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黨支部書記心得體會(通用4篇)
村黨支部書記心得體會 篇1
在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黨中央部署的一項重要工作。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我認為,在農村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就是要激發農村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帶領全體村民共同致富,讓村民得到看得見的實惠和利益。
創先爭優要讓村黨員干部動起來。在農村基層開展創先爭優,不是轟轟烈烈的口號,也不是刮陣風似的運動,而是要真正調動全村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實實在在的為村民服務,做村民致富的領路人和為村民服務的貼心人。當前,有部分黨員干部把自己混同與普通村民群眾,黨性意識不強、模范帶頭作用差。忘記了自己作為黨員的標準和要求,忽視了作為黨員的榮譽和責任,村黨組織不滿意,村民們有看法。在農村開展創先爭活動,就是要讓村全體黨員干部樹立一種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主動亮出黨員身份,積極履行黨員職責,努力服務村民群眾。為激發全村黨員榮譽感,每到“七一”,我們都會組織村新、老黨員進行入黨誓詞宣誓儀式,牢記黨員使命。全村黨員對照“五帶頭”標準,向村民公開承諾,接受村民監督。村里統一印制了向陽村黨員承諾書,組織村全體黨員在承諾書上簽名承諾,并將承諾簽名及履行承諾情況及時在黨務、村務公開欄上公開,接受群眾評議監督。同時制作了“‘五帶頭’黨員家庭戶”門牌,在每名村黨員家大門懸掛,通過,這種方式把村里的黨員身份亮出來,以黨員帶動家庭,以家庭影響全村,真正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創先爭優要讓村民日子富起來。推動本村科學發展、促進村民生活水平提高是農村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落腳點。創先爭優活動能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關鍵是看村民能不能得到看得見的實惠,能不能讓村民群眾滿意。向陽村作為一個移民村,在搬遷到現址之初,村子一窮二白、負債累累。為了讓村民過上幸福安康的新生活,村黨員干部自費到煙臺、安徽、上海等地參觀、學習草莓大棚種植技術。剛開始村民怕有風險不敢干,是村黨員干部率先蓋起大棚做試驗,建立起了無公害草莓種植基地。為了讓村民掌握種植技術,村黨支部組織村民到種植基地參觀,免費進行技術指導培訓。在村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下,全村共發展無公害草莓面積500多畝,年實現]方案-范文'庫.整理.產值200多萬元,人均年純收入6300多元,向陽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沂蒙草莓之鄉”。下一步,我們準備再擴大草莓種植面積200畝,建設一個3000平方米的冷庫,籌建一處草莓加工廠,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民家底變得更厚實。
創先爭優要讓村容村貌美起來。隨著村子的經濟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改善居住條件,進行舊村改造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為了讓村民過上現代化的農村生活,村黨支部把加速舊村改造、建設居民社區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切入點。目前,向陽新村規劃建設4棟5層樓房,占地40畝,已有2棟已經入后期施工階段,最快年底可實現]方案-范文'庫.整理.入住。整村遷建后,原居點復墾可凈增耕地182畝。向陽村作為全縣新農村住房建設的試點村,全鎮舊村改造建設的領頭羊,在向陽新村規劃中,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文化廣場等配套設施將一并建立,真正將向陽村打造成為全鎮領先、全縣靠前的先進村。我們村從長遠的角度為村民出發,將創先爭優不僅僅停留在發展經濟上,更實實在在的體現在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上,讓村民真正以自己是向陽人為榮,以生活在向陽村為榮。
村黨支部書記心得體會 篇2
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4月22日我參加了**鎮組織的全鎮村“兩委”干部培訓暨集中承諾會議。這次培訓會議是體驗式培訓,依次進行了團隊組建展示、農村政策知識講解和工作創新、村干部集中承諾等環節,雖然去年在市里參加過體驗式的培訓,但是每次培訓都有不同的收獲和感想。
一是要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提高戰斗力和凝聚力。通過培訓會上團隊組建展示環節,我進一步認識到團隊建設的重要性。建設一支好的村“兩委”班子,要全體成員共同努力,加強溝通和協調,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一心,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在農村事務中發揮“兩委”班子的戰斗力,從而保證村內各項事務的順利進行。
二是要加強黨員干部的培訓,發揮黨員和村民代表隊伍的協助作用。農村工作的開展只靠村“兩委”是不夠的,更需要黨員和村民代表的支持和協助。村“兩委”在開展村務工作的過程中,應利用好黨員和村民代表這些得力的“助手”,用老黨員和老代表的威望,做好群眾工作。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多對黨員和村民代表開展各種農村政策知識的培訓,多與他們溝通,讓他們向群眾宣傳政策知識,為村務工作減輕阻力。
三是要規范村務運行,保證公開透明。現在許多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村民對村干部失去信心,認為村干部總是“關著門”做事,做什么事、花多少錢,都藏著、掖著,公開透明度較低,進而導致干群關系緊張,出現針對村干部的上訪隱患。培訓會上,講師對請示報告制度、農村“三議四辦”工作機制、村務公開以及農村黨組織星級動態管理等農村政策知識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作為一個連續多年任職的村黨支部書記,我要帶領其他村“兩委”干部深入學習這些工作制度。在村務工作中,以這些制度為準則和依據,規范村務運行,切實做到村內各項事務實現公平、公正、公開。
四是要創新工作方法,積極為村民辦事。隨著農村深化的改革,為了發展農村經濟,我們在做事情時,偶爾會觸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有時也會引發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如果處理的不及時,方法不當,就會引起群眾的不滿情緒,影響干群關系的融洽,造成村內的不安定因素。我們在工作中,要創新工作方法,采取相應措施,多與群眾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最真實的想法,妥善解決所存在的問題,多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
村黨支部書記心得體會 篇3
梁家河村的學習考察之旅,可謂不虛此行。習當年在梁家河“心系群眾、不等不靠、苦干實干、敢為人先、一身正氣”的品質,今天依然熠熠生輝。身為一名村支書,當年習的很多做法,引起我的共鳴。我所工作的興國縣長岡鄉曾被毛主席贊譽為“模范鄉”,她有著光榮的紅色傳統。如何將這些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當一名稱職的“小康書記”,帶領群眾早日致富奔小康?梁家河之行給了我深刻的啟示。
你離群眾有多近,群眾對你就有多親。這次學習考察,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習與群眾之間淳樸深厚的感情。看了習與百姓的交情后,我明白了不是群眾不愿與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沒有真心跟他交朋友;不是群眾不跟你講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沒有傾入真感情。還好,近年來我市開展干部下基層“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干群關系緊張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轉,干群更和諧,魚水情更深,老百姓得了實惠,共產黨得了民心,老百姓說了一句久違的話:“當年的蘇區干部又回來了!”
你的干勁有多足,取得的成績就有多大。習從“一個什么都不會做的十五六歲孩子”鍛煉成為群眾眼里“能吃苦、干實事、好讀書的好后生”,在這段艱苦的歲月里,他養成了腳踏實地、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敢做敢為的可貴品格。在由衷地贊嘆和敬佩的同時,不由地想到我任職的塘石村。以前的塘石村,泥濘路橫七豎八,水溝堵塞,垃圾遍地,被人戲稱為“搪塞村”“糾紛村”。如今,老百姓告別了危舊土坯房、搬進了小洋房、喝上了干凈水、走上了平坦路、跳起了廣場舞、玩起了微信群……我在思考,是什么讓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黨的好政策、是政府的關心、是村班子痛定思痛,痛下決心的氣魄。
你的公心有多強,你得民心就有多深。在梁家河人的眼里,一直為人耿直,處事公道。公道正派,廉潔奉公,我認為這是為人處世的基石。回想起我考選上鄉鎮事業單位干部時,組織上考慮到我年齡較大了,要我培養物色一名村書記候選人。一名與我關系較親的自家兄弟多次找上我,央求我“多栽培栽培”,被我斷然拒絕。我通過公推直選的方式,把幾個群眾評價高、文化水平較高、熱心公益事業的“后生仔”推選上來。事后,幾個老黨員見到我就說:“愛民,這事做得好呀!
村黨支部書記心得體會 篇4
真正在基層、在群眾中扎下了根,就不會孤單,人生有了夢想,就不會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就像習講的:“基層的艱苦生活,能夠磨煉一個人的意志。”
近日,市委組織15名農村黨支部書記赴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學習考察。近日,贛州經開區黃金嶺街道辦事處大坪村黨支部書記劉芳接受記者采訪,講述她赴梁家河村學習考察的經歷。
“延安,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那里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梁家河村是曾經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那里給了最初的信念,是的第二故鄉。出發前,同事們都囑咐我要把學習心得與他們分享。”一見面,劉芳就迫不及待地與記者分享。
“梁家河村是一個名字里有河卻極度缺水的小山村,村子沿山而建,黃土高原溝壑之中的一孔孔窯洞就是村民的家。”劉芳說,盡管節令已經過了春分,但連綿的黃土高原依然是冬天的面貌。山野里草木枯黑,一片荒涼,這是黃土高坡留給我的第一印象。
在這個極度偏遠、干旱的小山村里,卻留下了的點點滴滴。“在村史館,我看到很多與村民們、知青們的合影和在離開后給村民們的一封封‘家信’;在知青淤地壩上,我看到當年帶領村民征山治水、搏擊貧困,根據梁家河特殊地形,在溝道中間攔壩蓄水,既保持水土,又增加耕地面積的創舉。我感到震撼和欽佩。”劉芳說。
劉芳看到掛在墻上的照片,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卻總是快樂地笑著。做任何事情,他總是積極樂觀,與民同樂,想方設法,為群眾改善生活謀福利。她由衷地感受到,真正在基層、在群眾中扎下了根,就不會感到孤單,人生有了夢想,就不會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就像講的:“基層的艱苦生活,能夠磨煉一個人的意志。”
“相比梁家河,我所在的大坪村各方面條件都要好一些。可在加快經濟發展、加強社區建設管理等方面依舊面臨很多問題。我常常覺得力不從心,不知所措。”劉芳說,在梁家河那樣的邊遠農村,一干就是7年。扎扎實實沉到一線,帶領村民打井、打壩淤地、建沼氣池、創辦鐵業社、開辦代銷社等一批實事好事,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生產條件,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愛戴。“這讓我由衷地感到,只要你把群眾當父母,群眾一定會把你當兒女。”
在參觀知青舊居時,劉芳看到,在窯洞墻上,至今掛著習的珍貴文件影印件。由于習家庭背景特殊,先后寫了10份入黨申請書,最終成為一名優秀黨員。看到這些,讓劉芳掃去了眼前的迷茫。
“梁家河之行讓我很受教育。作為一名新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大學生村官,我不能辜負群眾的信任和組織的培養,要堅定信念,把自己當作一顆種子,在群眾這片沃土中生根發芽,并深深扎根基層,爭做梁家河村式好支書,村民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積極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水平,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劉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