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2023冬殘奧會開幕式同樣精彩心得(通用3篇)
讓2023冬殘奧會開幕式同樣精彩心得 篇1
北京冬殘奧會時間隨即開啟,冬奧會向冬殘奧會的各項轉換有序完成。
6年多來,在“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引領下,北京冬殘奧會和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工作“同步規劃、同步實施”,確保冬殘奧會同樣精彩。
無障礙設施創造安全便捷的環境
以殘疾人運動員為中心,從點滴細節著手,冬殘奧會競賽各場館和冬殘奧村里的無障礙設施廣受好評。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安德魯·帕森斯表示:“我們看到冬殘奧會籌辦工作高效順暢,競賽場館和冬殘奧村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為辦賽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環境。”
一面廣角鏡,映射溫暖的人文關懷。冬殘奧會賽時,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將作為輪椅冰壺項目的比賽場地。場館內,有一條運動員無障礙坡道,雙向通行,上下三層,拐角處立著一面廣角鏡。工作人員介紹,這面廣角鏡能夠讓對向而行的殘疾人運動員及早發現對方,避免發生碰撞。此外,坡道還設有多處休息平臺供殘疾人運動員使用。“所有無障礙設計的理念是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公平、舒心的比賽環境。”國家游泳中心場館運營團隊設施主管劉振鐸說。
一條專用道,打通比賽的全部流程。在張家口賽區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坐姿運動員更換坐姿滑雪器后,便可獨立完成熱身、參賽、賽后采訪等全流程動作。這得益于賽道外沿設有一條2.5米寬、近1000米長的專用通道。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場館和基礎設施經理陳國徽介紹,往屆冬殘奧會上,往往只有賽道上才有坐姿運動員的專用通道,“但我們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讓所有參賽運動員都可以輕松實現無障礙通行。”
一臺充電柜,降低冬殘奧村中的用電風險。延慶冬殘奧村將城市管理的先進經驗融入日常運行。在運動員公寓樓下,一臺臺智能充電柜已安裝完畢,可供不同大小的輪椅電池充電。相關負責人介紹,智能充電柜為運動員提供了安全的充電場所和良好的消防環境,不僅向運動員免費開放,而且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協助充電。
秉持節儉辦賽的原則,冬殘奧會5個競賽場館全部沿用冬奧會已有場館,經過相應轉換和調整,得到國際冬季單項體育聯合會認證,全面具備辦賽條件。冬殘奧會的籌辦和轉換工作高效順暢,得益于北京冬奧組委始終堅持兩個冬奧“同步籌辦、一崗雙責”。在場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無障礙環境的實現,大幅降低轉換期間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讓2023冬殘奧會開幕式同樣精彩心得 篇2
20__年2月4日晚8點,第24屆冬奧會開幕式在中國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奧林匹克的火種再度點亮千年古都北京。根據學校安排部署,當晚全校同學在家準時收看北京20__年冬奧會開幕式。各年級各班同學都積極參與,加深對20__年冬奧會的認識,深入學習奧林匹克體育精神。
隨著二十四節氣驚艷亮相,北京冬奧會盛大啟幕。從黃河之水天上來,到迎客松盤桓鳥巢,每個創意都讓人拍案叫絕;從普通中國人手手相傳國旗,到五星紅旗與冰雪五環交相輝映,每種情懷都直抵人心。“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當冬奧會開幕遇到立春,涌動的是勃勃生機,蘊藉的是熱切希望。今晚冬奧會開幕式交出了當代先進科技力量賦能冬奧會賽場的“中國答卷”,展現了科技奧運與人文奧運相融互鑒的新圖景,空靈而浪漫,每一分鐘飽含中國人的思考。
任何一項世界級大型運動盛會,都是集中展示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的宏大力量時刻。今晚,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讓我們感受到了久違的來自人類的磅礴及溫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理由為此感動,作為中國人,我們更可以無條件自豪。當國旗從人民傳遞到軍人手上被舉起的那一刻,翻滾的血液和模糊的視線清晰地告訴我們,有些東西深植在我們的血脈里,厚藏在我們的靈魂中。
本次冬奧會開幕式讓同學們對大國崛起的從容、和平和擔當,對奧林匹克體育精神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大家以談體會、抒感想的方式交流觀后感,弘揚新時代正能量。北京冬奧會,不僅展示了冰雪運動的精彩,更展示了全世界共同抗擊疫情、一起向未來的決心和信心。極寒中常常孕育著新的生機,新的一年,一起加油!
讓2023冬殘奧會開幕式同樣精彩心得 篇3
四年一度的殘奧會馬上要舉行了,大家都知道舉行殘奧會的目的是讓殘疾的朋友們像普通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夢想和實現夢想的機會!殘奧會更加體現他們的自強不息,不向困難低頭,奮力拼搏的頑強精神.他們對生活充滿火一般的激情,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我從電視上看到許許多多的殘疾人運動員在賽場上個個神采奕奕,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他們一定在心底暗下決心:我們一定會在賽場上努力拼搏,不到最后一刻決不認輸!雖然他們殘疾了,但是他們身殘志堅。他們動作看上去的都很嫻熟,可是這一小小簡單的動作,卻是他們比常人多付出百倍的努力才換來的。
我非常佩服這些堅持不懈殘疾人。我們一定要學習他們勇敢面對困難,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他們能做到的,我們一定也做得到。只要我們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超越自我,實現自己的夢想!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是這樣,非不能為也,蓋因不去為也。比如,失去雙臂以后還能奪得游泳金牌;沒有一條腿,仍然能夠參加正常人的奧運會并且獲得不錯的名次;雙目失明,同樣能在綠茵場上馳騁;連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難,卻是運動場上的驕子。他們沒有菲爾普斯那樣輝煌,也沒有博爾特那樣聞名于世,但當他們出現在北京殘奧會的賽場上時,所有人都不禁為之動容。也許,我們還記不住他們的名字,但他們的身影已經深深鐫刻在我們心里。通過他們,我們突然對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認識: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沒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殘奧會就是這樣在賽場之外讓我們收獲很多。捫心自問,比起他們,我們擁有健全的身軀,但或許少了永不放棄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廣告詞說的那樣,世間“一切皆有可能”,其關鍵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決心。
無論是在電視屏幕上還是在報紙上,殘奧會就是這樣走進我們的視野,給了所有人一個全新的感受。這些天,身邊的人無論熟悉的還是陌生的,談起殘疾人運動員,談起殘奧會,每個人都露出肅然起敬的神情,許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對過往的生活進行一番心靈的拷問。
這就是殘奧會與奧運會的不同之處,這就是為什么兩個奧運會同樣精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