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中心得_中小學生看完《我和我的祖國》有感(通用5篇)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中心得_中小學生看完《我和我的祖國》有感 篇1
“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終于等到這一天,我們無比激動和感動”“祖國時刻保衛著我們,幫助香港渡過難關,讓我們踏實,給我們信心”“沒有國何來家,沒有‘一國’何來‘兩制’,香港命運與祖國命運緊密相聯,一刻也不能分割”……來京參加國慶觀禮的香港同胞和在京澳門學生代表2日受國家電影局邀請,集體觀看正在熱映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他們的觀后感道出了港澳同胞的共同心聲。
該影片呈現新中國70年光輝歷程中的7個難忘歷史瞬間,反映新中國從初創時期的萬般艱辛到今天繁榮富強的偉大歷程。
香港導演高志森說,這部電影包含7個小故事,反映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人物為推動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甚至犧牲,充分體現中國人的不屈奮斗精神,各個故事均令人感動不已。
“我的三分之二人生活在殖民地時代。感受過屈辱的近代史,作為一個中國人,今天我真切感受到:中國人已經站起來了。”高志森動情地說,這是此次國慶慶典和這部影片給他帶來的最大感觸。
“過去,國家因落后遭受列強欺負,香港也因此淪為殖民地。沒有祖國保護,就沒有我們的家,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高志森認為,香港應加強國民教育,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國家歷史,了解背后默默保衛支持香港的祖國。
“國家強大了,不管走到哪里,沒有人再欺負中國人!”人稱“光頭警長劉Sir”的香港警察劉澤基說,他全程看完影片,一刻也不愿離開熒幕,自己深受感動,“祖國給人一種踏實、安心的感覺”。
他說,新中國70年,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人在為國打拼,才讓國家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香港年輕人應多看看閱兵儀式和這部電影,了解新中國如何站起來,如何發展起來,并努力把國家建設得更好。
香港演藝學院董事會主席周振基說,70年來,國家在經濟、文化、軍事、科技、體育各領域全面發展。國家發展的歷程充分說明,全國人民一條心,團結起來,就能創造發展奇跡。
“作為中國人,我為祖國取得的非一般成就感到驕傲。看到電影中呈現的國家所經歷的艱苦歲月,我忍不住流淚。”周振基說,今后將組織更多香港青年學生到內地交流,讓他們了解內地、了解國家。
影片的一段記錄了香港回歸前后的故事:中方代表要求,7月1日零時零分零秒,準時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晚一秒對不起中國人民”。這一幕,讓觀影的香港嘉賓止不住留下淚水。
香港知名演員成龍說,“香港回歸那一幕對我的觸動最深,很自然留下眼淚。時間過得太快,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但回歸到祖國懷抱的那份幸福感依舊強烈。”
對于心目中“我和我的祖國”,成龍說,我的家鄉香港和祖國,就像歌詞所唱:“一刻也不能分割”。看到國家不斷發展、繁榮昌盛,身為中國人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香港回歸那年,我18歲。當時,對于回歸祖國,我就感到無比的驕傲。看到‘1秒鐘都不能遲’的細節,我非常感動。”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執行主席、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霍啟剛說,回歸后,香港遭遇了金融危機、“非典”等困難,國家一次次支援香港,幫助支持香港渡過難關。這一切,香港市民都記在心里。
“祖國代表著一種信心。”霍啟剛說,看到國家已經強起來,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他對祖國和香港未來充滿信心。香港青年應多了解國家發展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進而思考未來自己能為國家做什么。
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攻讀研究生的澳門學生沈宜萱觀影后說,通過影片看到新中國一路走來殊為不易,提醒我們要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美好生活。希望有更多港澳青年來內地求學,了解國家的發展。相信祖國和港澳的未來會越來越美好。
在中央財經大學就讀大二的澳門學生黃文俊說,他對影片中女排奪冠的場景感觸最深,這反映了中國人的拼搏精神,讓人震撼。他認為,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意義在于重溫、學習先輩的光輝時刻,鼓勵后輩努力前行。
“祖國就是家,無國則無家。”黃文俊希望有更多港澳青年親身到內地走走看看,對祖國將會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
參加觀影的港澳同胞還表示,通過觀看電影深切感受到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和內地電影事業的發展成就,希望未來在港澳能夠看到更多優秀國產影片,港澳和內地電影人更加緊密開展合作,共同創作更多優秀影片。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中心得_中小學生看完《我和我的祖國》有感 篇2
國慶假期看了兩場超震撼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及《攀登者》。電影院幾乎都是座無虛席,電影場面超感動,我有時竟禁不住熱淚盈眶,盡管不怎么會唱歌,最后還是跟著《我和我的祖國》把電影片尾曲唱完。長假過后準備再刷一次。
兩部電影制作水準都很高,但相比我更喜歡《我和我的祖國》,它有大概七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都是重大歷史事件,制作優良,畫面震撼精準,演員給力。
《前夜》選取新中國成立前夜,一群人為了確保第二天開國大典升國旗萬無一失而過的一個不眠之夜。黃渤演技精良,開國大典及升國旗的畫面震撼。
《相遇》選取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夕,一個普通的科研工作者為之做出的犧牲和努力。張譯扮演的科研人員非常到位,讓人看后熱淚盈眶,久久不能平靜。
《奪冠》選取上海靜安區一個普通里弄的普通居民看中國女排奪冠的故事,生活氣息濃郁,兩個小演員演繹很到位,小處著手,體現大情懷,應是上乘之作。
《回歸》選取1997年香港回歸前夜的故事,體現大格局。
《北京你好》選取20xx年北京奧運會前夕,一個普通的出租車司機與奧運的故事,故事輕松幽默,葛優的表演給故事增色不少。
《白晝流星》選取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前后的故事,把國家的扶貧政策和重大科技成果聯系起來。電影畫面精美、震撼。缺點是故事略顯蒼白雞肋,不夠真實。
《護航》講20xx年紀念抗戰勝利五十周年閱兵前夕的故事,制作精美,但故事張力不夠,情節設計不夠合理。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中心得_中小學生看完《我和我的祖國》有感 篇3
1949至20xx,這是時光的變遷,記敘了無數的無名英雄為了中華的崛起奮斗犧牲的故事。
《我和我的祖國》可以用6個字來歸納“小人物,大時代”。
電影散場了,可是思緒久久不能平靜,觀眾們自發地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國”,輕聲吟唱,高聲呼喊,響起的的掌聲,在這一刻,聲浪穿越過了過往,在每一個歷史的瞬息間奏響了這曲動人的音樂。
心中的感動,眼中有淚水在涌動。
小人物
全片講述了7個故事,7個小人物,卻在不同的時空維度做著同樣的一件事,
“為國,衛國,慰國”。
7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每一個歷史的時刻。
沒有刻意的宣傳塑造人物,也沒有刻意地喊口號。
每個故事代表的寓意深刻:
前夜
歷經百年屈辱,八年抗戰,各行業百廢待興。
這是一部血與肉的詩歌。
在這個條件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發展,國人一起拉繩把我們的國旗給豎立了起來。
而林治遠(黃渤飾),也因為第二天就將是開國大典,電動升降的技術無法保證,而內心煎熬。
而在這次的黃渤飾演的小人物,也很關鍵的一環。
在整片中‘前夜’部分就占了40分鐘,特別是黃渤爬旗桿電焊的這段,歐豪爬屋頂高音喇叭這段,和清華大學教授獻上稀有金屬這段更是相當的精彩。
這部前夜,感人肺腑,讓人從內心的體會到新中國成立的不容易。
而黃渤本身也擅長飾演,更貼近平民的角色,這次的表演,真可謂是相當的精彩。
相遇
百廢待興的祖國,卻又遭遇科技封鎖。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而這段相遇的電影,講的就是高遠(張譯飾)背后和一位女孩的相見不能相認的虐心故事。更介紹了,我國科學家在科學進步的同時,背后不為人可知的故事。
許多的國防人員,都遵守保密條令,許多在一起共事了許久的科研人員,甚至也都不知道對方的名字。
而帶著口罩的高遠,在公交車上相遇戀人,眼底流露的都是深情,可是奈何生命無多及保密要求,而選擇隱藏。
這部相遇是以任素汐飾演的女生開頭訴說的往事,由她訴說,更加有帶入性和觀賞性。
這段兩人在洶涌的人潮中被沖散,高遠摘下口罩,對著任素汐微笑,但是這一笑卻也稱了永遠。
張譯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無聲勝有聲”境界!
奪冠
這個時代的背景是人們已經可以過上一些輕松一些的生活,開始有了電視機,并且開始關注體育賽事。
片中的冬冬需要在屋頂上保持連接天線信號的網絡,但是他的內心卻在另外一個地方的一個叫做小美的女孩身上。情竇初開的冬冬,心里焦躁的等候著,而這個時候的女排奪冠也成為了大家的焦點。
用冬冬的情竇初開情感劇,來切女排奪冠的第一次奪冠的歷史事件,整個過程,情節自然,冬冬的可憐可愛,細微的還原當時的背景。
同時深入的觀察發現,電影敘事方法與相遇有相似類似之處。
不過《相遇》是悲情的手法來演繹,而《奪冠》卻相反,以歡樂的手法來演繹。
回歸
情節比較讓人緊張激動,猶記得香港回歸的歷史影片中,當國旗在整點開始飄揚的時候,全場掌聲雷動。
《回歸》主要中心在香港回歸當天晚上,時間緊迫,而他們又是如何爭取到的這一分一秒。
圍繞整時整點的這個線,講出“我們已經等了154年了,不能在多等一秒”的時間線索,強調祖國和人民的迫切期望,香港早日回歸。
北京你好
生活在北京的出租車司機,葛優飾演,葛優是一個京味很濃的演員,而葛優之前演的電影也都票房火爆。
這部以生活在北京的出租車司機的情感線為切入點,來講述北京舉辦20xx北京奧運會的這個歷史事件。以出租車司機的視角來引出北京奧運會的空前盛況,盡管有著挫折,卻依然有著自己的堅守。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家庭中的不幸,盡管處處是傷痛,但依然有溫情,有追求。
同時,
在20xx年的四川山河動蕩,滿地瘡痍,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國人堅強意志,生命生生不息。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中心得_中小學生看完《我和我的祖國》有感 篇5
我的祖國有一個帶著悠久歷史的美麗名字--中國!
我愛祖國,也愛祖國大自然的風景。
我不僅愛祖國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磚一瓦,我也感到親切,值得我留戀和愛撫。
不要去說什么俄羅斯的森林,英吉利的海,芬蘭的湖泊,印度尼西亞的島群了。中國自有壯麗偉大的自然圖畫。
我們有頭頂千年積雪的珠穆朗瑪峰,有莽蒼的黃土高原,有草樹蒙密的西雙版納,有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有一瀉千里的黃河,有浩浩蕩蕩的揚子江,有小興安嶺的原始森林,有海南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的廣闊無垠的青青牧場,還有說不盡的江湖沼澤……
雄美秀麗的長江,澆灌了中華大地--“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
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波瀾壯闊的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金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我們親愛的祖國!
春天,它穿起了萬紫千紅的艷裝;夏天,它披著青蔥輕俏的夏衣;秋天,它穿著金色的莊嚴禮服;冬天,它換上了潔白而樸素的銀裝。
夏天的清晨,薄霧飄蕩的鄉村,姑娘赤著腳,踩著草上晶瑩的露珠,走到銀色的小溪邊,輕輕地汲滿了一桶水。云雀在天空歌唱,霞光照著她的鮮紅的雙頰……
秋天,到處是金紅的果子,翠錦斑斕的黃葉,露出樹木些微的倦意。
冬天,峭壁上的雪蓮怒綻,誰敢說她不比蕩漾在漣漪的水面上的睡蓮更嬌艷?
祖國的山川,是泰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豪情;祖國的山川,是東海水邊“望洋嘆自渺”的感慨。
歲月承載著歷史的腳步,大地積淀了文明的精華。我不僅愛祖國的風景,也愛那悠久的中華文化。
古時的中國,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華夏文明的文化積淀造就了中華民族早期的文化.
秦,中國歷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名載史冊,留下了長城這般恢弘壯麗的工程;漢,大漢王朝,奠定了儒家成為中國國學的基礎;東漢末年,魏蜀吳三足鼎立,譜寫了中國歷雄壯無比的戰爭史詩;隋,科舉制的開端,為中國自古至今的人才選拔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給了我們學習的意義與動力;大唐,作為中國在世界上最為強盛的朝代,開創了無限的輝煌;宋,中華文化的蓬勃在此而起,上乘唐詩,又起宋詞,華麗篇章的大幕在此掀開;元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帥蒙族鐵騎,踏平半個歐洲,流下豪放的馬蹄聲;大明王朝,司南的發明促使了鄭和下西洋的驚鴻一筆,中國從此揚名海外;清朝,中國封建社會藝術成就的代表,四大名著中之三與此誕生并將流傳千古。
近現代的中國,狂風曾來掃蕩過它,冰雹曾來打擊過它,霜雪曾來封鎖過它,大火曾來燒灼過它,暴雨曾來沖刷過它,帝國主義的炮彈也曾轟擊過它。但它從未屈服,只是默默等待,終于,它等到了!等到了!*人帶領人名群眾用他們的血肉筑起一道血肉長城,將惡勢力攔在門外,而后新中國成立了!他有了一個新的名字--中華人民共和國!緊接著的,是偉大的改革開放,在這一政策實行后的30年,中國騰飛了!我和您是一體的,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體的!
祖國--我們與您同心,我們擁您前進,您的兒女們堅信,祖國的明天更美好,世界的明天更美好,人類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