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觀看十一書心得_見證初心與使命的十一書有感范文(精選3篇)
青年干部觀看十一書心得_見證初心與使命的十一書有感范文 篇1
當前,《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正式上線,11位共產黨人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信念與忠誠,讓我切實感受到了初心和使命的歷史底蘊、紅色底蘊和精神底蘊,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這本記載著十一位英烈典型事跡摘編的小冊子,份量是那么重、對心靈的震憾是那么強烈。反觀自己,從20xx年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已經三年有余,從一個剛畢業的懵懂青澀大學生,到現在被95后同事叫“前輩”的老阿姨,三年的時間似乎很短,但是真的很快。我常常會問自己,我的初心是什么?
都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經歷不同每個人的初心也不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接受的教育引導不同、接觸的人和事差異,在不同階段有著不一樣的初心,也正是因為在不同的階段中,不同的初心相互碰撞提升,才最終形成了一顆堅定的、正確的初心。
初心,是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20xx年6月大學畢業,有的同學選擇了讀研繼續深造,有的早就簽約了心儀的公司,我不想讀研,也不想進公司,父母又希望我能夠留在他們身邊,在家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考慮到當老師我似乎缺乏耐心,便默默選擇了考公,很幸運的是第一次參加省考我就上岸了。現在回憶起那一段備考公務員的日子,都會由衷地佩服當時的自己,正是經歷了那樣艱難努力的時光,才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的真諦。
初心,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20xx年9月8日正式到單位上班,戰戰兢兢但是又充滿期待:我剛大學畢業,沒有任何工作經驗,能否勝任?踏出校門,步入社會,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一定要好好表現。帶著這種復雜的情緒,我開始了自己的工作。根據領導安排,我先在黨政辦跟班學習,考慮到我的專業,規劃辦的工作同時兼做。那時候的自己,剛剛參加工作,什么都不懂,最大的初心,就是每天能夠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初心,是錘煉過硬本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六點期望,其中一點就是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練就過硬本領。今年3月,我開始從事組織工作,負責發展黨員相關業務。成為一名組工干部,才意識到精通業務、煉就過硬本領真的很重要。比如發展黨員,其中程序較多、材料繁瑣,每發展一個黨員,需要準備的資料就有35項。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因為業務不熟,總是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黨員資料不是缺相關表格就是缺會議記錄,經常被領導批評。我知道其實要做好這項工作并不難,只要熟悉掌握各個流程,把每個流程對應需要的資料準備好,認真仔細核查,就能減少很多錯誤。經過不斷地學習、實踐,加上領導同事的指點,我們黨員資料的質量越來越高,還得到了上級的表揚。
初心,是迎難而上,堅持到底不放棄。作為一名“年輕”的組工干部,近段時間,主題教育、基層黨建“三化”建設、黨內統計等紛繁復雜的工作曾讓我一時難以適應,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極大懷疑,對自己的選擇有了動搖,然而在和小伙伴們吐槽發泄、互相“對比傷害”之后,在領導同事長輩的安慰鼓勵之下,我明白了,彩虹總在風雨后,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一名組工干部要想贏得組織、黨員、干部對你的認可,就要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越是困難,越要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持,更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自信。
回顧這三年多的工作歷程,有歡樂有淚水,有絕望有期待,有付出有收獲,有很多的滿足感獲得感幸福感。但最重要的是,我確實感覺到了自己的成長,以前害怕、逃避、不敢面對的,如今能夠坦然接受,從容應對,甚至有時候充滿期待,挑戰自我。
青年干部觀看十一書心得_見證初心與使命的十一書有感范文 篇2
近日,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給廣大黨員干部送上了一頓精神大餐。《“十一書”》展示了共產黨人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信念與忠誠、永遠堅守的初心和使命。作為新時代青年干部,要從《“十一書”》中汲取寶貴的思想養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告白黨和人民,繼續守護和發揚初心和使命。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定信念告白黨和人民。“犧牲個人,言首秘蜜(嚴守秘密),階級斗爭,努力革命,伏(服)從黨其(紀),永不叛黨。”這份入黨誓詞飽經滄桑、陳舊模糊,但目睹者無不深深震撼于書寫者賀頁朵對革命的堅定信念、對黨的無限忠誠。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都曾站在黨旗下莊嚴宣誓,簡短的80個字,卻是我們一生堅守的信仰,賀頁朵正是因為心中有這份信仰,苦心守護了20xx年。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信仰是長久不變的堅持,雖然我們現在處在和平年代,走在新時代的大道上,依然必須要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堅定對黨的理想信念。
以“豈因福禍避趨之”的責任擔當告白黨和人民。“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面對敵人的種種酷刑,夏明翰沒有屈服,寫下了“就義書”;“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滅敵人!消滅敵人!”面對敵人的長槍炮打,尋淮洲沒有躲避,英勇請戰。現在,我們不用面對槍林彈雨了,不用擔心被砍頭了,但是我們要去他們身上汲取不畏懼、敢于擔當的精神,當前,我們工作強度大、矛盾復雜,特別是脫貧攻堅任務繁重,大到黨和國家政策的宣傳落實,小到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這些都蘊藏著大學問,對于我們來說都極富挑戰。面對這些重重考驗,我們要發揚不怕吃苦,啃下“硬骨頭”、闖過“涉險灘”,牢記自身擔負的責任,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以“以百姓之心為心”的群眾意識告白黨和人民。《“十一書”》十一個感人事跡,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信念與忠誠、堅守的初心和使命,為的就是我們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能夠過上好日子。今天,我們住高樓、吃海鮮、開小車……生活富裕了,但我們不能忘記了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就要求我們要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發揮“小板凳工作法”“庭院會”等作用,當好“傳聲筒”,宣講黨的好政策;當好“民意箱”,傾聽民生民意,為群眾排憂解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不懈努力。
《“十一書”》不僅讓我們看到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更讓我們明白了初心和使命,作為新時代青年干部要繼續發揚和繼承革命先烈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敢于擔當、依靠群眾,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讓革命先烈的精神散發出新時代光芒。
青年干部觀看十一書心得_見證初心與使命的十一書有感范文 篇3
20__年4月27日,泰順縣20__年度中青班開班。開班儀式上,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林丹艷就圍繞“為什么學、學什么、怎么學”三個方面,給全體學員做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和深刻動員,讓在座的各位學員對于中青班學習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對于接下來兩個月的學習有了更為明確的目標,對于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也有了更為深切的感受。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在新自由主義沉渣泛起、社會思潮多元化的今天,我們更需要以一種仰望的精神姿勢,信仰學習,學習信仰:它是一種儀式,一種學習上的儀式,一種發自內心的信仰儀式。漢語構詞真的很奇妙,把“信仰”二字拆開即發現:信與仰的關系竟那么密切——信者,仰也;仰者,信也。唯仰者信,唯信者仰。信仰學習,表達的是信仰與忠誠、理想與信念的虔敬姿勢。學習信仰,是要以仰望的精神姿勢,腳踏實地的自立自強、奮發有為,使我們“日益其能,歲增其智”。
“人有知學,則有力矣”。知行合一的首要必然是端正的學習態度和“活到老、學到老”的謙卑與堅持。這種態度,就是對于生活、對于工作謙卑的態度,是以虔敬之心看世界、向細微之物學習謙卑與忠誠,是學習力不斷提升的人生過程。于身處新時代的我們而言,學習和學習力的提升,應當是“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社會責任感,是對社會主義事業的頑強信念,是對中國共產黨的無比忠誠。堅持學習、堅持對于信仰虔敬的學習、堅持吐故納新,這一深情的動作,才能使我們真正心懷天下,才能使我們的視野超越泰順,跳出溫州,穿透中國,投向世界。如此,我們的思考才能跨過當下,回溯進歷史,展望于未來。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正處中國即將深刻變革的關鍵歷史節點,應當從信仰的星空中獲得滋養,從學習信仰中獲得發聲時代的資格,使我們真正擁有“眺”之虔敬,與“仰”相匹配的氣質,具備與時代相呼應、與現實相適應的能力。讀過萬卷書、行過萬里路,才不會像某些人那樣,誤把這個“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大時代當做“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小時代;也不會像某些人那樣,陷在新自由主義的泥沼里不可自拔、依然迷戀子虛烏有的“普世價值”;才能拋棄那些分辨率極低的理論范式,學一點共產黨人的實事求是,才能從人類文明史的視角理解中國社會主義和中國共產黨。
共產黨人最可貴的品質便在于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的學習和修行,以知行合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方式,通過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實踐,提供了一種不依托寄望于超驗之彼岸世界又超越世俗價值、能讓億萬人民信受奉行的有意義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