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優秀感悟(精選5篇)
《放牛班的春天》優秀感悟 篇1
春天不僅意味著萬物復蘇、姹紫嫣紅,候鳥一路向南,它更是一個友好的季節,我們大可以歡天喜地,穿紅戴綠。所以人們總是習慣用“春天”來形容美好,代替開始,謳歌希望。
一群叛逆的孩子,一個暴虐的校長,當他們遇見仁慈的校監,整個校園奇跡般地度過陰霾,迎來了春天。
校監馬修善良而不失嚴謹。他懂得人的尊嚴,因而慈悲為懷。他是個不成功的音樂家,不茍言笑,然而卻執著于音樂能使“壞小孩”轉變,給人帶去快樂。自然而然,同學們都成了小小合唱團的一員。每天的必修課就是唱歌。學著配合,學著使歌聲美麗,學著安定。
孩子們由最初的五音不成調,到最后的自信與默契,這一變化是深諳音樂魔力的馬修意料之中的事。正如我們不必過分擔憂花苞是否綻放,權可以靜待花香四溢。
春洗脫了冬的冷傲和秋的惆悵,當早晨八九點鐘,太陽高掛,溫暖便在心里靜靜流淌。人們會莫名地抬頭仰望藍天,并不是為了思念,而是一種祈禱或是感激。抑或只是單純地停駐,去欣賞向來被遺忘的風景。簡單使得春天擁有著可以高歌的權力。在孩子們的世界里,快樂顯得純粹。有歌聲,微笑便裝滿胸膛。就像一場春雨后的彩虹,那樣自然,又很可貴。
春天似乎有點短暫,來得靜悄悄,去得也無影蹤。徐志摩先生的那一膾炙人口的詩句———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原來也可以安放在“春天”。學校著火了,學生們安然無恙,這個像是故事的事故卻導致了馬修的離職。“我盼望著能看見孩子們涌到門口和我道別”,這是馬修心底里卑微的愿望。可惜并沒有。然而在路的轉角,孩子們用他們引以為傲的清脆的歌聲鋪滿了整條街,覆蓋了臨別時的憂愁。揮動的雙手,是在道別,更像是無助的表達,也在宣告著,從此后要獨自飛翔。
還在念著“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轉眼,春天已掠過身旁。不經意地,我們竟看見小鳥歡唱、柳枝嫩綠、蝴蝶翩飛……
《放牛班的春天》優秀感悟 篇2
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向我們講述了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學校,這里的學生捉弄老師、打架、逃學……簡直是家常便飯。面對這些“問題學生”,校長非常暴力,制度訂得很死,把學生當犯人一樣管理 。老師面對這些頑皮成性的學生,他們無計可施,只好把學生當牛一樣看管。
一個叫馬修的音樂代課老師來到這所學校,他非常有才華和遠見,面對這些問題學生,他沒有像校長和其他老師那樣放棄學生。馬修老師首先到學生們中間去發現有音樂天賦的人,再把這些人組織起來成立合唱團。剛開始校長很反對。可是,學生們的歌聲感到了女伯爵,得到了許多人的稱贊。學生們在歌聲中找到了自尊,學生們的壞習慣在歌聲中得到了改變,他們的人生也因此改變。非常遺憾的是馬修老師被校長開除了,在他離開學校的時候,學生們因為害怕被關禁閉,只能從窗戶里放紙飛機,飛機上寫著與馬修老師告別的話。一個好老師,一個深受學生和同事喜歡的好老師,就這樣被校長開除了,但是很欣慰的是,馬修老師帶走了一個孤兒,一個把他認爸爸的孤兒。
看完電影,我閉目沉思。只會體罰學生的老師是不會受到學生歡迎的,只有用愛才能改變學生,改變學校。電影中的馬修是一個好老師,電影中的學生喜歡他,我也喜歡他。我更希望:我們老師能像馬修一樣用心和學生交流。用愛去呵護學生,讓我們從這里走向成功、走向輝煌。
《放牛班的春天》優秀感悟 篇3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學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后的結果是音樂凈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采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后來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為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伙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周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后來馬修被學校解雇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后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佩爾諾的執著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著的手訴說著留戀與不舍,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法國影片中馬修的行為,杭莫治的成材,佩爾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位(味)。
《放牛班的春天》優秀感悟 篇4
我聽到了春天的腳步聲,聽到了春天的歌唱聲。小鳥在歌唱,“嘰嘰喳喳”地;大地披上了綠色的新衣,還有小野花的點綴;大地沐浴著春光,萬物復蘇。來了,來了,來了!又是一個美麗、充滿生機勃勃的春天!
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樣干枯炎熱,不像秋天那樣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樣寒冷。而春天是一個生氣勃勃,充滿活力的春天。這使我想到了我們的母親,母親就像大地,母親生下我們,我們就有了生命,大地回春了,就等于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了,所有的生命都重新來過。
小花仰起純潔、可愛的笑臉,天真可愛的仰望著湛藍深遠的天空,看著太陽公公出來。挺立在路旁不太引人注意的大葵樹,棕色的身軀點綴著一些淡淡的綠色,梢頭上吐出密密麻麻的芽苞,在濕潤的春風里輕輕地擺動。舞姿優美的柳樹,飄起長發,翩翩起舞,輕輕的拂過人們的肩頭。它舞呀,舞呀,好像在展示自己優雅的舞姿。一棵棵嫩綠的小草從甜蜜的睡夢中醒來,它們從土壤里輕輕地探出頭來,舒展著它那幼小嫩綠的葉子,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庭院里有一簇簇迎春花的枝頭綴滿了淡黃色的花蕾。在那交錯的枝條下,長出來柔嫩美麗的小草,隨著吹來的春風,它輕輕地晃著頭。在一盆美麗杜鵑花前,我站住了,我久久地凝視著,花苞綻開了,它多像玫瑰花呀!杜鵑花那綠綠的葉子,襯托著那粉紅粉紅的,薄薄的花瓣,真美呀!
春天姑娘來到了河岸,為河岸披上毛茸茸的綠毯,星星點點的鮮花,粉紅的,淡紅的,橙黃的,粉藍的……,它們都在毛茸茸的綠毯中開綻放著。
春姑娘又來到了小河里,她在戲水。小河里的雪水融化了,河水清澈見底,歡快地向前流著。這時,一群鴨子跳進河里,嘎嘎地叫著。它們歡快地嬉戲,追逐,正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啊!
房檐下,一群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叫著,我感覺它們好像在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萬物復蘇了!真美麗!”
是啊,小鳥,春天真的很美麗,她美得異乎尋常,美得不可言語,美得夏、秋、冬避而遠之,自愧不如。
春姑娘啊,我仿佛看見你對大地,對田野,對河岸,在甜蜜蜜地笑著呢。
《放牛班的春天》優秀感悟 篇5
清明,媽媽帶我去黃河邊踏青。不知為什么,一提起“踏青”,我總感覺該去有綠色植物的地方。雖然黃河之上便是綠油油的麥田,但身處黃河灘上,卻對麥田有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
黃河水從遠處看是藍色的,但走近了,卻發現是黃沙水。我并不像那些年齡小一點的孩子一樣飛快地沖向黃河灘,而是踱著步子,反復思考著一些問題:春天如此生機勃勃,確是四季中最短暫的;春天能使我們如此快樂,卻在不知不覺中飛快地溜走了。或許,春天就像我們的童年,是一首動聽的歌曲,是一縷晨曦的陽光,是一朵繽紛的花朵,是一枚閃閃發光的貝殼……可童年卻是如此短暫,它只是人生的開始,假如我們的人生為一小時,那童年僅是那開始的十分鐘。
也許真的像《匆匆》里朱自清所說的:“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在黃河邊踏青,似乎并不能真正感受春天的氣息,可又隨時提醒著我們現在是春天:微風、旭日、晴空、碧水……大好春光,走在黃河灘上,用手輕輕捧起一把細沙,看沙子隨著微風輕輕飄走,心中突然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惆悵:春天?人生的春天?現在——我的童年!春天是四季中最短暫的季節,但卻是四季中最豐富多彩的季節,最如夢似幻的季節,最生機勃勃的季節……但是,春天很短,短得令人猝不及防——總感覺剛開始就結束了,再想想我們的童年,是否也似春天一樣美好而易逝?
沙子全部被微風帶走,我的思緒也被拉回了現實,真想寫一首詩來形容春天與童年呢:
問君何為春?
君答如童歲。
輕看幼年時,
勿忘人生春。
可能詩句并非華麗,但每一句都包含了我的所思所想:人生之春勿荒廢。就像岳飛《滿江紅》中所說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我要把握住人生之春的每一分,每一秒,去感悟童年,感悟春天;我要把握住自己的今天和明天,讓人生的春天變得更加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