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13屆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精選5篇)
2022第13屆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 篇1
“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黨和國家的一件大事,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使命光榮、意義重大。”
6年多來,在“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引領下,北京冬殘奧會和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工作“同步規劃、同步實施”,確保冬殘奧會同樣精彩。
以殘疾人運動員為中心,從點滴細節著手,冬殘奧會競賽各場館和冬殘奧村里的無障礙設施廣受好評。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安德魯·帕森斯表示:“我們看到冬殘奧會籌辦工作高效順暢,競賽場館和冬殘奧村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為辦賽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環境。”
一面廣角鏡,映射溫暖的人文關懷。冬殘奧會賽時,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將作為輪椅冰壺項目的比賽場地。場館內,有一條運動員無障礙坡道,雙向通行,上下三層,拐角處立著一面廣角鏡。工作人員介紹,這面廣角鏡能夠讓對向而行的殘疾人運動員及早發現對方,避免發生碰撞。此外,坡道還設有多處休息平臺供殘疾人運動員使用。“所有無障礙設計的理念是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公平、舒心的比賽環境。”國家游泳中心場館運營團隊設施主管劉振鐸說。
一條專用道,打通比賽的全部流程。在張家口賽區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坐姿運動員更換坐姿滑雪器后,便可獨立完成熱身、參賽、賽后采訪等全流程動作。這得益于賽道外沿設有一條2.5米寬、近1000米長的專用通道。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場館和基礎設施經理陳國徽介紹,往屆冬殘奧會上,往往只有賽道上才有坐姿運動員的專用通道,“但我們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讓所有參賽運動員都可以輕松實現無障礙通行。”
一臺充電柜,降低冬殘奧村中的用電風險。延慶冬殘奧村將城市管理的先進經驗融入日常運行。在運動員公寓樓下,一臺臺智能充電柜已安裝完畢,可供不同大小的輪椅電池充電。相關負責人介紹,智能充電柜為運動員提供了安全的充電場所和良好的消防環境,不僅向運動員免費開放,而且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協助充電。
秉持節儉辦賽的原則,冬殘奧會5個競賽場館全部沿用冬奧會已有場館,經過相應轉換和調整,得到國際冬季單項體育聯合會認證,全面具備辦賽條件。冬殘奧會的籌辦和轉換工作高效順暢,得益于北京冬奧組委始終堅持兩個冬奧“同步籌辦、一崗雙責”。在場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無障礙環境的實現,大幅降低轉換期間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2第13屆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 篇2
3月4日晚,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將在鳥巢舉行。據悉,開幕式的時長將有約80分鐘。在此前的采訪中,北京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導演沈晨表示,將延續“簡約、安全、精彩”的理念,讓殘疾人和健全人攜手參與,把文藝演出融入儀式流程中,呈現一場溫暖、感人、精美的開幕式。
本次參加開幕式表演的演員人數有800余名,將由殘疾人和健全人攜手參與,其中殘疾人表演者將占約30%。
為了順利呈現開幕式,鳥巢的舞臺經過了無障礙化改造,通道更加的寬闊平緩,升旗臺也在保持宛如“冰面”的外觀的情況下,增加了表面摩擦力,避免輪椅等設備打滑。
北京冬殘奧會的吉祥物雪容融也將在開幕式上亮相,開幕式將以“生命的綻放”為表演主題。
據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透露,冬殘奧會開幕式與冬奧會開幕式有所不同——冬奧會是“冰雪藍”,而“這次是五彩斑斕的感覺,表達一種熱烈的、打動人心的情感。”
此外,開閉幕式導演沈晨還“劇透”稱,倒計時環節值得期待,同時會徽展示環節將出乎所有人意料,會用一個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現。
延慶冬殘奧村在各服務區域出入口均設置了無障礙出入口,臥室的窗戶把手、電源插座、開關面板、救助呼叫按鈕都降低了高度,家具也能滿足殘疾人的使用需要。衛生間的門是吊軌式推拉門,地面沒有門檻和高差。為方便殘疾人運動員就餐,餐臺上增加了流食攪拌器、盲文菜單。
比賽場館也都以運動員為中心,注重每一個細節。在承辦冬殘奧會冰球比賽的國家體育館,地上已專門加鋪了300平方米的仿冰板,方便坐著冰橇的運動員自由進出,運動員等候區的板墻也更換成了透明板墻。荷蘭殘疾人高山滑雪隊教練員尼基說,北京的硬件設施和無障礙設施是他參加過的三屆冬殘奧會里最好的。
一切就緒之下的北京冬殘奧會,將如北京冬奧會一樣精彩。正如北京冬殘奧會會徽——“飛躍”所表達的內涵,運動員們將秉承超越自我、不斷飛躍、奮力拼搏、激勵世界的冬殘奧精神,在賽場上追逐青春夢想。以“有愛”創造“無礙”,即將舉行的北京冬殘奧會將為世界帶來一個打破隔閡、包容彼此的寶貴契機。
2022第13屆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 篇3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將在國家體育場舉行。國際奧委會主席在3日開幕的國際奧委會第139次全會上表示:“明天晚上,我們將與中國一道創造歷史。”
從100多年前的“奧運三問”,到20__年北京成功舉辦夏季奧運會,再到北京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中國追尋奧林匹克夢想的足跡,始終與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夢想相伴。我相信,如果各位選擇北京,中國人民一定能在北京為世界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從那一天北京成功獲得20__年冬奧會的舉辦權,到如今北京冬奧會即將盛大開幕,中國人民用6年多時間,再次書寫了奮斗圓夢的動人故事。隨著象征光明、團結、友誼、和平、正義的奧林匹克火種再次在北京點燃,中國將攜手各方書寫和平發展夢想的新篇章。
2022第13屆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 篇4
北京20__年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表示:已經跟冬奧開幕閉幕不一樣,冬奧還是冰雪藍,而我們是這樣的一種五彩斑斕的感覺,表達出熱烈的情感、打動人心的情感來,而這個特點恰巧是冬殘奧會最能達到的。
張藝謀強調:“我們加班加點把這場開幕式充滿感情的這個點突出,也許我們就成功了。”
據悉,本次冬殘奧會開幕式匯聚了來自全國多地、各行各業的參演人員。
其中,殘疾人占比為30%,主創團隊運用仿真排練技術,提高排練效率,突顯人文關懷,通過將殘健融合的理念貫穿于內容和形式當中,闡釋自強不息、同心與共的精神內核。
讓我們的社會形成普遍尊重、關愛、幫助殘疾人的社會風氣。
冬季殘奧會自1976年舉行以來,至20__已經舉辦了12屆,參賽運動員總人數接近4000人。比賽項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輪椅體育舞蹈等4個大項,每個大項中又包括若干小項。中國20__年首次參加冬季殘奧會,當時共派出4名運動員參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一個第六名的成績。
冬季殘奧會截至20__年已舉辦過第12屆,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由于有許多受傷的士兵和普通人試圖重新參加滑雪活動,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逐漸發展起來。早期的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先驅有奧地利失去雙腿的塞普·茨維克納格,他用假肢從事滑雪運動。
后來滑雪運動器材設計方面出現了革新,例如創造出了使用拐杖的三板滑雪(three-trackskiing)1.1獨腿運動員單腳穿一只滑雪板,再使用分別裝配有小滑雪板的雙拐,這樣雪地上便留下了三條痕跡。
這一器材的革命導演了1948年2月奧地利17名殘疾人參加的第一次滑雪比賽。廣大殘疾人滑雪愛好者十分歡迎這項比賽,于是翌年在奧地利的巴德加施泰因(Badgastein)舉行了首屆奧地利3板滑雪錦標賽。
2022第13屆冬殘奧會開幕式心得 篇5
“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時候都要多,我在星光下顯得格外美麗!
貫徹兩個奧運“同樣舉辦、同樣精彩”的精神。事實上,中國實現這一承諾不僅有著深刻的人文觀照為內核,更有著現實的背景作推動力。
四個月前,中國經歷了四川大地震的洗禮。整個抗災救援過程中高揚“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旗幟,值得全體中國人,乃至全人類的.永遠銘記,必然進入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書寫。同年,在中國舉辦人道主義盛會——殘奧會,這場在全體中國人對人道精神有著深刻體會背景下舉辦的盛會,不啻一次人性升華的儀式。
對于大地震后的中國,殘奧會更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和影響。如何鼓舞、幫助“汶川一代”心靈、肢體受創的國民自強不息、融入新生活,是中國政府和全社會要面對的重大課題。殘奧會的舉辦無疑將從物質到精神上為中國留下一筆豐厚的財產。
除了為主辦城市留下大批的無障礙設施,一種更加先進的、國際化的殘疾人觀,在中國社會掀起文明風暴,這將可能提升中國社會人文關懷的整體水平,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大有裨益。
殘奧會對于人類文明的意義,更是毫不遜于奧運。她倡導回歸人類的發展、人性的光輝,以及人道主義的偉大。平等、尊重、博愛的精神之光,通過殘奧會大力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殘奧會已經給出了現代文明的更新更高的標準,即看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是否現代化,要看是否能讓殘疾人自由的旅行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