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3篇)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心得體會1000字 篇1
觀看完“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跡后,我得到了一些啟發。
凌晨5時,一輛帶雨篷的電動車已經等在華坪女高的宿舍樓下。不一會兒,張桂梅孱弱的身影出現在樓下。在司機的攙扶下,張桂梅顫巍巍地跨上“專車”,準備去教學樓開門開燈。
從宿舍到教學樓不過百米,但對于60多歲且病魔纏身的張桂梅來說,卻過于漫長,必須要靠電動車代步。
中午11時50分,“專車”又準時等在教學樓下,準備送張桂梅去食堂監督學生吃飯。學生吃完飯,“專車”又把張桂梅送回教學樓。這樣的“專車”接送,每天在校園里有好幾個來回,司機是一位在兒童之家長大、如今在華坪女高工作的員工。
嚴格來說,這其實是張桂梅的第二代“專車”。張桂梅的第一代“專車”,是在大街小巷四處奔走的“摩的”。考慮到張桂梅的身體情況,華坪縣最初打算給華坪女高和兒童之家配備一輛車,方便工作也方便張桂梅出行,可張桂梅堅持不搞特殊化。“我有‘專車’,而且隨叫隨到。”張桂梅指著滿大街的“摩的”說。
“摩的”司機趙富華四年前也接送過張桂梅。他印象中,從兒童之家到女高只要五六分鐘,張桂梅只是在需趕時間時才坐車。“她對學生要求嚴格,對自己更嚴格。”趙富華和其他華坪人一樣,熟悉她,敬佩她。隨著張桂梅名氣越來越大,縣城里的“摩的”司機幾乎沒有不認識她的,也聽說過她的事,拉到她一般都不收車錢。可張桂梅不同意:“你們‘摩的’司機為什么要給我免費,總不能讓你們白跑一趟。”
一來二去,怕“摩的”司機不肯收錢,張桂梅通常給了錢轉身就走。明明4元一趟,卻常常給了5元。
20__年9月的一個傍晚,烏云密布,狂風大作,張桂梅心里記掛著兒童之家的孩子們,堅持打“摩的”回去。張桂梅乘坐的“摩的”剛駛出學校,就下起暴雨和冰雹,一路上不斷有樹枝被吹斷砸下來,短短的路程充滿了驚險。
回到兒童之家,孩子們如同往常一樣擠在走廊上眼巴巴地望著門外,見張桂梅趕來,都欣喜地撲到她身上。
第二天,看著馬路上一地狼藉,學校老師后怕地勸她以后別這樣冒雨前行,太危險了。張桂梅卻說:“我是兒童之家孩子們的媽媽,這么大的暴雨,他們見不到媽媽怎么能安心。”
到有些太偏僻的村子家訪,騎摩托車太危險,學校就去縣里借車,哪個部門那天有閑置的車,就安排給張桂梅家訪用。在20__年村村通公路工程完成以前,張桂梅到學生家中家訪,往往要換乘汽車、摩托車,甚至要再騎騾馬等才能到達。
但凡跟張桂梅家訪過的司機都由衷敬佩她:“她要去的地方又危險又難走,去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發,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到家,在路邊吃面包喝牛奶當正餐是常事。別看平時走山路都要我們攙扶著,但她卻可以堅持一個假期進行家訪。”△張桂梅乘坐“專車”
對張桂梅來說,坐什么樣的車都可以,但她對司機卻有特別的要求。有一次,張桂梅到麗江開完會要回華坪,一位領導找了個煤老板的順風車讓她搭回來。一路上,開著豪車的煤老板不斷說共產黨這樣不好那樣不好。觸到“逆鱗”,張桂梅立刻翻了臉:“沒有共產黨,能夠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的好政策,你能夠開上豪車?你可以說黨的某個干部不好,但絕不可以說共產黨不好。你可以罵共產黨的哪個政策沒有執行好,但是你不能罵共產黨不好。”說完,張桂梅堅持讓煤老板停車,她下車在路邊等到天黑才重新搭到車回華坪。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心得體會1000字 篇2
觀看完“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后,我得備受感動。
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一時間傷殘無數,一位護士白天協助醫生手術,夜晚則提著一盞小小的油燈在營區內探視病人,士兵們親切的稱她為“提燈女神”,她就是弗洛倫薩·南丁格爾,南丁格爾一生對現代護理作出了杰出貢獻,這盞燈將永遠地照耀著護理界。而在云南的鄉村,有一位老師被譽為“燃燈校長”,她為大山里的女孩免費提供教育,為她們點燃了夢想的燈,為她們照亮了前行的路,她就是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張桂梅老師。
在丈夫患癌去世后,她把自己獻給這片貧瘠的土地,拖著病軀一次又一次家訪,把無數被重男輕女家長送去打工或是嫁人的女孩帶回課堂,每天凌晨五點叫孩子們起床,把孩子們一個個送入浙大、廈大、武大……作為一名山區校長,她見過太多底層女性的悲慘命運,她最關注的不過是她那些來自山區女學生的個人命運,沒有人比她更清楚,來自貧困家庭的女孩試錯成本到底有多高,正是因為無比清楚,張老師才會耗盡一生心血,創建那所女子高中,傾其所有,為的就是不讓一個孩子輟學。
張桂梅老師曾說過,她反對女生做全職太太,但需要明確的,她反對的是她的學生做全職太太。從她的立場來看,這是再自然不過的話了,她為了改變山區女孩的命運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她相信女性能夠擁有主宰自己的力量,就全職太太這件事,她基于自己的見聞,她比我們更了解山區女孩的命運,她反對自己的學生當全職太太,只不過是說出自己的所聞所想,如此異于常人的堅持、不過是一個初心不改的理想主義者罷了,正是因為這些她才能帶領女高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
正是因為她把學生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見到自己的孩子為了安逸丟失了追求獨立的那股勁,她才會如此痛心疾首,如此直言不諱。她堅信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變三代人,她是一名真正的女權主義者。這不僅讓我想起了美國自由派大法官——“臭名昭著”的金斯伯格(NotoriousRBG),“好女孩從來不該提要求,那就讓我臭名昭著吧。”20世紀70年代,作為一名女性,表面上看似走上了人生坦途,實際上任何方向都有無數的障礙橫在眼前。被忘記的女性需要修正它們,把自己重新寫進去。魯斯·巴德·金斯伯格成了做這件事的人,她為當今的美國女性,贏來了看似尋常、卻無比寶貴的自由選擇權。當權利被動搖時,她一次次站出來去捍衛它,她教會了一代又一代女性努力奮斗去捍衛自己的權利,她的存在成為了世界上每個女性的燈塔,這是她一生的戰斗,也是張老師一生的戰斗,她為女性爭取一樣的入學機會、一樣的工作機會,她讓大山里的女孩避免淪為打工妹,不再重復她們母親和祖母一樣貧窮、愚昧而卑微的人生,讓她們擁有獨立自強的能力,獲得尊嚴,讓她們明白一個道理:女性可以靠自己努力,過上富足而有尊嚴的生活。
張老師如此無私奉獻,一不為名,二不為利,唯信仰而已,她是真正的平權者,是真正的革命家,是我們民族的脊梁。張老師的一生,是為山區建設勤懇奉獻的一生,是為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的一生,是為男女平權堅守信念的一生。燃燈校長,用愛為山區女孩在荊棘重重的道路上開出了一片天,愿每一個堅持下去的女孩,都成為未來高山,都到達群山之巔,都站在偉人之肩,都成為人中英杰。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心得體會1000字 篇3
近日,“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播出,張桂梅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
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在茫茫滇西深度貧困山區,半生坎坷半生奉獻的張桂梅,用瘦弱的身體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在63歲的年紀,張桂梅那些足以“感動中國”的諾言和行動,仍在繼續。
能夠抗衡時間、改寫命運的,唯有執著信念。大山之中,扭轉女孩因受教育程度低而形成的自身成長和代際惡性循環,并非易事:
這不僅是對教育資源的考驗,更是一場對陳舊觀念的“宣戰”。并且,突破習慣禁錮,光靠激情和熱情顯然還遠遠不夠。
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把累計超百萬元的全部獎金和大部分工資捐出……與張桂梅有關的每一個數字,都在訴說著“膝下無兒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獻精神,印刻下“教育改變女孩命運”的執著信念。
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地參與競爭、從容地圓夢人生,一份鍥而不舍、堅定不移、無私奉獻的執著信念,就這樣潤物無聲地滋養著大山女娃,讓“女孩子讀書,可以改變三代人”的信仰翻越重重大山,照進現實。
深深打動和激勵人心的,還有“在苦難中開花”的巾幗力量。在痛失親人、身患重疾的絕望和打擊之中,在引起非議、受到質疑的誤解中,張桂梅“雨水沖不垮,大風刮不倒”,展現出新時代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而更為恒久的意義是,張桂梅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女孩們“女性自強才能自立”,也以這樣的精神傳遞著“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的價值理念,并塑造了更多在自立自強中樹立自尊自信的“她們”。
命運打不倒心中有光的人。張桂梅近日獲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后,一波“致敬體”在網絡上“刷屏”,流著淚看完張桂梅事跡的網友們,讀懂了大愛無聲和百折不撓。
大山里的“教育奇跡”,是一種堅持到底的奇跡,更是一種百折不撓的奇跡。面對種.種心酸、考驗,甚至難以逾越的難關,如果沒有沖破烏云和阻礙的堅定不移,又怎能讓陽光照亮女孩們的心房?如何讓她們在美好的人生之路上行穩致遠?
讀懂一份直抵人心的感動,心中就會播撒向上向善的種子。那束來自云南大山深處的希望之光,那顆來自“教師媽媽”的教育初心,那些來自大山女娃的蝶變人生,都會將生生不息的奮進力量傳遞下去。
為張桂梅老師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