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評分細則(通用3篇)
文章評分細則 篇1
申論寫作的時候最大的難題無非就是難以確定文章的總論點和分論點。只要把這“哼哈二將”給搞定了,文章寫作的一大半問題就解決了。那么,如何確定文章的總論點和分論點?
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申論寫作的閱卷標準。
如很多人所想,申論寫作無非就是圍繞一個話題來寫一篇文章,只要言之有理,論證充分,那就可以了。但事實并非如此,有不少文筆好的,卻從沒拿到理想的分數。我們網上看到的閱卷標準一般都如下:
一類文:立意鮮明,內容具體,中心明確;語言簡明、連貫、得體,表達方式運用恰當,無病句;結構合理,條理清楚,詳略得當;書寫規(guī)范、工整,格式正確,無錯別字,標點正確,卷面整潔、美觀。
二類文:內容具體,中心明確;語言通順,表達方式運用恰當,基本無病句;結構合理,條理清楚;書寫規(guī)范、工整,格式正確,基本無錯別字和標點錯誤,卷面整潔。
三類文:立意基本明晰,內容比較具體,中心比較明確;語言基本通順,表達方式基本恰當,有個別病句;結構合理,條理基本清楚;書寫比較規(guī)范,格式基本正確,錯別字和標點錯誤較少,卷面比較整潔。
四類文:立意不夠明確,內容不夠具體,中心不夠明確;語句欠通順,表達方式不夠恰當,有少量病句;結構基本完整,條理不夠清楚;字體潦草,錯別字、標點錯誤多,格式不正確,卷面不整潔。
五類文:立意不明確,認識有錯誤,內容偏離題意,中心不明確;語句不通順,表達方式不恰當,有多處病句;結構不完整,條理不清楚;字體特別潦草,難以辯認,卷面涂抹較嚴重。
但是這類標準界定很模糊,一類文和二類文、二類文和三類文的界限在哪?以哪個為衡量標準?沒有明確的說。那么閱卷的時候是否也如此?
顯然是不可能這樣的。據收集到的少有的流傳出來的(這包括一些刻意收集的以及別人私下告知我的)閱卷標準,都是有明確的論點以及寫作要求的。以20xx年國考副省級申論寫作為例。
請參考“給定資料”,以“弘揚黃河精神”為主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論點明確,有思想高度;
(2)內容充實,有說服力;
(3)語言流暢,1000 字左右。
這一年的這篇文章普遍都是低分。如果按照我們平常所理解的,全篇材料都沒怎么說“黃河精神”,我們大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寫,更不要說中間的內容了。很多就按照“黃河精神是什么,為什么要弘揚黃河精神,以及如何弘揚黃河精神”的套路來寫,照上述的那個模糊的閱卷標準來說的話,那每個這樣寫的人都應該可以拿不錯的分數。事實顯然不是如此。
我就將手頭有的那個標準貢獻出來給大家共享(這里必須得感謝下某圖,因為正是他們通過各種努力拿到的這個標準,雖然少之又少,但彌足珍貴。即使我對他們有看法,但該感謝的得感謝,做人得分得清人和事。)
一類文:31-40分。對黃河精神的內涵有充分的認知并清楚表述出來;能恰當聯(lián)系實際充分論證;結構完整合理;行文流暢。結構完整指的是,按照黃河精神是什么,為什么要弘揚黃河精神,如何弘揚黃河精神這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證。或者每一個黃河精神按照這樣的邏輯來論述,形成一個個小分論點也可以。對黃河精神內涵的把握,多多益善。
二類文:21-30分。對黃河精神的內涵有明確認知并表述出來;結構較完整;論證充分;行文流暢。對黃河精神內涵的認知六個至少有一個。
三類文:11-20分。明確提及黃河精神內涵,但無論證;或者有論證,但無主題明確觀點。不說黃河精神是什么,大談弘揚黃河精神,11-14分。說出來一個內涵,論證跑題了,比如大談如何治理黃河,16-20分。
四類文:0-10分。脫離黃河精神。字數嚴重不足的(不足300字),直接給0-5分。有一定文字能力,6-10分。
無標題,在原得分基礎上直接扣兩分。
(閱卷老師已明確規(guī)定了黃河精神的內涵,具體包括六個方面:1、孕育生靈、滋養(yǎng)萬物的無私奉獻精神;2、鍥而不舍、生生不息的堅定執(zhí)著精神;3、勇敢向前、不畏艱難的開拓進取精神;4、自我否定、自我調節(jié)的主動適應精神;5、胸懷博大、兼收并蓄的開放包容精神;6、也體現(xiàn)了人類敬畏自然、尊重規(guī)律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
從這個標準來看,很多人的文章都應該是三四類的文章,因為根本沒搞清楚黃河精神的內涵是什么,即使寫了也不準確。所以不要再憤憤不平地罵命題人了,不是命題人和閱卷人太隨意,而是我們以為他們“太隨意”,實則是我們根本到不了命題人的高度,始終霧里看花看不透。我們也可以看到命題人在這點上完全有底氣藐視社會上的任何培訓機構。他們教的那些與真正的“標準”相差甚遠,只能拿一些自己寫的東西來糊弄人,能拿幾分,估計自己心里都沒底。
再舉一例:
“給定材料7”的劃線部分寫到:“有位知識分子說,‘我已經無家可歸’,‘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鄉(xiāng)成了異客’。這樣,無論在鄉(xiāng)村少年身上,還是在農民工那里,以及這些出身農村的知識分子的群落里,我們都發(fā)現(xiàn)了‘失根’的危機。”請結合你對這段話的思考,參考“給定資料”,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這篇文章的寫作也讓很多人無所適從。這種結合一句話的思考寫一篇文章就是從20xx年國考地市級申論寫作開始的。總論點是什么?分論點又是什么?看看網絡上的那些所謂參考文章,可以說絕大部分是不合格的低分文章,更不要說大家自己練的那些文章了。這里就不展開論述了,大家可以自行到網上去查看相應的文章,我先把閱卷標準呈上。
文章只談“農村教育”為四類文。
如果能從農村教育談到農村文化,為二類或三類文。
一類文主題是“農村文化失根”,不僅指出農村文化目前存在的問題,而且能夠指出如何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發(fā)展鄉(xiāng)村文化。重點在于能夠指出“農村文化失根的原因”。
一、評閱方法:結合樣卷,采用整體關照,分等、分級賦分的方法進行評閱。
1、 總體閱讀;2、確定等類;3、根據等類的基準分,分級賦分。
二、評分標準
一等(36—40分):全面符合答題要求
(1) 立意(寫作角度、中心論點、主題思想)明確;
(2) 思想深刻;
(3) 聯(lián)系實際恰當;
(4) 論證嚴密;
(5) 結構嚴謹,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以38分為基準,適當浮動,基本具備以上條件者,可獲基準分;某一方面比較突出的,適當加分;反之,酌情減分。
二等(26—35分):基本符合答題要求
(1) 立意(寫作角度、中心論點、主題思想)較為明確;
(2) 思想較為深刻;
(3) 能夠聯(lián)系實際;
(4) 論證基本合理
(5) 結構較為完整,條理較為清楚,語言較為通順。
以30分為基準,適當浮動,基本具備以上條件者,可獲基準分;某一方面比較突出的,適當加分;反之,酌情減分。
三等(16—25分):
(1)不完全符合題意,中心(寫作角度、中心論點、主題思想)較為模hu。
(2) 事例和資料不典型、不具體;
(3) 內容膚淺,論證乏力;
(4) 結構基本完整,條理基本清楚,語言基本通順。
以20分為基準,適當浮動,具備以上條件之一者,可獲基準分;某一方面比較突出的,適當加分;反之,酌情減分。
四等(16分以下)
看不清具體內容
文章評分細則 篇2
文章評分標準:
由六個方面進行評分,其中,情節(jié)占分25%,結構占分15%,人物塑造占分20%,語言文筆占分20%,主旨大意占分15%,文章整體氛圍占分5%
優(yōu),85—100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0—59分。沒有起評分。
每份文章隨打分附兩百字以上一千字以下文評
對文評及打分不滿者,可在三名以上見證者前向文審提出申辯。若贊同重新審核的人數較多,則重新進行評文。
若作者同意,文評將放于公式站上共做參考。
文章評分細則 篇3
為進一步做好共青團員“推優(yōu)”工作,促進黨員發(fā)展工作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建設,根據團中央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推薦優(yōu)秀團員作黨的發(fā)展對象的意見》(通字[1992]18號),其中明確指出:“今后28周歲以下青年入黨,一般應從團員中發(fā)展,發(fā)展團員入黨一般應經過團組織推薦”。為了進一步落實我院推薦優(yōu)秀團員作為黨員發(fā)展對象的工作,使之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結合我院實際,研究生院團總支特制定“推優(yōu)”工作的有關實施細則:
一、各基層團支部要深刻領會“推優(yōu)”工作的重要意義,提高認識,加強“推優(yōu)”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開展“推優(yōu)”工作,促進對團員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團組織向黨組織推薦發(fā)展對象,要堅持黨章規(guī)定的基本條件和標準,保證質量。
三、“推優(yōu)”工作在各院系黨組織和上級團組織的領導下進行。團組織要經常向黨組織匯報工作情況,征求團員對開展“推優(yōu)”工作的意見、建議、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黨組織對團組織推薦的發(fā)展對象,要認真考察,加強培養(yǎng),及時討論研究。
四、重點發(fā)展對象必須具備的條件
(一)、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入黨動機端正,積極擁護并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擁護并堅持改革開放。在政治學習和組織生活以及社會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積極,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則,言行一致。
(二)、專業(yè)思想牢固,學習認真刻苦,學習成績良好;積極完成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工作積極肯干,成績顯著。
(三)、作風正派,為人正直,敢于批評和自我批評,能在團員中起模范帶頭作用。團結同學,樂于助人,集體榮譽感強,有奉獻精神。
(四)、模范遵守國家法律、校紀、校規(guī)和團的紀律,無違法違紀現(xiàn)象。
(五)、已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團員。
(六)、定期向黨組織口頭或書面匯報思想。
五、推薦重點是品學兼優(yōu)、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共青團干部、優(yōu)秀共青團員、優(yōu)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社團活動積極分子及獲得其他榮譽稱號的團員青年。
六、各級團組織每學期應對“推優(yōu)”工作進行一次小結,及時解決存在問題,保證“推優(yōu)”工作的連續(xù)性與制度化。
七、“推優(yōu)”工作的具體步驟:
(一)、召開團員大會,介紹申請入黨的團員情況,按照評優(yōu)標準(見第八條)進行民主評議,提出推薦對象;
(二)、團支部負責對推薦對象進行認真考察,討論確定推薦名單,并報研究生院團總支備案,同時向所在黨支部推薦。
八、評優(yōu)標準
總分100分,主要包括以下四項內容:
(1)學習成績、學習態(tài)度,占20分。
具體包括:[1]、是否發(fā)表論文或取得科技發(fā)明。在國家級核心期刊及以上級別發(fā)表文章或取得國家承認的科技發(fā)明加10分,其他級別加5分;
[2]、班里成績排名。第一名從10分起算,其他依次遞減0.2分,減完為止;
[3]、其它學術貢獻,參照以上規(guī)格執(zhí)行。
(2)各種獎勵和表彰,占10分。
具體包括:[1]、是否獲得獎學金。獲得校級及以上加5分,研究生院級別加4分;
[2]、是否獲得文藝及體育比賽名次。校級及以上加5分,研究生院級別為第一名加4分,第二名加3分,第三名加2分;
[3]、其他獎勵和表彰,參照以上規(guī)格執(zhí)行。
[4]、以上獎勵和表彰實行累計加總,最高分不得超過10分。
(3)群眾基礎和綜合評議,占40分。
其中全體團員民主測評占35分,基層團支部全體委員推薦意見占5分,具體評分內容詳見附件。
(4)參加集體活動,占30分。
具體包括:[1]、集體活動組織人員,每次加2分;
[2]、集體活動參與人員,實行按檔次計分。參與校級及以上每次加1.5分,研究生院級別每次加1分,班級活動每次加0.5分。
[3]、20xx年下學期的活動也可以參照上述標準執(zhí)行,但鑒于處于細則公布之前,為保證公平,以最高分10分為限。
[4]、對于集體活動的界定:凡是北京大學所屬各院系及各級黨、團組織(含研究生會)組織的活動都符合標準。
九、團支部在向團總支報送推薦名單時,應簽署推薦意見。推薦意見應客觀、詳盡反映該同學情況,避免流于形式。
十、各級團組織要及時、認真地總結“推優(yōu)”工作經驗,改革“推優(yōu)”工作方法,健全推薦工作制度,推動“推優(yōu)”工作健康發(fā)展,形成“黨建”帶“團建”,“團建”促“推優(yōu)”的新格局。
十一、本實施細則由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團總支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