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貧困戶心得體會(精選5篇)
幫助貧困戶心得體會 篇1
實習期間,我經常隨派出所民警下鄉走訪轄區貧困家庭和空巢老人,照看留守兒童,由此得到的感觸頗多,獲益匪淺。
實習第15天,我和民警 盛冠宇干事下鄉為群眾送“我與奧運共精彩”宣傳畫,順便為轄區殘困家庭單士廠大爺家送點派出所大棚種植的蔬菜。
推開用一塊短短的木板做的院門,映入眼簾的是破爛不堪的景象,小小的院子里跑著三只雞,晾衣架上晾曬著幾件破舊衣服,幾扇已經沒有玻璃的窗戶,搭眼望去,屋里什么家具也沒有,紙箱子,飲料瓶,木柴片子堆滿地。
“有人在家嗎”,隨著我們的喊聲,一位老大爺拄著雙拐艱難地朝我們走來。
老大爺的第一句話就是“感謝黨,感謝政府,沒有黨的關心,沒有派出所同志的熱心照顧,我走不到今天啊”。
我和盛哥扶著老大爺走下來,老大爺緊緊地抓著盛哥的手說道:小盛同志,又讓你操心了,你看我這家這樣,多虧了你們的照顧啊。
大約幾分鐘后,老大爺家人聽說我們來走訪,都從外面回來,這又是一副難以形容的場面。
大娘皮膚病多年,是這個家庭唯一的支柱,田地里的活都是她一個人干,她說著說著眼淚就情不自禁的往下流。
大兒子也是拄著雙拐進入我們眼簾的,他中專畢業,先天性小兒麻痹,去年不小心摔倒,左腳骨粉碎,為了省900塊錢的麻醉錢,硬是咬著牙做的手術。
大兒媳婦是聾啞人,不好找工作,只能在家幫婆婆和家里的兩個男人干點零碎活。
現在年僅6歲的小孫女成了家庭唯一的希望,大娘說:這孩子可聰明了,我們再怎么窮,也要把孩子教育好。
聽到這些,看到這些,我們心里無比的難受。
盛哥說前些天,在派出所的努力下,幫助大爺一家爭取到政府的低保待遇,每逢過節派出所都會派出官兵來為老人家送米、打掃衛生、劈柴、翻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雖然派出所民警對老人家庭的照顧很好,可是現在物價上漲、隨著孩子的長大,家庭開支不斷增多,老人一家5口人僅靠一個月不足500元的低保費度日,還是很艱難。到目前為止,老人家還沒有自己的房屋,一直都是租房住。這些年來每年都要搬好兩三次家。大娘說:“家里確實沒錢吶,交不起房租,搬幾次家了,每次都是邊防派出所的孩子們來幫忙,上次搬的時候有一個孩子還不小心被釘子扎破了腳,可把我心疼的,你說讓孩子家長知道了,該多難過啊。”聽到這些,我心里更是難過,一個月僅50塊錢的房租大娘家卻拿不出。
大娘說,明天他們要搬到另一家去,那家的主人,去了韓國,短時間內回不來,當給人家看家,所以能多住幾年。
回到所里,我們把老人家的情況向所長匯報了,所長說明天搬家,他親自去。觸及靈魂的東西,其實就是這樣!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派出所4名官兵在所長的帶領下,就來到了單大爺家幫忙。搬家的這天來了好多人,派出所的官兵、社區以及殘聯的 (圖為:民警為老人家送來大米)
工作人員、還有村里的街坊鄰居,大家一起動手為老人搬家,讓老人一家感覺到了溫暖與幸福。最后我們總共湊了500多元錢遞到老人家手中,所長說:“大爺,我們就是你的孩子,以后再有什么困難就直接找我們”。聽完這話,老人家的眼淚瞬間就流下來了,緊緊地握著所長的手不放開。我實在忍受不住這感人的場面,轉過頭默默地擦拭眼中的淚水。
如今每每想到老人家,我都會不停地提醒和勉勵自己:“作為一名民警,你不僅需要掌握精湛的專業知識,更需要的是對社會要擁有一份的愛心和責任感”。
幫助貧困戶心得體會 篇2
前段日子,沈陽下了場雨夾雪。在下雪前,我們又去一趟扶貧戶。
臨去的頭一天,我們給村子里打了電話,要這戶家里留人(上一次去就沒有見到本人),但沒想到還是吃了一個閉門羹。好在他的哥哥在家(住在隔壁),說是去打疫苗了(在奶場工作,要求接種乙肝疫苗),給他手機打了電話,說是馬上回來,我們就站在風里足足等了40分鐘。
上一次去沒看到幫扶戶戶主,看到那破爛的房子,真是有幫他一把的決心。等待的時候,我們仔細了解了家庭狀況:40歲,離異,9歲的孩子跟他,房子已不能住,只好與父母同住一炕。他的哥哥說:幾年前翻新的房子,再沒有修繕過,所以成了現在的模樣。
終于看到那位久等的人,騎著摩拖車回來了。敞著懷,戴著薄手套,我就要求看看他的手,事前了解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此病怎能如此不怕冷(類風濕性關節炎多侵犯小關節,如手、足及腕關節等,常為對稱性)。他摘下手套,看到他的手并沒有明顯的變型。他指著手腕上的一個包對我說:一干活就起包。我看了一眼就可以斷定那個包是腱鞘囊腫(腕背或足背部緩慢發展的囊性腫物,呈圓球狀,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質軟,有波動感,無明顯自覺癥狀或有輕微酸痛;囊液充滿時,囊壁變為堅硬,局部壓痛。)我們問他在奶場的工資有多少,他說才上十多天班。我們立即反駁了他,上個月我們走訪他家時就已經到奶場上班20多天了。我具體問他你開多少工資,他吞吞吐吐地說夠生活費,我直接問他有500-600元/月,他只好回答說有。在農村吃、喝、行幾乎沒有太多花費,一個月要是掙下幾百元,兩年就能攢出一間房子來。
我們開始從車上卸帶去東西,一床被、一袋米、一桶油,還有給孩子的學習用具,我女兒的書及家里閑致的毛衣、毛褲等等,我們大包小裹地和屋里走,他卻在一邊站著,根本沒有幫一把的意思。
臨我們走的時候,他的母親說下回來多帶著錢就行……
這家里三個兒子(45歲—20歲之間),卻窮的連院墻都沒有。這不是懶是什么?
扶貧是幫困幫不了窮,給他多少錢也是填了無底洞。這次的感覺是這樣的人家可氣,不知道下次去會有什么樣的感覺,會是可恨嗎?
幫助貧困戶心得體會 篇3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撫順檢驗檢疫局在市委統一部署下認真開展了“黨員干部走進千家萬戶”實踐活動,全局17名黨員干部分別與17個貧困家庭一一對接。4月份以來,以黨小組為單位入戶走訪,認真了解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方案,落實幫扶措施。到目前已走訪兩次:第一次去主要是把困難找準,能解決的馬上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帶回來;第二次去是根據統一研究確定的方案,協調解決具體問題,看看群眾對解決的問題滿意不滿意。通過兩次走訪,把黨員的愛心和黨組織的溫暖送到群眾生活中。
走訪回來后,大家對這次走訪慰問所起到的作用都予以充分肯定,普遍認為這是一次深入人心的“震撼教育”:
一、送關愛,聚民心。作為國家機關、職能部門,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各項工作,就要著力解決困難群眾面臨的生產、生活問題,要通過走訪慰問去發現問題,制定措施。走訪慰問活動不僅要送溫暖,更要送精神、送思路,為困難群眾解決眼前困難,最終過上好日子。很多困難戶雖然生活很艱苦,但是他們并不懶惰,有的因為殘疾多病,有的因為年老體弱,對這些困難家庭,我們要把“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行動落實到實踐中去,為他們的生計出謀劃策,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為他們排憂解難。
二、不僅送溫暖,更要送政策。“共產黨員只有懷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把群眾的疾苦放在心上,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因此,我們要毫不動搖地以共產主義理想為信念,實實在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干實事,求實效,將黨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讓老百姓實實在在享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成果。我們可以立足自身實際,呼吁、協助政府積極為殘疾人及勞動能力低下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證他們最基本的生活。我們的慰問金不能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讓他們靠自己的工作來養活自己,這才是他們和我們共同的出路。
三、立足崗位,做好工作。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實踐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扶貧工作任重道遠,作為一名國家公務員,我們除了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更應該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心盡責來實踐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
幫助貧困戶心得體會 篇4
我是一名小學生,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樂于助人,因為那是一個高尚的舉動,別人會因你的幫助而渡過難關,當然別人也會感恩于你,常懷感恩的心,感恩身邊每一個幫助你的人。
許多人說‘現在這個社會啊!互相幫助,撫貧濟困的人太少了!’那么,請你們收回這些完全不實現的話,因為現在這個社會并不是人人都冷漠的,其實它很美很美,只是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要知道現在已經有了國家扶貧政策,而目標就是讓我們一個貧困戶都變成小康家庭。
我也多少了解到20__年政府推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戰略思想,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主導產業、健全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著立卡困人口提前脫困。我的家鄉山西省河曲縣也深入貫徹政府的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為農村的人們著想,不僅為他們鋪了水泥路,還為那些貧困戶蓋了養豬棚、養羊棚,還給他們修繕了危房,讓那些貧困戶可以不用住在那一到下雨天屋頂就漏水的土房了,也方便了在鄉下上學的孩子不用踩著泥濘去上學了。
而我的家鄉楊曼梁村,不僅有政府、國家的扶貧幫助還有各種社會中“熱心腸”的幫助,比如:路邊的乞討者通常會得到許多過路往人的關心,有時并不是錢,而是一瓶水,一個面包,雖然這只是杯水車薪,可是已經足以表達遂寧這個小小的城市的溫暖。
教育扶貧有也不少例子,為了讓21世紀的我們長大后不是“文盲”而是祖國的棟梁之才,所以國家嚴格要求教育標準并,并讓貧困山區和孤兒院的孩子都上得了學,而卻有足的學習用具以及課外書。許多學校可以讓留守兒童免學費上學而且受到高質量的教育。
這些都是社會上的溫暖,就想春天的陽光淋浴著人們的心靈。這些溫暖得讓我們感恩政府的幫助,和社會上的“熱心腸”,當然少不了養育我們的父母,教導我們的老師……
而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又能做什么呢,我要把我的壓歲錢捐出去,可能不多,但希望能幫助困難老人買一袋大米或一桶食用油,哪怕一箱方便面也好;我要把我的文具捐出去,讓家里困難的小朋友能好好學習:我要把我不用的衣服捐出去,讓貧困的小朋友能穿暖……
同學們,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恩身邊們一個幫助我們的人!
幫助貧困戶心得體會 篇5
黨和國家給我們的村子帶來了成千上萬的好處,他們給村子換了新衣,他們給了我們更好的生活,他們還讓村里的男女老少懂得了許多知識。
我身在振太鎮介牌村習兔河小組,幾年前,柏油路鋪到了村里,趕牛的老大爺呟喝著說:“這下,我放牛,就不怕被黃沙追捕啦!呵——呵——呵——”含著棒棒糖的小妹妹瞪著亮晶晶的小眼睛說:“這個糖好吃極了!是不是以后坐車就不用疼屁股了呀?”在場的人們都張開大嘴巴開懷大笑……
記憶難卻的是今年的一個下雨天,為脫貧攻堅“站崗”的羅支書、夏阿姨……淋著冰涼的大雨來到了我家,我急忙請他們坐下,給他們洗水果、倒水……
爸爸對他們說:“這么大的雨,還這么冷,辛苦你們了。”
他們一陣談笑后就是談一些家庭了解,我坐在一旁,也不敢出聲,屏息傾聽著,爸爸不慌不忙地跟他們談起我們家茶樹的問題……
提起茶樹,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我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去采茶時,從茶樹上掉下的那一回,我為我那時的笨拙而想笑,又為我那個很久才能消失的傷痕而想哭。那棵古老的茶樹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無窮無盡的慈祥。但那時,有的人毫無條件地說,那棵茶樹不是我家的了,媽媽知道后火氣沖天……我什么也不說,嘟著嘴巴,一到傷心的時候就去摸摸那棵老茶樹健壯而青綠的枝干,扶著她傾訴衷腸,用她的慈祥為我解愁。
一個星期五,羅支書們想盡了一切辦法,抽出時間來小組解決了我家“剪不斷,理還亂”的事情。當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回到家的時候,媽媽說出茶樹物歸原主時,我的心情像“錦上添花”一般。不過那時他們已經走了,我那顆熾熱的心又被潑了一盆“冰水”,我還沒有來得及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此事過了許多天,我又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去上學,路上,我又看到了他們為解決村民的一些問題而奔波的身影,我抽動了嘴角,笑了。是他們給了村里“和平”,是他們讓我的心不再凄涼,是他們一直在默默關心著村子里的每家每戶。
我想對他們說:“羅支書、夏阿姨……您們啊多像路邊的那幾盞燈啊!在路邊不論春夏,不論風雨,不論寒熱,不論晝夜,一直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別人做出貢獻,我真為您們感到驕傲。”
羅叔叔、夏阿姨,您們犧牲了自己應當得到的休息時間,無數個日日夜夜,風雨無阻。哪里黑暗,您們就照亮到哪里,您們就是我們村里最亮的那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