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政教處工作計劃范文(精選3篇)
2024-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政教處工作計劃范文 篇1
本學期政教處將在校長室、黨總支的領導下,在其他處室的配合下,在全校師生中深化其影響,努力貫徹“構建和諧一中、實施精品戰略、創辦省內名校、培育一流人才”辦學目標。全面推進學校德育工作改革,堅持“一個中心”,實現“兩個轉變”。堅持以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培養心理健康、審美情趣高雅、人格健全的一中學子為中心。實現學校德育管理工作逐步由經驗操作向科學調控的轉變,德育工作者由外控向內省的轉變,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管理工作成為一門藝術。
一、抓好常規教育管理,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青少年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根基,他們的未來寄予著家庭和社會的希望。我們要切實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1、狠抓常規管理,要求學生真正做到:公共場合“整隊迅速整齊,升旗莊嚴肅穆,做操準確規范,跑操嚴整激情”,班級“預備鈴后秩序井然,上課專心致志,環境整潔”;督促年級部嚴抓學生遲到、早退問題,杜絕上課期間學生在外閑游,并將相關檢查情況納入班級評估范疇。各年級部繼續開展常規教育系列活動。本學期工作重點是校園凈化問題,杜絕“亂丟、亂拋廢棄物、校內騎車”現象。
2、繼續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法規、安全教育。配合法制副校長做好法制宣傳和普法教育工作,上一次法制課,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門。政教處、團委、各年級部支部定期或不定期開設“學規范”輔導班。
3、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繁榮校園文化,充分展示學生才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20xx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本學期將以“歌頌祖國,歌頌改革開放成果,愛校”為主題,舉辦和縣一中第八屆藝術節。藝術節將舉行一臺文藝節目、一期攝影(以“用鏡頭記住我們的校園”為主題)書畫展、一場藝術欣賞講座、一期黑板報評比、一場詩歌朗誦會。
4、加強德育隊伍建設。為了交流工作中的經驗,探討工作中的方法和技巧,將組織舉行第二十屆德育年會暨第四屆德育論壇,擬請教育專家作講座;同時為了表彰德育工作中的突出者,在教師中開展校級師德標兵的評選;在學生中開展德育標兵的評選;組織班主任參加網絡培訓。
5、繼續抓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解決因青春期發育而造成的各種心理困擾。本學期學校將邀請心理專家來校給高三、高二學生開展心理講座,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健全學生人格的發展。
6、積極配合教務處全面實施高一年級新課程改革。組織學生開展社區服務,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并做好相關學分認定工作。
二、抓好綜合治理,加強安全教育
為確保校園的安寧、和諧,還校園一方凈土,綜合治理上我們進一步投入,注重學生養成教育,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1、處室人員值日制。政教處、團委的工作人員,要每天深入教學第一線,堅持每天到“三區”(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了解觀察學生學習,生活情況,處理當天的事務。
2、學生干部值勤制。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本學期團委繼續組織學生會開展一日常規檢查,一月匯總一次,印發送達校長室、年級部、班主任,充分發揮自主自治自管作用。
3、校衛隊值日制。加大門衛、寢室管理力度,迅速、及時、有效地處理日常偶發事件,堅決制止校外閑雜人員入校,特別是做好中午、晚間的保衛工作,要做到校園巡視不斷人,保證學生在校的安寧。
5、建立、健全住宿制度。男、女生生活輔導員,要進一步加強對住校生的生活、學習、思想以及公寓區內務、紀律進行全面指導和管理,督促生活管理員做好日常事務工作,做到天天到寢室,事事有人管,保證住校生有一個安全舒適的休息場所,使學生舒心,家長放心,社會滿意。同時進一步做好文明寢室的評選工作,不斷探索公寓化管理的有效模式。
6、加強與派出所的聯系。掌握動向,抓住苗頭,了解新的情況,新的思潮,及時消除不安定因素。
7、以升旗儀式為陣地,繼續開展緊急疏散演練。
三、做好宣傳工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宣傳工作做到及時,準確、注重時效性,要讓圖片、文字、報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審美意識。
1、宣傳櫥窗定時更換。
2、校園之聲不僅要按時開播,還要做到準確、全面報道校園動態,形式上做到生動活潑,貼近學生。
3、組織好每周一升旗儀式及國旗下講話,確定講話的主題。
4、充分發揮學生干部作用,召開好學生干部會議。
5、做好校內的宣傳工作。
6、愛心、感恩征文演講比賽。
在新的學期里,政教處的各位工作人員,在新的形勢下,將同心同德,克己奉公,做好自己應做的工作。
2024-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政教處工作計劃范文 篇2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學校工作計劃要點為指導,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轉變觀念,加強課堂教學,強化質量意識,堅持教育創新。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和自主學習的實踐能力為目標,扎實開展教與學的實踐活動,爭當名師。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的發展。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期繼續任教八年級2班歷史,八年級學生正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學生對歷史雖有一定的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學習上還存在以下問題 ①部分學生對歷史學科認識不夠,學習態度不端正。②部分學生求知欲強,思維靈活,但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 ③有些學生有偏科現象 ④缺乏分析歸納能力,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 ⑤綜合分述史實的能力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學目標
1、教學任務
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比上學期有所上升。
2、長遠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引領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的辯證認識,倡導學生向偉人學習,從平凡的小事做起,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3、課標要求
通過學習,了解中國現代史的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能夠閱讀并分析重要的歷史文獻資料,學會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釋歷史問題,客觀地論證歷史事物;知道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認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能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中體會到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四、教材簡介
(一)教材體系
八年級歷史下冊選用的是川教版教材,在內容、體系、結構上都有所突破和創新,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于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利于學生綜合學習,因而達到較高的綜合教學效應。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可讀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二)教學內容
本教材涉及的時間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20xx年中共xx大召開止,主要講述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前后共53年,屬于《中國歷史》第三板塊,即中國現代歷史。中國現代史同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代史一樣,仍按主題與時序結合、主題下分課的體例。根據《課標》要求,教科書將教學內容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科技教育與文化”、“社會生活”等七個學習主題。其中前三個學習主題是按中國現代歷史發展的時間先后順序分三個階段各設一個主題。第一學習主題敘述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的歷史,反映新中國的建立和政權的鞏固;第二學習主題敘述從1953年我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歷史,反映我國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和進行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第三學習主題敘述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反映我國進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實踐。第四至七學習主題,以專題形式呈現,分別敘述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在這些領域的代表性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包括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成就,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成就。在這四個學習主題里,又按時序反映這些領域的歷史發展概況。全書在七個學習主題下共安排21課和三次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主題活動。
(三)教學要點
中國現代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也是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歷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開展土地改革運動、鎮壓運動和抗美援朝戰爭,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恢復了遭受多年戰亂破壞的國民經濟。
從1953年開始,中國共產黨有計劃地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并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得到確立,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此后,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取得了經濟文化建設等重大成就。但是,也發生了“大躍進”的嚴重失誤和“文化大革命”的內亂。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歷史性偉大轉折,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國防和軍隊建設、祖國統一大業、對外交往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大幅度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四)教材特點
第一,中國現代史教科書嚴格以《課標》規定的主題內容為基本依據。
第二,教科書根據實際需要,對部分知識內容作了相應的拓展。由于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實際各不同,一些學生在達到《課標》基本要求的基礎上,要求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獲得更大的發展,因而教科書對部分知識內容作了相應的拓展。
第三,為了及時反映《課標》未來得及反映的最新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加強教科書內容與現代社會的聯系,充分體現現代史教科書的時代性特點,教科書把一些新近發生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寫進教科書,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共xx大召開、“神舟五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成功等;
第四,《課標》的某些內容跳躍性較大,為了突出歷史學科的特點,反映歷史發展的時序性和歷史內容的內在聯系,教科書對部分內容作了補充或拓展,既方便了學生學習,又減輕了學生負擔。對于《課標》“內容標準”以外增加的內容,教科書均用※號標明。
五、教學重難點:
第二學習主題敘述從1953年我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歷史,反映我國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和進行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第三學習主題敘述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反映我國進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實踐。
六、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細致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3.優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采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4、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024-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政教處工作計劃范文 篇3
一、指導思想
為了保證學校教學教研活動的正常開展,加快新課程實施步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按照上級教研部門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制度特制定本細則。
二、制定計劃
教導處、各教研組每學期開學組織教師討論制定學期工作計劃、教學計劃、教研計劃等。
三、組織活動
學校確定每學期單周為教研組活動,雙周為學科組活動,期中開展“教研開放日”以及“骨干教師展示周”教研活動。教研組長做好教研活動的出勤記錄和活動內容記錄。
四、教研活動要求
1、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各學科各年級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期教研計劃。
2、單、雙周教研活動一學期各開展6-8次。
3、教研活動應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與教研活動無關的事情不得占用教研活動時間。
4、所有教師必須按時參加教研活動,一般情況下不準請假,特殊情況需請假的,必須履行請假手續。
5、每個教師每學期撰寫一篇教研總結或論文。
6、各教研組長要組織好教師認真進行聽課評課,聽課筆記上以“優點+建議”的方式進行評析。教研組內評課,本年級由教研組長組織面對面評課,本學段其它年級由教研組長組織網上評課;學科組評課由教研組長輪流擔任主持人組織全體教師進行面對面專題研討。
7、每學期結束前,各年級、各學科教研組按照教導處要求上交相關的活動資料存檔。
五、教研活動內容
1、理論學習
學習內容的選擇要注意體現時代性、相關性,并且做好學習筆記備查。提倡期末寫學習心得、論文,保證教師觀念時刻緊跟時代節奏。
2、研讀課準和教材
①明確學段目標
②明確年段目標
③明確單元目標
④明確課時的`具體教學目標、要求,并據此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層次。
以上四方面是動態的,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作相應的變通,不能一成不變。
4、研究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的研究一般采取講課、聽課、評課的方式進行。講課是基礎,聽課是手段,評課是關鍵,要客觀的評出問題、評出改進措施、評出努力方向。
①教法研究。主要研究教材處理方法、教學思路設計、課堂結構安排、教學語言設計、提問設計、板書設計、難點突破方法等等。
②學法研究。主要研究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介紹學習經驗,揭示學習規律,預習、復習和考試的方法等等。
③教學手段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教學的輔助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5、課題研究。
①增強課題意識。
②以組本為單位,開展課題研究。
③積極參加校本教研,深入開展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