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模板(精選3篇)
醫院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模板 篇1
記者周聰報道:《廣東省縣級人民醫院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實施方案》(下簡稱《方案》)出爐了。6月18日,省衛生計生委在廣州召開20__年縣級醫院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啟動會。記者了解到,第一批參加公共理論課的學員共有158名,公共課后進入臨床實踐學習的學員有60名。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第一批學科帶頭人共有60名,將于本月月底前進入基地參加培訓工作。
具備什么條件才能成為培養對象?據《方案》顯示,本次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優先對縣人民醫院的專科主任進行培養。要求其學歷為本科以、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和較好的專業水平等。
那么如果有些縣醫院的專科主任不適宜進入此培訓計劃怎么辦?《方案》補充表示,專科主任不適宜進入此培訓計劃的縣醫院,應當選撥業務骨干參加培訓。業務骨干需具備本科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和較好的專業水平等基本要求,并愿意長期服務于基層。
在年度目標方面《方案》明確,6月底前,第一批學科帶頭人進入基地參加培訓工作;20__年12月底前,分批推進培訓基地建設和學員培訓,至少完成60%培訓的任務,培訓合格率大于95%;20__年12月底前,完成項目全部培訓任務,培訓合格率大于95%。
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劉冠賢指出,縣級人民醫院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由中山大學牽頭,省醫師協會等機構協同,依托省內頂級醫院、匯聚省內優質醫療資源,將為廣東省縣級醫院培養一批具有現代診療技術和管理觀念的學科帶頭人。通過縣級醫院學科帶頭人綜合能力的提升,加強縣醫院臨床專科建設、提升縣醫院綜合服務能力。
據了解,凡參加培訓的學科帶頭人均要通過理論和實踐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將延長培訓時間。通過考核者授予“廣東省縣級醫院學科帶頭人”證書。
醫院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模板 篇2
6月18日,廣東省縣級醫院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啟動會在中山大學北校區舉行。該項目計劃通過3-5年的時間,匯集廣東省內優質資源,培養一批縣級醫院學科帶頭人。據介紹,第一批縣級醫院學科帶頭人已于6月7日開始參加培訓。
啟動會現場。
據悉,該項目的培訓形式包括理論授課、臨床培訓、遠程教學等,項目旨在通過提升學科帶頭人臨床技術水平,加強縣醫院臨床專科建設,提升醫院綜合服務能力。該項目的實施方案還特別強調,原則上參與本項目的.縣級醫院學科帶頭人在培訓結束后,都應回到原醫院發揮作用。
中山大學副校長肖海鵬說,學科建設有三個要素,凝練學科方向、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而人才培養是其中的關鍵要素。他建議制定一套體系化的培養計劃和培養課程,方便縣級醫院學科帶頭人在全省各個醫院進行復制推廣。
醫療衛生建設如何“強基層”?廣東省醫師協會常務副會長吳少林認為培養縣級醫院學科帶頭人是個很好的思路,學科帶頭人在基層醫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對他們進行系統培養、定向培養,能夠確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黃彬說,該項目是加強廣東省縣級醫院綜合能力的重要舉措,阿斯利康希望通過該項目為廣東建設“衛生強省”的戰略目標做貢獻。
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劉冠賢在啟動儀式上說,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問題影響著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提升。對此,他圍繞此次項目提出三點要求:強化組織管理,選派有專業水平、有奉獻精神、有上進心的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培訓考核,科學合理安排培訓內容,制定標準化考核體系;學員要珍惜學習機會,學有所得。
據了解,該活動由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辦,中山大學、廣東省醫師協會承辦,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支持。
醫院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模板 篇3
學科帶頭人是校園優質教育的支撐,是課改的領頭羊,他們的專業發展決定著一所校園的未來,決定著校園質量提升的進程,對于培養人才,對于校園內求高質外樹形象好處深遠。本學期我們將堅持“面向全體,培養青年,發展骨干,推出名師”的工作思路,以“定點定向培養,課題加壓,專業引領”為舉措,切實加強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和建設,以取得帶一班優一群的成效,故制定此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秉著“讓教師與校園一齊發展,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為培養目標,遵循學科帶頭人培養的規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徑的培養措施,建設一支具有現代教師素質和創新精神的新型學科帶頭人隊伍,為校園教育教學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養目標:
面提升培養對象的專業素養,促使他們成為課程改革的真正帶頭人。使他們成為用心參與制定和組織實施本學科建設規劃、教學和科研計劃,參加校內外的各種教學研討交流活動,搜集和掌握本學科的各種前沿信息的引領者。
1、學科帶頭人應發揮的作用:
(1)中小學課程改革堅定的促進派和用心的實踐者。
以素質教育理念為導向,堅定不移地參與和推進中學課程改革,大膽探索,勇于進取,敢當課改的領頭雁。
(2)中小學課程行動研究的先行者和課程校本化的建設者。
在課程改革中,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現,把每一間教室都轉成新課程的實驗室。把實踐與研究、課程與教學溶為一體,透過反思性教學,改善教學實踐、提升教學水平,重建新的職業生活方式,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努力構成自己的教學個性和風格,用心開發語文校本課程,有效組織綜合實踐活動。
(3)在全校具有必須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能夠在中小學新課程的教學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用心主動地幫忙年輕教師,在全校同行中產生用心導向。
2、學科帶頭人應具備的素養:
(1)崇高的.敬業精神和深切的人文情懷;
(2)較系統的教育理論素養和先進的教育觀念;
(3)具有獨特的教學風格和鮮明的教學個性;
(4)富有教育智慧和教育機智;
(5)豐厚的文學素養和人文學科知識;
(6)具有必須的行動研究潛力。
三、培養原則:
1.通識與學科相結合
2.集中與分散相結合
3.全面學習與專題研究相結合
四、培養過程:
理論研修——行動研究——反思總結(循環往復)
五、培養方式:
1.理論研修與學術沙龍
2.課例研究與現場學術觀摩
3.反思性教學與行動研究
4.論題答辯與專題匯報
六、制度保障
1、內在制度保障:
(1)建立教師個人專業成長檔案,旨在反映教師作為專業人員的研究軌跡和成長歷程。資料有:①個性化教案②課后小結與札記③教學案例④教學隨筆⑤專題研究文⑥讀書筆記.
(2)建立教師個人“圖書館”和“資料庫”。資料有:①精讀若干著作②訂閱重要專業雜志(報紙)③按興趣和專題分門別類收集和整理專業資料.
2、外在制度保障:
(1)保證教師的研究時間(推薦減免教師三分之一的教學工作量).
(2)保證教師的研究經費(推薦校園以課題項目方式劃拔經費).
(3)給教師帶給發揮“帶頭”作用的平臺.
七、學科帶頭人培養工作領導小組及其作用
1、組織建立由校級領導、教務處、教研組長和各備課組組長組成的學科帶頭人培養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張學海
副組長:崔文祥、周杰、趙英異、周兆杰
成員:路繼明、朱興國、王亞迪、解小麗、王英、馮燕玲、周展、王玉寶
2、作用:
①專業引領作用
②督促檢查作用
③指導幫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