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體育與健康課程單元計劃(通用3篇)
初二體育與健康課程單元計劃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自覺參加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習,積極參與課外各種體育活動;
2、知道合理安排鍛煉時間的意義;合理安排鍛煉時間,運用掌握脈搏測定等常用方法,測量運動負荷;
3、了解所學項目的簡單技、戰術知識和競賽規則;
4、通過田徑、體操、武術及球類項目的練習,發展運動能力和運動技術,增進身體健康;
5、通過本年度學習,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意義,樹立自尊、自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正確評價自己運動能力,和與同伴合作練習的能力;在體育運動中表現出適宜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競爭意識;
二、教材和活動內容、時數分配;
(按每周三節體育課計算,每學期16周共48教時分配)
三、教學措施
(一) 教學改革
1、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轉變體育教學觀念。
2、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3、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4、開展民主教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5、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改革評價制度。
6、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二)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1、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養成進會場鍛煉身體的習慣。也可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充分發展其個性和才能,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堅持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參加學校群眾性體育活動,例如:象征性長跑活動,參加一年一度的校運會,每年十二月的體育花會等。
3、參加縣組織的'體育比賽。
4、堅持班級體育鍛煉,廣泛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
5、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發展學生的個性,堅持自覺經常鍛煉身體。
(三) 激勵機制。
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特別是新的課程標準的頒發,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傳授,還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美的享受,讓他們在興奮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激勵與期待中增強信心,不斷激發前進的力量。
(四) 開展探究索性學習。
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讓其去探索、去發現,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健康的思想觀念、領悟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包括觀察、發現、學習、練習、小組合作交流等。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理解動作概念,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
初二體育與健康課程單元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堂課以“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和體育新課程標準為宗旨,力求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同時此次課是發展學生彈跳素質的第二次課,在第一次課上學生的運動興趣通過游戲活動已經激發,學習的熱情高漲,所以這次課采用學生平時見得多而且很喜歡玩的跳繩活動來進行教學,力求延續學生的激情,體現興趣性、互動性和特色化。在課堂中多次貫穿游戲活動來輔助教學,旨在降低課堂教學的枯燥性,提高學生“玩”的興趣與參與度,讓學生自愿、主動去參加練習,并樂意去挑戰自我,同時培養團結協作、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展示自我和樂于創新的精神。
二、學生人數及情況分析
初二年級的學生每班大約是45人左右,上課時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并各安排一個小組長負責。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又比較自信,而他們的潛能需要老師來開發,怎樣才能把學生的這種潛能充分挖掘出來呢?又怎樣才能把發展彈跳素質這個內容上得靈活多變呢?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通過平時的觀察和了解,所以我選擇了這項簡單的跳繩活動。
三、設計思路
跳繩活動對每個學生來說,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幾乎每個學生都會跳,并且還能跳出一種、兩種或多種花樣,只不過學生的熟練程度和運動技巧不一樣?怎樣運用跳繩這項簡單的項目來提高學生的練習激情并練得輕松、愉快和自由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一開始玩一個“男女生跳繩大比拼”的游戲,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團隊精神。
2、運用多媒體演示一段精彩的美國中學生跳繩比賽視頻,調動情緒。
3、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創設各種各樣的跳繩形式并展示自我。
4、分組進行合作探究,創想出一些不同的跳繩游戲并制定相關規則進行競賽。
5、老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評選出個人最佳跳繩獎、團隊合作獎和小組集體獎。
6、音樂背景下 “繩操”放松活動。
四、組織方法
游戲導入、激發興趣;精彩視頻演示,調動情緒;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發散思維,創設各種各樣跳繩形式,提供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分組進行合作、探究,創想出一些不同的跳繩游戲并制定相關規則進行競賽;肯定學生學練成果,通過老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評選出個人最佳跳繩獎、團隊合作獎和小組集體獎;音樂背景下“繩操”放松活動;師生再見。
初二體育與健康課程單元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針對當代初中生身心特點,圍繞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宗旨,提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將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力爭在工作中不斷完善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二、主要工作目標
1.大力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宣傳工作,讓廣大師生、家長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2.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及發展規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我校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
3.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體做法
1.建設學校心理輔導工作隊伍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所有教師的責任,學校要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師為主,班主任教師為輔,其他教師為基礎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戰線。
通過班主任會議,定期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全面提高班主任隊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通過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主題隊會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其中,全面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本學期,我校將繼續完善德育導師制的工作,每位老師擔任1到3位同學的德育導師,每周至少與每一位同學開展一次談心活動。老師引導學生敞開心扉,學生把內心的困惑向導師訴說,使心理輔導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德育導師真正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開展心理講座與輔導。由心理教師不定期為各年級學生進行團體輔導、講座。同時,各班主任要班內進行心理健康主題的班會,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
(2)完善心理咨詢室。繼續發揮“心語小屋”的作用,完善“小屋”的配備,使其更專業、溫馨。心理咨詢室由專任教師負責,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接受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的咨詢。
(3)發揮“心語信箱”的作用。“信箱”使可以利用寫信的方式和學校的心理老師進行溝通、預約咨詢。同時,也可利用網絡(電子郵件)和每周一次的周記向咨詢老師或班主任反映自己的困惑和問題,使學生的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
(4)利用學校宣傳陣地。利用國旗下講話、校園中的櫥窗、教室中的黑板報以及校園廣播臺在生中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知識,端正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5)發揮學生會的力量。學生會由學校經過選拔和培訓過的優秀學生組成,他們有著較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會的力量,幫助同學,助人自助,同時也幫助自己。
(6)加強學科滲透。每一位老師都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在自己所教的學科中適當滲透心理健康知識。
3.加強家校互動。讓家長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各年級的家長學校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要的內容,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親子活動。讓家長知道,良好的心理品質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讓家長改變觀念,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從而達到對子女行為的關注。
四、每月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2.為初一新生安排一次講座,內容為新生入學心理調適和習慣的養成。
3.在班主任會上進行宣傳,請班主任對班級中問題學生進行觀察摸底,并將名單上報德育辦公室。
十月:
1.根據班主任上報的問題學生名單,為每一個同學安排德育導師。
2.利用校園櫥窗宣傳。
3.在校園廣播臺中開設每周一次的心理專欄,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4.配合學校的文化節,開展有關的心理讀書活動。
十一月:
1.針對期中考試,安排關于如何克服考前焦慮的講座。
2.開展一期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黑板報評比活動。
3.期中考試之后的家長學校上,對家長進行宣傳,讓家長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十二月:
1.班主任工作會議或培訓中進行宣傳,交流咨詢情況。
2. 開展一期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班會,具體主題各班級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自行制定。
3.邀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家來校作講座。
一月:
1.做好心理咨詢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針對初三同學安排舒緩壓力的心理講座。
3.做好學期總結。
三月份:
1、對上學期末完成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診斷量表(MHT)》測評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匯總分析的組合有班級、年級及校園年級間動態傾向的分析。
2、心理咨詢室新址的宣傳工作
3、安溪心理教師輔導沙龍活動
4、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5、做好日常心理咨詢工作,并做好記錄。
6、編輯第五期校報《濤聲》心理健康教育專版
7、開展好高一年級心理健康課
四月份
1、做好日常心理咨詢工作,并做好記錄。
2、心理講座《陽光花季從心開始》
3、安溪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經驗交流現場會
五月份
1、“5.25”心理健康周活動
2、編輯第六期校報《濤聲》心理健康教育專版
3、做好日常心理訪談工作,并做好記錄。
六、七月份
1、做好日常心理咨詢工作,并做好記錄。
2、學期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