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鄉村振興個人學習報告(精選3篇)
促進鄉村振興個人學習報告 篇1
習近平總書記在xx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鄉村發展,實施鄉村振興,對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意義重大。
13億多中國人中,有著近10億農民,農村成為了中國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農村、農業問題關系“幸福百姓”獲得感的提升,關涉“美麗鄉村”愿景的實現,關乎“鄉土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但隨著社會變革的急劇轉型,三農問題成為了我們心頭難以放下的牽掛。“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鄉村振興已刻不容緩,而只有讓人們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鄉村振興方有希望。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民必須富,讓人們愿意回。鄉村若是“梧桐樹”,便會引來鄉賢游子們這些“金鳳凰”,正所謂“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鄉村的振興發展的對“城歸”的引力第一要義就植根于農民生活的富足,從產業發展、社會保障、就業創業、社會治安、養老方面成為農民最為關心最為迫切的問題,只有為農民生活奠定堅實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調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農民工返鄉,又能夠不斷促進廣袤鄉鎮百業興旺,以創業促就業、增收入,從而打開了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乃至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從而又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有力助推器。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村必須美,讓人們回得去。農村是農民的家,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夠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改變農村環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還農村以“松月夜生涼,風泉滿清聽”的隨意而居是游子們的虔誠向往。而當農藥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塊塊土地;當生活垃圾玷污了彎彎清泉;當秸稈焚燒污濁了朗朗晴空,鄉村的土壤、水體、大氣的污染直接影響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談夯實返鄉回歸之基?失去了鄉村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質、安全的食品,鄉村振興就失去了游子們的青睞,就失去了永續利用的戰略資源,何談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才是鄉村振興的依托。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業必須強,讓人們留得下。興業致富是許多人逐夢的源動力,而守業安居則是廣大農業經營者的定心丸。鄉村留得住人才是鄉村持續振興發展的應有之義,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則是讓“城歸”留下創業守業的必由之路。當農業搭上“旅游+”的快車,鄉村旅游便為鄉村提供了“重塑”與“再生”的機會。隨著旅游需求的多元,寧靜致遠,田園丹青的鄉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為人們新的選擇,尤其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經濟邁入新常態、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旅游將會有更大作為、更大擔當,方能不斷填充著鄉村振興的底色。
緣木求魚不可取,竭澤而漁不可行。全民期待“美麗鄉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游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才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
促進鄉村振興個人學習報告 篇2
11月26日,我很榮幸來到了XX中學,來到XX市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優課評選暨教學研討會現場,觀摩了15堂精彩紛呈的名著課。這十幾位教師的課各具特色,異彩紛呈,讓我不由心生感嘆,我要學習的實在是太多太多。
這15節課均是名著課,分為導讀、讀中推進、讀后提升三個課型。在那里,我們邂逅了“探究生命”的法布爾,“三買三丟”的祥子,艱難成長的簡愛,一百零八水滸英雄;學習了不一樣的讀書方法,如邵愛靜教師的批注閱讀法、許梅波教師的“精”讀法,還有專題探究法、管窺法;體會到了這些教師心中對于名著、對于人物、對于語文教學的不一樣感悟。
當我看到課題是“整本書閱讀”時,我十分好奇,如何讓學生在幾節課內把握一整本名著呢?教師要有“法”,每一節課,教師都向學生傳授了讀書方法,那里給大家分享幾位教師的讀書方法:
管窺閱讀法:經過閱讀原著中的精彩語段,名言佳句,激發閱讀興趣的一種閱讀方法。
比較閱讀法:把兩篇文章或一組文章對照閱讀,分析其相同點和不一樣點,抓住語段、鑒賞藝術手法,把握作者意圖。
精讀:是指深入細致地研讀,要細膩地感受、透徹地理解和廣泛地聯想。細讀、精思、鑒賞。賞析人物形象、品味文章精妙的語言、體會名著帶來的深刻哲理。
專題探究法:引導學生將整本書中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或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具有較大的思維容量、較廣的資料覆蓋面和鮮明的思維導向,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本切入本事,解決“學什么”“怎樣學”等問題。
我最感興趣的是倉杰教師水滸傳讀中推進課,他教給學生,要分析一個人物,就需要縱向連接他的前后事,橫向比較人物的相似點,了解人物的復雜性,這樣一個立體的、鮮活的、復雜的人就會出此刻你的腦海。整節課有名家評價集趣,有教師對名著的詩性理解,學生能夠進入作品的內核,能抓細節、惜英雄、知社會。讓學生縱橫向聯系思考英雄的結局,充分了解了社會人物的復雜性。最終,倉杰教師以自創小詩:“莫怪北風緊,朝廷藏四賊。縱有擎天志,英雄作雪飛。”作結尾,詩性盎然。
整個學習的過程我都在思考——“整”本書的閱讀怎樣上?這些教師給了我很多啟發,那里就向大家匯報一下我的想法,如有不適之處,敬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正。
首先要有整體思維,即授課教師對作品的高位思考。教師必須讀懂名著,把握名著深層內涵并有所思考,才能高屋建瓴,為學生排憂解難。
第二個是要有整體的規劃。導讀課、提高課每節課都要有讀書方法的教授,書本資料的關聯、人物形象的剖析等,“會學”比“學會”更重要,“引導”比“牽、拉、控”更重要。推進課要有助力的支點,推進什么?目標要明確。短短三節課,要將這一系列整合在一齊,著實考查教師的教學水平。
當然,對于整本書閱讀,最重要的是要有整段時間,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閱讀,讓學生在整段的閱讀中培養閱讀興趣與習慣,在閱讀中沉淀思想。我們要讓學生繼承名著中優秀傳統文化、感悟作家的悲鳴,發揚對名著的新的認識,增強情感價值觀的確定。
透過文字,看見情感,走近經典,感悟人生。
修遠給了我們青年教師很多成長學習的機會,這15場教學的盛宴,一幕幕精彩將永恒地定格在我的記憶里,細品、慢悟。
促進鄉村振興個人學習報告 篇3
為了學習先進地區的管理經驗,創新工作思路,提高校長的業務管理能力,20__年11月2日至8日,在縣教育局領導特別是段局長親自帶隊下,我們有幸到了常德的育英小學、蘆山中學,長沙雨花區的沙子塘小學、稻田中學以及株洲的馬家河中學、銀海學校參觀學習考察,通過學習考察,參觀校園、與領導交流、聽取經驗介紹等形式獲得了大量的,鮮活、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給每一位學習考察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都覺得受益匪淺,不虛此行。
幾天下來,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管理方法、一流的教學設施、豐富多彩的辦學特色讓我們所有的校長們無不折服。大家用相機和攝像機記錄下了每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信息和場面并做了詳細的筆記,他們的辦學模式使我感受頗深,回味無窮。下面我就學習考察的感悟匯報如下。
通過參觀學習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第一,他們每個學校都有自己鮮明的辦學理念,彰顯自己的辦學特色。例如育英小學的辦學理念是“育德于心靈交融,育人于個性張揚,育師于科研反思,育生于自我教育”,他們的辦學目標也很明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稻田中學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終極發展,把簡單做到極致”,銀海學校辦學理念是“美的校園、美的課堂、美的行為、美的教育”,目標是“打造書香校園,實施美的教育”等。
第二,校園文化濃厚,通過環境來影響人,熏陶人,催人奮進。我們考察所到的學校,每走進一所學校首先被學校的濃濃的文化氣息所包圍,讓人置身于其中不得不被感染,且內容豐富多彩,有墻壁文化,走廊文化,班級文化,廁所文化,藝體文化,科技文化等,體現學校領導和教師匠心獨運,有的是教育學生怎樣做人,有的是引導學生讀好書,有的是規范學生的言行,真正發揮每面墻壁能說話,每個角落在育人的功效。每位到這里工作和學習的教師和學生不得不積極向上,努力進取。
第三,學校積極為師生搭建發展的教育平臺,教師愉快教學,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例如育英小學在培養教師上有自己的一套模式,通過落實“五項工程”和“四種激勵”機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骨干教師,使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名 師。
第四,學校領導和教師都在用心做事,從大處著眼,于小事做起,抓好細節。前面說過每所學校在辦學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一校一品”這樣說一點不過分,每所學校針對自己的學校實際,確立辦學目標,樹立自己的品牌。正如稻田中學說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終極發展,把簡單做到極致”。
第五,狠抓學生的素質教育,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內外,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我們所到每所學校的`介紹從來沒有聽到教學質量一詞,但他們處處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最終的辦學目的,每所學校的功能室齊全,盡可能的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充分讓學生施展自己的特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全面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第六,培養學校教師的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群體的努力,個體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其他教師的幫助,例如育英小學就是通過“明星開發工程”和“壓擔子,推經驗,樹典型”等方式來給年輕教師搭建教學舞臺,讓年輕教師鍛煉自己,展示自己,這樣一批又一批新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干。
最后,突出教育科研的主陣地,以教研促質量提高,以教研促教師專業成長。一個學校教學質量要提高,教師要成長,只有走科研興教之路。稻田中學明確地提出“研究課程與課堂,永遠是學校的核心事件”的口號。我們到了六所學校,就碰上兩個學校在進行教學比武月活動,育英小學的11月教學比武月和沙子塘小學的“教育教學全能比武月”活動,說明他們把教學教研作為一項制度確立下來,成為了例規。通過教學教研,讓教師們互相學習,相互交流,不斷反思,不斷提高,最終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形成了一支業務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的教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