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范文 >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精選23篇)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23-01-29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精選23篇)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

  王婭生前致力于慈善事業30余年,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當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王婭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今年2月16日,王婭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后,又將遺體捐獻給醫療事業。

  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著想

  “她的事跡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可是這些榮譽她卻再也看不到了!”王婭的“發小”陳海蘭輕聲說道,“王婭離開我們已經快10個月了。”12月2日,記者隨同陳海蘭從西青區中北鎮華亭麗園居委會領取了王婭去世后所獲得的榮譽——第六屆天津市道德模范證書、獎章、獎杯和綬帶。

  記者再次來到王婭生前居所時,門上還貼著過年的春聯。打開房門,記者看到,屋內的衣架上還掛著王婭的衣服,廚房的灶臺上還放著她生前用過的粉色水杯,這一切都像是在等著主人回家,只有臥室內的臺歷上“定格”在了今年2月,再沒有翻動過。

  陳海蘭向記者介紹了王婭生前手機里和友人的一些往來信息,其中一條信息的內容是,在她彌留之際,有朋友想去看望她,卻被她婉拒了!澳銈兒煤眠^春節,千萬不要到我這來,你一定得答應我,我這挺好的,放心吧。我病了,讓大家都沒有過好春節,心里已經過意不去了,千萬不要再來了。”陳海蘭說,王婭總是這樣,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著想。

  在她生病期間,有受資助的學生也發來信息,想要給王婭寄一些特產,王婭回復說:“心意收下了,但是不能收你家鄉的特產。請轉告學子們,我只希望你們都有出息,希望你們對社會有貢獻,并把愛心傳遞下去,相信你們能做到。”

  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

  白瑞剛告訴記者,甘肅、青海、河南、四川等地的19所助學定點學校為好人王婭投了票!案鱾學校從老師到學生都被王婭的事跡深深打動著。雖然她生前為人低調,但是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把她的這種大愛展示出來,傳遞下去,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白瑞剛感慨道。

  白瑞剛說,受到王婭助學事跡的感召,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聯系基金會,資助貧困學生上學。讓人感動的是,陳海蘭將王婭生前留給她看病的10萬元也捐給了基金會。王婭資助了7名中學生和5名大學生,其中有3名學生在天津上了大學。今后還會有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受到王婭的資助來天津上學,因為這是王婭生前的心愿!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2

  今年農歷元宵節前后,我看到了電網退休女工王婭用生命之光點亮寒門學子求學之路的感人事跡,這深深震撼了我。王婭三十年如一日熱心公益、捐資助學,用一生的默默付出,詮釋了無私的真正含義,用真誠的信念和行動展現了電網人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在王婭的事跡中,最打動我的就是她勤儉持家、樂于奉獻的優秀品格。在她身上,待人待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自己,她極為節儉,使用自制竹竿輸液、吃飯最愛吃白水煮菜,生活極為簡樸;對他人,她不僅堅持30余年幫扶貧困學子,甚至生前就捐出了唯一的住房、死后更是捐出遺體用于醫學研究,無私奉獻到了極致。

  學習了王婭的先進事跡,我將用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更大的熱情奉獻服務他人。奉獻是電力人共有的特質,體現在我們全力做好供電保障、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上。

  我是電網企業的一名基層班組負責人,負責天津市紅橋、南開、西青三區20__余千米的電纜安全運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王婭“三十年做好一件事”的執著與毅力轉化為堅守本職崗位的責任與擔當,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一方面,持之以恒做好日常巡視和保電工作,充分發揮身為“全國勞動模范”的示范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做好“傳幫帶”工作,將自己30余年來積累的“寶年電纜線路運行維護法”等電纜巡視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職工,將“腿勤、嘴勤、眼勤,動腦筋、想辦法”的工作精神傳承給新一代電網人。

  連日來,連續追蹤報道了好人王婭“裸捐”助學的凡人善舉,她的事跡不僅傳遍津沽大地,更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王婭生前三十載傾盡一切捐資助學無怨無悔,如今悄然離世又把全部遺產用于公益事業。如果說,總有一種力量讓人淚流滿面,王婭傳遞的就是這種力量,她用愛照亮了更多人的心靈,喚起更多人的良善之舉。如今,“王婭精神”的火種在津城越來越旺……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3

  20__年11月28日,以《助學路上,點燃生命之光》為題,報道了身患重病的天津退休女工王婭“裸捐”助學的善舉。報道刊發后,西青區迅速作出反應,在醫療救治方面為王婭開啟免費“綠色通道”,成立醫護救助組24小時隨時待命,并定期為王婭作全面體檢。同時,特聘請專家共同制定診療方案,購進專用藥物及器械,幫助王婭和時間賽跑。本市熱心市民也通過各種方式關心王婭的病情,還有來自山東、河北、浙江、甘肅的愛心人士在治療方面提供幫助。

  遺憾的是,2月16日,王婭永遠離開了我們。連日來,刊登了《好人王婭,為助學傾盡所有》《王婭走了,留下沉甸甸的愛》《“好同學,讓我們來送送你!”》《好人王婭,完成人生最后捐贈》等報道。很多讀者深受感動,給打來電話傾吐心聲。“王婭阿姨,一路走好,愿您在天堂里笑容依舊……”來自王婭母校二十一中的教師動情地說,“雖未曾與王婭謀面,卻感覺相識已久。她的一生,平凡卻偉大。她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將傳承她的愛心事業!”

  網上也掀起了學習王婭精神的熱潮,網友“沉迷北宇的六六小姐”留言道:“王阿姨這樣平凡而偉大的人,讓社會有了溫度,讓生活更美好。我要像王阿姨一樣做個善良的人。”網友“任建好說話”留言:“之前天津有位靠自己蹬三輪車的收入圓貧困生上學夢的白方禮老人,而今又有;裸捐;助學的王婭,他們讓天津這座城充滿了人情味!”網友“如意”寫道:“王婭,一路平安,您是天津人的驕傲!”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4

  我沒上過大學,但這段經歷能改變人的命運。如果能幫助孩子們上大學、改變命運,真的是一件挺幸福的事!辩R頭里的王婭,消瘦的臉龐布滿皺紋,此時卻綻放出欣慰而溫暖的笑容。這個笑容定格在20__年2月16日,66歲的她被癌癥奪走了生命。這位普通的國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職工,被推選為“中國好人”。在全國如火如荼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時,王婭先進事跡報告會今天走進全國總工會機關,為來自能源化學地質系統的工會干部和一線職工上了一堂特殊的主題教育課。

  在1989年之后的30年里,用大部分工資和積蓄資助經濟困難的學生;7年無償獻血,6次給災區捐款;身患癌癥,卻放棄治療,在生前把唯一住房贈予助學基金;臨終時簽署遺體捐獻協議,將遺體奉獻給了醫學事業……王婭的一生并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她用自己的光和熱照亮了寒門學子的求學之路。

  報告會現場,一部紀錄短片展示了王婭的先進事跡和感人品質。報告團成員,“時代楷模”張黎明、王婭徒弟趙穎、大學生張寧寧、《光明日報》記者鄧暉分別作報告,甘肅受助學生通過視頻表達了對王婭的思念之情。他們用真誠而樸素的語言,講述了王婭的生前身后事,從不同角度還原了一個鮮活的王婭。

  “我一生行善,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蓖鯆I彌留之際留給受助孩子們的最后一段話,散發出直抵人心的溫暖力量。聆聽報告會的干部職工深受感動,大家紛紛表示,王婭用生命做善事,用愛溫暖貧困學生的心,她的大愛初心、高尚品質和價值追求值得廣泛弘揚和傳承,要以此次報告會為契機,用實際行動踐行王婭精神,凝聚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

  王婭已去,但她激起的“愛心漣漪”還在繼續。據了解,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已向全國能源化學地質職工發出呼吁,開展向王婭學習活動。在王婭奉獻精神的鼓舞下,國網天津電力公司員工踴躍參與捐資助學活動,已向興華基金會捐贈157萬余元,用來捐助甘肅貧困學生,幫助他們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同時,國網天津電力公司啟動了“電網之光·王婭愛心”志愿項目。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5

  王婭作為普通的電網退休女工,默默堅守心愿30年,幫助著有需要的人。即便生活清貧也要傾其所有,即便生命的最后也未曾猶豫。她像蠟燭,燃盡自己最后一點能量,照亮寒門學子的求學路。一個人做好事并不難,難得的是堅持三十余載毫無保留地做好事。她把小我融入了人間大愛,把愛心傳播給廣大社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民電業為人民”的生動實踐,體現了新時代國網人的責任擔當。

  每當想到王婭大姐,我就感覺充滿了力量!工作的26年間,她對待工作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任勞任怨,先后擔任北郊220千伏變電站值長、海光寺基地站值長,她兢兢業業、一絲不茍,默默堅守在變電運行的崗位上,從未發生過安全責任事故。大姐愛崗敬業、專業專注的職業操守讓我十分欽佩。習近平總書記來津考察時寄語國網人“繼續努力,再創新高!”作為新時代產業工人,踏踏實實工作,認認真真履職是責任,更是使命。對于我而言,被授予了“創新型一線勞動者”的榮譽,要牢記囑托,以新時代奮斗者的姿態只爭朝夕、苦干實干;用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影響身邊的黨員群眾,用擔當、進取、作為的實際行動激勵公司的干部員工,切實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走在建設“三型兩網”,爭當“四個先鋒”的前列。

  從1985年開始,王婭大姐已經走上了愛心公益之路,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再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愛心善舉的痕跡。她無私忘我、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深深感動著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要牢固樹立黨員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創新開展“黎明+”活動,沿著她的足跡,將人間大愛和志愿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用真心、真情、真意點亮萬家燈火。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6

  王婭生命之路雖行至終點,但她的奉獻精神卻仍在延伸。 受到王婭捐獻遺體的感召,很多人也加入到奉獻愛心的行列中。這幾天,不少市民致電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27306997),詢問辦理遺體捐獻、器官捐獻的流程、報名條件等相關事宜。該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20__年起,市紅十字會已連續8年在位于薊州區元寶山莊生命紀念公園的“奉獻”碑前舉行緬懷公祭活動。今年,“奉獻”碑將會鐫刻上一個新的名字——王婭。 王婭退休于國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她的感人事跡在廣大職工中引起了熱烈的回響。記者獲悉,公司將追授王婭“感動檢修”人物特別獎,并開展學習王婭精神的系列活動,以王婭事跡為主題開設“道德講堂”,與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共同開展“重走王婭捐資助學之路”活動,組織員工赴甘肅捐資助學,參與公益事業。 在王婭居住的西青區,王婭的事跡將被創作成形式多樣的文藝作品,西青區還將開展“學習王婭精神,傳承榜樣力量”基層巡展等活動,組織全區干部群眾參與愛心公益活動,傳播人間大愛。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7

  王婭 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電力退休職工,她致力慈善事業三十余載。今年2月16日,與胰腺癌抗爭了11個月的她靜悄悄地走了。在彌留之際,王婭 聽說資助的學生家里發生變故,不僅從治療費里拿出20__元捐贈,還再一次和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簽訂了20萬元的債權捐贈協議。2月20日,王婭 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天津市紅十字會向王婭 的家屬頒發了她公益路上獲得的最后一張證書--《遺體捐獻證書》,她成為今年天津市第十九位遺體捐獻者。

  王婭 從1985年開始致力于慈善事業,30余年奉獻愛心、捐款捐物,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留下的愛心。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趙家和傾畢生積蓄捐助西部貧困孩子的故事,讓王婭 深受感動,隨后她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去年3月,當66歲的王婭 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卻向基金會捐款3萬元,更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

  王婭 在遺贈書里寫道:“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臥于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8

  30年來,好人王婭傾盡所有堅持助學,直到彌留之際,王婭還專門寫了一封遺贈書,委托陳海蘭把她去世后會得到的一些錢款捐給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并委托居委會幫忙進行公證。遺贈書里寫著:“本人王婭,女,66周歲,特立遺贈書如下,料理自己身后事,以終余年,了無牽掛。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臥于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王婭生病期間,來自河北、浙江、甘肅,甚至海外的愛心人士紛紛為她捐款、捐藥。陳海蘭說,所有個人捐款王婭都退了回去,因為這有悖于王婭的初衷。

  “王婭資助貧困學生多少錢都不在乎,但是她對自己節省到苛刻!蓖鯆I生前好友高桂芬邊收拾王婭的遺物邊說,王婭買菜都買處理的,問她原因,她只說“你不懂”,直到后來,高桂芬才知道王婭將省下的錢用來助學!半m然王婭走了,但是她的大愛還將繼續溫暖著貧困學子,也將影響著包括我的更多人……”高桂芬感慨地說。

  在生命倒計時之際,王婭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將自己的身體也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

  陳海蘭一直照顧著她。陳海蘭告訴關心王婭的人,王婭與病魔頑強地抗爭了11個月,她走得從容安詳,紅十字會尊重王婭的遺愿,已經幫助她成功捐獻遺體。而得知王婭病逝,很多關心她的人參加了她的緬懷告別儀式,表達哀痛之情,送好人王婭最后一程。

  王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自己全部融入到了人間大愛,燃盡自己,照亮他人,是“最美國網人”。她的無私奉獻,燭照人間。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9

  今年農歷元宵節前后,我看到了電網退休女工王婭用生命之光點亮寒門學子求學之路的感人事跡,這深深震撼了我。王婭三十年如一日熱心公益、捐資助學,用一生的默默付出,詮釋了無私的真正含義,用真誠的信念和行動展現了電網人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在王婭的事跡中,最打動我的就是她勤儉持家、樂于奉獻的優秀品格。在她身上,待人待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自己,她極為節儉,使用自制竹竿輸液、吃飯最愛吃白水煮菜,生活極為簡樸;對他人,她不僅堅持30余年幫扶貧困學子,甚至生前就捐出了唯一的住房、死后更是捐出遺體用于醫學研究,無私奉獻到了極致。

  學習了王婭的先進事跡,我將用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更大的熱情奉獻服務他人。奉獻是電力人共有的特質,體現在我們全力做好供電保障、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上。

  我是電網企業的一名基層班組負責人,負責天津市紅橋、南開、西青三區20__余千米的電纜安全運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王婭“三十年做好一件事”的執著與毅力轉化為堅守本職崗位的責任與擔當,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一方面,持之以恒做好日常巡視和保電工作,充分發揮身為“全國勞動模范”的示范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做好“傳幫帶”工作,將自己30余年來積累的“寶年電纜線路運行維護法”等電纜巡視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職工,將“腿勤、嘴勤、眼勤,動腦筋、想辦法”的工作精神傳承給新一代電網人。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0

  有人看不見光,內心卻澄明如鏡。

  她是一個盲人,最喜歡海倫·凱勒的這句話:我要努力把別人眼中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把別人唇上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

  她叫朱麗華,是嘉興的一名盲人中醫師,一名有24年黨齡的黨員。從醫33年來,她憑借一雙靈巧的手,不僅讓自己的生命變得豐盈,也將更多微笑掛在別人唇上。

  資助貧困生480人次、捐款333萬元、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就業……

  “我沒有視力,卻不能沒有事業!苯衲62歲的朱麗華,依然起早貪黑,忙碌在診所。她的抽屜里,靜躺著一張器官捐獻志愿登記卡。

  喝著南湖水長大,朱麗華的一言一行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如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她先后獲全國自強模范、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鋒”、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10月10日,嘉興市委作出決定,在全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

  “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站起來”

  20__年,朱麗華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殘疾人楷模張海迪,兩人述說人生、暢談理想。牽著張海迪的手,朱麗華一臉燦爛。瞬間定格,朱麗華將這張合影擺在診所進門最顯眼處,“每天‘看’幾眼,人就會特別有力量。”

  熟悉朱麗華的人都知道,笑容一度從她臉上消失。朱麗華曾有一個多彩的童年,還是田徑好手,能跳善跑。然而,兩次意外奪走了她的光明。

  18歲,朱麗華徹底跌落無盡黑暗。“當時覺得人生迷茫,躲進房間虛度光陰!痹谥禧惾A最無助時,一臺收音機成了她最好的伙伴。1983年的一天,張海迪的聲音從廣播里傳出,她自強不息的故事瞬間點亮了朱麗華的內心:我一定要重新“站”起來。

  1985年,在嘉興市民政部門和殘聯的關心下,朱麗華參加了省第一屆中醫推拿培訓班!熬拖褡プ【让静菽菢樱匦聠酒鹆宋覍ι畹南M!敝禧惾A邊學盲文,邊練技能。

  機會來之不易,她愈加珍惜!皠倢W推拿手法時,常因用力不當而拉傷手臂!敝禧惾A回憶道,一只手臂受傷,綁上石膏,靠另一只手臂繼續苦練。

  努力不被辜負。一年后,學成歸來的朱麗華進入嘉興市福利院醫務室工作。為提高專業水平,朱麗華每天夜以繼日撰寫3篇專業論文,受到了業內肯定。

  “困了就往頭上抹風油精,蚊蟲也不來叮咬!敝禧惾A記不清熬過了多少個不眠夜,1998年終于拿到夢寐以求的中醫執業資格證書,成為嘉興首個盲人中醫師。

  從33年前福利院一間房、一張床,到如今擁有自己的推拿診所、20個床位、十幾名員工!懊と艘粯涌梢猿蔀榧彝サ捻斄褐!敝禧惾A說這話時,滿是自豪。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站”起來的盲人,不只朱麗華自己。

  按、捏、揉、顫……推拿室里,李其忠的雙手一起一落,干脆利落,手法熟練,不時與患者輕松交談幾句。

  這分淡定來之不易。李其忠的生活一度幸福美滿,1999年一次意外導致雙目失明!爱敃r兒子只有3歲,工作也丟了,人生一下陷入黑暗。”李其忠回憶道。

  李其忠忐忑撥通朱麗華電話,沒想到她一口答應收其為徒弟。20__年,李其忠重拾生活勇氣,成為麗華推拿診所的一名員工。

  朱麗華的手溫暖過每一位診所員工。每接收一個新徒弟,朱麗華都會手把手耐心教學,幫他們盡快掌握推拿技巧。

  “一定要視病人如親人,是朱老師跟我們說過最多的話。”在李其忠眼中,朱麗華太拼了,身患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病,診所依舊全年無休,從未給自己放過一天假。

  “你沒出去旅游過么?”記者問道。

  “我看不見美麗的風景,患者的一聲謝謝,就是我最好的風景!敝禧惾A說。

  在朱麗華眼里,別人的事都是大事。員工陳永明患嚴重的心臟病和強直性脊椎炎,20__年病情惡化,各個醫院的醫生都連連搖頭。朱麗華卻不愿放棄,將陳永明接到診所為其推拿治療。

  一個月、半年、兩年……漸漸地,陳永明彎曲的身子舒展開了,不用拐杖也可走路!艾F在我負責診所的收銀,月工資漲到4000多元!标愑烂鳙@得了“新生”。

  越來越多的盲人走出黑暗。朱麗華創辦的麗華推拿診所招收殘疾人,不但安排吃住,還免費教授推拿技能。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人在朱麗華幫助下走上了就業、創業之路。

  有人不理解,問朱麗華:“你每培養一個徒弟,就可能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朱麗華的回答很簡單:一個共產黨員不能只考慮自己。幫助一名盲人掌握一項技能,也許就改變了一戶家庭、一群人的命運。

  在嘉興市殘聯理事長聞人慶看來:“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長期做好事卻很難,而殘疾人就更難了,朱麗華的情懷鼓舞我們,不忘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這是張海迪姐姐寫給她自己的,也是寫給我們所有殘疾人的。”朱麗華說這話時,滿是憧憬。

  “心中有光,生命就不會黑暗”

  至今未婚的朱麗華,卻擁有上百個“孩子”。

  正在浙大讀研的朱麗霞就是其中之一!爸彀⒁,我馬上就能自己賺工資啦。”緊緊拉著朱麗華的手,朱麗霞開心分享自己的生活。

  20__年,朱麗霞考上浙江大學,卻因家庭貧困而一籌莫展。朱麗華得知后立即伸出援手,每年5000元的資助,讓朱麗霞順利完成本科學業。

  資助貧困生,朱麗華總是很大方。1991年,朱麗華從廣播中第一次聽說“希望工程”,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她,拿出了140元資助云南兩名貧困學生。

  “盡我所能幫助別人,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敝禧惾A說,她已資助貧困學子480人次。

  8月14日,嘉興市紅十字會助學儀式現場,握手、問候、遞上紅包……朱麗華給29名學子分別送上8000元助學款。

  為了參加這次活動,朱麗華特地穿上價格最貴的短袖花襯衫。這是她3年前花100元買的,只在重要場合穿。

  朱麗華對自己的摳門出了名。一件白大褂可以穿10年,20多塊錢的一雙鞋一穿好幾年,出門寧愿多轉幾趟公交也盡量不打車。

  “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去一元錢!敝禧惾A白大褂上的黨徽,熠熠生輝。南湖革命紀念館籌建時,她月工資只有58元卻捐款116元,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籌建時又捐款1萬元;20__年,她響應抗震救災號召,為支援汶川地震災區救災建設捐獻了10萬元。

  沿診所長廊徑直向前,走到底就是朱麗華的“家”。2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擺有一張桌子和兩張床,她和另一名女員工一人一張。

  20__年4月27日,朱麗華簽下了器官捐獻書!靶闹杏泄,生命就不會黑暗!敝禧惾A說這話時,滿是堅定。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1

  春天來了,沂河岸邊的一座小院花紅柳綠,生機勃勃。八旬老人朱彥夫盡情享受著眼前的春色,臉上寫滿笑意。老人總愛重復一句話:“我很幸福、很滿足,我的人生很美好!”

  1950年12月,朱彥夫在抗美援朝戰場失去四肢和左眼。那一年,他剛滿18歲。從18歲到81歲,漫漫63年“無肢歲月”,老人經受的人生磨難說不完、道不盡。那么,他的樂觀、他的滿足、他的幸福感到底從何而來?

  相守55年,妻子甘當丈夫的“拐杖”

  20__年2月27日,是朱彥夫一生最寒冷的日子,相守55年的妻子走了,他第二次失去了“手”和“腳”。

  下葬那天,77歲高齡的朱彥夫執意要給妻子披麻戴孝,因為在他看來,妻子不光為他生育了6個子女,而且還是他的“四肢”和“拐杖”,母親般呵護著他的生命。他哽咽道:“她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著我的生活!

  那年春天,朱彥夫在康復醫院邂逅了一位姑娘。她叫希永,剛好20歲,身材高挑,面龐白凈漂亮。第一眼看到朱彥夫這個奇怪的“肉轱轆”,她嚇壞了,看都不敢多看一眼。

  那是一個崇敬英雄的年代。善良的希永聽人說,朱彥夫是抗美援朝的功臣,便動心了:能為英雄做點什么呢?

  希永有個姑父叫武憲德,時任沂源縣民政局局長,正張羅著給這位戰斗英雄找對象。

  “既不能嫌棄殘疾人,還得善良勤快會持家!卑催@個標準,武局長一連說了好幾個都沒有說成。一個偶然的機會,武憲德想到了他勤勞聰慧的內侄女希永。

  憋了好幾天,武憲德試探著給內侄女做媒,沒想到,希永竟然爽快地同意了,理由很簡單:“朱彥夫是人民功臣,沒人照顧不成。”

  愛情來得有點突然。1955年9月,希永與朱彥夫喜結連理。第二年,她跟著這個“無肢青年”回到了貧瘠的小山村。

  希永萬萬沒有想到,婚后的生活會如此艱難。

  每天天不亮,她就得起床,為丈夫熬藥、穿衣、洗臉、裝假肢,幫丈夫如廁,伺候完丈夫還得伺候年邁的婆婆。上工號一響,她又要和村民一道下地干活掙工分。

  別的媳婦懷孕了有人照顧,希永懷孕了還要照顧丈夫和婆婆。她前后生了6個孩子,每次臨產前,都要挺著大肚子,把水缸挑滿,把衣服洗完,備好豬食雞料,再攤上幾十斤煎餅……

  1960年的春天,村里遭遇大饑荒,希永把能吃的東西先端給婆婆和丈夫,再端給孩子,自己則背著家人大把大把吃槐花,臉腫了,眼睛只剩下兩道縫。朱彥夫心疼她,每次吃半碗留半碗,讓希永吃,可她說啥都不肯吃。

  最苦的還是心里。或許是因為頭部留有彈片,朱彥夫性格有時比較暴躁,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發脾氣。一次寫作時,因妻子進門打斷了他的思路,他趴在床上大喊大叫。有人私下替希永叫屈,她卻說:“我再苦,還能有老朱苦?”

  “妻子這輩子沒享過一天福,她把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健康全都獻給了這個家,她守護我的生命,為婆婆養老送終,一手帶大了6個子女,她是我們朱家的恩人。”這是朱彥夫對妻子的評價。

  受母親言傳身教,子女們都很孝順。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聚到老人身邊。

  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即便身體殘缺也幸福!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2

  “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庫爾班·尼亞孜。”當這樣的評語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響起時,庫爾班·尼亞孜熱淚盈眶、百感交集。他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的今天,更沒有祖國邊疆地區教育翻天覆地的變化。”

  庫爾班·尼亞孜是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依麻木鎮小學校長。他20xx年如一日,在祖國邊疆地區推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用教育為孩子們搭建起一座通向現代文明的橋梁。

  父親為他取名“庫爾班”,是希望他做一個像庫爾班·吐魯木一樣的人。

  “毛主席曾接見過庫爾班·吐魯木大叔,因為他愛黨愛國、甘于奉獻,我也要向他學習,成為新時代的‘庫爾班’。”庫爾班·尼亞孜說。

  庫爾班·尼亞孜是依麻木鎮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因為沒有語言障礙,大學畢業后,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僧斔氐郊亦l,看到的卻是鄉親們貧窮的面貌和落后的思想。

  有一次,一位老奶奶帶著患病的孫女去藥店買藥。他告訴老奶奶,孩子需要進一步治療,卻遭到了老奶奶的斥責:別人是妒忌我的孩子漂亮,遭到了詛咒才變成這樣。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他。

  “語言不通是制約邊疆地區發展的最大障礙,決不能讓它再困擾下一代,必須要讓孩子們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和文字,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庫爾班·尼亞孜說。

  20xx年,他拿出全部積蓄60萬元,在依麻木鎮創辦了幼兒園和小學。

  學校自行編寫中華文化教材、開設國學課堂、設立孔子像、教孩子們讀唐詩、唱京劇、練書法……庫爾班·尼亞孜要讓孩子們從小在心里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加深他們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教育是光,光明多了,黑暗就少了。20xx年來,他創辦的依麻木鎮小學為近100個家庭困難的學生免除學費,累計培養了1000多名學生。

  庫爾班·尼亞孜說:“我們的教育事業,就是要讓孩子們走出封閉的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用知識改變命運。”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3

  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很多人連其他省都很少有機會去,更不要說境外了,對外部世界所知很少,一旦打開國門,大家突然發現,外面的世界很豐富、很精彩,有點目不暇接的感覺。實際上,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在某種意義上是真正打開了與外部世界接觸、學習的一扇窗,而境外投資者則打開了通往中國內地、了解內地市場的一扇門。

  北京航食剛成立的時候,在首都機場附近,整個公司只有一棟十分簡陋的二層小樓。用今天的眼光看,那時創辦第一家合資企業就如同那二層小樓,條件艱苦、舉步維艱。

  1980年,北京城里的絕大多數餐館還在燒煤塊或蜂窩煤,北京航空食品公司的廚房已經用上了潔凈的管道煤氣。案臺、蒸鍋、炒鍋全部是不銹鋼的,清潔時用高壓水槍沖一沖就好。通電的煎炸鍋外有個旋鈕,可以隨意控制油溫……這些如今看似平常的廚具,在40年前絕對讓人眼前一亮的設備。

  那時,國內食品物資比較匱乏,香港市面上很容易見到的食品在北京的市面上極少見到或根本沒有。比如孢子甘藍、甜豆、青蘆筍等蔬菜都是出口級的;大塊的牛排、羊扒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從挪威進口的橘紅色三文魚上,有漂亮的白色油脂線;成箱空運來的大龍蝦,到了北京還是活的……絕大多數北京航食的工人都沒有見過,甚至沒有聽說過裝龍蝦的箱子里還需要放保持低溫的藍色冰塊加以保鮮。

  當時內地的面粉筋制不夠高,烤出來的面包沒有嚼勁,當然,稍不留神,面包就會掉渣。為了制作口感筋道的各式西餐面包,北京航食還從國外采購了高筋面粉和其他原料。

  曾任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總經理的徐柏齡那時是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局長。他說,1980年北京航食成立之前,國內飛機上的餐食都是由北京管理局之下機場的一個下屬配餐間來做。30多名配餐人員,日均配餐600余份,僅供應三家外國航空公司。

  徐柏齡回憶到,當年,配餐車間的工人們就騎著自行車,提著食盒,里面裝點罐頭、面包、蘋果之類的。罐頭是梅林牌的午餐肉、鳳尾魚一類。在一些老式的飛機上,中式炒菜等餐食盛放在一個個鋁制的大飯盒里,統一加熱后再分給旅客。那種感覺,和普通單位里的大食堂差別不大。為了提升國內航空餐食質量,徐柏齡曾到日本、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過專項考察,也考慮過與境外配餐公司合作!暗献魇紫纫绣X,要有外匯。而動用外匯,是需要外匯指標的,我們民航那時沒有外匯或外匯指標。”徐柏齡說。

  當時,美心集團提供的不僅僅是外匯、設備的購買渠道,還有在食品制作方面的寶貴經驗和技術!澳莻時候,伍家在香港的生意已經很大了,對各方面的行情非常熟悉。而且他們經常到外國旅游和商務考察,考察了國外的好多家公司,最后才決定在哪家買!毙彀佚g坦言,即使當時給中國民航相同的資金去國外買設備,也買不到像北京航食這么好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對國外的技術和設備了解甚少。

  時間走過40年,發展至今的北京航食,范圍遠不止首都機場路上那幢二層小樓。1995年,北京航食在原來的小樓旁邊修建了一座3層的配餐樓;20__年,又在順義區南法信鎮建起一座占地面積52791平方米的全新配餐樓。

  北京航食創立之初,董事長、總經理由內地人員擔任,副董事長、副總經理由港方人員擔任。很多公司事務,實際上都由伍淑清來負責打理。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4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 的歷史遺產,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 的五連冠之后的經驗總結。

  說到底,“女排精神”不是一兩次勝利,也不是一兩個冠軍就能證明的,它并不是最后的結果,而是一個過程。正如郎平在賽后新聞發布會上所說的,“女排精神一直都在傳承,并不是說贏了比賽才有女排精神,如果這場比賽輸了,我認為隊員們依然很努力。”這樣的女排精神,正是我們喜歡中國女排 和提起女排就滿滿正能量的原因。

  郎平

  一個人的成長腳步能與國家的進步發展同步,這是我人生的幸運。

  40年前,我光榮地成為中國女排 的一員,我們和中國的改革開放一起邁出堅實的腳步,為中國的三大球“沖出亞洲、走向世界”踏實苦干,艱苦奮斗。

  1981年,我們第一次代表祖國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心中有強烈的國家榮譽感和使命感驅動,中國女排 在此后幾年克服重重困難,頂住千斤重壓,創造了世界排球歷史上的第一個“五連冠”,“女排精神”成了改革開放之初牢牢扎根國人心中的精神動力。

  1995年,被“國家需要”深深打動,我帶著從國外學習的成果回國執教低谷中的中國女排 ,希望通過改革創新為中國女排 注入活力。

  20__年,年輕一代的中國女排 在里約奧運會逆境奮起,再奪金牌,“女排精神”在中華民族的強國之路上得以延續和傳承。

  我常常跟隊員們說:站在國際賽場上,我們代表中國,這是一種神圣的動力。其實,“女排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永不放棄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那種堅韌、頑強、執著,正是“女排精神”的魂。

  中國女排 承載著幾代人的共同記憶,改革開放之初,頑強拼搏、團結奮斗、永不服輸、永不放棄的“女排精神”激勵著中國人努力奮斗,激發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30多年來,中國女排 收獲過成功與榮耀,也經歷了不少挫折和磨難,但女排精神歷久彌新,成為改革浪潮中激勵人們奮勇前進的重要精神力量源泉,在新時代煥發著新的光彩。

  “女排精神”激勵著國人,我們也在社會各行各業不斷創新進步中汲取了強大的力量。

  因為40年前投身于中國女排 ,我能夠有機會成為“女排精神”的實踐者和傳承者。今天我能接受表彰,應該說是代表中國排球人,代表幾代女排運動員,我只是她們中的一分子。這個表彰,是大家對中國排球,特別是對女排的認可,對女排這種拼搏精神的認可。

  從中國女排 第一次拿到世界冠軍,我們就一直在說“走下領獎臺,一切從零開始”,女排的冠軍之路,和我們為之拼搏奮斗的事業永遠在路上,我們每個人站在這個位置上都會為國家榮譽而戰,都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繼續傳承女排精神。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5

  周秀芳是一位古稀之年的寧波退休教師。20__年3月,她聽說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北斗溪鎮農村教育條件差、缺人手,就從東海之濱來到湘西大山,開始了支教助學。兩年時間里,經周秀芳牽線搭橋,當地建起了5所希望小學,目前還有幾所學校也在籌建中。

  周秀芳的善舉為湘西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點燃了希望之燈。1700多名孩子搬進了新教室,穿上了新校服,背上新書包,有了新文具。周秀芳還結對幫扶了132多位貧困生上學,直至他們大學畢業,累計資助達280萬元。

  據悉,20__年11月,20__年度“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評選正式啟動。湖南省各市州委宣傳部、文明辦以及網友推薦的候選人超過 1100人。20__年1月,經感動湖南推選委員會委員打分,加上網絡投票的綜合,從70位候選人中最終產生“感動湖南特別貢獻人物”、“感動湖南十佳人物”以及“感動湖南提名人物”共13人。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6

  7月27日,央視新聞頻道《面對面》欄目播出《葉連平:與時間賽跑》節目后,全國億萬觀眾被葉連平的感人事跡深深打動。30日晚央視王牌欄目《焦點訪談》以《一位九旬老人的初心》為題,再次播發了葉連平先進事跡,引起我市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7月31日上午,和縣宣傳部集中組織部門工作人員收看30日晚央視《焦點訪談》欄目播出的節目。今年已92歲高齡的葉老,退而不休,淡泊名利,一心關愛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他不在意物質生活的貧乏,只在乎精神世界的高遠。葉老師超然物外的心態、樸實無華的話語讓大家深受感動。

  和縣宣傳部新聞室主任常興勝:看了節目以后,我深受感動,一位九旬的耄耋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三尺講臺,他的這種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黨員學習,在當前開展的“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要以葉連平老師為榜樣,牢記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把學習成效運用到工作中去。

  和縣縣委講師組副組長郭長兵:葉連平一個平凡的老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葉老師是我們和縣人的驕傲,更是我們年輕黨員同志學習的楷模。

  花山區珍珠園社區組織轄區黨員、社區工作人員及部分居民集中觀看了節目視頻,大家為葉連平堅守三尺講壇,義務為鄉村留守兒童補課,心系留守兒童的先進事跡而深深感動,并表示要學習葉老的高尚情操,立足崗位,無私奉獻。

  花山區珍珠園社區組織員孫勁松: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一個人干好工作不難,難的是一輩子的堅守崗位,同時葉老師的事跡也告訴我們,干一行愛一行,最為可貴的是堅守。

  馬鞍山師專教師鮑峰和家人在通過電視收看了節目后表示,葉老師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崇德向善的師德,是大家學習的榜樣與楷模。

  馬鞍山師專教師鮑峰:這讓我們深受感動,作為一名大學思政課老師,在今后工作中,我們一定要以葉老師為榜樣,用我們的愛心,耐心,為學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指導他們走好人生的路。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7

  仰望星空,我們能看見兩個“北斗”。一個有7顆星,已在宇宙間存在億萬年之久,自古以來為人類指位定向;一個有30顆星,從無到有誕生發展不過26年,在浩渺太空卻能為人類提供精確到10米的定位。

  前者名為“北斗七星”,是自然的饋贈;后者名為“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一項由中國航天人創造的奇跡。

  作為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每談及此,謝軍總是有諸多感慨。

  1982年,謝軍從國防科技大學畢業,分配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4所工作,從這里踏上航天之路。

  一張藍圖繪到底。198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芳允提出了利用兩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進行定位導航的設想,即雙星定位設想,由此開啟了篳路藍縷般的偉大征程。

  1994年,北斗一號衛星系統工程建設正式啟動。20__年,2顆北斗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斗一號系統采用有源定位體制,可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系統設計建設符合當時中國國情,充分體現了“快、好、省”的原則。

  20__年,當北斗二號衛星系統工程正式啟動時,謝軍也正式走上了北斗二號導航衛星總設計師的崗位。于謝軍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崗位,也意味著一份全新的使命和職責。

  相較北斗一號,北斗二號系統要在兼容北斗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謝軍坦言,盡管研發之路困難重重,荊棘載途,但他和團隊從未輕言放棄,始終攻堅克難,逆流而上。

  在謝軍記憶中,20__年是北斗二號的一個重要節點!盀榱吮WC國內申請的寶貴的頻率資源,我們克服困難,在4月14日成功發射了北斗二號第一顆導航衛星!敝x軍說。

  首戰告捷,也正式拉開了北斗二號組網建設的序幕。

  從那之后,北斗二號進入了組網建設快車道。20__年,成功發射了5顆北斗二號衛星;20__年4月,建成“3GEO+3IGSO”基本系統;20__年12月,14顆衛星正式組網運行,北斗二號系統提供正式運行服務。

  謝軍表示,到20__年,我國已成功發射20顆北斗二號衛星,走出了獨具特色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之路,“這是一種獨特的混合星座體制,亞太地區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混合星座系統優點明顯,是利用高軌衛星固定對一些區域提供服務,同時,中圓軌道衛星對全球提供服務!敝x軍說。

  步步鏗鏘,步步有力。

  就在北斗二號建設如火如荼的20__年,北斗三號系統建設啟動。謝軍認為,這是北斗系統邁向世界一流、全面比肩GPS的關鍵一步。

  “衛星上天不能隨便動,一動就相當于坐標值在變,需要精準控制、精準測量,這就涉及到關鍵器件原子鐘!敝x軍說,在北斗導航衛星上,高精度原子鐘至關重要。

  而最初,北斗導航衛星上使用的原子鐘依賴于進口,既受制于人,又不能完全保證質量,影響導航服務。

  時間精度是衛星導航的命門,天地間時間越同步、誤差越小,定位精度就越高。深思熟慮之后,謝軍下決心讓星載原子鐘國產化,走自主研發之路,“一定要讓重要的核心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念既定,再難再苦也要迎難而上,快馬加鞭。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謝軍坦言,星載原子鐘的研發非常難。

  應用于北斗導航衛星上的銣原子鐘,通過微波場激勵銣燈泡中的銣原子來回運動產生固定的頻率,所發出頻率在經過濾光泡將不穩定的噪聲濾掉后進入吸收泡,最后通過光電探測器生成光檢信號。

  “高精度的時間頻率信號,決定著星地之間的時間服務精度,原子鐘對于空間環境要求非常高!敝x軍說。

  為了達到理想的上星使用效果,謝軍帶領研發團隊進行攻關、試驗,他們在整星上專門設計了溫控小艙,以極高的控溫精度,保障原子鐘空間溫度環境。

  有時,為了一個問題,團隊成員也會爭得面紅耳赤,哪怕歸零,也要回溯問題所在。

  就是在這樣嚴慎細實的研制過程中,我國自主研發的銣原子鐘裝在了北斗導航衛星上。

  謝軍說,從20__年還存在于圖紙上的“想象”,到如今大量應用于北斗導航衛星上的高精度成品,回頭想想,這一路走來不容易,然而其過程卻正是新時代北斗精神的深刻體現。

  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這就是新時代北斗精神。

  首獲占“頻”之勝、攻克無“鐘”之困、消除缺“芯”之憂。如今,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在北斗二號衛星上國產化比例不到80%,在北斗三號衛星上已實現100%。

  謝軍說,“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提供優于10米的導航,根據實測結果,水平定位精度達到1.6米,高程定位精度達到4.4米,重點區域甚至更為精確,授時精度10個納秒!

  在謝軍看來,這就是自主創新、追求卓越最為淋漓盡致的體現。

  今年6月23日,是謝軍航天生涯中無法忘懷的一個重要日子。

  那天清晨,謝軍早早就站在了西昌衛星發射場發射塔架前,望著眼前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心情既激動又平靜。

  這天9時43分,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點火發射,翱翔太空。

  在衛星發射27分鐘后,星箭完成分離,衛星兩側太陽翼順利展開。那一刻,謝軍緊繃的心終于松弛了下來。

  謝軍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收官之星遨游太空,是幾代航天人、北斗人為之奮斗的目標最終實現的里程碑。

  對謝軍而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就是實現中國航天夢的重要體現、重要一站。38年航天路,16年北斗路,謝軍感慨最多的是來路漫漫的不易、無數航天人為之奮斗的可敬,以及今朝回首的淡然與自信。

  在這條道路上,26年春夏秋冬,400多家單位、30余萬名科研人員萬眾一心,將自己融入進中國北斗事業的浩大工程中,不計小我,成就大我。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敝x軍說,如今,更多的年輕北斗人成為這個征途上的主力軍,他們更有活力、更有干勁,也更有對航天強國夢的熱忱和期許。

  據悉,“挑戰杯·大講堂”是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八項大賽活動之一,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青年網、東北林業大學聯合承辦,中國建設銀行、阿里巴巴釘釘、抖音合作支持。大講堂,大咖零距離。接下來活動將繼續邀請行業領軍人物、社會知名人士、業界知名學者通過直播分享人生經歷與行業經驗,引領廣大學子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充分了解科技前沿、把握時代脈搏。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8

  《河南日報》一版頭題刊發了長篇人物通訊《大山深處播火人》,一位名叫張玉滾的80后鄉村教師帶著他淳樸真摯的笑容,給廣大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的事跡更是被廣泛稱贊,非常值得我們歌頌、學習和銘記——他擇一事、終一生,扎根深山艱苦奮斗20xx年,一心一意為山區教育事業做貢獻,為山區孩子們點亮了前進道路上的希望之光。

  今年9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張玉滾,是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扎根黑虎廟小學20xx年之久。面對艱苦的環境,他始終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張玉滾先后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出16名大學生。他說,自己愿意做那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愿守住村里孩子一個個可愛的笑臉,守住這片希望之花,努力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有他在,村里沒有一個孩子失學。

  20xx年畢業后,張玉滾便回到家鄉高丘鎮黑虎廟小學任教,從代課老師開始做起,20xx年轉為正式在編的人民教師后依然堅守崗位,20xx年來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甘守清貧,無私奉獻。張玉滾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眾多榮譽稱號和“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學生面前教育他們一個人的追求應當是什么、在廣大群眾面前展示自己時時刻刻心里裝著學生、事事為學生著想,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新時代“四有”教師的模范,是共產黨員的標桿,是出彩河南人的優秀代表。

  正是因為張玉滾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獲獎無數、身懷乾坤,卻從不曾想過離開自己平凡的崗位。選擇扎根偏僻山村,矢志不渝奮斗在基層教育一線,正是選擇了做真正有意義、有正能量的事——把希望的種子埋在土壤中最深的地方,沒有陽光的照射,那他就是光,是照亮山村學生走出大山的希望之光!

  當我得知,今年9月,遠在江蘇師范大學求學的王克翠同學專門在黑虎廟小學建校60周年活動時趕了回來,面對張玉滾校長,她表示“在黑虎廟小學上學是我的榮幸。”那一刻,張玉滾雙眼濕潤,他覺得這些年吃的苦,值了!我的心里也有很大的觸動,簡單的“榮幸”二字,包含著多少同學們對張玉滾校長、對黑虎廟小學的感謝,又蘊藏著多少黑虎廟小學教師們的辛勤付出!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有幸成為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正在努力主動向黨組織靠攏。如今年輕一代的我們,是新時代的接班人、是共產黨的后備力量、是祖國的希望。而張玉滾的事跡無疑是一份傳播正能量的強心劑,讓我明白這社會上堅守自己內心、默默奉獻的人有很多很多,他們的付出總有一天會被大家看到、被認可,同時更深刻的感悟到了“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的道理。我深深感悟到,要始終明確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自己肩負的責任有多大,要始終堅定內心信念,提高精神追求、固化理想信念,看淡外界物質誘惑,更要相信自己對信仰的選擇,積極傳播正能量。

  張玉滾說,他愿意,用知識之光、夢想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前程。而我的愿望是,有朝一日也能憑自己的努力,成為照亮別人前行道路上的一束亮光。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20

  20__年8月21日,隨著惠若琪探頭命中,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決賽一舉擊敗塞爾維亞,時隔12年再度摘得奧運金牌。一時間,舉國歡呼,熱淚盈眶,奔走相告,“女排精神”更是成為了我們不畏艱難、勇于挑戰、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一面鮮明的旗幟。

  在里約奧運的征途中,中國女排出師不利,小組賽中三遭敗績,在國外觀眾的歧視性噓聲中,跌跌撞撞勉強擠進八強,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然而,在關鍵時刻,中國女排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不但傳承了“老女排”咬勁牙關迎難而上、敢打敢拼絕不手軟的韌勁和拼勁,更凸顯了新一代女排可以被打敗、絕不被打垮,面對大風大浪仍能自信微笑的積極樂觀精神:打滿五局將異常強勢的東道主砍于馬下,激戰四回合復仇橙色軍團荷蘭,先失一局后奮然翻盤塞爾維亞,一舉奪魁!

  勝利的背后免不了心血與汗水的洗禮,高歌之前最可貴的是那份走出低谷的勇氣和毅力。女排之所以成為國人的一種精神,絕不是僅僅因為在奧運會上拿了一塊金牌那么簡單,而更是因為契合了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中華民族那種不屈不撓、永不言棄、拼搏奮發、積極樂觀的精神。

  精神固然能給我們鼓舞和力量,但精神背后的刻苦與磨練更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獲勝之后,主教練郎平在微博上寫道,每天的付出和汗水,都是人生賦予我們的金牌......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21

  這是一所不一樣的、極具吸引力的校園。第一次走進這所小學時,前進鎮玉斯屯克和田村6歲的維吾爾族小男孩穆薩·圖爾貢驚訝地看到一座縣城才有的三米高、紅黃藍相間的彩色旋轉滑梯,被迷住的穆薩請求爸爸,“我要去那兒上學!”

  為了吸引孩子,庫爾班和李永紅采購了色彩艷麗的圖畫書和玩具,孩子們蜂擁而至全是為了玩玩具,一旁看護的家長稱呼漢族教師們為“保姆”“阿姨”。

  正式分班教學的第一天,庫爾班才發覺自己“想得太天真了”。漢族教師不懂一句維吾爾語,孩子們不懂一句國家通用語言,不到兩分鐘教室亂成一團,一個孩子哭,全班一起哭,本就不放心的家長在外面更加焦急。有的孩子鉆門縫逃跑,李永紅趕緊追出去抱住了6歲的哈木拉提,掙脫不了的小男孩突然往老師的臉上咬了一口,血順著李永紅的臉頰流了下來。

  李永紅委屈地哭了,嘴里卻說“沒事”,教室里的庫爾班擔心留不住老師和學生,也難過地哭了。不一會,好不容易招來的孩子全被家長領走了。

  庫爾班不得不到87個孩子的家里逐一家訪,并向家長承諾:“學費一分錢都不用掏,兩個星期如果教不好,還要退給你600元!”

  孩子們回到了校園,每天都有5位家長在門口輪流值班監督。庫爾班找到了一個打快板的退休老教師,孩子們喜歡玩,就給每個學生發一副快板,隨著快板有節奏的擊打聲,學唱自創的三字歌,“我來了,我走了,他睡了,我尿了……”

  這所小學漸漸摸索出獨特的模仿式教學模式。每個班配兩名漢族教師,上課的時候,一名教師教語言,一名教師做動作。一名教師說“進來”,另一名教師就走進教室。李永紅準備了很多小餅干和糖果,當孩子們比劃出動作、說出正確的語言后,一邊說“真棒”,一邊往孩子們嘴里塞一顆糖。有的想喝水的孩子發不出“喝水”的音時,會急得直跺腳。

  兩個星期后,終于解決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問題。家長們不僅消除了警惕,不再輪流值班,還紛紛贊嘆,“漢族老師太好了!”

  在穆薩的眼里,李永紅就跟媽媽一樣,師生之間的感情日漸深厚。學生的衣服臟了教師洗;學生生病了,教師把學生背去醫院看病;怕學生凍著,教師早早起床燒爐子……不少學生在教師的教育引導下養成了各種好習慣。

  穆薩的普通話說得越來越好,鄰居們經常找他幫忙翻譯藥品說明書,當他偶爾坐公交車用普通話和別人交流時,常常有人羨慕地看著他。

  小學三年級,全烏什縣統考,穆薩的數學考了滿分,庫爾班欣喜地鼓勵他:“好好學習,你一定能考上清華大學!”

  有的孩子連晚上睡覺嘴里都在蹦普通話,家長們疑惑不解,問庫爾班:“你的小學有什么魔力?孩子不吃飯也要往學校跑。”

  庫爾班則借機告訴家長,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強調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這所小學的口碑越來越好了。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22

  在看過《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之后,我更深切的有了對于祖國的崇敬,對于那些可愛的人的發自內心的崇尚,他們堅強有責任,無畏肯奉獻,拼搏示大愛,堅持架暖爐,勇敢展技藝,心細寄熱血,突破長騰飛,報國攜風雅,開山又拔路,吃苦獻國力,英勇常留存。我們更多的感懷,是源于他們的義無反顧,無私無畏,勇敢向前,有擔當,不氣餒,不放棄,他們從平凡走向了偉大,他們的事跡,他們帶給我們深思的偉大歷程,是精神的財富,人格的精煉,價值的提升。

  他們從人民中走來,為了人民,他們舍棄了許多,遺憾了許多,激動了許多,悲痛了許多。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說能夠幫助別人很幸運,壯烈也很平常,一聲定宇兄,一腳為民生,抗疫一線他沖向前;抗洪防汛戰士陳陸,與家人最后一張合照,村民不曾遇見的大洪水,不愿相信他已離去;山區老師張桂梅,一塊兩塊為女子搭一方校舍,重疾纏身,時間留給女孩,喪葬費留給孩子;“抗癌廚房”,萬佐成,熊庚香,早點鋪成爐火處,萬家廚房,偶然改軌跡,必然見善良;空軍英雄王海,跨過鴨綠江,不畏強敵,140米開炮,不怕死,死不了。他們的精神體現,讓我們更加懂得,生活并不總是如意,或是難以接受,但我們應該堅強,把一切都交給時間,為了未來,拼就再拼一點,健康就是財富,對美好持有期待,對一切懷有熱愛。

  志愿者汪勇說,十公里不能讓醫護人員走過去,他察覺醫護需求,迅速解決,他認為醫護是神圣的;技術突破人謝軍,他傾心傾力北斗國產原子鐘,三次暈倒,關鍵器件全部國產,工作值得;風雅先生葉嘉瑩,筑民族修養,頌經典,結詩緣,文化傳播,書生報國,謙虛自謙,傳承一家;開路主任毛相林,修路是可行的,改變村莊命運,挑戰艱難,身先士卒,架起康莊路;獵獵風旗國測一大隊,珠峰高程測,扎西德勒,雙腿丈量,生死考驗,年輕人接力,情誼深。汪勇坦誠相見,持之以恒,汪勇真勇,熱血融化恐懼,新的目標挑戰,奮勇向前,品格提升見價值,無聲覺悟有聲教育,敢于抗爭命運,不忘向往美好家園,感受集體的珍貴,無私無畏。

  他們的事跡啟發著我們當代的少年,一代一代的少年,唯有將自己的熱血灑注祖國,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感動中國,感動你和我,支撐感動的背后,是我們共同有責任,為我們的國家而奮斗,揮灑青春汗水,激揚美好樂章。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23

  四年多來,周老師在寧波、上海、杭州發起愛心接力,將數萬市民的愛心和物資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溆浦山區,為山區孩子捐建了 29 所希望小學 ( 其中在北斗溪鎮建起 9 所 ) ,已建成啟用 18 所, 400 多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累計捐款物近 3500 萬元。 20__ 年開始,周秀芳以愛心支教為支點,嘗試在勞動力轉移、產業扶貧等領域進行幫扶,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子。截至目前,經她介紹到寧波企業打工的溆浦山區村民已有近百人。今年 3 月底,在周秀芳牽線搭橋下,象山首批 120 株“紅美人”柑橘樹苗在溆浦開種。今年 7 月 1 日,她創設的滬杭甬(鄞州區)研學實踐基地揭牌成立。她被當地干部群眾親切地稱為 “愛心搬運工” ,并當地學生親切地稱為 “周奶奶” 。 近年來,周秀芳的先進事跡先后被中央主要媒體和湖南、浙江兩地媒體報道,引發強烈社會反響。 周秀芳也先后榮獲中國好人、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全國最美志愿者、 “最美浙江人”、“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最美湘女”、寧波市道德模范、懷化市道德模范等榮譽,入圍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并于近日獲評“浙江省道德模范人物 ” 。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精選23篇) 相關內容:
  •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通用13篇)

    王婭 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電力退休職工,她致力慈善事業三十余載。今年2月16日,與胰腺癌抗爭了11個月的她靜悄悄地走了。在彌留之際,王婭 聽說資助的學生家里發生變故,不僅從治療費里拿出20__元捐贈,還再一次和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

  •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精選17篇)

    我沒上過大學,但這段經歷能改變人的命運。如果能幫助孩子們上大學、改變命運,真的是一件挺幸福的事。”鏡頭里的王婭,消瘦的臉龐布滿皺紋,此時卻綻放出欣慰而溫暖的笑容。這個笑容定格在20__年2月16日,66歲的她被癌癥奪走了生命。...

  • 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通用18篇)

    30年來,好人王婭傾盡所有堅持助學,直到彌留之際,王婭還專門寫了一封遺贈書,委托陳海蘭把她去世后會得到的一些錢款捐給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并委托居委會幫忙進行公證。...

  • 2024感動中國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32篇)

    2月18日晚,在央視播出的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3位來自四川的候選人入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他們是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和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張渠偉。...

  • 感動中國心得體會(精選33篇)

    今晚,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的頒獎典禮中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大家,感動中華兒女。在感動中國節目中,帶領科學家團研究科學家于敏;已退休外交官、放棄在城市生活、到貴州山區支教朱敏才、孫麗娜夫婦;...

  • 感動中國2024頒獎典禮深刻觀看心得(精選30篇)

    人為萬物之靈,而我們能夠生而為人,更是幸運中的幸運!其實,我們應當明了,大自然是一個殘酷競爭的世界,每天不知有多少動物被獵殺,更不知有多少動物餓肚子,所謂順利的情況是甚為少見的,更多的則是不順利、挫折,也就是說,挫折是大自...

  • 2024感動中國人物事跡體會心得感悟(精選35篇)

    秋意漸濃,群山環抱的山城村,山頭層林盡染,田間金黃一片!吧匠且魂牨辈繛,當年就是爛泥灘。一遇水澇就不收,如今變成米糧川。”山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邱大鵬感慨地說,這首流傳下來的順口溜,是鄉親們對孫景坤帶領大伙改天換...

  • 感動中國2024年度十大人物中國女排事跡心得體會(通用35篇)

    今天,最讓人振奮、最令人激動的消息莫過于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次登上世界巔峰,取得了20__里約奧運會女子排球比賽的冠軍。一瞬間,中國沸騰了、世界華人被點燃了。在女排姑娘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這就是“女排精神”。...

  • 2024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顧誦芬心得(精選32篇)

    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盛典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為核心主題。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當選為《感動中國》20__年...

  • 感動中國2024中國女排事跡觀后感(精選30篇)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奧運冠軍,但唯有中國女排,讓人們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大學,卻唯有北大清華,在人們心中有著獨特的地位。今天,中國女排來到北大清華。...

  • 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觀后感,感動中國2024觀后感(通用30篇)

    95歲的張富清是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離休干部,出生于陜西省漢中市洋縣,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他英勇善戰、舍生忘死,榮獲大軍區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

  • 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個人心得(精選32篇)

    春天來了,沂河岸邊的一座小院花紅柳綠,生機勃勃。八旬老人朱彥夫盡情享受著眼前的春色,臉上寫滿笑意。老人總愛重復一句話:“我很幸福、很滿足,我的人生很美好!”1950年12月,朱彥夫在抗美援朝戰場失去四肢和左眼。...

  • 2024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先進事跡心得大全(精選30篇)

    她,本可以在家頤養天年,好好享受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她,本可以往著高樓別墅,過著出入轎車接送的生活;她,本可以和老伴唱唱歌、聽聽曲,愜意地打發退休時間。...

  • 2024中央臺《感動中國》典禮觀看心得(精選34篇)

    “感恩”不一定要感謝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于發現美并欣賞美的道德情操。我們應該感謝親人、感謝朋友、感謝反對者、感謝陌生人,感謝集體、感謝自然。...

  •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個人心得體會(精選31篇)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20_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個個都那么震撼人心。但是最讓我感動的還是“爬”遍青山送醫上門的夫妻周月華和艾起。周月華,女,43歲,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 心得體會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原县| 万年县| 玉田县| 普兰店市| 沂南县| 芜湖市| 清丰县| 惠州市| 平谷区| 桓台县| 阳信县| 安乡县| 那坡县| 柘城县| 十堰市| 尚志市| 香河县| 通州区| 永福县| 乌鲁木齐市| 额尔古纳市| 宾阳县| 西林县| 新巴尔虎右旗| 清丰县| 元江| 镇雄县| 澜沧| 大方县| 界首市| 镇赉县| 海林市| 射洪县| 南安市| 乌鲁木齐县| 珠海市| 闽侯县| 新竹县| 龙山县| 大洼县| 贵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