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對袁隆平的感悟作文(精選5篇)
2022對袁隆平的感悟作文 篇1
近日,一檔名為《似是故人來》的節目專訪了袁隆平先生。在節目中,袁老對年輕人最想說的8個字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試想來,我們廣大青年黨員干部在奮斗的過程中,也同樣需要這8個字的指引。袁隆平教授給在稻田里講述里的人生一課,我們細細品味:這味道真甜。
用知識武裝頭腦。袁老的雜交水稻是智慧的結晶,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在為人民服務中就只能“望洋興嘆”。一些黨員干部受限于自己的知識結構,解不開難題、捋不清思路,做起事來毫無章法。這種現象不只在老年干部身上存在,同樣也存在在青年干部身上。青年干部崗位和所學專業不匹配,又沒有相關經驗的積累,如果恃才傲物,最終就無法成長成才。所以,我們要不斷加強知識儲備,不只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老同志、老百姓學習,更要從互聯網汲取知識,這樣才能擔當大任,也能為未來做好準備。
用汗水磨礪人生。袁老說,他帶研究生有一個要求,就是必須能下田。不下田也就吃不了苦,吃不了苦是搞不好農業的。其實黨員干部也是如此,如果不愿意深入鄉間,不愿意爬山路、走泥路,怎么才能了解真正的鄉土中國,又怎么談得上服務群眾?書本里記載的、電視里播放的、新聞里報道的,畢竟只是只言片語,無法涵蓋全面。所以朱有勇才會把實驗室放在泥土里,所以張桂梅才會把學校建在大山中,所以黃文秀才會放棄城里的優越生活。他們的汗水也沒有白費,收獲了很多的成果。“青年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了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這也是我們廣大黨員同志需要銘記的。
用靈感突破創新。“靈感,是由于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只有付出汗水的努力才能獲得靈感的迸發。愛迪生的燈泡實驗、雜交水稻的種植成功即是無數次的努力加一瞬間的靈感獲得的結果。廣大黨員干部在深入實踐、努力奮斗的過程中,期間可能會誕生很多獨到新穎的想法。靈感的產生只在一瞬之間,倏忽就可以煙消云散,此時就一定要及時記錄,并且將它們用于實踐的創新之中。當然有些靈感是思維火花碰撞的結果,閉門造車產生不了靈感,不妨與老百姓和同事們多多交流,讓靈感的火花燒出來熊熊火光。
用機遇實現跨越。因為抓住了雜交水稻研究栽培的機遇,我國極大地緩解了糧食不足的問題。可見,機遇是如此重要。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年輕干部要把握住這個歷史機遇期,低頭趕路的同時,千萬別忘了抬頭仰望星空。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也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機遇,青年黨員干部唯有通過奮斗,用知識武裝頭腦、用汗水砥礪人生、用靈感突破成長,如此才能不負韶華、不負青春,實現人生和事業的跨越。
2022對袁隆平的感悟作文 篇2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自古以來飽受饑餓的威脅。
就在這時,袁隆平站了出來,他用他的心血給人們帶來了香噴噴的飯菜!
袁隆平為我們中華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袁隆平的祖籍在江西德安,1953年畢業于西安農校!
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還得過“科學獎”,“杰出發明獎”,“金質獎章”,“世界糧食獎”等十項國際大獎。20__年,他當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61年,當我們中國人正因為饑餓失去生命的時候,袁隆平站了出來,他經過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終于發明出了具有較強的雜種優勢和增產潛力的優質水稻。1980年,袁隆平將我國第一項農業專利技術轉讓給了美國!
袁隆平為了我們大家的糧食,世界的糧食,他不顧自己去為別人著想。袁隆平在攻關的十年里,他有七個春節是在海南度過的。袁隆平還有一些名著,比如說《雜交水稻》等。
現在,家家戶戶都能夠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了,這些都離不開袁隆平的心血,沒有他的努力,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袁隆平,你真是中國的驕傲!
2022對袁隆平的感悟作文 篇3
今天,我去了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電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講袁隆平為了使地球上的人們不在饑餓,決定研制雜交水稻,在研制中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是他毫不放棄。最終,雜交水稻被研制成功了。
袁隆平的成果,并不是那么簡單的。更不是坐在電腦前面,按一下鼠標的。現在想發明東西的人,還有多少人擁有袁隆平這種勤勞的精神呢?
袁隆平性格堅韌、干勁,一次次的失敗,不但沒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動力。在逆境中他還常開玩笑,他癡心地總是想著研制雜交水稻成功,就算沒有人支持,他也不會輕易放棄,還是一樣有干勁!
袁隆平曾經說過:“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這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多么值得我們崇拜!他“甘于奉獻”的精神,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在電影里,袁隆平在課堂上推崇了孟德爾和蘇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身,這種做法令到了領導的批判。他們的批判,讓我感到可惡!他們沒有想到:科學是沒有國界的!
劉老師等人更令我感到憎惡,他們不但無能,而且還阻止別人的事業,阻礙別人的發展。還有一些紅衛兵,趁袁隆平不在的時候把他培養的稻苗全給砸了。這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天才應該都是給這些小人給扼殺的,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恥辱!
九十后的我們,是不是開始“做袁隆平”了。有許多已經開始努力了,難道我們還想袖手旁觀?行動起來,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吧!
2022對袁隆平的感悟作文 篇4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采訪。
安江農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里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后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著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個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于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源并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說,現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的偉大發明和貢獻,準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后,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后,帶領我們在學校里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么能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為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于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2022對袁隆平的感悟作文 篇5
他執著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雜交水稻科學研究,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臺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卓越貢獻。他就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袁隆平院士。
電影《袁隆平》通過再現袁隆平進行雜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風雨歷程,集中表現了以袁隆平為代表的我國當代知識分子胸懷祖國、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袁隆平,為了實現綠色的夢,為了科學上的突破,為了解決饑荒的恐懼。他埋頭苦干,不畏艱辛。他堅定、執著、飽含著激情,他立志要讓載著生命根源的種子,長出累累的稻穗,養活一雙雙饑餓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過50多年風雨的艱辛,雜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為了一個“人類沒有饑餓的未來”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華,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為的惡意破壞,讓精心培養的秧苗毀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災所難,讓科研進程舉步維艱。但是50多年的艱難險阻最終都在夢想的力量下低了頭,都在與夢想的較量中敗下了陣來。他對科學的熱愛,對事業的熱愛,對夢想的執著,是無論在什么時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脅下都不會變質的,因為他的一生在為科學研究而歌,為他的事業而唱。
袁隆平夠執著,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他最后獲得成功。他的執著體現在以苦為樂,逆境中也常開玩笑;他的執著體現在癡心不改,數十年如一日只想著雜交水稻;他的執著體現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沒有國家和別人的支持,他也要將雜交進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辦公室里,用電腦算出來的,而是長年累月蹲在田間地頭一點一滴摸索總結出來的。他頂著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晝夜,從一般雜交稻研究到超級雜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學高峰攀登,為的是產出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糧食,最終取得了成功,創造了震驚中外的當代神話。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樣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勞、不怕失敗、不屈不撓呢?雖歷經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袁隆平最后獲得成功。支持他如此執著的是其心中牢牢堅持的“為民謀食,使人類不再忍受饑餓煎熬”的精神。
現今,他已成為國人敬仰、舉世矚目的偉大科學家,各種榮譽數不勝數,可謂功成名就。但他并沒有就此功成身退、頤養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頂草帽、一雙高高挽起的褲腿、一副黝黑且布滿皺紋的臉龐,穿梭于鄉村原野,守候在田間地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奮斗終身”的諾言。這就是袁隆平,執著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撓,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們觀看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為為楷模,以他的精神為榜樣,向他學習,學習他樂于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奮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