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學生端午節的收獲(精選12篇)
2023小學生端午節的收獲 篇1
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終于到來了。一家人都忙活起來了,我和媽媽去姥姥家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于是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有點困難,你得認真學。首先把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一個漏斗的 形狀,注意,卷的時候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最后要用稻草綁起來。“我照著媽媽說的包了一個大大的粽子,盡管看起來不美觀,但這是我用心做的。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在我的手上系上了五彩線,還叮囑我不要扯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后的第一場雨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征著五色彩龍,可以帶走一切疾病。
早上忙完這些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終于登場了!我首先挑了一個自己包的粽子。白白胖胖的粽子真是又香又軟,好吃極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2023小學生端午節的收獲 篇2
端午到了,大家都忙活了起來,我家也一樣,媽媽剛剛從超市買粽葉回來,媽媽就把我帶到外婆家包粽子去了。
到了外婆家,看到鄰居跟外婆湊在一起已經開始包粽子了,她們把糯米放在大缸里旁邊放這粽葉,另外的大碗里都放著餡:有肉餡,豆沙餡,蜜棗餡,板栗餡······很多很多。我和媽媽也加入其中,大家包的粽有4角粽,3角粽,還有大有小,只有我妹妹包的粽最特別是“無角”粽她把粽包的圓圓的像個糯米團,在用粽葉包起來就什么也不像了。
我包的都是小粽子大人一口就能吃下,我不知道妹妹是怎么包圓的粽子的,我根本包不起來,包起來了,等一下又散了,真是太難包了。
后來我問媽媽:“為什么要包粽子。”媽媽說:“這是以前的習俗,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所以就有了包粽子的習俗。
這就是端午。
2023小學生端午節的收獲 篇3
端午節快到了,超市購物,粽子成了主角,五花八門的火腿粽、豆沙粽、蠶豆粽、蛋肉粽,長的,圓的,方的,三角的,應有盡有。這些粽子都被擺到入口處和柜子最顯眼的地方,只是再沒有 人會想起那個在澤畔行吟、投江而盡的三閭大夫屈原。端午節,一個演變為只用粽子招徠生意的商機。
小時候,端午節好玩啊,雄黃酒,賽龍舟,還有媽媽和外婆掛在嘴上說了不止幾千遍的一個實在不怎么高明的謎語:“四角四頂槍,掉落河中央,河臀打筋倒,爬起脫棉襖。 端午節的氣氛 是特別濃烈的,——母親忙著買糯米,買粽葉,早在四月初一就用食鹽拌黃泥腌起咸蛋。端午節的前一天,門前門后的樹蔭下,幾個與母親一樣的婦女,便龍門陣似的擺著各自的盆啊籃啊,包起了粽 子,嘻嘻哈哈,家長里短,各種形狀的粽子便小山一樣堆在木盆里。各家的孩子蝴蝶一樣在旁邊繞啊,跑啊,調皮搗蛋,那挨家挨戶廚房里飄出來的粽香,十里之外都能散發開來,聞到都讓人流涎。
2023小學生端午節的收獲 篇4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一天,媽媽都會不厭其煩地講端午節的來歷。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元而來的。一提到端午節,
人們首先會想到吃棕子,棕子的樣子靈瓏可愛,香甜可口。我最喜歡吃姥姥包的棕子,姥姥包的棕子特別大,里邊的糯米晶瑩透亮,還有香甜的紅棗,好吃極了。今年的端午節我們沒有回姥姥家,媽媽在超市買了各種各樣的棕子,有豆沙的、紅棗的、蛋黃的、豬肉的,但都沒有姥姥包的好吃。
今天早晨一起床,媽媽就給我戴上了五彩繩,還給了我一個漂亮的小香包,說是可以驅邪。香包里裝著朱砂、艾葉,有一股淡淡的草藥味,我把它掛在了書包上。記得姥姥說過五彩繩是不能隨便扔掉的,要在端午節過后下雨的時候才可以剪下來扔到水里,但每年我都不舍得扔掉,要戴好長時間。今天爸爸媽媽也都休息,我們一家人一起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2023小學生端午節的收獲 篇5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端午節那天爺爺會給我們燒“五紅”,有龍蝦、紅油鴨蛋、烤鴨、黃鱔、莧菜,這“五紅”可以去“五毒”,也可辟邪。
那是因為傳說很久以前,玉帝宣布,天上的毒物要等春雷響第一聲才可以到凡間去,所以人們都叫那個時候為驚蟄。不過有的毒物怕冷,于是,它們約好到端午節天氣暖和再一起去危害人間。這五個毒物就是蛇、蜘蛛、蝎子、蜈蚣還有壁虎。它們在端午節的時候來到了人間,剛到一戶人家的門口,就聽見這家里女主人在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個毒物大吃一驚,便趴到窗戶上看,只見桌上五個盆子里有紅紅的五道菜。那女主人一邊吃一邊說:“這五毒菜真好吃。”“五紅菜”看在五個毒物的眼里仿佛是它們的血,五個毒物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從這人家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去。以后,人們都在端午節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的動物,希望它們不進自己的家里。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并列入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也是中華民族的祖先留給我們的驕傲。
2023小學生端午節的收獲 篇6
端一盤粽子,呈一枝艾葉,與你一起過——端午。
自多了端午節假日,端午的“節”氣立時濃了起來。這也讓現時代的人們,體味到了舊時中國的傳統意味。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在中國,流傳至今的節日“四大名旦”,當屬春節、中秋、清明和端午。而這四者中,端午名氣相對最小,但它又是內容最為豐富的一個。自然,它的“中國味”也是最濃的。端午的習俗來源,最廣的說法當屬屈原投江忌日。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在這一日,劃龍舟,包粽子……而從歷史淵源上講,正是紀念屈原這一點,讓端午變得豐富和更有價值。
農歷五月五,本不是一個“好日子”。在國人的傳統上,5月及5日,屬“惡”月與“惡”日。因此,5月5日之端午,辟邪驅惡,成為端午的重要內容。
為什么選擇5月5日作為“端午”?在時間上,5月初,正是“五毒”從冬日復蘇,開始活躍,容易對人造成傷害的時節;而5月,則是氣候多變,各種瘟疫最為流行的季節。這也是認為5月是“惡”月的一個原因吧。
是日,家家門前掛上菖蒲、艾草;孩子的額上,用雄黃畫一個“王”字或一個點;或在孩子的手上,圈一個五色線。這都是在辟邪驅惡呢。
大約在50年前,如此習俗,無論是窮人還是富家,都會這樣做。后來,明顯少了許多。近些年,雖然傳統越來越有回歸的意思。但人們,大概很少想起要靠這些方式驅毒。它只是一個象征,是人們寄托美好的愿望的方式。
端午,最是憶江南。采一把蘆葉,以長江的江草作線,嚴嚴地裹實粽米;深夜了,母親升一臺灶,火融融的;第二天清晨,孩兒醒來,整個屋充盈著蘆葉的清香;鏡前的自己已是一只虎——額上有一只大“王”;門前掛著長長的菖蒲、艾草,手腕繞一串五色彩線。而這個時節,正是啖黃魚的好時機,再窮的人家,也會買一條兩斤左右的大黃魚。可惜,這樣的大黃魚,在市面上,已經有20年不可見了……
畢竟,那一代人還有端午之“憶”。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的許多傳統,包括傳統節日與習俗,不能丟。那是滲入中國人骨髓的根。
就讓我們以這樣的心境,度我們的端午。而這枝艾葉,算是百度人寄予各位的小小心愿:甲型流感來了,艾葉會給所有華人辟邪消災。祝大家安康……
2023小學生端午節的收獲 篇7
小時候,一到端午節,我就會讓奶奶做十幾個小粽子。可是,去年的端午節奶奶卻對我說:“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該學會自己包小粽子了。”我高興地點了點頭,因為在我的眼里,包粽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開始包粽子了,奶奶幫我準備好了粽子餡和粽葉,她就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粽子。奶奶說:“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卷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奶奶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范動作,“接著在卷好的粽葉里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粽子才好吃,然后在中間放上一個小棗,最后把粽葉包起來用繩子扎好。”
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就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粽葉,把粽葉先卷成了非常小的一個“窩”,然后就照著奶奶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粽子。可是在奶奶手里聽話的粽葉,到了我這里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扎,餡就全散了,第二個,第三個.......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些,我有點泄氣了。原來粽子好吃,卻這么難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什么事都會遇到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奶奶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著包。不知道是第幾個了,我包的第一個粽子終于“問世”了,它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我還是很高興,我總算學會了包粽子。一個下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粽子,后來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個勁地夸我心靈手巧。奶奶還把小粽子串在一起,據說這樣象征著好運連連。
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而且還懂得了要不怕困難的道理。
2023小學生端午節的收獲 篇8
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想想大家都知道,今天是端午節。
聽說端午節還有一個神奇的由來呢!傳說中,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跳河后,大家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往河里丟粽子,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當然,我們昨天晚上就買了粽子回家凍著,準備今天吃,有豬肉餡的,紅棗餡的,板栗餡的,想想就讓人直流口水。今天一大早,我起了床,偷偷地把粽子放在爐子里蒸,因為實在忍不住開始吃了。
到了中午,媽媽帶我們全家人到風光帶那邊去看龍舟比賽。我們坐小車去時,已經有很多人在岸邊了,我們好不容易找了個位子,卻發現選手們還在做準備,我去買了兩瓶飲料早早的站在岸邊等待著。
開始了,開始了!有三隊龍舟隊,分為“紅”“黃”“白”。船上也有三種“不同”的人,分別是“指揮員”、“擂鼓員”、“劃船員”。三隊劃得都很快,幾乎是一樣的速度。我知道,這次比賽比的并不是速度,只要你們用心做這件事。他們雖然出了很多汗,可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到了晚上,水面上微波粼粼,別提多好看了。我們租了輛快艇,小孩10元,大人20元,只有我和媽媽一起上船。剛開始坐上去時,船搖搖晃晃的,仿佛隨時都會掉下去。途中,我們轉了好幾個彎,似乎每一次轉,都會把你甩出去,還好被甩出去也沒事,因為我們穿了救身衣。上了岸,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晃動。我對爸爸說:“大刺激了。”,爸爸卻不屑道:“我還去過鬼屋,玩過海盜船呢。”
原來端午節可以這樣過,如果每天都是端午節那就好啦!
2023小學生端午節的收獲 篇9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在這一天,人們有吃粽子、賽龍舟等民間習俗。
今天,我們全家人來到江邊看龍舟比賽。江邊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擠進這擁擠的人群中,站在這人群中,我真有一種唐僧師徒步入火焰山的那種炎熱的感覺。當主持人宣布去年冠軍隊——紅隊出場時,江邊頓時沸騰起來。不一會兒,所有的隊伍都出場了,他們做好了最后的準備,都蓄勢待發。
當裁判員一聲令下,所有的隊伍一起出發。這次比賽共有七支隊伍參加,他們的龍舟按彩虹的顏色順序排列。有的隊伍依照船頭指揮員擂鼓的節奏前進著,拼命地前進著,一下子領先排在了前頭;而有的卻弄得手忙腳亂,落在了最后,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江上的選手們使勁地劃著,在江邊觀賽的人們也沒閑著。他們不斷喊著加油助威的口號,助威聲一陣比一陣強大。選手們在觀眾的助威聲中顯得更加賣力,更有沖勁。指揮員擂鼓的聲音震耳欲聾,選手們配合默契,富有節奏,各個隊伍都士氣高漲。
比賽漸漸接近尾聲,對于選手們來說,可以算是已經到了沖刺的階段。觀眾們都屏住氣,全場幾乎沒有呼吸聲,只有船上指揮員的擂鼓聲。紅隊依舊領先著,排在最后一名的紫隊開始奮起直追。這時,有的觀眾忍不住了,高聲地喊著,為紫隊打氣,這也讓紫隊更加充滿信心。紫隊連續超過了五個隊,一口氣將自己的排名提升到了第二位。這時裁判員鳴哨了,比賽也隨著哨聲結束了。最終,紅隊衛冕冠軍成功,紫隊獲得了第二名,刷新了隊伍的最好成績。觀眾們再次沸騰起來,對紫隊這種奮勇爭先的精神給予鼓勵。
比賽結束了,時間也在飛快地流逝著。今天,我看了一場精彩的比賽,也過了一個歡樂的端午節。
2023小學生端午節的收獲 篇10
今年的端午節是我在海南過的第三個端午節,以前的端午節沒有什么感覺,因為我們只是窩在宿舍里,也沒有什么活動,但是今年的端午節國的很不一樣。今年,我們兩個班的同學在文珍老師、劉文霞老師還有吳超華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三亞市四馬村一家黎族人家,過了一個非常精彩的端午節。
我們租了三輛車,從學校7點半出發,差不多半個小時之后,來到了四馬村。這一家黎族人非常好客,因為我們的人特別多,所以,那一家人也請了很多人來幫忙。我們今天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怎么樣包粽子,我們大家在家里基本上都沒有包過粽子,所以大家都不怎么會,只有幾個海南的同學會包,我就覺得特別羨慕和佩服。
文珍老師也教我們怎么樣包粽子,我們一共包了兩種粽子,一種是甜的,一種是弦的。甜粽里面包了蜜棗、花生和葡萄干,而咸粽里加了豬肉,這可能是因為南北的文化差異,南方人喜歡吃咸粽,尤其是海南人,而我們北方人大多喜歡吃甜粽。一開始學習包的時候,包了半天也沒有把它包上,不是米放太多,就是粽葉被折壞了,然后后來都弄好了之后,就是綁繩子的時候怎么綁不出四個角,一開始就是特別灰心,不過后來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總算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粽子,雖然樣子不是特別好看,可是,還是覺得心里很高興。后來我一共成功包了四個粽子。大家都包完了之后,我們就開始煮了,大家燒火、煮粽子,洗菜、切菜忙的不亦樂乎,我們大家一直忙到了中午1點多,然后才開始吃飯。感覺這么多人在一起吃飯,尤其是和這么的同學在一起,感覺真的很好,以后可能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人這么全的在一起吃飯,所以這是一段很是珍惜的時光。
中國古代的節日,現在已經被很多人遺忘了,現在的端午節,賽龍舟都很少看到了,所以,我們今天這個活動我覺得特別的有意義,不僅可以增進我們同學之間的感情,學習了怎么樣包粽子,然后也會牢牢的記住這個很難忘的日子。
2023小學生端午節的收獲 篇11
聽爸爸說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葉,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喝雄黃酒,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南京,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端午節這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了一桌豐盛的午餐,來看看我們的美食吧!
2023小學生端午節的收獲 篇12
端午節還沒到,街邊的攤位幾乎都被賣粽子的占據了。粽子散發出陣陣的清香,沁入了人們的心脾,讓大家也熱火朝天地忙碌起來,被大家所感染,我們家也為迎接節日的到來做起了準備。
媽媽起了個大早,我也早早被喧嘩聲吵醒,爺爺去市場買包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糯米、花生、臘肉等。爺爺一回來,大家便開始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粽葉卷成筒,用各種材料填充,用多余的粽葉封口,用紅線纏上,放入鍋中煮,不到三個小時,我們便吃上粽子了。
大家開心地吃著粽子,在這樣歡樂的氣氛下,見多識廣的爺爺給我們講起了吃粽子的由來: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主張聯齊抗秦,他的想法遭到了朝廷的反對,楚王就把他貶到現在的湖南。不久,秦王便率兵滅掉了楚國。聽到這個消息,屈原萬分悲憤,誓與祖國共存亡,他抱著大石頭,投身汨羅江自盡了。當地老百姓十分感動,紛紛劃著龍舟去救他,還向河中投食物,不讓魚蝦吃他。可幾天后,有人夢見屈原骨瘦如柴,十分疑惑,一名漁民說投入江中的食物被魚蝦所食。大家便用粽葉包起食物投入江中,讓魚蝦以為是龍角而不敢食。后來,逐漸演變成了端午吃粽子,紀念屈原。
吃著香甜的粽子,聽著爺爺的講述,我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一個小粽子,竟讓我品味到了一個愛國詩人的偉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