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3易烊千璽電影《少年的你》觀后感心得(精選3篇)
最新2023易烊千璽電影《少年的你》觀后感心得 篇1
少年的你,聽名字,以為會是一個溫暖的故事。它確實溫暖,以至于讓人止不住地流眼淚。這大概是我看過的上百部電影里,唯一一個從頭哭到尾的故事。
長這么大,始終最怕的,是人性的惡。有的人,心里住著鬼。也許只是小小的調侃你、疏遠你,孤立你的小鬼,也許,是讓你永遠只能走在陰影里的魔鬼。
陳念失手了,但錯不在她。小北想要保護陳念,他的動機也沒有錯。錯的開始,是最后失去生命的人的心里的鬼。是魔鬼把她推向死亡,也是她,縱容自己的惡,所以,生命拋棄了她。
小北沒有父母給他愛,被父親拋棄,被母親嫌棄,被生活毆打,可生命里卻流淌著最溫暖的血性。別人打他,他會打回去,別人欺負陳念,他會欺負回去,但是,他的本質里住著善良,只是需要更好的引導。
飽滿的情感是這部電影最突出的地方。那些受過的傷,那些無人訴說的痛苦,那些流回心里的淚,在簡單的臺詞、簡潔的畫面中表達得濃郁而深沉,而演員富有張力的表演,讓所有扣人心弦的情緒都呈現得剛剛好。少年的青澀、單純、固執、真誠,全部真實地在他們的臉上得以詮釋,讓人不得不感他們所感,想他們所想,信他們所信。
只要熬過了高考,就好了。高考后,他們都變成了大人。陳念保護世界,小北保護陳念。跟在她身后的路,不再曲折或黑暗。那些摔過的樓梯,那些逃過命的樓梯,那些仿佛爬不到頂的樓梯,變得平坦。不再是少年的他們,腳步里有光,走到了希望。
最新2023易烊千璽電影《少年的你》觀后感心得 篇2
今天觀看了《少年的你》,雖然感覺有點沉重,但是也充分表現出來了少年時候的愛情。可能不會轟轟烈烈,但是也是默默的喜歡,每個人可能少年時候都有一個想要保護的人,但是我們就是從少年一路走來,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樣一句出自少年口中的話,聽起來倍覺真誠和可貴。這份真誠和可貴,多么干凈。
少年,字典上解釋:指十歲左右至十七歲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一定型式的自我價值觀和自我認識能力。
而即將邁入18歲的少年,幼稚著也成熟著,沖動著也自覺著,迷茫著也堅定著,獨立著也依賴著,用他們在成長歲月中所積累的認知,努力想要看清并且融入這個世界。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灑滿陽光的少年時期,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從少年到成年,從充滿棱角到被磨平,從少年到青年,從青澀到成熟,我們也許會失去很多東西,也會得到很多,這就是成長吧,影片中表現了每個學校都會出現的現象,小編個人感覺是地區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問題,也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影片中一句話很觸動人心“我沒有朋友”值得深思!最后結局,如果再來一次你會怎么選擇小北說:“沒有如果”是啊,時間一去不復返,曾經只是曾經,沒有如果,這就是成長,從無畏然后遵守規則。
最新2023易烊千璽電影《少年的你》觀后感心得 篇3
在復雜的電影類型中,翻拍片始終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一席。其中有像《超人》、《金剛》這一類,翻拍年代久遠的片子,依靠不斷發展的影像技術,從視覺上讓它們復生,從而能夠隨著時代煥發新的活力,帶來新的沖擊。另一類則是像《無間道》《完美陌生人》一樣,看中了高口碑的故事和觀眾緣,它們基本沿用著原版的大致故事脈絡,然后適當增減一些細節,再輔以本土化或者導演本身的作者性。觀眾對于這種影片的要求會更高也會更挑剔,因為難免要拿來和原版比較,當然如果做得好確實能夠帶給大家驚喜。
01
《誤殺》是由陳思誠監制,新人導演柯汶利執導的長片處女作,它講述了育有二女的李維杰(肖央 飾)和他妻子(譚卓 飾)的安定生活因為一次突如其來的插曲而被打破——李維杰的大女兒被當地警察局長(陳沖 飾)的兒子強暴,因反抗而誤殺對方。影片便在這樣一個為了保護家庭埋尸掩蓋一切證據,一個為了保護家庭拼盡全力查案的情境中展開。
翻拍延續了原版精彩的劇作,除此以外,導演還繼承沿用了原版鏡頭語言上的大部分優點,強有力的蒙太奇與交叉剪輯時刻調動著觀眾的注意力,不斷制造懸念以此來凝固影像本身的質感,搭建起與角色共感的橋梁,傳遞著緊張和刺激。在好幾處多人物的高潮戲上,也用流暢的攝影機運動完成出色的場面調度。
并且在這些“不變”中,導演又往里塞入了許多“變”來增添其獨特性,而這些“變”大多都通過了其對劇本細節的適當刪減與補充而得以表現出來。在印度原版163分鐘的基礎上,《誤殺》減掉了50多分鐘,選擇性地刪去了許多冗雜而不必要的場景,更加聚焦于整個“貓鼠游戲”的案件過程,緊湊著影片整體的節奏。而補充在于對全片一以貫之迎合主題的陰冷色調的運用;對激勵事件動機的強化(由原版偷拍洗澡視頻而上升到強暴);對迷影情節的更加充分利用(警方根據觀影記錄來破案);通過“羊”這樣一個符號的反復出現而到最后以替罪行為反轉情節完成彼此身份的互換,人物不再如原版一樣淪為模板下推進敘事的工具。
同樣“變”的還包括了劇本和演員共同賦予其的鮮活度。首當其沖最為驚艷的便是陳沖,游走在家庭與警察局兩個外部空間,在其營運起來的強大氣場下,而對她在兩種空間中雖然差異分明的兩種狀態卻又不得不信服,甚至有幾個鏡頭在她對反派的塑造表演下,會下意識地驚嚇到本能不自主地往座椅靠背縮了縮。同樣還有從《唐人街探案》系列中蛻變出來拓寬戲路的肖央,由一直唯唯諾諾到最后為了家庭而能夠變得勇敢強大到與陳沖對峙,還有充滿層次感的譚卓。他們的表演都是《誤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誤殺》將背景設置在了一個架空的環境里,在這樣虛構的環境中,階層差距巨大,同時警察也因濫用職權而失信于民。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壓迫里,才導致李維杰在悲劇釀成后選擇掩蓋一切而不是報警,也導致后來結尾民眾以這次的案件為引子而掀起了一場暴亂。整部電影在講著李維杰與督察長的斗智斗勇,實際上也是在講著貧富階層間巨大的矛盾對立。虛構國度里的暴亂是救贖之前對吸血體制蔑視的眾人的最后一場狂歡,這樣的寓言放在哪里都不會過時。
02
翻拍版中改編了的還包括了分別從對立的兩方來講述各自對于自己家庭的一種重構與守護。
在虛弱與強勢兩種人格的差異對比下,卻都可以望見他們在面對來自于外部一種準備打碎家庭的力前,爆發出的源自本能的強大。這樣的強大隱于一次次“有爸爸在”的話語中,隱于一次次堅定眼神的傳遞和一次次給予溫暖的擁抱。在危機中才能堅固家庭,寬慰中卻又帶著那么一絲絲的無可奈何。
最后,比較有爭議的是李維杰一家以自首實現自我救贖的結局,或許仍有人并且是大部分人對這樣處理的不滿,但它至少做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不像其他大多數翻拍片一樣是為迎合審查下的一種突兀生硬。
畢竟正如前文所說,原版構建起來人物的幾乎是用一個簡單的善惡二元論來概括,而最后其只是善擊敗惡、瞞天過海這樣單純刺激感官帶來瞬時體驗的結局確實也高明不了多少。于是,《誤殺》在原版的基礎上,經由導演對電影本體在創作上的拔高而得到了升華。
當然,這部翻拍的導演處女作還稱不上完美,它的優點同時也雙刃劍式地指向不足之處,即導演把太多想要表達的東西和社會性議題一股腦兒地全往里塞,便導致整體的影像或許會有一些些擁擠,但就單論一個高概念的犯罪懸疑反殺爽片,它已遠超及格線至所謂的驚喜可言了。《誤殺》整體的傳達是帶著有效力度的,于是便不得不期待柯汶利導演在接下來又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作品與欣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