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奧會開幕式紀錄片《盛會》觀看心得體會(精選5篇)
2022冬奧會開幕式紀錄片《盛會》觀看心得體會 篇1
今年2月對一些體育迷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第20屆冬奧會將在意大利都靈舉行。今天是2月10日,恰逢都靈冬奧會開幕式。作為一個小粉絲,10點之前一直呆在電視機前。我把節目調到cctv—5,看著主持人介紹往屆冬奧會,看著楊洋在長野冬奧會上為中國打破獎牌“0”的突破,回想起來,看著申雪和趙宏博一次又一次在重大比賽中為中國奪得金牌……我不禁對這屆冬奧會充滿了希望。
午夜時分,體育場的開幕式開始了,但我注意到體育場外也很熱鬧。不能參加開幕式本身并不意味著我不能分享快樂。在聚集在柵欄前的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隊來自更衣室的人,他們來自波蘭!
這群波蘭人每次看到有運動員的車經過就喊著“波蘭,波蘭”,唱著旋律感很強的歌曲,伴隨著整齊劃一的哨子,真的很厲害。如果你看到城市演員的公交車,他們會友好地叫出主持人的名字。
隊長亞當是一個英俊而熱情的年輕人。他說,他的團隊有近50人,都是來自波蘭的冰雪運動愛好者。他們會留在都靈,直到冬奧會結束,好好享受“冰雪癮”。
看了場外新聞,想到了球場。我松了一口氣,希望中國隊取得優異的成績。
2022冬奧會開幕式紀錄片《盛會》觀看心得體會 篇2
監察法是繼憲法之后,又一部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其中的法律。習近平總書記對監察法立法方向、思路、原則和重大制度安排等提出明確要求,指出監察委員會就是反腐敗工作機構,監察法就是反腐敗國家立法,要建立監督全覆蓋的國家監察體系,對所有公職人員行使公權力情況進行監督,促進國家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和制定監察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國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建設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制定監察法的根本目的是堅持和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集中統一領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這有利于鞏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成果,為新形勢下反腐敗斗爭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這是中國特色監察道路的創制之舉。
進入新時代,反腐需要新武器。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這是反腐敗斗爭最明顯的特征;“打虎”“拍蠅”“獵狐”,這是反腐敗斗爭緊盯不放的目標。這幾年,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有權力,就要有制約,有監督。在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優勢已經形成的今天,通過制定監察法,就是要堅定以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推向深入,樹立起依憲執政、依憲治國的標桿和典范,這充分彰顯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決心和自信。
2022冬奧會開幕式紀錄片《盛會》觀看心得體會 篇3
梁思成、林徽因對于建筑學子來說一定不會陌生,甚至梁林夫婦是不少建筑學子心目中的偶像。如果你對梁林夫婦知之甚少那就去看《梁思成林徽因》紀錄片,我相信一定會有不少人被他們夫婦“圈粉”。
紀錄片一共八集分別是:父親、天書、佛光、流亡、慘勝、榮耀、選擇、古城。第一集的名字為父親。眾所周知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都是那個年代赫赫有名的人物,梁林二人因為共同的政見成為了密友,也給梁思成林徽因兩人的姻緣進行了一個鋪墊。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女子是否能夠成為龍鳳都與父母的教育方式與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們的父親有著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思想,對于兒女也希望他們的思想可以是中西合璧的是全新的。在他們父親的啟發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可以說是互相影響的。而看到兩人一起去賓大就讀時,給我震驚的是林徽因。賓大建筑學不收女學生,但是她沒有放棄,努力利用所有資源去學習建筑學的林徽因讓我極其的佩服,她為了學習建筑學的精神是我需要學習的,作為一個建筑學子我沒有做到她的努力的一半我很慚愧。這大概是第一集給我帶來的最大的感受了。
啟蒙教育大概是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教育,我覺得梁林夫婦后來的成功與他們父親對他們的啟蒙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就是因為一個良好啟蒙教育才有了后來的成就。研究中國古建史是一件及其偉大的舉動。在沒有觀看紀錄片之前我并不清楚中國古建史的由來是這么艱難,第二集中有一句話:中國改朝換代之后,皇帝都喜歡毀掉前朝的一切。這個時候可以想象出來梁思成當時有多么的困難,整理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中國歷史的建筑有多難。梁思成這一舉動對全世界都有了巨大的貢獻,這讓我又一次覺得梁思成對于建筑學的意義有多么重大。
觀看每一集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或多或少都會對我有不同的影響。不論是梁思成在整理中國建筑史的過程中,他對于古建的繪制的那種精確度是需要有一定深厚的基本功才能夠繪制的那么準確,而我也不禁反思,我又能做到多少,我的基本功需要再怎么鍛煉才能夠向梁思成先生看齊;還是在那個戰亂年代,教授學者被迫舍棄那些珍貴的書籍,看到這一集的時候我不禁淚濕了眼眶。因為生于和平年代對于那個戰亂年代的不了解,及時看了紀錄片我想我也不能感同身受。可是就在怎么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他們依然沒有放棄,這樣的精神我想是所有人都需要學習的,這已經不是建筑生學習的思想高度了。
紀錄片記錄了中國建筑史是怎樣被收集起來的,記錄了中國人是怎樣挽回我們的顏面的,也記錄了太多太多的辛酸。我想看完紀錄片我不僅僅是要學習梁林夫婦、那些學者們的精神,我還要學習珍惜。現在的一切來之不易,需要我們好好珍惜!
2022冬奧會開幕式紀錄片《盛會》觀看心得體會 篇4
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媽媽一同去湖北洪湖老家陪我的姑姑們過年。本想這個年一定會過得很特別,充滿歡聲笑語,最后卻因為嚴重的肺炎病毒,我們年初一就匆匆趕回來了。
沒想到回到家之后,我們就被政府要求集中醫學隔離。一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沮喪,如同被打了霜的白菜,耷拉著腦袋,一想到要在一個十幾平方米的房間里住上14天,就難受,該會有多么無聊啊!
在去賓館之前,媽媽準備了很多東西,有瑜伽墊、羽毛球拍、毽子、繩子。我心想:就這么小的空間,帶這些東西有什么用呀?帶來帶去不是增加麻煩嗎?
政府派車把我們接到賓館后,爸爸媽媽便忙碌起來,開始裝扮起我們的“臨時小家”。我還是如同一只被斗敗了的公雞似的提不起興致,媽媽看我這個頹廢的樣子,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雖然在這14天里,我們生活的區域會比較小,但這是我們不能改變的現狀。我們可以改變的是什么呢?就是我們的心態。所以你也要積極樂觀一些,陽光總在風雨后,我們其實是可以把這14天過得多姿多彩的。”我聽了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中午,我做完了語數外作業,正感覺無聊,覺得自己真像一只籠中鳥,待在那么小的區域內,一點兒也不自由。我似乎感覺渾身都癢得難受,越來越沒樂趣。
媽媽突然提議說:“讓我們一起來做運動吧,運動可以讓我們身體棒棒,身材好好。”于是,我和媽媽一起做瑜伽,爸爸做操。媽媽做一個動作,我跟著擺這個動作。但是我的手腳一點也不協調,像只小笨熊,不是手伸不直就是腿伸不直,反正看起來就是各種別扭。原來看似很簡單的動作,其實并不簡單。媽媽因為經常練習,所以動作不僅很標準,還很優雅。她告訴我:“增強體魄要運動,所有成果都是靠持之以恒的努力得來的,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的。”果不其然,我跟著媽媽練了幾天后,柔韌性變好了,動作也看起來有模有樣了。我跟著媽媽做瑜伽,既體會到了汗流浹背的酸爽和身心愉悅的舒暢,又感受到了一步一腳印的自我超越。
朗弗羅曾說過“烏云后面依然是燦爛的晴天”。在這特殊的隔離日子里,運動顯得更為重要,它不僅可以增強我們的體質,不容易讓病毒侵入,又讓我們的單調生活變得豐富。我們還進行了其他許多體育運動,如做廣播體操、打羽毛球、跳短繩等。我們的生活始終多姿多彩地進行著。
2022冬奧會開幕式紀錄片《盛會》觀看心得體會 篇5
格林納達位于東加勒比海向風群島最南端。3年前,和平方舟曾造訪圣喬治港。就在和平方舟即將離港的前一天晚上,迎來了3位特殊的客人,他們是格林納達衛生部長斯蒂爾先生的父母親和弟弟。
“我父親是福建人,他曾經是一名船工。”斯蒂爾先生的華裔母親深情地說,“幾經磨難和周折,他才在這里扎根、生存。20__年,我曾在你們船上進行了腳趾手術,恢復得非常好。3年來,我一直有個心愿,要再看看來自父親故鄉的軍艦和來自故鄉的親人,向你們當面致謝。我為身上流淌著中國血脈而自豪,我一再教育我的孩子,我們的血液里,有著祖輩帶來的精神力量和堅韌品質,什么困難也不要害怕。”她向我海軍官兵送上了親手制作的巧克力。
海外華人,無論生存之路怎么艱難,內心深處對祖國和對中華文化的愛,歷久彌堅。
9日上午,和平方舟按計劃駛離圣喬治港。雖然已過每年7-9月的颶風多發天氣,但當天的風力仍達7級。
駕駛室里,任務指揮員和船長郭保豐沉著指揮,和平方舟破浪前行。當天在駕駛臺值班操舵的正是軍士長印達軍,一招一式聽從船長的口令,執行得分毫不差。
“你緊張嗎?”記者問他。
“不緊張,20__年參加菲律賓人道主義救援,風浪可比這大多了。”印達軍說。
20__年11月8日,菲律賓遭遇超強臺風“海燕”襲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11月19日,和平方舟接到赴菲律賓災區執行人道主義救援任務的命令。在短短2天內,來自全軍41個單位的官兵迅速趕到舟山集結,1400余種、35噸醫療物資迅速從各地發往舟山軍港。21日11時,和平方舟啟航直奔菲律賓。
救災如救火,時間緊迫。任務指揮員下令:“關掉減搖鰭,穿越風浪區,全速前進!”
倘在平時,艦船通常會以30度的斜角航行迎接風浪,但斜角航行船只就會走斜線,抵達目的港的時間就會延長。為了盡快趕到災區而頂浪航行,船只就要經受劇烈的縱搖考驗。
“很多船員都吐了,尤其是從未出過海的醫護人員。整整77小時、1300余海里的航程,有的醫護人員吃不下一口飯,還有的堅持吃了吐、吐了吃。當船穿到浪間谷底時,只見兩根水柱從兩側的錨鏈孔沖上來,船頭又拍下重重的浪花。我們的船駛進萊特灣時,海都是黑的,說明臺風把海底都攪了一遍。”印達軍說。
“執行那次任務時,你只有26歲,頭一次遭遇這么大風浪,心里害怕嗎?”記者問。
“我不害怕。因為我就站在首長邊上,他們一點都不怕,我就覺得沒必要害怕。”
當地災情嚴重到什么程度?“我看到了被連根拔起的樹飛到岸邊的二層樓頂上。”印達軍說,“我們的醫生都是好樣的。我們的船太大,靠不上碼頭,只能坐小艇上岸前置醫療點,浪大時下小艇,因為顛簸劇烈是很危險的,但我們的醫護人員都很勇敢。船剛到萊特灣10分鐘,指揮員就帶頭下小艇了。”
和平方舟從指揮員到醫護人員,個個都是好樣的,真是英雄的集體!
孫濤參加了這次任務。為期16天的醫療救援任務中,和平方舟共接診傷員2208人,住院病人113人,手術44例,并為2600名災民送醫送藥,得到了菲律賓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災害救援區域國際專家小組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