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通用13篇)
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 篇1
昨天夜里第一次在這里看到了——北斗七星。
而今天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一提到端午節,人們都會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西晉周處《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見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
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征,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 篇2
光陰似箭,轉眼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要跟我們見面了。這時候人們紛紛展開紀念活動,比如說:“包棕子、劃龍舟、掛艾草、佩香包、祭屈原等。”看了這些,你們一定想知道我去那里了吧,哈哈,我暫時保密,等會兒再跟你你們細說。
“哦”我打了一個重重的哈欠,睜開惺忪的眼睛,看了看日歷表,把我給驚呆了。原來今天是端午佳節,我和媽媽昨天約好一起去北流看望爺爺和奶奶。我起床后,發現媽媽在做早餐,我就趕緊過去跟她說話。
“媽媽,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好吧,問什么問題。”
“你能回答我今天是什么節日嗎?”
“嗯……對了,今天好像是端午節。”
“完全正確。”
“我還想問你一個問題,可以嗎?”
“可以,問吧。”
“今天去那里?”
“嗯……對了,去北流看望爺爺和奶奶。”
“好的,我答應你。快點,我肚子餓了。”
“好的。”
我跑回電腦房,開始看起我的六一禮物《淘氣包馬小跳》了。
過了幾分鐘,媽媽煮好了早餐了,我趕緊往餐桌上看了看,我夸媽媽說:“真是色、香、味懼全啊!”吃完早餐后,我問媽媽:“我們什么時候去?”媽媽說:“到十點鐘我們按時出發!”
到了十點,我和媽媽把所有的東西準備好后,便坐上摩托車,開車了。突然,一個坑把我們都彈了起來,還好彈的不算高,不然的話我們的命就回沒了,我望了前邊,發現到處都是泥坑,根本沒有平地,我和媽媽都抱怨為什么政府不修好這條路,本來是一個小時的路程,現在變成了雙倍的路程,而且油也浪費到了極點。
“終于到了。”我和媽媽都嘆息著,我熟練地打開奶奶家的大門,讓媽媽把車放進去。當我走進屋子里,看見奶奶的時候,只見奶奶一把抱住了我。爺爺也非常高興,不停地問我吃不吃這個,喝不喝那個,簡直高興死了。
可是對于我來說,端午節最好的品味就是吃棕子啦。奶奶一看見我要棕子就立刻端來了一碗剛出爐的棕子給我,我說了聲:“謝謝”。而奶奶卻說:“不用謝。”我吃完那完棕子后,覺得太好吃了,還想吃一碗,沒想到奶奶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又給我端了一碗。我吃完后,覺得非常舒適,就津津有味的看起電視來。
傍晚,涼風習習,在晚風的護送下,我們要回容縣了。爺爺、奶奶在門口向我道別,好像舍不得我走,我們在一陣“再見”的聲音中坐上摩托車回容縣了。
這是我過的最特別的端午節,因為我從來沒有那么開心了。
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 篇3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有傳統節日:熱鬧非凡的中秋節、登高望遠的重陽節、學包粽子的端午節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包粽子、劃龍舟等等。端午節那天,奶奶在河邊拔了一些粽葉做鋪墊,然后放一些用酒泡過的米,再放一些綠豆、花生,在最中間放一些肉。只見奶奶,小心翼翼地把兩邊的粽葉合上,將兩端折起來,保證米粒不像外面溜出來。最后,她用一根長長的線把粽子捆起來,直接放到平底鍋里蒸煮,讓粽子在水中不停的翻滾。過了五六個小時,粽子終于出鍋了,我使勁地用鼻子聞了聞粽子票來的香氣,口水不知不覺地流了下來。奶奶問:“這粽子可香吧?我可是老手。”我聽了,心里樂開了花,回答道:“包的粽子真香!”我都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剝開來一看,哇,真漂亮。
今年的端午節,讓我向奶奶學到了怎么樣包粽子,下一年我自己包粽子給家人品嘗。
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 篇4
近幾天,上學經過一片蘆葦地時,我總會看見幾個爺爺奶奶在采蘆葦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采來包粽子的,這讓我不由想起了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那里住著我的爺爺、奶奶和很多親人。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包粽子、掛菖蒲、艾草,還要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爺爺會在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草,然后買來蘆葉,包好各種形狀的粽子。我最喜歡一種叫美人腳的,細長的尖角,配上圓圓的頭,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粽子煮好后,除了我們自己吃,爺爺也會送一些給親朋好友。我們小孩子端午節時可好玩了,吃東家的粽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采艾葉,學著包棕子,還要用艾葉煮水洗個澡。大人說端午用艾葉水洗了澡后不容易得皮膚病,真有意思。
而龍舟賽事在我的家鄉更是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201_年還舉辦過國際龍舟賽呢,201_年的龍舟賽也非常熱鬧。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還是一名龍舟賽手呢。去年爺爺帶我去看龍舟賽,看到幾十條裝飾非常漂亮的龍舟在護城河上一字排開,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選手們爭先恐后,個個奮力當先,比賽非常精彩,讓人驚心動魄。
聽爺爺講,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但是在荊州,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紛紛劃舟去救他;他們用竹筒貯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動物吞食屈原的尸體。為了紀念屈原,食粽和競舟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雖然我現在跟著從軍的父親身在昆明,但我還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 篇5
前幾天,就為了端午節做準備,學校也做了很多活動;學編洛子。還要求我們學包棕子。
6月12日,端午節終于到了,爸爸一早到市場買了艾葉掛在了門上,爸爸說這可以辟邪。早上吃了香噴噴的粽子,我還自己包了小粽子呢、到了中午,喝了酒,還吃了五紅:烤鴨、黃魚、蝦子、鴨蛋、莧菜,我吃的好開心。吃完飯,媽媽趕緊給我洗了一個艾葉煮水的澡,媽媽說這樣我這一年都不會得皮膚病,身上也不會癢噢。媽媽還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我過了一個快樂又有意義的節日!
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 篇6
清晨,一陣濃郁的糯米夾雜著粽葉的香味兒把我從夢中喚醒,啊,今天是端午節!
我再也在床上待不住了,一骨碌爬起來,就往飯廳跑去。眼前的景象令我興奮不已,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粽子,有鮮肉粽、火腿粽、花生粽、蜜棗粽、白粽……數都數不過來,真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饞得我直咽口水。
我趕忙坐下來,顧不得擔心冒著熱氣的粽子燙到手,匆匆地剝開一個粽子碧綠的“外衣”,香味兒撲鼻而來,只見一個黃燦燦的飯團就像一個吃飽了的小貓肚子一樣滾圓,把粽子掰成兩半,露出了里面鮮美誘人的肉餡,我再也受不了種誘惑,大喊一聲“吃粽子嘍!”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吃完鮮肉粽,我感覺還沒解到饞,又剝開了一個我最愛吃的白粽,輕輕沾上一點糖,然后大口咬進嘴里,哇!那甜蜜的感覺直浸肺腑,真是絕世精品呀!
真難忘這個粽子飄香的端午節,真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啊!
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 篇7
一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早晨。
早上七點整,媽媽就來到了我的床邊:“起床了,小懶蟲,今天可是端午節呀!”媽媽又問我:“你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我……當然知道了,我才不告訴你呢!”我說。媽媽笑呵呵地說:“別裝了,你一定不知道。傳說是因為屈原抱恨祖國受侵而跳江自殺,后來人們為了憑吊屈原,把飯扔進江去,卻被魚吃完了。人們就把飯用葉子包起來,再扔下去,粽子就這樣出現了。”我這才知道。
媽媽一說吃的我就有點餓了,我跑去桌上,哇!好多好吃的呀!粽子都有了。我開始狼吞虎咽的像瘋子一樣瘋狂的吃了起來,吃得好飽呀!都要吐了一樣。
媽媽又把我拉到外面,我非常好奇:“這又是干什么呀?”到了岸邊,我才知道媽媽要我和其他小朋友比賽劃龍舟。消化了一下,我上了一條小龍舟,但我不知道怎么劃,一直落在后面。后來媽媽好不容易把我教會了,慢慢的,我追上了他們,最后得了第一名。
端午節讓我喜歡,讓我討厭。
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 篇8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棕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劃龍舟比賽
關于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歷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舊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后,馬上劃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
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就變成為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里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于我從小非常愛吃粽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非常深刻。
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 篇9
端午節,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見媽媽已經把香噴噴的粽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在桌子上了。我趕緊隨便的洗了幾把臉,就叫爸爸一起來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來到了桌子旁,我們一家邊吃邊談論粽子。我對爸爸說:“粽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么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我的話,可他隨口就給我講了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爸爸說:“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許多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采納。最后,楚國國土被侵占,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好吃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讓魚兒們去吃屈原的尸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真是好樣的!可是媽媽,粽子是怎么包的?”媽媽說:“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個晚上。煮熟以后,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看見潔白的米團在里面,很好吃,并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有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粽子。
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 篇10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張燈結彩的元宵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更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每到農歷的五月初五,媽媽和爸爸總會帶著我到鄉下奶奶家去過節。今年也不例外,一到奶奶家就看見家家戶戶門楣邊上,插上了菖蒲。奶奶正在包粽子,只見她左一下,右一下,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著很好奇,就叫奶奶教我包,奶奶將三片粽葉疊在一起,用手一卷粽葉便變成了一個圓錐形。
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我卷好粽葉。接著,奶奶正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放好粽葉,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動,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粽葉包緊,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在粽葉里插好一只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得不緊。奶奶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奶奶邊說邊示范,我也邊聽邊學。
哈哈!我的粽子終于包好了,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也算有模有樣。粽子包好后,我就催著奶奶趕緊煮粽子。不一會兒,院子里就彌漫包粽子的清香。我打開鍋蓋趕緊找我包的粽子,我找到自己包得粽子,雖然松了,散開了,包的不夠緊。但那時出自我自己的手是我的勞動郭果實,吃起來特別香。家里包了大包大包的粽子,總要送給親戚朋友,其他人也往我家送表示謝意。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雖然超市里有各式各樣的粽子,但是我喜歡奶奶家包的鮮嫩可口的粽子。我愛過端午節更愛過中國的傳統節日。她象征著中國的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
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 篇11
超市里琳瑯滿目的粽子讓我看得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味道一應俱全,有綠茶味的,臘肉味的,紅棗味的,甚至還有鮑魚味的、燕窩味的,連包裝袋也是五顏六色的,我突然想起,原來今天是端午節。
記憶的河,慢慢開始春潮涌動……
六年前,奶奶來到我們家小住了幾個星期。她準備要回肇慶老家時,正值端午節,媽媽執意留她過完端午節再走。奶奶說她從小就會包粽子,是跟她的媽媽學的。肇慶的裹蒸粽特別有名,奶奶說在她回老家之前一定要親自包一回粽子給我們吃。
奶奶在距離端午節還有三天時就開始準備材料了。她買了很大的艾葉,告訴我,裹蒸粽比一般的粽子大,所以要用大的粽葉來包。她還準備了糯米、黃豆、豬肉、咸蛋。
“糯米要泡一天一夜,包好煮后才好吃,細而滑,不會有夾生的感覺。”奶奶告訴我,我還記得她把黃豆也泡了很長的時間,然后再用開水煮一遍,晾晾,這樣就好去皮。先把豬肉切成小塊,然后用奶奶自制的蜜汁澆上去,腌上一天。
我問奶奶:“包粽子這么麻煩,為什么不上超市買幾個回來吃呢?“奶奶神秘地笑了笑,也不告訴我為什么。
終于要包粽子了,奶奶忙啊忙,也不讓我幫忙。后來包好了,奶奶就舉著她包好的又大又方的粽子看著我笑:“小饞鬼,煮好就能吃了!”
過了兩三個小時,香噴噴的粽子就端了上來,奶奶把粽子分給我和爸爸媽媽,一人一個,放在一個盤子里,神秘地對我們說:“我把一塊玉如意放在了粽子里,誰吃到了就能一生如意平安,事事順利,快快樂樂!”
我和爸爸媽媽互相看了幾眼,都想看的看那塊如意的樣子,于是迫不及待切開了自己的那個粽子。爸爸媽媽的粽子里都只有豬肉和咸蛋,他們的目光便齊刷刷地望向了我。毫無疑問,玉如意在我的粽子里。我把它拿出來,哇,一塊淡綠色的玉,晶瑩剔透,真漂亮!我開心地蹦了起來,覺得這一生便會事事如意、順利了!這時,我看見奶奶用她那慈祥的目光看著我,滿臉愛意,她笑開了花,臉上細細的皺紋幸福地蕩漾開來。
奶奶終于還是回老家了。玉如意從此掛在我胸前,爸爸告訴我,那玉如意是奶奶故意給我的。原來,奶奶在粽子葉上做了個記號,只有她才知道哪個粽子放了玉如意,奶奶是希望我快樂,事事如意呀!
現在我才懂得,那小小的粽子里寄托了奶奶對我全部的愛。細滑的糯米,咸香的蛋黃,細膩的豬肉,還有那淡綠的玉如意,便是端午的味道。
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 篇12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每個人都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今天,就是端午節,因為我村子都是吃五月初一的,而外婆家吃五月初五的,就是今天。所以我和媽媽們去外婆家過端午節。因為媽媽要買菜,所以要等到中午才能去外婆家。等到了媽媽賣完菜已經12點了,媽媽快好衣服,告訴我要出發了,我也換了衣服,就和媽媽弟弟一起去外婆家。到了街上,媽媽說買水果和飲料。買了兩瓶飲料,就去買水果。買了一些芒果和橙子。不一會,就到外婆家了。外婆正在煮湯,表妹說粽子在房間里,讓我們自己去拿。我放下水果就去拿粽子,我拿了一個四方形的粽子,就津津有味的吃了。外婆家的粽子果然比自己家的好吃。所以因為好吃我吃了兩個粽子。外婆忙活了一會兒,就開始吃飯了。因為剛才我吃了兩個粽子,和一些水果,再加上又有飲料,所以我只吃了一點點肉,就飽了。等到我們全部吃完,還有一大半的菜沒有吃。吃完飯收拾好了碗筷,媽媽睡了一會覺,我們就回去了。外婆也拿了一袋粽子讓我們拿回家。
這就我們這過的端午節,沒有龍舟比賽,也沒有把粽子投到河里去。
關于端午節個人感想優秀 篇13
端午是有趣的。在端午來臨前,人們就開始包粽子。我奶奶可是包粽子的高手,一些普普通通的粽葉,一些普普通通的糯米,一根普普通通的繩子,在奶奶的手里,翻來折去,最后打上結,一個正三角形的粽子就完工了。不一會兒,桌上就出現了許多粽子,遠遠看上去,粽葉嫩得發亮,漂亮極了。粽子下鍋了,煮粽子大約需要一小時,我靜靜地坐待著,聚精會神地看著。畢竟我只是一個五歲的孩子,因為太困堅持不住,就蹲在地上睡著了……
乍時,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醒了過來。只見竹籃里放著一些熱騰騰的粽子,我立刻站起來,跑到竹籃邊,拿起一個粽子,燙得我來回走動。我把粽子放在桌子上。粽子冒著熱氣,散發香氣,粽葉上還有點點水珠。我小心翼翼地剝開墨綠色的粽葉,
只見潔白的米團里仿佛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
我一口咬下去,米團黏而不膩,像雪從口中劃過,只留下淡淡的清香。粽子實在是太好吃了,吃得我嘴上都是糯米,像一只大花貓,奶奶看到我這個樣子,不由得笑了起來,我不知道奶奶為什么笑,就也跟著笑了起來。
在父母的那個時代,端午是忙碌的,因為麥子熟了,該豐收了,于是,人們紛紛拿起鐮刀,只顧收麥當然沒有干勁兒,所以來了個“割麥比賽”。“三——二——一,開始!”大家你追我趕,耳邊不停傳來“嘶嘶”聲。他們的手變黃了,大汗淋漓,心里卻是喜悅的。他們深情地望著一望無際的天空,露出了甜蜜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