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觀后心得感想(精選5篇)
上甘嶺觀后心得感想 篇1
這個故事講了美國來攻打上甘嶺,在上甘嶺只有我軍一個營的兵力,美軍部隊進行了多次沖鋒,都被我軍打退下來。但我軍傷亡很大。總部讓我軍退進坑道,進去后,敵人占了上甘嶺,還在我軍的洞口建了些碉堡,只要我軍一出去,就會被打死,很快,我軍沒有水和食物。但我軍不怕困難,死死拖住敵軍,讓部隊有足夠的時間準備戰斗,最后大部隊來了,使我軍奪回了上甘嶺。
由于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了。為了保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后來,師長派人歷盡艱辛才送上一些蘿卜,并特意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那干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饑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么高尚。此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之間一定要團結友愛,像我們平時那樣——今天同這個吵嘴、明天同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這樣就會沒有朋友,變成“離群之雁”。
當初,我們的美好生存,都與那些為了國家和平而戰役的。我們要牢記昨天珍惜今天,并對明天充溢候。
上甘嶺觀后心得感想 篇2
上星期三下午,朱老師帶我們觀看了電影——《上甘嶺》。這個片子主要講了1952年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敵人攻打上甘嶺主峰,我軍三營7連戰斗到最后,連長死了,指導員也被炮炸瞎了雙眼,只剩下幾個人,但他們堅持到最后把主峰一寸不少的交給了八連。最后八連在主峰堅持,眼看不敵,為了保留兵力,八連被迫退守坑道,在這坑道里八連和其他的站友們想方設法與敵人戰斗,在舉步維艱的情況下,他們堅持了20多天,最后配合大步隊來了一個大反攻,消滅了美軍,美國不得不又再次坐在了談判桌上。
誰沒有年輕的生命?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誰不渴望幸福的生活?可是在戰場上,我們的英雄,卻用他們年輕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了戰爭的勝利和朝鮮人民幸福、安定的生活。
面對敵人瘋狂的轟炸,環境的惡劣,是什么支撐著我們親愛的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犧牲?是信念;是一種堅信中華民族是不可欺侮的,我們定會過上和平、安定、幸福生活的信念。
今天,那硝煙彌漫、槍林彈雨的日子早已離我們遠去,但落后就要被挨打的教訓仍在我耳邊回響。作為新世紀的小學生,我更加感到努力學習的重要性,我們要用智慧的雙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好,這樣才不會有別的國家來侵略、欺負我們了!
從現在起,我要作一個用心學習的小學生,我向往著祖國的明天會因為我的建設而更加美好。
上甘嶺觀后心得感想 篇3
我的爸爸是個軍事迷。聽到我要寫一篇關于經典電影的文章,他大力推薦我看《上甘嶺》。上甘嶺?好奇怪的名字,是關于一座山的故事嗎?
影片是黑白的。電影一開場,就是炮火連天,尸橫遍野的殘酷場面。在小小的陣地上,犧牲了很多人,我覺得很震撼。美國人的炮火很猛,把山頭都削平了。我們志愿軍的陣地失守,最后不得不退到了坑道里。水喝完了,彈藥、糧食、藥品缺乏,敵人又在不斷進攻,不斷有人受傷、犧牲......我看得緊張極了。我很難想象,戰士們簡直是排著隊一個接一個的犧牲,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們呢?
在戰斗的間隙,美麗的衛生員為大家唱起了歌曲《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伴隨著美麗的祖國風光和優美的旋律,我也情不自禁的跟著唱了起來。“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唱著唱著,我的眼淚不知不覺的落了下來。其實我不太明白為什么要在朝鮮的上甘嶺要打仗,但是看到美麗的祖國,我忽然理解了,為什么我們的志愿軍戰士甘愿忍受戰爭的痛苦,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原來是希望自己的`犧牲,能夠換來祖國的繁榮和富強。
我很慶幸我生活在和平的中國,只在新聞里看到戰爭。我相信志愿軍戰士們的血沒有白流。有機會我一定要到志愿軍戰士們的墓碑上,獻上小小的一朵鮮花。
上甘嶺觀后心得感想 篇4
同學們,你們看過《上甘嶺》這部影片嗎?它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戰斗故事片。
抗美援朝戰爭發生在1950年。當時,我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不久,全國人民正集中力量為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而斗爭。美國總統杜魯門出兵干涉朝鮮內政,擴大朝鮮戰爭,并武裝侵占我國領土中國臺灣。美帝國主義為了擴大戰爭,破壞和平,不顧我國政府再次發出“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的嚴重警告,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地威脅新中國的安全。面對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威脅,我國政府于十月八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迅速組成以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到達朝鮮前線,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英勇抗擊美國侵略者。經過七個多月的連續戰斗,我方取得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果,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局。上甘嶺戰役就是一次扭轉戰局的決定性戰役。
電影《上甘嶺》就是反映這場戰役的戰斗故事片。這個真實而又感人的故事發生在1952年秋夭朝鮮上甘嶺地區只有三平方公里的主峰陣地上。
巍峨峻峭的上甘嶺陣地主峰,籠罩在炮彈爆炸的濃密煙霧中。敵人的遠射程炮向這個陣地猛烈地轟擊著。我中國人民志愿軍某部七連的戰士們伏在一段段被打塌的殘缺工事里頑強地阻擊著敵人。
八連連長張忠發帶著通訊員楊德才來到志愿軍師指揮所接受了新的戰斗任務一帶領連隊上主峰接收七連的陣地。他們將要去的主峰是敵我爭奪的焦點,關系著整個戰局的命運,張連長深深地感到這副擔子的沉重。
張連長率領連隊直奔主峰。這時七連已經打退了敵人的第十四次沖鋒,只剩一個排的兵力了。連長、指導員帶領戰士苦守陣地。突然,一顆重炮彈飛來,七連連長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指導員孟得貴也被炸瞎了眼睛。在這危急關頭,八連隊伍及時趕到,孟指導員激動萬分,把陣地交給張連長,并要他定守住陣地,為死去的同志報仇。
激烈的戰斗繼續進行著,從拂曉開始還不到一個上午的時間,八連連續打退了敵人一次比一次瘋狂的進攻達二十三次。陣地上顯得十分緊張。沒過多久,敵人又進行炮火攻擊了,主峰陣地又籠罩在炮火的煙霧中。敵人的火力越來越猛,軍黨委會決定,為了保存力量,把陣地上的部隊全部撤進坑道中去。撤進坑道,這就意味著七連用生命換來的陣地將在八連手中丟失,這還不如戰死在陣地上。可是軍命難違,八連迅速撤進了坑道。
坑道里,張連長木然地站在那里,怎么也想不通。他清點了一下剩下的人員,竟意外地發現多了一位名叫王蘭的女衛生員。王蘭執意要留在坑道里照顧傷病員,張連長沒辦法,只得留下了她。
晚上,陣地上寂然無聲,強烈的探照燈的光柱像一條條白帶子似的在山頭上移動,陣地周圍的美國兵像游魂似的來回游動著。只見一條黑影從坑道口竄出,箭一般地飛了出去。原來,張連長派通訊員楊德才偷偷摸回營部,了解情況。
坑道里,戰士們橫七豎八地躺著,一天的勞累使他們很快進入了夢鄉。第二天,夭剛亮,外面的炮聲驚醒了戰士們。原來,敵人占領了陣地后,又準備向五圣山進攻了。張連長連忙命令戰士們把機槍抬到坑道口,向敵人開火。這樣,很多坑道口都變成了一個個暗火力點,敵人被打得蒙頭轉向,四處亂涌。結果出人意料,敵人竟然全部撤退了。
師指揮所里,師長聽到這一“奇跡”,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師長于是將計就計,采取新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堅守坑道,小股出擊,等待時機大反攻。不過這樣一來,八連要與頭頂的敵人作戰,將要碰到異乎尋常的困難。坑道里的水、糧食、彈藥、傷員都會成問題,但為了整個戰局,只能這樣。通訊員楊德才帶著上級指示回到連隊,八連所有戰士準備著一場新的戰斗。
坑道里的氣氛還比較活躍,戰士們有的在打掃坑道,有的在清理彈藥,有的在安置武器,有的傷員在打撲克,聊天。衛生員王蘭唱起了動聽的歌。
通訊員楊德才把這次從營部回來帶的三壺水交給了王蘭,本想留一壺給連長,因為連長有個怪脾氣,一打起仗來就要水喝。正巧連長走過來,他堅決不要,還說坑道里缺水一定要節約。突然,一聲爆炸的巨響打破了坑道里和諧的氣氛,敵人在扔炸藥包。只見一個炸藥包掉在坑道里,張連長抱起炸藥包,直奔洞口,卻被一排排長陳德厚搶過去,扔出洞口。緊接著,敵人又用上了火焰噴射器,兇猛的火焰直往洞里竄,連長連忙命令戰士用炸彈炸滅火焰……噢,真險哪。
連長發現光挨打是守不住坑道的,要開展小部隊活動,把斗爭推到坑道外面去。夜里,張連長和一名戰士,跳出坑道口,隨著兩聲巨響,敵人修在坑道上面的兩個地堡被炸掉了。
坑道里的水越來越少了,后方師指揮所派人給前沿陣地送去餅干、罐頭和蘿卜。炊事員老王背著一筐食物,沖過層層封鎖,來到八連所在坑道,還交給張連長兩個蘋果,說是師長特意送給連長的。連長不吃,給了傷員,傷員也不吃,就這樣蘋果傳了一遍,又傳到連長手中。最后連長讓王蘭把蘋果切開,每人一片。為了支援坑道,一批又一批的東西往坑道里送,但是,敵人嚴密地控制了坑道口,坑道與后方完全隔斷了。
坑道里,戰士們被戰斗和饑渴折磨得精疲力盡。八連在坑道里整整守了二十三天了,墻上只剩下最后一壺水了。戰士們艱難地咽著壓縮餅干。孟指導員也因條件惡劣,犧牲了。
隨著一聲巨響,坑道頂被敵人炸了個洞,野蠻的敵人扔進來一顆窒息性毒氣彈,戰士們被嗆得喘不過氣來。王蘭看見一面打槍一面咳嗽的張連長,決然地,從自己嘴上解下毛巾捂住連長的鼻子,自己卻堅持不住倒在地上.…
營部終于下達命令,準備大反攻了。八連接到任務―在第二天八點前拿下主峰,開始大反攻。任務完不成就可能使準備了二十多天的大反攻全面失利。時針指向了六點,我方強烈的炮火迸發了,火箭炮像一串串火球似的風馳電掣地飛上天空。在劇烈的爆炸中,敵人的地堡一個個地崩潰了。八連進展順利,完全按規定時間打的。突然,主峰大石巖里敵人的一個新火力,使我軍不能前進,連續三個爆破組進攻失利。時針快指向八點鐘了,在這關鍵時刻,通訊員楊德才挺身而出,把爆破簡塞進了射口,并用胸膛頂住爆破簡,一聲猛烈的爆炸,這個兇惡的火力點被消滅了,楊德才獻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水連按時完成任務,我左右翼各個陣地發起最后總攻,猛轟潰逃的敵人,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電影《上甘嶺》自五十年代上映后,到現在已經快四十個年頭了,它曾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這部影片描寫抗美援朝戰爭,刻劃了以八連連長張忠發和通訊員楊德才為代表的一組可歌可泣的英雄群體,是一曲英雄的贊歌。
八連連長張忠發的形象栩栩如生,他直爽、倔強、不畏艱險。他愛祖國,也愛朝鮮三千里江山。作為連長,他在全連戰士面前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為了活下去,繼續作戰,他帶頭去吃那堅硬的壓縮餅干,雖然由于太干太硬,嘴角不住地往外流血;眼見炸藥包掉在坑道里,他不顧自己是一連之首,搶先飛奔上去,雖然炸藥包被一排排長搶過去扔出洞口;在敵人放毒氣彈的時候,他不顧個人生命危險,端起機槍,瘋一般地向敵人射擊,這些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像,還有他一聽見槍響手就癢癢,打急了眼便要喝水,這富有真實感的性格化表現使張忠發這個銀幕形象深深地扎在廣大觀眾的心中。
通訊員楊德才是個很可愛的人物。他要衛生員王蘭留水留蘋果給連長的細節,表現了他作為通訊員始終忘不了對連長的關心和照顧。他潛回營部的行為,又表現了他不怕犧牲的精神。尤其是奪取主峰的時候,他的形象刻劃得非常逼真動人,當他見到自己的戰友一個個犧牲在敵人的暗堡前,心中烈火燃燒,把死置之度外,用胸膛頂住冒著濃煙的爆破筒,為前進打通了道路,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影片以濃重的筆墨成功地刻劃了這個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
女衛生員王蘭的出現給影片帶來輕松愉快的氣氛,她樸索大方、美麗動人的形象給影片增添了光彩。她的一曲《我的祖國》最能表達戰士的心聲:“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有明媚的陽光。”歌聲響徹坑道之中,充滿了熱情和希望,像春風吹暖了戰士的心田,似流水訴說著戰士對祖國的愛。
是啊,八連的戰士們,他們在坑道里堅守了二十四個日日夜夜,戰勝了敵人的槍彈、毒氣和噴射火焰的襲擊,經受了糧少、彈缺和缺水的磨難,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完成了戰斗任務,靠的是什么?是一股無形的巨大力量一一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以及對世界和平的熱愛,這種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貫穿著整個影片,譜寫了一曲雄壯的英雄贊歌,向全世界證明了,任何侵略者不管用什么東西永遠不可能摧毀我們保衛祖國、保衛和平的堅強意志。
上甘嶺觀后心得感想 篇5
八月的一天,我和媽媽一起重溫了電影《上甘嶺》。
電影《上甘嶺》的主要講了:1952年秋,朝鮮戰爭進入最后的關鍵階段。美國侵略者竟在板門店談判休會期間,調動六萬多兵力,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進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獲得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他們根據上級指示,在山上坑道里堅持戰斗了一個月,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但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贏得了時間,使中朝軍隊取得了大進攻的勝利,并使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來談判,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朝鮮人民得到了和平。
在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讓我為之動容:由于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后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卜,并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干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饑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么高尚。此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一定要團結友愛,不能今天同這個吵嘴、明天同那個打架,否則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這部電影讓我真正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和大家齊心合力,擰成一股繩,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價值,相應地,自己得到的也將會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