅常數、電解原理、物質的量、離子反應、電離平衡、有機物結構與性質的關系、溶液中離子的電荷守恒等,試題也都是常規試題,考生大都比較熟悉,而且難易適中。第Ⅱ卷非選擇題一般包括:實驗題、雙基題(如弱電解質的電離、化學平衡、原子結構、周期律等)、元素化合物題(如框圖推斷或填空題等)。在二輪復習中,對這幾種題型的特點、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重點、能力層次要求要做細心的研究。
4、關注重點和熱點知識,增加時間、精力投入
分析近兩年化學學科的試題,可以發現:氧化還原反應、阿伏加德羅常數、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離子反應與電化學等仍然是高考命題的重點。對這類重點、熱點知識,必須增加時間、精力投入,將基本理論理解透徹、應用熟練。
5、加強反思,提高學習效率
反思的內容可以是方方面面的,如命題者有什么意圖?題目設計的巧妙處何在?此題的關鍵何在?題目有何規律?是否可推廣成一類題型?此題為什么這樣做?做題過程中暴露了哪些弱點?這個問題改變設問角度,還會變成什么樣的題目?另外,可以對一道典型習題反思,可以對一套試卷反思,也可以對學習環節反思。通過反思,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反思,把問題的前因后果想清楚,從而對知識的認識更加清晰,更加有條理。反思是發現的源泉,是訓練思維、優化思維品質的極好方法,也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探索行為。
關于化學的學習計劃 篇2
1、學習上要有明確的學習計劃表
拿到學校的課程表后,便能模擬課程表安排好每天課余時間學習計劃表,列出每天的學習科目和學習時間段,并盡量詳細地列明早晨幾點到幾點讀什么書,中午幾點到幾點午睡,傍晚幾點到幾點體育鍛練或課外閱讀,晚上幾點到幾點各安排哪幾科學習,每一科目學習上一般兼顧到學習的吸收、復習、練習、歸納、預習五大環節,連各科學習期間的休息時間以及睡覺和起床都列出來。
每一天所安排的時間和內容都應能兼顧當天的課堂學習內容,又能兼顧到第二天的新內容,力求使每一科都有保證的學習時間,不要出現明顯的偏科現象,數理化三個學科安排上盡量不要出現隔天安排現象,也不要擠在一起安排,中間可安排一些識記類學科以緩解緊張的思維。訂下學習計劃表后,能盡量排除干擾雷打不動地執行,學習情緒和學習計劃不受學習成績波動影響。
2、要學會整合知識點
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3、要自信
很多的科學研究都證明,人的潛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數人并沒有有效地開發這種潛力,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無論何時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這種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種必勝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擺脫失敗的陰影。相反,一個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會一事無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遠的自卑之中。
關于化學的學習計劃 篇3
一、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通過預習可以提高聽課效率,加深和鞏固對知識理解與記憶,同時培養了一種自主探究的品質以及影響一生的自學能力。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教師就必須對學生提出學習社會學科的預習要求:
1.重視預習,每節新課都要求預習。由小組長負責檢查,教師抽查預習情況。
2.明確預習的要求,預習不是簡單的瀏覽書本,應該要求學生對照學案,找到答案,找出新的疑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筆記。
3.掌握預習的方法。要求學生在預習時對照學案學會圈點批注。
二.重視專心聽課的習慣
學校、家長、學生重視,在此背景下要提高學科成績,必須提高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集中注意力聽課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過程的動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動在每一瞬間都能有選擇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腦中獲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為注意擁有指向性和集中性兩個重要的特征,所以,只有認真聽課,方能心領神會,教學互動,以達到課堂學習的最佳境界。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相當多的學生、老師、家長認為,上課聽的懂或聽不懂沒有關系,反正有書,下課也可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不但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而且增加了下課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知識,還要強調學生專心聽課習慣的養成:
1.幫助學生克服分心。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沒有注意,只是沒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當前的學習任務上,心不在焉,其結果必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2.積極思考,敢于提問。思維是智慧的源泉,沒有思維就沒有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升華。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動性、參與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的。
3.要求學生做好課堂筆記。使學生明確做課堂筆記并非指把老師所講的、所寫的一字不漏地記下,而是要記錄老師所講的重點、難點。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
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所以在社會教學中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而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會成為學生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關于化學的學習計劃 篇4
一、勤于預習,善于聽課做筆記
要想學好化學,必須先了解這門課程。課前一定要預習,在預習時,除了要把新課內容仔細讀一遍外,還應在不懂處作上記號,并試著做一做課本上的練習。這樣帶著疑問、難點,聽課的效率就會大大地提高。
初中化學內容比較多,老師在講課時,著重圍繞重點內容進行講授。因此大家要仔細聽課,認真做筆記,這不僅有利于進行課后復習,掌握重點,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預防上課時“走神”。不過,在記筆記時,必須講究方法,要在聽清楚老師所講內容的基礎上,記重點、難點、疑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
二、常復習,多記憶
現行初中化學課本中有五六十個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號二十多個,還有許多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識。這些內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它們多為學習化學的基礎,若不能熟記,便會感到在“化學王國里”行走困難。
三、吃透課本,聯系實際
以課本為主線,認真吃透課本,這是學好化學的根本。為此,同學們必須善于閱讀課本,做到課前預讀、課后細讀、經常選讀等,既重視主要內容,也不忽視小字部分和一些圖表及選學內容,因為這些內容有助于加深對主要內容的`理解及拓寬知識面。課后細讀時要邊讀邊記邊思考,爭取能將預習、聽課中未解決的問題全部解決。經常選讀是指有選擇性的閱讀那些重要的或難以全面理解的內容。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還有助于提高自學能力。
初中化學內容與生活、生產聯系緊密。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化學的同時,應盡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化學,體味化學,這樣就能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
四、重視實驗,培養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不僅可以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對于我們形成化學概念、理解鞏固知識、訓練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動手能力、提高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對實驗所用的儀器、藥品、裝置以及實驗原理、步驟、現象和注意事項,都必須弄清、記熟。
關于化學的學習計劃 篇5
計劃于第六周內,完成化學課程所有新課的教學工作,從第七周開始進行化學復習。
復習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4周):回歸教材,抓實基礎
首先,夯實雙基構建網絡。課本是復習的最好藍本,其中蘊藏著許多學科思想和方法;雙基是學生能力提高的基礎,是科學解題的依據。復習時應《化學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為切入點,梳理學科知識、善于進行“分析、對比、綜合、推理”形成知識、能力網絡,進行知識間的交叉和滲透,以便從整體上掌握知識,應用時迅速提取,并保證解決問題的準確性。
其次,通過單元檢測,針對學生測試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及時組織反饋練習,幫學生查漏補缺、糾正錯誤、鞏固提高。
第二階段(6周):專題復習,聯系實際,培養能力。
初中化學內容包括: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化學變化和化學與社會發展五個部分。
知識的鞏固,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解題。但要精選習題,擺脫題海,因此所選習題力求緊密結合知識點,以基礎題和中檔題為主,根據學生情況適當拓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教會學生學會審題、析題,挖掘題目的隱含條件,對題目進行變式訓練和拓展訓練,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分析、解決問題,探求解題思路,總結解題規律,歸納解題技巧,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同時對知識點、考點和熱點進行到位訓練,力求達到高效訓練。
第三階段(4周):綜合復習,查漏補缺
本階段教學目標:結合省調研試題和?谑械亩文M考試,檢查學生知識缺陷,訓練解題技巧,規范答題行為,調整臨考心態。積累考場經驗,全面提升學生中考應試水平。
具體安排:
第一輪:章節復習,打好基礎;(3.20-4.20)
第二輪:專題復習,培養能力;(4.21-5.31)
專題一、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4.21-4.28)
1、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2、物質的分類
3、物質的性質與變化
4、化學用語
專題二、元素化合物(5.4-5.18)
1、空氣與氧氣
2、溶液
3、水氫
4、碳和碳的'氧化物
5、金屬和金屬材料
6、生活中的酸、堿、鹽
專題三:化學實驗(5.22-5.26)
1、常用儀器及基本操作
2、氣體的性質與制取
3、物質的檢驗、鑒別、分離與提純
4、實驗設計與評價
專題四:化學計算(5.28-6.1)
1、根據化學式的計算
2、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3、有關溶液的計算
專題五:應用與創新(6.4-6.9)
1、聯系實際的應用題
2、信息給予題
3、科學探究題
4、學科滲透題
第三輪:綜合復習,鞏固提高。(6.1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