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心得體會(精選3篇)
演出心得體會 篇1
天氣炎熱、這使得軍訓的難度越來越大,但同學們仍然團結奮進,即使天氣再熱、訓練再苦,仍然堅持到底,并和陪伴大家一路走來的教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
“以教官的身份訓練學生,卻以朋友的身份跟大家相處”,土建_1班的_同學說道:“教官在軍訓時非常嚴格,就算很小的細節都不放過,比如要求我們喊口號要響亮,踏步要整齊,動作要到位,而且經常會讓表現不好的同學單獨訓練,但我們明白他們這樣做不僅是對工作的負責,也是對我們大家負責,我們一定會努力訓練,爭取從軍訓中學有所獲、勞有所得。”
每當天氣炎熱或者訓練強度大時教官都會鼓勵大家“再堅持一會,堅持就是勝利!”這便給大家帶來了動力。一連的崔教官還被同學們稱為麻辣教官。一位女同學笑著說:“訓練之余,教官會帶著我們拉歌,表演節目,還會給大家講他在軍營里的趣事,讓我們覺得教官很親切,很可愛。”
當談到軍訓即將結束,就要和教官告別時,大家都略顯傷感,同學們從教官身上學到了軍人堅強的意志力和他們勇于克服困難、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這些可貴的精神將伴隨他們開始新的大學生活,而同學們和教官之間真摯的感情也將成為他們永遠的記憶。
演出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是軍訓的最后一天,是12天來訓練結果的檢驗,高一的每一位新生都懷著忐忑而又喜悅的心情。
早上早早的在操場上集合訓練,今天是12天來最興奮的一天,但是早上天就灰蒙蒙的。大家都期盼著表演快些開始,終于首長來了。
表演開始了,每一位同學和教官臉上都充滿了自信。首長檢閱完畢后,開始進行齊步走和正步走。這時,天下起了雨。在排長的指揮下,我們馬上拍成方字。雨下得更大了,然而教官嘹亮的口號聲依舊回蕩在整個操場。軍體拳第一套,準備格斗。雨淋濕了我們綠色的迷彩。在教官的口號下,我們步伐整齊,行動一致。雨水從帽檐流下。雖然此時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但是我們一動沒動。此時,我感到自己就像一位戰士,電閃雷鳴又算得了什么!風雨中,我們錘煉著自己;風雨中,我們證明著自己;風雨中,我們成就著自己!終于表演結束了……
軍訓讓我更加明白什么是紀律,什么是堅強,什么是雷打不動!軍訓讓我更加體會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真諦。
軍訓——高中的第一課——永遠銘記!
演出心得體會 篇3
近幾年來,我們文化部門認真實施“先進文化進萬村(家)”工程,積極開展送書、送戲、送電影等一系列活動,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起來,生活不再是死水一潭,新文化生活氣息的春潮在涌動。那么,作為文化宣傳部門如何履行自身職責組織好送戲下鄉活動呢?
送戲下鄉是一項涉及面廣,需要投入較人力、物力、財力的活動。它不是商業演出,不是搞市場運作,必須要精心組織,活動才能順利進行。今年送戲下鄉,宣傳部、文化局一早就有計劃地開展工作了,自然的又是葉副部長牽頭,葉部是個有情趣的人,每一場演出都去捧場,每一場戲都會看得津津有味,仿佛每次都是第一次看這戲一樣。送戲下鄉活動是縣委、宣傳部發文件到下面鄉鎮,明確了各自單位部門職責,選擇最佳時間和地點,安排工作人員和警力現場協調指揮和維持秩序,做好后勤工作,確保演出成功。作為鎮、村則是積極組織人員貼海報,掛標語,組織和通知群眾在何地觀看。正式演出前,安排有關領導講話,明確演出的目的,使政府的聲音傳遍千家萬戶。
送戲、送電影下鄉說易做難。送戲下鄉的前提要有“戲”。由于近年創作隊伍的薄弱,我們沒有現成的戲,我們只能是借米下鍋,借戲下送了。積極和其他黨政部門、事業單位、學校團體溝通,尋求合作和支持。在這里我還是覺得20xx年的送戲下鄉模式好,與演出下鄉的鎮進行合作,鎮也出相當的節目組織成一臺戲。送戲下鄉是社會公益活動,是免費送戲給群眾觀看的,必須堅持社會效益為主的原則。要對演出內容全面審核,確保節目內容主流是積極的、健康向上的。同時,“戲”的內涵要豐富,文藝演出中可以有舞蹈、小戲、粵劇、話劇、曲藝、相聲、小品、獨唱等等。只要群眾樂于接受,不求都是精品,粗糧也可飽肚。
我覺得送戲下鄉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社會效益為主,群眾滿意的前提下,下鄉演出節目內容要做到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吸引農民群眾觀看,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就一點我們是做到了的,節目中有一個舞蹈《耕之舞》,原來的臺本是我的構思創作的,原生態的新興民間舞蹈,表現的是我縣民間習俗“谷王誕”的舞蹈,分三個章節。在創作的后期舞陳時光團長和蹈創作人員加入了新興本土的喃嘸佬一邊頌經一邊上場的南面,開始時我非常擔心,這不是搞復古、嚴重點可以說是搞封建迷信嗎,雖然近年一直在提倡挖掘保護民間文化遺產,可是我黨一直都在宣傳無神論、高舉唯物主義旗幟的。平時教育老百姓那是封建糟粕,要打倒、要掃街出門的,一下子就突然出現這群和尚不是和尚、道士不是道士的,叫老百姓一下如何接受得了,而且節目的橫幅主題有時是打出“宣傳貫徹黨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可是我的擔心好像有點多余,我低估了我們黨的領導的思想解放水平,最后這臺節目還搬上了20xx廣東省國際旅游文化節上,阿葉書記在主席臺上看了好象沒有什么意見,反而有觀眾叫好呢!看來我的擔心是多余的了。
我覺得,送戲下鄉是一項民心工程,對活躍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密切政府和群眾關系,推進新興文化建設,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送戲下鄉,有利于宣傳、文化部門更好地履行自身職責,樹立形象,提高威信。最好能將送戲下鄉培育成我們新興的一張宣傳品牌,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佳的效果,辦成地方特色的“心連心”活動,并不斷賦予新的內容。增強節目內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經常性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