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心得體會600字(精選5篇)
立秋心得體會600字 篇1
今天,雖然是立秋,但是天氣卻像盛夏那樣熱。我真希望老天爺能夠立刻下一場傾盆大雨,給大地、讓莊稼喝個痛快。可是,老天爺卻板著臉。
唉,天氣如果能夠按照季節來執行,那該多好!春天,暖風吹來,萬物開始生長,人們來到各地旅游,小孩子放起了風箏,桃紅柳綠,萬紫千紅,美麗的景色勝過圖畫,多好的季節呀!而且春天是一年的開始,人們抓緊時間做好一年的起始工作。夏天,雖然天氣炎熱,但是莊稼旺盛地生長,荷花開滿了池塘。一到晚上,人們來到路邊、樹下、竹林,聊天、說故事、吃西瓜、下棋,那又是多么讓人高興的季節呀!立秋,天氣涼爽,田野里一片金黃色,瓜果成熟了,讓人品嘗,那又是讓人多么舒服的季節呀!冬天,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天氣雖然冷,但是我們不怕!我們勇敢地走出屋子,來到田野玩雪,打雪仗,堆雪人,做雪橋……這又是一個多么讓人羨慕的季節呀!真是每個季節都讓人感到滿意。可是,超常,就會走向反面。我們要是能夠控制季節,那該多好呀!
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努力學習,掌握更多更豐富的知識,為將來控制季節變化,讓它聽從人類的安排。我對自己非常有信心。將來,我一定要讓立秋不像今年那樣炎熱!
立秋心得體會600字 篇2
知道立秋是一個怎樣的節氣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秋”就是指暑去秋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一葉知秋”的成語。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后,刮風時人們會感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接著,大地早晨會有霧氣產生,并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相傳立秋的主要習俗有立秋節、摸秋、秋忙會、貼秋膘等。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間在公歷每年8月7日開始。“貼秋膘”是指民間流行的立秋節這天以懸稱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相比,因為人到夏天根本沒什么胃口,飲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下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不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秋天,人們都要做各種各樣的肉食,像燉肉啊、烤肉啊、紅燒肉等等,真是可以讓人大飽口福呢!
立秋的節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季節,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時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漲的過渡期,因此秋季的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生為原則。
立秋心得體會600字 篇3
立秋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立秋的大門打開了。
立秋的雨是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阿扇阿,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阿飄阿,郵來了立秋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頻頻點頭。
立秋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味道。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小朋友的腳,常常被那香味鉤住。
立秋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小喜鵲銜來樹干造房子。小松鼠找來松果當糧食,小青蛙再加緊挖洞,準備舒舒服服地睡大覺。松柏穿上了油亮亮的衣裳,楊樹的葉子飄到樹媽媽的腳下,它們都在準備過冬了。
立秋的雨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快的歌,帶給大地的是一曲歡樂的歌。
立秋心得體會600字 篇4
“湖泊上,蕩著紅葉一片,如一葉扁舟,上面坐著立秋。”這是沙白的一首詩,但我想,在那詩中撕碎的世界里,秋如果伴著雨一起降臨,那么立秋的氣息就會彌漫在每個人心里……
立秋的雨輕,輕的像沙,像霧,像羽毛。在秋雨來臨之時,我們感到的是異常的清爽。它不像春雨那樣細細飄飛,更不像夏雨那樣傾盆直下,它有自己的方式,淋濕的也不只是天地萬物,還有我們的心靈。
立秋的雨疾,疾的像風,像雷,像閃電。在秋雨來臨之時,我們感受到難以言說的舒暢。它不像春雨那樣輕舞舒展,更不像夏雨那樣雷厲風行。它雖疾,卻有自己的痕跡,還有我們心中留下的一絲抹不去的清涼。
立秋的雨涼,涼的像冰,像霜,像雪花。當秋雨來臨之時,我們感受到的是舒心的涼爽。它不像春雨那樣溫暖柔和,更不像夏雨那樣直瀉大地,它只想用自己的體溫,洗去夏季給人們留下的炎熱。
立秋的雨代表著立秋夢幻般的色彩,小小的一場雨,包含著立秋的心情與愿望,也許,只有秋雨才能顯出立秋最真誠的一面……
立秋心得體會600字 篇5
我,瓜子臉,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尤為突出的就是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小嘴巴。讀書讀的快,背書背的快,說話說的快,連老師都說我說話好像是在剝蒜瓣。
縱然如此,可我也有發愁的時候。別看我這張小嘴能說會道,那是在熟人面前;要是在生人面前,我的臉早已紅的跟大蘋果似的,一個字也擠不出來。每一次和朋友們上街,他們往往都能凱旋而歸。而我不僅一點便宜沒占到,還賠上了不少冤枉錢,心里直狠自己窩囊。
前不久,我們舉行了一次口語交際活動,內容就是教我們怎樣購物講價的。活動過后,我不禁大喜——終于找到訣竅了。剛巧,我的保暖鞋穿不了幾天了,便向媽媽要了50元錢,騎上自行車去買鞋。來到了田關街,我按照書上的方法,首先來到一家商店,看了看保暖鞋的質量,又問了問價錢。賣鞋的說50元,我嫌太貴了,問能不能少一點,他一口回絕了。我決定再找幾家問一問,又來到一個阿姨的貨柜邊。她要價45元,我還嫌有點貴。最后,又來了一處一問,老板說40元。我覺得價錢合適,質量也可以,就對他說:“30元賣嗎?”他說:“哪不行,賠錢了。”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他以最低價35元賣給了我。“貨比三家不吃虧”,一點也不假啊!
第一次和別人討價還價就這樣成功了,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樣甜,樂滋滋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