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學習計劃(精選3篇)
高一化學學習計劃 篇1
有人說化學背背就行了,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化學也是理科,有需要你理解的概念和理論,而概念和理論是學習具體物質的理論支撐,所以你要學會用你聰明的大腦去思考、理解化學。為了更好的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為自己贏得高中學習的高起點,我們給你一些建議:
1.初中知識的回顧總結
凡是初中課本上有的,不論中考考不考,高中一律不再作為新課講授,而在高考中是可以考的,所以要牢固掌握初中的重要知識點,為學好高中化學做好鋪墊。具體建議:
①上網搜索5套中考題,認真完成,總結初中所學的重點知識。
②查資料,掌握H2 、 O2(三種方法) 、CO2的實驗室制法及其化學性質。
③熟練書寫初中課本化學上、下冊所有化學方程式。
④熟記前20號元素的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⑤熟記常見元素及其原子團的化合價,并能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
2.預習高中第一冊化學課本
提前對高中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明確高中知識的提升點,充滿信心地迎接高中的學習。具體建議:
①閱讀課本,結合課本知識提出問題,能找到問題的預習才是有價值的。
②完成課后練習,檢驗預習效果。
③結合預習中的問題和作業中的錯題,查閱資料解決它們,學會學習是高中生的必備素質之一啊!
④化學實驗充滿了樂趣,時而還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幫助,多動手完成一些家里能做的實驗吧!
高一化學學習計劃 篇2
一、現狀分析:
本學期的總體教學計劃是完成蘇教版化學1的1-3專題教學任務,知道化學學科的主要研究對象,體驗科學探究的思維方式和過程;能從化學的視角觀察、關注個人生活及生存環境,體會化學與個人生活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對與化學有關的問題能做出合理的判斷。掌握簡單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基本養成良好審題、析題、答題習慣。
具體學目的任務和教學要求要求有:了解物質及變化的分類方法、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掌握化學反應規律,掌握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區別與聯系,學會從本質上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理清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各種對應概念;掌握氯、溴、碘、鈉、鎂、鋁、鐵、銅、硅等元素及化合物的存在、性質、制法、用途以及這些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知識的靈活運用;學會元素、原子、離子符號以及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離方程式、結構示意圖等的書寫和應用;掌握物質的分離、提純、檢驗、溶液的配制分析、物質的制備性質等實驗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掌握以物質的量為核心的有關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微粒數、氣體的體積、物質的量的濃度以及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分析每個章節的重難點,把握教學進度。專題一和專題二是整個高中學習的基礎,因此需要花費較多時間來講解,要做到會的學生達到一定的層次,理解有困難的學生要有一定的印象。
二、工作目標:
1、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端正態度,讓更多的學生能積極投入到化學學習中
2、課堂教學聯系生活實踐調動學生學習化學學科的興趣,培養學生在學習化學和解決化學問題時能理論聯系實際
3、以化學新課標為指導,以校組工作計劃為參考,繼續推進高中新課改,落實生本教育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挖掘潛能,提高素質。
三、具體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于學生學好化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學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對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地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2)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
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等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及變化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物和化學反應,學習相應的化學用語,結合化學用語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記憶,又有利于加深他們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還應注意對化學用語進行分散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
(3)重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元素化合物知識對于學生打好化學學習的基礎十分重要。為了使學生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聯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實驗教學和電化教學,讓學生多接觸實物,多做些實驗,以增加感性知識。要采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在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后,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制法和用途間的聯系,并注意加強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
(4)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節約藥品。
(5)積極開展化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對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和發展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系社會,聯系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化學史,以及擴展課內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化學競賽和專題討論,或組織學生制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四、教學計劃:
1、學生情況分析
我們所任教的是高一新生。經過初中自然科學的學習,學生只是簡單地了解到初中自然科學中的化學知識,但自然科學中的化學知識簡單,且比較零散,沒有系統性,因此學生對化學知識沒有整體的認識,甚至有些學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化學,因此也沒有形成化學學科學習的一般方法和思維方式。而高中學習使用的新課改實驗教科書所需要具備的知識要求與初中畢業生所掌握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差距很大,在這種背景下學生進入了高中學習,化學的學習自然會變成他們的難題。
如化學1中會學到很多物質的化學式,以及這些物質參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學生就會覺得高一化學內容多、理解困難、記不住。因為現在初中教材中在酸、堿、鹽理論方面,刪去了酸、堿、鹽通性等總結性內容,物質分類和命名中,刪去了對氧化物、酸、堿、鹽的再分類和相關命名,對復分解反應,降低了復分解反應條件的要求,僅把它放在拓展視野中作常識性介紹。又如化合價,僅要求學生記住常見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而刪去了化合價的定義;教材中還刪除了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電離、電離方程式、結晶水合物等概念。在原子結構知識方面,刪去了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不再涉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種類、元素性質,以及它對離子形成和化合價的確定關系。
因此學生在初中學習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時,不是從本質上和規律上去學,往往是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因此內容一多就亂了,就分不清東西南北了。因此高中的教學要扭轉這種學習局面,讓學生學會從本質上去認識化學。如化學式要學會利用化合價進行書寫,而化合價又要學會從原子結構上去分析,從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上去分析。因此,我們計劃在初高中銜接上讓學生先學習原子結構及核外電子排布,搞清楚化合價的本質問題,從而讓學生學會化學式的書寫。為本學期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端正態度,讓更多的學生能積極投入到化學學習中
2、課堂教學聯系生活實踐調動學生學習化學學科的興趣,培養學生在學習化學和解決化學問題時能理論聯系實際
3、以化學新課標為指導,以校組工作計劃為參考,繼續推進高中新課改,落實生本教育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挖掘潛能,提高素質。
3、基本措施
1、認真學習教務處的工作計劃,組織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論,不斷提高適應時代的教育教學理念,開拓創新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加強對學生情況的分析,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既要重視集體備課的成果又要結合自己任教的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教學方式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3、在備課活動中,要把課堂教學設計放在首位。在教學目標,方法,內容的確定,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學情測試與評估,課內外輔導活動中要從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去思考設計。
4、扎實開展備課組集體備課活動,共同研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統一進度、統一思想,發揚團隊精神,團結協作,形成合力,努力實現資源共享,備課組成員加強溝通,互相聽課,經常性開展各成員間的互相探討活動,提高備課效率和課堂教學效率。積極參加學校和各級教研室組織的各種活動,如公開課、示范課,并認真做好記錄,以便在評課時能相互交流,取長補短。
5、認真做好做全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重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研究,認真做好每節有作業,抓住記憶遺忘規律,促進學生學習效益的提高。
7、認真做好各種試題的命題、評卷、分析、總結工作。
高一化學學習計劃 篇3
1 復習時間:
約為十天,即元月五號到十五號。
2 復習內容:
整冊教材,四個專題,十個單元。
3 復習重點:
2、3、4、5、9、10單元。
4 復習過程方式:
(1) 根據復習順序以及《學習與評價》留下來的專題復習資料,講解專題復習練習,特別期中考試后的內容。
(2) 根據四個專題具體內容,精選三份練習題,期中考試前的一份,期中考試后的兩份。針對學生弱點,加強針對性練習。具體安排為:史可衛負責兩份,吳柯軍負責一份,抽空考試形式叫學生練習,抓住學生存在問題,精講,并能延伸知識點,以求實效。
(3) 針對學生調查反應,練習效果,出一分簡單的概念性試卷,回歸課本,增強學生考試信心。
(4) 指導學生復習方式方法,讓化學知識在學生腦中形成系統化、結構化、網絡化。
(5) 最后一節課為考前指導:解決如下問題:a 教學生如何準確、全面、快捷審透試題;b 如何挖掘題意,與知識點聯系進行解題;c 如何使答題規范優化;各種試題應答策略。
學生練習,抓住學生存在問題,精講,并能延伸知識點,以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