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習計劃(精選3篇)
音樂學習計劃 篇1
指導思想:
逐漸把構成音樂整體的多種要素采取分解的方法來在完整的音樂背景下進行教學。引導小朋友置身于音樂天地中,從感受音樂進入理解音樂、鑒賞音樂。
同學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對六年級的同學來說是非同尋常的一個學期。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期望給他們在學習上有一定的壓力,又恰逢我校是剛剛從三個小學合并到一起的新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都有一定的新鮮感,他們既是原學校的最后一屆畢業班同學,也是新學校的第一界畢業班同學,同時還是他們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對于我校六年級的同學來說,音樂課堂也同樣是他們充溢著“新”期望的地方。所以教師在這時候掌握時機,給同學傳送學習上的新方法,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另外,六年級的同學,在思想方面更加接近理性的東西,對他們來說,“考慮”問題比一二年級式的“玩玩具”更有興趣。所以把音樂從整體中分成多種要素,讓他們深入理解音樂也是他們所想要的。
教材分析:
本冊主要是以鑒賞音樂為主,讓同學從多方面多角度去體驗音樂,并交叉器樂進課堂教學,豐富同學的音樂感知。同時,教材要求老師和同學們在課前都得從各種渠道中了解歌曲的背景或歷史,比方第一課學習舒伯特的兩首歌曲,是先讓同學到圖書館或網上查閱有關舒伯特的故事和有關歌曲《菩提樹》和《野玫瑰》的介紹,而我同樣也從網上瀏覽了相關的資料,然后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通過這樣的交流,同學們的知識空虛了,教材的功能也就實現了。
音樂學習計劃 篇2
以學校工作要點為指導思想,全組教師全面深化新課程、新課標的研究,狠抓教學常規,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強化學習過程性評價,努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努力組織好課外興趣小組以及藝術特長生的輔導工作,以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將藝術“普級與提高”當作重點來抓,開創我校藝術教育的新局面。
1. 教研組建設
本教研組以《音樂新課標》為教育教學目標,加大力度推進音樂教學改革。做到及時傳達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組織本組教師學習《音樂新課標》,加強集體與個人備課,切實做到轉變觀念,確立新教師角色,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審美教學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優化組合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手段,為樹立本組新形象而努力工作。
2. 青年教師的培養
加強對青少年教師的培養工作,發揮教研組的作用,組織本組教師積極參與教研活動,集體備課、互相聽課、交流教案,結合教師實際,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進修等活動,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
3. 教學研討
積極開展科組教研活動,加強音樂組的教育教學研討。進一步學習領悟《音樂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致力于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學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上好一節創新式的音樂課,反思更新教育理念,善于總結經驗,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
4. 課外活動
(1)積極開展校內外各種藝術活動,抓好課外興趣小組常規訓練工作,全面提高學生文化藝術素質。
(2)認真做好校園藝術活動,為豐富全校師生業余文化生活而努力。
(3)做好藝術特長生訓練輔導工作。
(4)做好各項藝術展演活動。
(5)為各項活動做好彩排準備。
5. 主要工作安排 略
路
音樂學習計劃 篇3
一、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如一開始那么興趣昂然,應以保持興趣為主。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強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二、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方法與相關文化
過程與方法: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綜合
知識與技能: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基本技能、音樂創造與歷史背景、音樂與相關文化
三、學段目標
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音樂活動。
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的能力。
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四、內容標準
感受與鑒賞
音樂情緒與情感
能聽辨不同類型的女聲和男聲,能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能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能隨音樂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音樂體裁與形式
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敘事歌曲、藝術歌曲等不同類別的歌曲,能隨旋律輕聲哼唱或默唱。
能區別合唱與齊唱、齊奏與合奏。
能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聆聽主題說出樂曲的名字,每年2~4首。
音樂風格與流派
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了解不同的風格。
表現
演唱
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正確的演唱姿勢及呼吸方法,并在歌曲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能運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每學年能背唱歌曲4~6首。
演奏
樂于參加各種演奏活動。
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綜合藝術表演
能在有情節的音樂活動中擔任一個角色。
能對他人、自己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識讀樂譜
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歌譜。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音樂記號。
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創造
探索音響與音樂
能運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能自制打擊樂器。
即興創造
能即興創編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
創作實踐
能創作2~4小節節奏或旋律。
音樂與相關文化
音樂與社會生活
感受生活中的音樂,樂于與他人共同參與音樂活動;
能夠通過電視、CD、磁帶等聽賞音樂。
音樂與姐妹藝術
能用色彩、線條來表現相同與不同;
能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
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能選合適的背景音樂為故事或詩配樂朗誦。知道一些兒童歌曲。
五、課時安排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