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送熱水新聞稿(通用6篇)
冬日送熱水新聞稿 篇1
11月29日我市迎來大幅降溫,最低氣溫達-14℃。在陣陣寒風中,迎澤街道南內環二社區的核酸采樣現場,出現讓人感動的畫面。媽媽帶著孩子、老人拄著拐杖,將暖水瓶、熱水袋送到防控人員手中,暖暖他們已經凍僵的雙手……
當天清晨7時許,核酸采樣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已經在寒風中開始工作。當天氣溫極低,不一會兒,大家的手腳就凍僵了。棉簽袋撕兩三次才能打開,面罩上呵出的氣已經結了冰……
看到這一幕,中行宿舍、菜園小區、寇西36號院、光明小區等小區的居民做完采樣后,返回家將熱水灌入玻璃瓶,遞到防控人員手中,還有的拿來暖水袋塞給防控人員,甚至幾歲的孩子也在媽媽的帶領下,為大家送來暖水瓶……“快暖暖吧,看你手都凍僵了!”天氣太冷,瓶中的熱水很快就冷卻下來,中行宿舍的居民馬麗用電水壺熱好水,隔一會兒就下來為大家換熱水。還有的老人在微信群中吆喝大家:“沒做核酸的鄰居趕緊下來吧,防控人員也是孩子,需要大家的呵護……”
天氣很冷,但聽著一句句暖心的話,收到一只只普通卻溫暖的玻璃瓶,防控人員心里非常感動。“大家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才能趕快打贏這場攻堅戰!”
冬日送熱水新聞稿 篇2
這兩天氣溫持續下降,尤其是11月29日的最低氣溫降至-19℃,這給開展核酸檢測工作的醫護人員、社區干部、志愿者們帶來了許多困難,尤其是手凍僵后很影響采樣工作效率。為此,市城區街道水木靈州社區的居民們自發組成“送溫暖小分隊”,自制暖水瓶送到核酸檢測一線,讓工作人員暖身又暖心。
11月29日早晨六點三十分,天色才蒙蒙亮,此時的戶外溫度為-16℃,但在水木靈州社區轄區內的`尚品苑小區里,已經是一派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了,廣大居民們正在社區干部、志愿者的組織下有序排隊,在小區里的核酸檢測點完成采樣。
此時,尚品苑小區居民馬寶華完成核酸采樣后趕緊回到家里,支起家里的大鋁鍋,開始為工作人員燒開水。只見他熟練地將開水用舀子灌入暖瓶和塑料飲料瓶中,送下樓去給醫務人員、社區干部和志愿者們暖手。
水木靈州社區志愿者馬保華:“最近天氣開始冷了,這些防疫的工作人員還有社區的工作人員都特別辛苦,手冷了也影響工作,這種情況下我就想到用瓶子裝熱水來給他們暖暖手,手暖和了也便于工作,這也是為疫情防控做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疫情不結束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馬寶華今年61歲,平常就熱心于社區工作的他在此次疫情期間想到了用飲料瓶裝熱水為工作人員暖手的好點子,于是便每天開始為大家送熱水。戶外氣溫寒冷,沒過多久,工作人員手中的熱水瓶溫度就下降了,馬寶華熟練地倒掉瓶中的部分涼水添加熱水,見暖瓶空了他又趕忙回家提熱水。一個個暖水瓶,讓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大白”們身上暖心里更暖。“以前做核酸的時候給居民們掃碼登記特別凍手,尤其是用消毒凝膠給手消毒的時候特別冷,志愿者大叔給我們每人弄了一個熱水瓶,抱起來特別暖和,我覺得挺暖心的。”市公路段下沉社區工作人員王麗燕說。
不僅是為疫情防控工作人員送熱水,最近一段時間,馬寶華還主動加入了志愿者隊伍,經常協助社區干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尚品苑黨支部書記安麗華:“馬叔是我們尚品苑小區的一個特別熱心的居民,疫情期間除了給我們工作人員送溫暖,他還拿著小喇叭在小區里招呼居民下樓做核酸,還給小區里不方便出門的居民送東西,門口工作人員要去吃飯,馬叔就義不容辭上崗把工作人員替換下來,讓大家歇一會兒吃口飯。這么大年齡了,能做這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很不容易。”
不僅是在尚品苑小區,在水木靈州社區水清苑小區里,志愿者張霞阿姨和平時一起跳廣場舞的老姐妹們組成了一支“送溫暖小分隊”,負責燒熱水灌入飲料瓶、玻璃瓶里,送到小區卡口和各核酸檢測采樣點,讓工作人員暖手,她們還一起湊錢買來了暖手寶、電暖袋,讓大家在冬天工作的時候可以感受到一絲溫暖。
水清苑小區志愿者張霞:“在疫情防控中,我們出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做志愿者覺得每天都非常開心,這也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一瓶暖水,一份暖意,不僅溫暖了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更溫暖了這座城市。在近期疫情防控工作中,一股股暖流通過手與手的傳遞,讓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到處涌動著暖心畫面,在樸實的行動中也傳遞了同舟共濟、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信心和決心。我們相信,只要眾志成城,冬天就不再寒冷,疫情一定會很快過去。
冬日送熱水新聞稿 篇3
為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舒蘭市對所有的小區實行封閉管理,舒蘭市人民法院組織院內干警積極配合社區防疫部署,日夜堅守在小區卡點,他們的辛苦努力,不少居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連日來,溫度驟降,天氣寒冷,3月14日,在舒蘭市人民法院負責的現代花園小區值守點便出現這樣暖心的一幕,一位小區里的熱心大爺專程給工作人員送來幾瓶熱水。他說:“大家辛苦了,我給你們送點熱水,天兒冷,熱乎乎喝點,還需要什么盡管說……”他表示熱水只是一點小小的心意,以后會每天送來熱水,希望能為防控疫情奉獻一點微薄的力量,他的暖心舉動讓防疫工作人員深受感動,在這個特殊的冬天里,熱水溫暖著工作人員,用行動溫暖著寒風中的“逆行者”。
冬日送熱水新聞稿 篇4
近日,生活報聯合省慈善總會、哈爾濱市城管局發起“一杯熱水行動寒冬溫暖環衛工”活動。
連日來,生活報愛心商家們紛紛走上街頭為環衛工人們送去熱飲,同時提供室內溫暖服務,包括熱乎午餐、臨時休息、應急藥品、充電服務、如廁服務等。連日來,許多愛心企業報名參與活動,其中包括送保溫杯、愛心可樂姜絲熱飲等,下周,本活動還將聯合愛心企業,為室外作業的環衛工送去1000個暖心熱貼,如果您也想參與其中,就趕快加入我們,一起行動吧!
冬日作業,環衛工們最希望的就是能有一個歇腳地兒,喝上一杯熱水暖暖身。近日降雪后,環衛工人們連續作業,加班加點,清理街路,希望盡快暢通市區的街路,那些粘滿冰晶的紅帽子,一雙雙凍得通紅的雙手,都訴說著環衛工人們的辛苦與執著。
冬日送熱水新聞稿 篇5
近日,蚌埠市高新區公安分局在路面執勤的民警梁卿、王文凱收到一位黑發中嵌著些許銀絲的阿姨送來的熱水。阿姨每天都會帶著一個裝滿熱水的暖水瓶,來到梁卿、王文凱執勤的東海大道與嘉禾路交叉口的卡口,為他們送上熱騰騰的開水,至今已經連續5天了。阿姨說:”自創城工作開展以來,看到民警在室外嚴寒的天氣里一站就是十多個小時,感到他們特別辛苦,于是就想著為他們做點什么,也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熱水在寒冷的冬日溫暖了執勤民警的心。
通過聊天,梁卿才知道阿姨名叫周維榮。聽到這個名字,梁卿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讓他不禁聯想到“蚌埠好人”、“蚌埠十大孝星”周維榮。梁卿百度搜索關于“身邊好人”周維榮的文章,所附照片與眼前這位送熱水阿姨竟是同一人。知道周阿姨的往事,梁卿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崇敬之情。周阿姨的關愛讓梁卿、王文凱心中特別溫暖,也更加堅定了打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攻堅戰的決心。
向周維榮阿姨敬禮!向支持關心公安工作的人民群眾點贊!我們的城市,正是有了許許多多頂著凜冽寒風在各個卡口忠誠堅守的執勤民警和像周維榮阿姨這樣默默獻著愛心的熱心市民,讓創城工作就如同冬日里的一把火,溫暖聚集人心、傳遞力量。
冬日送熱水新聞稿 篇6
2月10日上午8點30分,裹得嚴嚴實實的何姣艷準時來到了椒江區白云街道麻車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值守點位。
事情要從1月30日上午說起。“這是誰送來的熱水,這么有心?”早上,值守點位內的值守人員發現桌子上多了兩大壺熱水。一杯熱水下肚,冬日的寒冷一掃而空。
值守點位環境簡陋,點位上又時刻不能缺人,到崗時值守人員就用杯子帶了水,但是水冷了之后便只能忍著了。這壺熱水對于他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值守人員有心感謝,但是問了周圍一圈,卻沒有人承認下來。直到傍晚,何姣艷來到點位取壺,值守人員才把送水的好心人抓了個現行。
29號剛剛搭起來的點位,30號何姣艷就開始了“送水之旅”,這個過程對她一個弱女子來說,并不容易。
一個灌滿的大水壺十來斤重,她一次提兩大壺。提不動了,她的兩個女兒也幫忙一起提。由于不放心女兒出門,何姣艷干脆自己多跑幾趟。3個點位,6大壺熱水,每次她都能弄出一身汗來。
“有一天,雨下的很大,又那么冷,她就自己撐著把傘一個點一個點堅持送,這些熱水真的幫了我們很多,實在是不知道怎么感謝她。”說到這件事,麻車股份經濟合作社書記顧一楠回想起何嬌艷來感慨萬分。
“我能力有限,也沒有什么特別好的東西,大冷天的他們在外面站著,我就想著給他們送點熱水吧,正好我這邊熱水壺也有,燒起來也方便。”何嬌艷裹得嚴實,又不肯告訴大家自己是誰,在值守人員的連番感謝和追問下,她才不好意思地說出了自己的名字,“年前的時候,我家里出了點事情,那個時候很多人幫我,我真的很感激他們,所以這次面對疫情,雖然我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想能夠幫忙。”
何姣艷是湖南人,在椒江已經六七年了,平時在麻車邊上的餐飲店工作。春節期間,店里很忙,何姣艷就干脆放棄了回老家的念頭,打算和兩個孩子一起在椒江過年,卻沒想到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打亂了生活。
餐館還不能開門,她每天守著兩個孩子呆在家里,看著那些新聞報道里奮戰一線的工作人員,她感動之余開始不停地思考,自己能不能也做點什么。隨著疫情管控的進一步升級,小區開始實行出入管控,麻車股份經濟合作社設置了三個點位并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看著那些簡陋的棚子和頂著寒風工作的一線防疫者,何姣艷心里誕生了這個送水的想法。
1月30日至今,一日不缺。何嬌艷提著水壺的身影被值守人員牢牢記在了心里,這愛心熱水的背后,是溫暖,是感謝,也是一份無聲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