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精選17篇)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1
“張超烈士先進事跡感人、催人奮進,他是為人民海軍航母艦載機事業犧牲的第一位英烈,我們將永遠緬懷他,并誓將他未竟事業進行到底。”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作為一名普通黨員,也許沒有張超同志波瀾壯闊的經歷,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學習到他一生不懈的追求。張超同志用生命鑄就了金光閃閃的大字――忠誠。中國共產黨不是一個抽象概念。對黨員來說,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也不是一個抽象口號。入黨沒有個人利益,卻有著一份特殊的使命和責任,就像張超同志,在殲—15突發故障。本該第一時間跳傘,張超的第一反應卻是挽救飛機,挽救國家財產。于是,人們看到,他竭盡全力推操縱桿,力圖制止機頭上揚,避免戰機損毀……最終,在飛機幾乎垂直地面時才選擇跳傘。跳傘后墜地受重傷的張超,留給戰友的最后一句話是:“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飛不了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張超難以割舍的依然是飛行,我們每個黨員都有自己的職業、崗位,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和道路,但只要是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就是我們的共同語言、共同信念!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2
余旭20xx年入伍;20xx年成為空軍飛行員,參與國慶60周年閱兵;20xx年成為殲-10首位女飛行員,再到20xx年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余旭身上有太多閃耀經歷。
但在大學同窗王琦(化名)的印象里,余旭始終是印象里那個“活潑可愛”、“愛說愛笑”的川妹子。
王琦清楚地記得,20xx年前,空軍航空大學的中秋晚會上,余旭的一支孔雀舞驚艷全場。從那時起,余旭開始被人們稱為“金孔雀”。今年是“金孔雀”飛行生涯的第8年。
余旭成為飛行員曾經是一個偶然,她不經意間看到一張貼在布告欄上的“招飛”公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考試。但對成為飛行員本身,余旭沒有后悔過。
12日深夜11點半,空軍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余旭的視頻紀念她,并在配文中寫下八個字:“深表痛惜!深表哀悼!”
這段只有3分鐘的視頻中,余旭說,她曾經也會羨慕身邊的同齡人,當她們在辛苦地進行飛行訓練的時候,同齡人可以在享受自己的生活。余旭說,她選擇了飛行事業,沒有感到后悔,因為與普通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所以追求的東西也不同。
余旭難忘第一次海外飛行表演,難忘國外同行給予她的喝彩,她認為自己的青春是無悔的。
余旭的一位大學好友告訴北青報記者,得知余旭犧牲的消息后,同學們全都很“震驚”,“我在微信里給她發語音,和她說話,希望這一切不是真的”。
余旭曾在日記里寫到:“每個人的青春樂章中,總會留下動人的旋律和音符。女軍人、女飛行學員,是我在自己生命樂章中留下的一筆,我期待在飛翔之路上能多添幾筆,把每一筆都當作書簽,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頁中。”
余旭是為了祖國的飛行事業犧牲的英烈英,她既是一座精神豐碑,更是我們前進的路標。她時刻提醒我們,未來的考驗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但不管有多少未知,有多少風險,我們都將朝著既定目標勇敢前行!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3
在迎來人民空軍67歲生日的第二天,11月12日,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女飛行員、我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余旭在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
余旭1986年出生于四川崇州,20xx年9月入伍,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空軍上尉,二級飛行員。20xx年10月1日,她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60周年閱兵,擔任教-8梯隊三中隊右二僚機。20xx年7月29日,余旭駕馭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首次單飛。
死亡是第一次降臨到軍人身上嗎?不是。
事實上,死亡,從來都和軍人不分家。軍人,從來都以身死沙場為榮。更準確的說:選擇了軍裝,就選擇了與死亡共舞。
在死亡名單上,有許多如同活在昨天的名字:黃超、申亮亮、楊樹鵬、李磊。群眾可以選擇哀思,選擇悲痛,選擇任由情緒宣泄,軍人群體不可以。我們肩頭上的責任和義務告訴我們,唯有“繼續從嚴從難訓練,忠實履行使命責任”,才能對得起亡故的戰友。
余旭在日記中說:“每個人的青春樂章中,總會留下動人的旋律和音符。女軍人、女飛行學員,是我在自己生命樂章中留下的一筆,我期待在飛翔之路上能多添幾筆,把每一筆都當做書簽,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頁中。”
把飛行當做生命中的音符,這是一位手持利劍當空舞的舞者自白。與死亡共舞至今,舞者余旭的舞劍人生戛然而止,像所有在戰場戛然而止的橄欖綠一樣,為舞劍生涯畫上了光榮的句號。
有光亮的地方,就有陰影。軍人,就是阻擋在陰影邊緣與死亡共舞的一群人。“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軍人無意把負重示人,選擇即無悔。
我相信我的戰友余旭十一年如一日選擇飛行事業,一步一步成長成為祖國王牌飛行員的時候,她早已經做出了軍人的選擇:時刻準備犧牲。
讓我們深深緬懷曾經一起戰斗過的戰友;讓我們牢牢接住她手里遺留的接力棒;讓我們繼續跳好,與死亡相伴的一支舞。
如有來世,愿你每一次起落都順利平安!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4
一架飛機的靈魂無疑是機長,機長隊伍是中國民航事業的主要力量。作為一名踏入職場的新人飛行員,我深知自己離一名真正的機長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因此在飛行的路上,我會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好飛行基礎知識,扎實飛行技術,做一名既專業又有責任,又紅又專的飛行員,努力向一名新時代下的優秀機長靠近。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5
我以前一直把飛行當作我的職業,是我賴以為生的工作。現在看了《中國機長》后,我改觀了,飛行是事業,是無可取代的,為全人類貢獻的光榮的值得驕傲的事業。機長必須不斷的學習,保持自己的知識處于最尖端,保證自己的技術無可挑剔,保證自己的身體適合飛行。他樂此不疲。正是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對的起自己作為機長的職責,才能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6
余旭,1986年出生,是中國首批能夠駕駛三代戰機執行任務的女飛行員之一。
據《解放軍報》報道,余旭是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在20xx年,作為我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曾駕馭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首次單飛。
11月11日是人民空軍成立67周年的日子。
11月12日上午,空軍殲-10女飛行員余旭,在飛行訓練中發生事故,不幸犧牲。余旭是殲-10首位女飛行員,現任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在八一飛行表演隊中,余旭的代號是“金孔雀”,全國僅有4名具備表演機飛行資格的女飛行員,余旭就是其中之一。
昨天深夜,空軍方面專門為余旭制作了一段紀念視頻,哀悼追思。
首位殲-10女飛行員訓練中犧牲。
余旭如此年輕的戰士,就這樣把生命獻給了祖國的藍天。其實,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從你架機升空,溶入藍天,成為翱翔的金孔雀,你的熱血與生命,你的夢想與榮光,就已經沸騰著交給軍營,交給祖國!
其實,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你的美貌與生動,你的自信與灑脫,你的楚楚傲人的英姿,你的鮮活奔放的笑容,都在為藍天揮毫著最愜意的靈性,最絢麗的寫意!
其實,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生命之歌,有太多的唱段,有太多的節奏,但你追求著那陽剛的極致,那極致的張揚,你是藍天上那朵永不凋謝的傘花!
其實,關于你……我們不相信,不相信,不相信!
余旭,親愛的戰友,親愛的如詩如夢的小女兵,你沒有走,你只是舉著你傘兒追風去了!
是的,追風,去了……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7
正如拿破侖所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確如此,在我們每一名飛行學員的心中其實一直都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當上機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中國機長》這部片中,我深刻明白了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夠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機長。始終堅定信念、不忘初心地為建設民航強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8
從記事起,無數個晚上的夢總是自己自由地翱翔在天際,早晨起來會興奮的告訴父母自己又“飛”了起來。經歷了四年多的航校學習,畢業后終于如愿進入了南航。這一切看似幸運,卻也伴隨著自己的付出與努力。觀看完《中國機長》,我更加明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們現在所付出的不及中國機長的百分之一。紀錄片在很多方面都讓我受到教育,最多的是人的品格,如何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以及成功來自勤奮。我們今后不僅僅要提高自己的飛行技能,更要培養自己堅強不息的品格。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9
我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余旭犧牲——永遠的“金孔雀”一路走好。
在11月12日的飛行訓練中,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女飛行員、我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余旭不幸犧牲。
今年30歲的余旭是大家熟悉、喜愛的飛行員。曾參加天安門閱兵飛行表演,擔任教-8梯隊三中隊右二僚機。在今年11月初的第11屆中國(珠海)航展和上屆珠海航展上,她都給人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在本屆航展開幕當天,余旭駕駛2號機升空參加飛行表演,“我是最先起飛的一架,在空中23分鐘,表演了全部動作。第一次在那么多觀眾面前表演,我感到既新奇,又激動。”在上屆珠海航展上,余旭在回答軍報微博微信記者提問時說,和戰友平時也上網,看看微博微信,但是時間很有限,因為飛行訓練任務重!
會跳孔雀舞的余旭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金孔雀”。她愛美,愛發言,愛表現,總是充滿自信。成為飛行學員前的她,孔雀舞跳遍了東北三省,被稱為“黑土地上的金孔雀”。
這只美麗的“金孔雀”1986年出生于四川崇州,20xx年9月考入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成為第8批女飛行學員。
20xx年7月29日,余旭駕駛殲10戰斗機轟然飛起、翩然落地,成為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這也是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駕馭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首次單飛。
“每個人的青春樂章中,總會留下動人的旋律和音符。女軍人、女飛行學員,是我在自己生命樂章中留下的一筆,我期待在飛翔之路上能多添幾筆,把每一筆都當作書簽,收藏在我生命中的每一頁。”余旭生前如是說,今天聽來讓人更感哀婉、痛惜。
在戰友心目中,余旭熱愛空軍飛行事業,善于鉆研學習,勇于挑戰自我。說到飛行訓練,余旭生前在接受軍報軍網等媒體平臺記者采訪時曾說:“要‘各種使勁’把操縱桿拉到極限,空中從頭到尾保持最緊張狀態,不能有一刻松懈。”
在迎來人民空軍67歲生日的第二天,余旭即投入訓練,卻不幸犧牲,魂斷藍天!長空喋血,孔雀折翅!
我們勇敢美麗的女飛余旭,永遠的“金孔雀”!一路走好……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10
在迎來人民空軍67歲生日的第二天,11月12日,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女飛行員、我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余旭在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
余旭1986年出生于四川崇州,20xx年9月入伍,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空軍上尉,二級飛行員。20xx年10月1日,她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60周年閱兵,擔任教-8梯隊三中隊右二僚機。20xx年7月29日,余旭駕馭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首次單飛。
死亡是第一次降臨到軍人身上嗎?不是。
事實上,死亡,從來都和軍人不分家。軍人,從來都以身死沙場為榮。更準確的說:選擇了軍裝,就選擇了與死亡共舞。
在死亡名單上,有許多如同活在昨天的名字:黃超、申亮亮、楊樹鵬、李磊。群眾可以選擇哀思,選擇悲痛,選擇任由情緒宣泄,軍人群體不可以。我們肩頭上的責任和義務告訴我們,唯有“繼續從嚴從難訓練,忠實履行使命責任”,才能對得起亡故的戰友。
余旭在日記中說:“每個人的青春樂章中,總會留下動人的旋律和音符。女軍人、女飛行學員,是我在自己生命樂章中留下的一筆,我期待在飛翔之路上能多添幾筆,把每一筆都當做書簽,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頁中。”
把飛行當做生命中的音符,這是一位手持利劍當空舞的舞者自白。與死亡共舞至今,舞者余旭的舞劍人生戛然而止,像所有在戰場戛然而止的橄欖綠一樣,為舞劍生涯畫上了光榮的句號。
有光亮的地方,就有陰影。軍人,就是阻擋在陰影邊緣與死亡共舞的一群人。“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軍人無意把負重示人,選擇即無悔。
我相信我的戰友余旭十一年如一日選擇飛行事業,一步一步成長成為祖國王牌飛行員的時候,她早已經做出了軍人的選擇:時刻準備犧牲。
讓我們深深緬懷曾經一起戰斗過的戰友;讓我們牢牢接住她手里遺留的接力棒;讓我們繼續跳好,與死亡相伴的一支舞。
如有來世,愿你每一次起落都順利平安。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11
余旭20xx年入伍;20xx年成為空軍飛行員,參與國慶60周年閱兵;20xx年成為殲-10首位女飛行員,再到20xx年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余旭身上有太多閃耀經歷。
但在大學同窗王琦(化名)的印象里,余旭始終是印象里那個“活潑可愛”、“愛說愛笑”的川妹子。
王琦清楚地記得,20xx年前,空軍航空大學的中秋晚會上,余旭的一支孔雀舞驚艷全場。從那時起,余旭開始被人們稱為“金孔雀”。今年是“金孔雀”飛行生涯的第8年。
余旭成為飛行員曾經是一個偶然,她不經意間看到一張貼在布告欄上的“招飛”公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考試。但對成為飛行員本身,余旭沒有后悔過。
12日深夜11點半,空軍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余旭的視頻紀念她,并在配文中寫下八個字:“深表痛惜!深表哀悼!”
這段只有3分鐘的視頻中,余旭說,她曾經也會羨慕身邊的同齡人,當她們在辛苦地進行飛行訓練的時候,同齡人可以在享受自己的生活。余旭說,她選擇了飛行事業,沒有感到后悔,因為與普通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所以追求的東西也不同。
余旭難忘第一次海外飛行表演,難忘國外同行給予她的喝彩,她認為自己的青春是無悔的。
余旭的一位大學好友告訴北青報記者,得知余旭犧牲的消息后,同學們全都很“震驚”,“我在微信里給她發語音,和她說話,希望這一切不是真的”。
余旭曾在日記里寫到:“每個人的青春樂章中,總會留下動人的旋律和音符。女軍人、女飛行學員,是我在自己生命樂章中留下的一筆,我期待在飛翔之路上能多添幾筆,把每一筆都當作書簽,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頁中。”
余旭是為了祖國的飛行事業犧牲的英烈英,她既是一座精神豐碑,更是我們前進的路標。她時刻提醒我們,未來的考驗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但不管有多少未知,有多少風險,我們都將朝著既定目標勇敢前行!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12
《中國機長》詮釋了責任二字,講述了機長是協同機組完成任務的過程,每一次的安全著陸,來自于嚴格按照程序去完成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崇高的責任心。在成為職業飛行員的道路上,專業,知識,技術,責任,缺一不可。今后,我們唯有把安全放在首位,嚴格要求自我,提高技能水平,學習前輩的寶貴經驗,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讓人民放心的新時代飛行員。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13
看完《中國機長》,收獲頗多,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國機長精湛的飛行技術、專業的管理能力、過硬的心理素質。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機長,用苛刻二字一點不過分,通過層層選拔進入航校,之后還要面臨各種各樣的理論考試和高壓訓練模式,即使進入航空公司還僅僅是職業飛行生涯的開始。成為一名機長,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對于機長而言平均每三個月就會有一次大的技術考核,任何一次考核不通過都意味著機長資格的終止。責任的背后,是付出的艱辛和汗水,是我們飛行學員的標桿,是指路的明燈,新時代,在帶領下,我們作為飛行學員要爭做又紅又專的高級技術人才,爭取早日成為機長,挑起民航建設的大梁。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14
看完《中國機長》后,我感受到這個光鮮的職業背后,是職業規章的精準嚴格,是駕駛技術的嫻熟標準,是應對突發事件的沉著冷靜,狹小的駕駛艙里作為一架飛機的指揮者,與機組協同完成一次次起落。壓力與責任伴隨著整個職業生涯。感謝中國機長帶給我的啟發,自己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定當成為敬職敬業的飛行員!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15
通過觀看《中國機長》,我更加了解那些之前僅僅在候機樓里見到過的、穿著整齊制服的機長們是如何開始每一次飛行任務,他們擔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托,在完成一個又一個歷史任務的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機長的優秀風采。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16
周總理曾為民航事業定下“保證安全第一,改善服務工作,爭取飛行安全”的宏偉目標,而中國民航事業能實現這一目標,取得光輝的成就,靠的正是歷代中國機長嘔心瀝血的付出,作為新一代飛行員的我們更應該傳承前輩們的優良傳統,肩負職責,帶著使命感,好好錘煉打磨自己的技術,為建設民航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飛行員張超事跡心得體會 篇17
余旭20xx年入伍;20xx年成為空軍飛行員,參與國慶60周年閱兵;20xx年成為殲-10首位女飛行員,再到20xx年參加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余旭身上有太多閃耀經歷。
但在大學同窗王琦(化名)的印象里,余旭始終是印象里那個“活潑可愛”、“愛說愛笑”的川妹子。
王琦清楚地記得,20xx年前,空軍航空大學的中秋晚會上,余旭的一支孔雀舞驚艷全場。從那時起,余旭開始被人們稱為“金孔雀”。今年是“金孔雀”飛行生涯的第8年。
余旭成為飛行員曾經是一個偶然,她不經意間看到一張貼在布告欄上的“招飛”公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考試。但對成為飛行員本身,余旭沒有后悔過。
12日深夜11點半,空軍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余旭的視頻紀念她,并在配文中寫下八個字:“深表痛惜!深表哀悼!”
這段只有3分鐘的視頻中,余旭說,她曾經也會羨慕身邊的同齡人,當她們在辛苦地進行飛行訓練的時候,同齡人可以在享受自己的生活。余旭說,她選擇了飛行事業,沒有感到后悔,因為與普通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所以追求的東西也不同。
余旭難忘第一次海外飛行表演,難忘國外同行給予她的喝彩,她認為自己的青春是無悔的。
余旭的一位大學好友告訴北青報記者,得知余旭犧牲的消息后,同學們全都很“震驚”,“我在微信里給她發語音,和她說話,希望這一切不是真的”。
余旭曾在日記里寫到:“每個人的青春樂章中,總會留下動人的旋律和音符。女軍人、女飛行學員,是我在自己生命樂章中留下的一筆,我期待在飛翔之路上能多添幾筆,把每一筆都當作書簽,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頁中。”
余旭是為了祖國的飛行事業犧牲的英烈英,她既是一座精神豐碑,更是我們前進的路標。她時刻提醒我們,未來的考驗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但不管有多少未知,有多少風險,我們都將朝著既定目標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