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精選14篇)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1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處處都端陽。”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我就想起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說、龍的節日等等,其中流傳最廣的就要數屈原說了。據歷史記載,公元278年農歷五月初五,秦軍攻破楚國國都,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據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汩羅江,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從此以后,每逢到了農歷的五月初五,當地的老百姓都要到江邊進行賽龍舟等祭祀活動,并且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插艾葉,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端午節也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除了賽龍舟、掛艾葉、吃粽子外,還有些地方有佩香囊、飲雄黃酒的習俗。
我最喜歡的要數吃粽子了,粽子有很多種口味:甜的、咸的,有豆沙粽,有棗泥粽,有蛋黃粽,還有肉粽呢。我最喜歡的是媽媽做的豆沙粽,因為它吃起來軟軟糯糯、香甜可口。每年快到端午節的時候,我就吵著媽媽要吃粽子,看著媽媽浸米、剁餡、洗粽葉、扎粽子,就好像聞到了粽子里飄過來的黏黏香味。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我覺得它是一個古老而又有意義的節日!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2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這里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吃咸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劃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后,媽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于是,我就跟著媽媽去菜市場了。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于是,媽媽就帶我在里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媽媽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里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抬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媽媽卻不怕,指著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說著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著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后立刻把蛇皮剝去。接著,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只塑料袋里。媽媽付了錢,接過裝著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里就吃了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著夾起蛇肉吃了起來。媽媽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著,媽媽也跟著我們一起品嘗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極了。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3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過去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介紹一下我自己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山東,位于祖國的東北方向。我的家鄉最典型的風俗就是吃粽子了。將糯米洗凈,并配幾個紅彤彤的小棗,用粽葉包成三角形,蒸熟。變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我最愛吃粽子了。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包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粽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時總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仿佛升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張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天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泊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復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柍,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求真理的腳步……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了優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云煙,君王霸業恒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粽子再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身邊。今天,我們仍然過著這端午節、為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4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我很喜歡包粽子了,我家的人都會包一種“咸棕子: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咸的粽子就是咸肉啊,燒雞,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我媽媽端咸肉粽子,我迫不及帶的拿咸肉粽,子,我打開了我自己做的咸肉粽,我自己吃了我自己做的咸肉粽子,我哥我姐都吃自己做的咸肉粽子,我們全家去看龍舟,看他們努力的力量了。
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5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準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豆沙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凈葉片,并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洗了,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壓就緊了,拿出餡兒按入米里面,隨后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團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要去買那些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今天,每家每戶的門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實,懸掛艾草,還可以驅蟲蟻。用完餐,媽媽會燒那艾草給我們洗洗,聽說它有去寒濕消炎等作用。這時候,滿屋都是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輕氣爽。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可是爸爸說我們這已經好久沒劃了。于是他給我們講往年的龍舟競渡。“端陽的下午,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著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說什么。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
在這天,人們可以放肆地歡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過年一樣擔心明年,也不用考慮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個平民的節日,一個沒有約束的日子。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6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等。而今天,我要向大家說說的是端午節。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年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粽子,還會去看賽龍舟呢,十分熱鬧!
傳說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國的一位大詩人屈原。人們會將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是為了以防魚吃掉屈原的尸體;賽龍舟也是為了驅趕魚類。
午飯過后,媽媽、婆婆、阿姨一起搬著幾個凳子到外面,還搬了一大盆糯米和各色各樣的餡兒,有豆沙餡兒、紅豆餡、蜜棗餡等。說是包好了給鄰居家的老奶奶,老爺爺吃幾個,再分幾個給親朋好友吃,剩下的就自己吃。也是呢,懂得分享才會更快樂!
“加油,加油!”這震耳欲聾的聲音到底是從哪里傳出來的呢?原來啊,浦陽江上在賽龍舟啊。共有五支龍舟,參賽選手們緊張地準備著,只聽著一聲號令,這五支龍舟如離弦般地飛出去,槳手們都個個都身強力壯,并有節奏地劃著般,當船槳接觸水面的一瞬間,江面就濺起了白色的浪花;鼓手站在船頭,用盡全身力氣敲著鼓,控制著船速度;舵手,站在船尾掌控著船的方向。江岸兩邊的觀眾人山人海,屏息凝神地關注著這場比賽,有些人還大聲吆喝起來:“加油!加油!要追上來了!”還有些小孩子都圍著江邊跑來跑去,別提有多高興了。因為看到了如此熱鬧的`賽龍舟比賽,老人家的臉上也露出燦爛的笑容。
端午節,實在太有趣了,對了,我還得回家吃香噴噴的肉粽呢!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至,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年端午節正值上海世博會舉辦,又逢高考結束、南非世界杯開賽。所以可以說,今年的端午節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媽媽說:“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后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8
端午節,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粽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粽子。我對爸爸說:“粽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么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爸爸說:“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采納。最后,楚國國土被侵占,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尸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粽子是怎么包的?”媽媽說:“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煮熟以后,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里面,很好吃,并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粽子。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9
為了慶祝端午節,我們學校舉行文藝表演活動,節日當天,我參與到了活動場地布置,活動舉行的地點選在了我學校最寬闊的操場上。
從早上六點開始,我們學生會就進入到操場集合,為活動準備,每個人都積極參與,老師居中指揮。大概到十點左右我們把場地布置好了,之后就是所有班級陸續到場地觀看。我們還需要為此秩序,帶領同學們有序進入觀眾臺。忙碌到上午終于讓所有同學進入場地。之后就開始了精彩的表演活動。
雖然我們沒有參加這次表演,但是我卻可以觀看這次活動。參與表演的人有老師也有同學。甚至有家長來參加。活動的主題全部都是圍繞著端午節。我們也從活動中看到了很多端午的特色比如粽子,比如端午的來歷,又比如龍舟比賽等等,讓我們大開眼界。
當節目舉行到了一半時,作為學生會成員我們開始為每一個觀看節目的觀眾發放粽子,每人一個,在看節目的時候吃著好吃的粽子,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這次活動吸引了很多人來參觀,為了紀念這次活動,我們學校學生會有同學專門負責攝影,并制作成視頻。
這次活動不但讓我們過上了有趣的端午節,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端午的熱鬧,端午的輕松,放下了學習的壓力,每個人都露出了笑容。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時光,讓我們可以參加表演,也可以欣賞表演,與同學老師一起過端午,非常好,讓每個同學都為之高興。
這天的努力沒有白費,因為我們為這次活動提前做的準備,沒有出現什么問題,節日過得開心,同時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也因此學會了配合,彼我們為了加快場地布置,為了更早的看到好節目,所有學生會同學,都積極貢獻自己得力量,為這次活動奉獻。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都獻精彩的節目,這是全校老師和同學一起努力的成果。
想要過節,我們就必須要團結一致,這樣才能夠在節日當天可以欣賞到精彩節目,這次活動的意義就是讓我們全校師生更加團結,同樣對我們今后的學習也是極大的激勵,讓我們有了繼續不斷開拓學習的力量,活動雖然短暫,卻讓每一個人融入其中,也讓我們放開了一直繃緊的心弦,得到了放松,對以后的學習更加有利。
一次大型的活動需要很多個默默付出的人,不管是工作人員,還是表演人員都在其中付出了努力,也讓我們以后開展活動有了借鑒。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10
端午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教育機會,為引導學生過好端午這一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簡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
少先隊大隊部要求各中隊在開展“心連心,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之前,先向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互聯網以及向長輩和他人請教等多種途徑,搜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了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學校還利用周一朝會、校園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多種方式進行了廣泛宣傳。
二、開展了“端午節、離騷頌、愛國心、民族情”等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利用學校例會、國旗下的演講、主題班(隊)會,舉行不同形式的誦讀活動。通過開展誦讀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真正把誦讀活動變成了一次學生潛移默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
三、豐富了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
(一)、五、六年級各中隊開展了“屈原詩歌頌”、“我心中的屈原”演講等多種富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活動。
通過這些活動,我們讓學生懂得了:我們在端午節紀念屈原,并不是因為他投江自殺,而是因為在他身上體現出的那種精神:面對著國家、民族的災難,而起身抗爭,始終保持一種民族的氣節,一種清白。而且透過屈原,讓他們看到,中國還有千千萬萬的屈原。這就是一種對國家、對民族的熱愛、維護。所以,孩子們通過參與這次活動,真正懂得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什么要紀念屈原,為什么要把一個端午節人為地和屈原聯系起來。
(二)、三、四年級各中隊開展了“傳統節日故事大家講”活動。
各中隊利用班會、閱讀課等時間,在班上舉辦故事會。有的中隊輔導員大膽啟用了班干部,充分發揮他們班干部的職能,鍛煉了他們團結協作,共同組織策劃的能力。孩子們也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們精心組織策劃、準備著,把“屈原故事知多少”知識競賽開展得有模有樣,還把同學們精心制作、準備的小巧手工作品頒發給知識競賽中的佼佼者,我覺得孩子們真能干!
(三)、一、二年級開展了“背一背屈原詩歌”、“畫一畫屈原”、“紙粽子制作”等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
這些孩子年齡雖偏小,但在經驗豐富十足的輔導員們的耐心組織和引導下,“心連心,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各班輔導員還根據本班實際,讓孩子們以大組為單位,進行了“背一背屈原詩歌”、“畫一畫屈原”、“紙粽子制作”等比賽活動。該活動讓孩子們在動口、動手等有趣的活動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形式非常棒!
四、開展了全校安全、衛生運動。
由于天氣炎熱,我校在朝會、各班(隊)會廣泛開展了安全、衛生健康知識宣傳,不準學生私自下河堰洗澡,不準未經家長許可而私自離家出走、到同學家串門、玩耍,還特別強調,要求家長在節假日注意學生校外安全及個人衛生。另外還普及了日常衛生保健知識,從科學角度為全校學生講解了懸白艾等端午傳統習俗,引導學生講文明、講科學、講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校充分利用傳統節慶日對全體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我們教師有責任去弘揚傳統文化,而這個責任,就賦予給我們下一代,讓我們從傳統節慶日教育做起,使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11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主要是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主要以吃粽子,包粽子,和劃龍舟為主。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人們把端午節叫做“詩人節” 說完了習俗,來說說我們家最近為端午節發生的的事情吧。前幾天,我們小區開展猜謎拿粽子的活動,爺爺奶奶他們贏回來了好多甜粽子,可誰知,我一點也不喜歡吃甜粽子,反而還討厭吃甜粽子。“可只有甜的啊。”爺爺說。我說不吃就是不吃,爺爺無奈的搖了搖頭,笑了笑,說:“你不吃,我們吃!”
媽媽為了讓這個端午節過得開心,她特意買了好多又大又“肥”的肉粽子,我見了,趕忙說聲謝謝,然后手也不洗的就拿起粽子狼吞虎咽起來。
昨天,我們四年級還在學校專門搞了端午節吃粽子賣東西的活動,我們班賣的是香包和夢工廠泥吧的泥塑作品。我們的攤前人山人海,幾個人忙都忙不過來,陳老師只好派我去叫援兵。不一會兒,我們的商品就賣光了,陳老師笑的合不攏嘴。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12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農歷五月初五的日子越來越近,端午節即將到來。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作為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各式各樣的節日風俗必不可少,吃粽子、掛艾草、賽龍舟、洗藥浴、放紙鳶……吃的玩的不盡相同、五花八門。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在端午佳節之時,不僅要參與風俗之中,更要體悟端午風俗蘊含的“從政之道”,從而得到人生啟迪。
從“賽龍舟”中體悟比學趕超。“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早在戰國時期,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每年端午時節,在中國南方地區,賽龍舟的風俗活動尤為激烈,幾十人組成一只龍舟隊伍,在江河中相互趕超、決一勝負,鼓聲、槳聲、水聲、歡呼聲匯成一片,賽龍舟最能感受到拼搏的精氣神,不到終點永不言棄。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就是要時刻保持“比學趕超”的精神,才能不斷成長,把工作做得更好。要立足崗位“比”,在同行業中比工作質量、工作成效、工作方法;要對標先進“學”,善于從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先進舉措中汲取力量,并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動力;要鼓足干勁“趕”,對標先進找準差距后,就要鼓足干勁、力爭上游、迎頭趕上;要加足馬力“超”,成為崗位上的標兵,別人學習的榜樣。
從“蓮心粽”中體悟清正廉潔。粽子是端午節必備的美食之一,肉粽、蛋黃粽、綠豆粽……品種豐富味道鮮美,但在粽子大軍中,蓮心粽不得不說。蓮心粽食材簡單,就是將蓮子放在浸泡好的糯米之中,用粽葉包裹上,蒸熟即可,蓮心粽因為其清香微甜,味道獨特,得到眾多食客的好評。糯米和蓮子都是白色的,干干凈凈、潔白無瑕,好比是從政為官的第一原則——清清白白。“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黨員干部要有“蓮(廉)心粽”的品質,始終堅守清正廉潔的政治操守,始終堅守干凈做人的道德底線,始終以為政清廉而取信于民,不該拿的不拿,不該碰的不碰,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增強拒腐防變能力,堅決不摸廉潔的“高壓線”,保證黨的肌體健康。
從“洗藥浴”中體悟祛病強身。“五月五日,競采雜藥,可治百病。”端午期間,我國不少地方有采草藥煮草藥水沐浴的風俗,很多地方用柏葉、大風根、艾草、菖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寓意祛除疾病,洗去晦氣,帶來好運。黨員干部“洗藥浴”可以治療身體上的疾病,但要達到祛病強身效果就必須多管齊下。要堅持把思想作為行動指南,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強化理論學習,把黨章、黨規當成“必修課”“終身課”,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將理論學習同實踐相結合。要堅定理想信念,不斷補足思想之“鈣”,筑牢信仰之“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樣才不會得“軟骨病”。要不斷錘煉過硬本領,往基層一線、艱苦偏遠、人民群眾需要的地方走,在經歷風雨中見世面、長才干、壯筋骨,練就干事創業的十八般武藝。
從“避五毒”中體悟慎友為伍。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因此,每逢端午民間就有“避五毒”風俗,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于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避五毒”這個風俗讓筆者聯想到了,在黨員干部為官從政的路途上,總是有不法商人、不法分子等“五毒”企圖用金銀細軟、錢財美色的“病毒”來侵害黨員干部,稍不注意就會被引入歧途,干出違法亂紀的事。從許多典型案例來看,很多黨員干部都是被所為的“朋友”拉下水,所以,黨員干部在與人交往中一定要“慎友”,對那些三觀不正、有著不可告人目的的要避而遠之,要交好友、交益友、交諍友,切忌把朋友關系異化為酒肉關系、金錢關系和交換關系。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13
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啦!在端午節可以包種子和看賽龍舟了!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和媽媽早早地起了床一起包種子。再桌面上看到干的河葉、糯米和包種子的材料。我們開始包了。首先把材料放在河葉上,然后就包起來,最后再用干的草把種子捆起來,種子就包好了!一開始我總是包不好,媽媽說:“孩子一開始是包不好的,只要你能用心去包就會包的好的。”我邊包邊問媽媽:“媽媽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種子呢
媽媽說:“因為古時候有位仙人每天都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有一天這位仙人報告人間的事情,玉皇大帝不聽他的話,便把他掉職位。這位神仙決定跳進黃河里,人們為了紀念他在端午節里做一些糯米飯給魚們吃希望不要把這位神仙吃掉。糯米飯就被稱為種子,所以端午節要包種子。”不一會兒我果然把粽子包好了。
吃完了種子我們到珠江兩岸看賽龍舟。珠江兩岸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我找到了一個好地方看賽龍舟。只看一條條龍船在飛快地駛過江面。我看中了一條龍舟,心里想:“你快游啊,快游啊!”
愉快的端午節就過了。
端午節見聞個人感受 篇1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所以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汨羅江邊。這里的人真多呀!人民吃著粽子,喝著飲料,一個年長的老人給孩子們講屈原的故事。
就在這時,一個身穿工作服的`哥哥喊道:“包粽子比賽!免費參加!第一有獎!”人們蜂擁而至,但只挑選10名選手比賽。
“預備——開始!”一聲令下,選手們開始“瘋狂”地包起粽子,主持人說“1號包了11個了!4號緊隨其后!3號在4號的后面!3號超過1號了!4號穩穩當當地排在第二。時間到!4號在最后一刻超過3號!我宣布,4號第一!4號將獲得美的電飯煲一臺……”
接著就是賽龍舟,剛剛包的粽子全被平均分到四艘龍舟上,一會兒龍舟上的人要把粽子平均地扔到江里去。
龍舟比賽開始了。船上的一邊劃船,一年擂鼓,一邊扔粽子。人們都開心極了,手舞足蹈。我在旁邊大聲喊著:“加油!加油!加油!”
這是我過得最快樂的一個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