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旅游心得體會(通用5篇)
井岡山旅游心得體會 篇1
祖國的河山,處處閃耀著革命的光芒,印記著紅色的史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特別是學習活的知識,學習做人的好方法。隨著空間的跨越,我們完成了時間的轉換,來到那火熱的年代。通過這次時空大轉移的活動,我們了解的不僅是地理知識和歷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國的社會,中國人的靈魂、氣質和精神。我們思考之后弄懂了:許多偉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發生的,為什么會發生,他們有什么意義。我們將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的信念。我們將更加堅定為民族振興、為中國人民造福的決心。我們將更加勇敢,更加頑強,更加堅韌不拔的前行。我們感激前人,學習前人,也要無愧于前人。我們也將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的貢獻,為后人留下我們的腳印。
江西是革命的搖籃。這個說法主要緣自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一片白色之中,它獨具紅色的耀眼標志,的確,這里是紅色的土壤。這是到1930年之間的革命斷代史——1930年之后,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因袁文才、王佐被錯殺而喪失,后雖力圖恢復均未奏效。建國之后,人們提到井岡山,多是景仰的口吻,正是井岡山這個搖籃,才有后來的延續,于是有了種種類似我們這個團隊性質的探訪,執政者總希望我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中尋找到當年的力量,這的確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國第一代領導人的心目中,這里具有非同尋常的典型意義,他們希望后人能夠明白創業的艱辛,能夠體會當時的浪漫。
我們一行50余人正是帶著這樣的崇敬心情上山的。導游小姐說,毛澤東第一次上山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那是。第二次上山時毛澤東已是國家最高領導人,那是1965年,坐汽車只用了一天。我們的時代是21世紀,高速公路異常發達,正常情況下,從南昌到井岡山只需要6個小時。
當年,毛澤東在湖南的秋收起義慘遭失敗,5000人的隊伍僅存1000人,竟出現了槍多人少的局面。行軍至羅霄山脈中段,聽聞此處井岡山的兩大地頭蛇袁文才和王佐的經歷,決定用他的雄才大略去拉攏他們,送給他們急需的槍支。這二人對毛澤東的個人魅力異常贊賞,接納了這支隊伍,讓他們休養生息。那時國民黨不滿井岡山武裝,數次圍剿,傷員很多,于是有了我軍的一個醫院,小井紅軍醫院。我們在醫院的藥鋪里,發現都是草藥,原來國民黨對此區實行經濟封鎖,根本弄不到西藥,只好完全用中醫的方式來治療,真正是靠山吃山,據史書記載這片大山里采出的藥材不僅供給傷員用,一些居民也到這里來買藥。傷員的草鋪挨著,條件艱苦,吃的食品是紅米飯、南瓜湯,這些東西在當時已是上等的飯菜了。
8月1日南昌起義成功了,但時間僅有幾天,8月7日即被迫離開,于是朱德部隊遙遙來到井岡山,實現了偉大的匯合。不管是贛南三整還是三灣改編,都不僅是歷史課本的符號,而且是現實中我黨我軍領導管理的一次良好經驗積累。至于后來的九月“洗黨”,由于三六九等的人物混進黨內,使黨的威信遭到質疑,他們毅然決定洗黨,純潔了隊伍,鍛造了作風,更是展現了高超的領導風范,對于黨員的管理起了很好的作用。由于朱毛會師,隊伍壯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也是在這段時間,毛澤東與賀子珍的浪漫愛情在八角樓盛開。導游饒有興趣地講起了他們的愛情與婚姻,說賀子珍是當年永新一枝花,而且文武雙全,是耍雙搶的,甚至連他們之間的偶爾爭執也描述得頗有興味。革命時期的浪漫不僅指戎馬歲月中的愛情與婚姻,還有每個人心中存在的夢想,那便是土地——這實際上是一個古老的夢想,使耕者有其田。打土豪,分田地,恐怕是支撐著這些窮苦士兵們英勇作戰的原動力,而更為遠大的目標則是建立自己的政權,改變幾代人的面貌,并使全中國的窮苦人民得到解放。因此,在全盛時期興起了土地革命風暴,邊界工農兵政府成立,后來還有造幣廠等等。
革命的殘酷,一方面在于險峻的生活和軍事環境。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人們不得不互相廝殺搶奪,按照自己的倫理邏輯和思維習慣來區分是非、判斷成敗。就說黃洋界戰役吧。我軍設壕溝、用毒竹針來對付來勢洶洶的國民黨士兵,并通過很多巧妙的辦法擊退了敵人,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后來國民黨痛恨到骨髓,發誓不放過井岡山一根草,要井岡山人換種。我們登臨黃洋界,嘆云海之美,紛紛拍照,又感慨山勢之陡,即便站在防御工事面前,也無法想象當年戰爭之殘酷。革命的殘酷,另一方面還在于人員的犧牲。黃洋界保衛戰役的指揮者,這些功臣,大多夭折于此后的戰斗中,還有在井岡山歷史博物館中見到的諸多面孔,均殞命于戰場,可見新中國的建立,有多少熱血兒女鋪路啊。
井岡山,天時地利人和,養育了革命隊伍。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沒有接受瞿秋白的邀請進城,而是進山當起了“山大王”,歷史記載的“農村包圍城市”、“槍桿子里出政權”等思想均在井岡山時期產生,這些思想含蘊于青山、淬火于實踐,指導著工農紅軍的方向。作為偉大思想的誕生地,井岡山擁有獨特的人文資源。朱德的扁擔、井岡翠竹等課文從小就讓我們感動。仁者愛山,智者愛水,我們在一個下午里參觀了五龍潭,在參觀五龍潭瀑布時,我和幾個隊友一起徒步上下,得山水靈秀,心情豁然開朗。心想那時紅軍的革命激情,也許與這種鍛煉有關。
走進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吧。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人民武裝反抗國民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建立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
走進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吧。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開辟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證明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它告訴人們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井岡山紅色之旅結束了。這些革命紀念地,承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紀錄著光輝的革命事跡,弘揚著燦爛的革命精神。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未來的紅色旅程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歷史的紅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輩們開創的,未來的紅色旅程是要靠我們新一代來開創的。我們就是要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立志為人民做貢獻,為祖國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
井岡山旅游心得體會 篇2
為更好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在五河二中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 20xx年11月6日,五河二中全體黨員赴井岡山革命圣地參觀學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進行了一次富有革命傳統教育意義的紅色之旅和轉變思想觀念的革命洗禮。
在井岡山度過了兩天令人終生難忘的學習時光。大家沿著歷史的足跡,踏著紅軍路,看著戰斗史,聽著英雄事,先后參觀了革命烈士陵園、紅四軍軍部舊址、井岡山革命斗爭史展覽館、井岡山碑林、毛澤東舊居、黃洋界哨所等地。隨著導游的講解,大家追憶著井岡山革命先烈英勇抗敵,頑強斗爭的感人歷史,緬懷一代偉人的豐功偉績,感受著革命先驅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精神,每到一處參觀,都是一次教育、一次熏陶、一次震撼,令我由衷地感嘆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
眾所周知:以“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為主要內容的井岡山精神,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培育的一種偉大革命精神。正如xx20xx年春節在井岡山考察時所強調“三保一弘揚”中的弘揚井岡山精神,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我們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結合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的變化,結合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實踐,讓井岡山精神大力發揚起來,使之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通過這次學習參觀,我們更加理解井岡山精神的實質就是共產黨人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革命信念,是共產主義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體現。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點,我們黨才能做到一心為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努力發揚民主,勇往直前,奪取革命的最后勝利。我們要堅持和繼承井岡山精神,就必須密切注視當今多變的國際形勢,把堅持和發展、繼承和發揚很好的結合起來;要在繼承中去發展,在發展中更好地繼承。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都要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加強革命理想、道德和紀律教育,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我們學習和發揚井岡山精神就要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這是馬克思主義者的根本立場和觀點。
在江西考察工作時曾強調指出:“奪取中國革命勝利離不開井岡山精神,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同樣需要井岡山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始終忠于理想、堅定信念,應對挑戰、戰勝困難,勵精圖治、艱苦創業,使井岡山精神始終成為激勵廣大干部群眾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設社會主義而不懈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新時期新階段,面對機遇與挑戰,作為青年干部,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胡的講話精神,立足工作實際,勇于開拓進取,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銘記“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始終保持這種精神境界,創造出新的業績。
井岡山旅游心得體會 篇3
今年是建黨90周年,在黨的旗幟下生活了三十幾年的我早就想體會和感受一下紅軍革命的搖籃----井岡山 。聯系了一家江西旅行社 ,組織會議、會后旅游,很快地安排好了一切,就和公司的同事們一起奔著紅色搖籃去了!
5月19日(星期四)晚20:52分乘坐K271次火車前往井岡山 革命根據地,一夜充滿期待和興奮。想著明天可以近距離的接近老一輩革命前輩走過的路程。我是多么的向往。我懷著對革命老區無限崇敬之情,開始了這次紅色之旅。井岡山 是毛主席、朱總司令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是星星之火點燃的地方;南昌起義是黨領導的軍隊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第一槍的地方;是人民軍隊軍旗升起的地方;瑞金蘇維埃政府是共產黨領導下第一個政權建立的地方,是共和國的搖籃;古田會議確立的耕者有其田的指導思想,是我黨發動群眾參加革命,擁護革命的動力,在漫漫革命征途中,江西省為我黨我軍輸送了大批優秀干部,可以說這次參觀學習也是共和國尋根之旅。
祖國的河山,處處閃耀著革命的光芒,印記著紅色的史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特別是學習活的知識,學習做人的好方法。隨著空間的跨越,我們完成了時間的轉換,來到那火熱的年代。通過這次時空大轉移的活動,我們了解的不僅是地理知識和歷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國的社會,中國人的靈魂、氣質和精神。我們思考之后弄懂許多偉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發生的,為什么會發生,他們有什么意義。我們將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的信念。我們將更加堅定為民族振興、為中國人民造福的決心。我們將更加勇敢,更加頑強,更加堅韌不拔的前行。我們感激前人,學習前人,也要無愧于前人。我們也將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的貢獻,為后人留下我們的腳櫻
江西是革命的搖籃。這個說法主要緣自井岡山 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一片白色之中,它獨具紅色的耀眼標志,的確,這里是紅色的土壤。這是到1930年之間的革命斷代史1930年之后,井岡山 軍事根據地因袁文才、王佐被錯殺而喪失,后雖力圖恢復均未奏效。建國之后,人們提到井岡山,多是景仰的口吻,正是井岡山 這個搖籃,才有后來的延續,于是有了種種類似我們這個團隊性質的探訪,執政者總希望我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中尋找到當年的力量,這的確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國第一代領導人的心目中,這里具有非同尋常的典型意義,他們希望后人能夠明白創業的艱辛,能夠體會當時的浪漫。
我們一行17余人正是帶著這樣的崇敬心情上山的。導游小姐說,毛澤東第一次上山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那是。第二次上山時毛澤東已是國家最高領導人,那是1965年,坐汽車只用了一天。我們的時代是21世紀,高速公路異常發達,正常情況下,從武漢到井岡山 只需要十多個小時。
當年,毛澤東在湖南的秋收起義慘遭失敗,5000人的隊伍僅存1000人,竟出現了槍多人少的局面。行軍至羅霄山脈中段,聽聞此處井岡山 的兩大地頭蛇袁文才和王佐的經歷,決定用他的雄才大略去拉攏他們,送給他們急需的槍支。這二人對毛澤東的個人魅力異常贊賞,接納了這支隊伍,讓他們休養生息。那時國民黨不滿井岡山 武裝,數次圍剿,傷員很多,于是有了我軍的一個醫院,小井紅軍醫院。在醫院的藥鋪里,發現都是草藥,原來國民黨對此區實行經濟封鎖,根本弄不到西藥,只好完全用中醫的方式來治療,真正是靠山吃山,據史書記載這片大山里采出的藥材不僅供給傷員用,一些居民也到這里來買藥。傷員的草鋪挨著,條件艱苦,吃的食品是紅米飯、南瓜湯,這些東西在當時已是上等的飯菜了。
8月1日南昌起義成功了,但時間僅有幾天,8月7日即被-迫離開,于是朱德部隊遙遙來到井岡山 ,實現了偉大的匯合。不管是贛南三整還是三灣改編,都不僅是歷史課本的符號,而是現實中我黨我軍領導管理的一次良好經驗積累。至于后來的九月“洗黨”,由于三六九等的人物混進黨內,使黨的威信遭到質疑,他們毅然決定洗黨,純潔了隊伍,鍛造了作風,更是展現了高超的領導風范,對于黨員的管理起了很好的作用。由于朱毛會師,隊伍壯大,井岡山 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也是在這段時間,毛澤東與賀子珍的浪漫愛情在八角樓盛開。導游饒有興趣地講起了他們的愛情與婚姻,說賀子珍是當年永新一枝花,而且文武雙全,是耍雙搶的,甚至連他們之間的偶爾爭執也描述得頗有興味。革命時期的浪漫不僅指戎馬歲月中的愛情與婚姻,還有每個人心中存在的夢想,那便是土地這實際上是一個古老的夢想,使耕者有其田。打土豪,分田地,恐怕是支撐著這些窮苦士兵們英勇作戰的原動力,而更為遠大的目標則是建立自己的政權,改變幾代人的面貌,并使全中國的窮苦人民得到解放。因此,在全盛時期興起了土地革命風暴,邊界工農兵政府成立,后來還有造幣廠等等。
革命的殘酷,一方面在于險峻的生活和軍事環境。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人們不得不互相廝殺搶奪,按照自己的倫理邏輯和思維習慣來區分是非、判斷成敗。就說黃洋界戰役吧。我軍設壕溝、用毒竹針來對付來勢洶洶的國民黨士兵,并通過很多巧妙的辦法擊退了敵人,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后來國民黨痛恨到骨髓,發誓不放過井岡山 一根草,要井岡山 人換種。我們登臨黃洋界,嘆云海之美,紛紛拍照,又感慨山勢之陡,即便站在防御工事面前,也無法想象當年戰爭之殘酷。革命的殘酷,另一方面還在于人員的犧牲。黃洋界保衛戰役的指揮者,這些功臣,大多夭折于此后的戰斗中,還有在井岡山 歷史博物館中見到的諸多面孔,均殞命于戰場,可見新中國的建立,有多少熱血兒女鋪路埃
井岡山 ,天時地利人和,養育了革命隊伍。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沒有接受瞿秋白的邀請進城,而是進山當起了“山大王”,歷史記載的“農村包圍城市”、“槍桿子里出政權”等思想均在井岡山 時期產生,這些思想含蘊于青山、淬火于實踐,指導著工農紅軍的方向。作為偉大思想的誕生地,井岡山 擁有獨特的人文資源。朱德的扁擔、井岡翠竹等課文從小就讓我們感動。仁者愛山,智者愛水,我們在一個下午里參觀了五龍潭,在參觀五龍潭瀑布時,我和幾個隊友一起徒步上下,得山水靈秀,心情豁然開朗。心想那時紅軍的革命激-情,也許與這種鍛煉有關。
走進井岡山 革命根據地。井岡山 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開辟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證明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它告訴人們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井岡山紅色之旅結束了。這些革命紀念地,承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紀錄著光輝的革命事跡,弘揚著燦爛的革命精神。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未來的紅色旅程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歷史的紅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輩們開創的,未來的紅色旅程是要靠我們新一代來開創的。我們就是要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立志為人民做貢獻,為祖國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
井岡山旅游心得體會 篇4
自土地革命時期,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精神誕生了。這一偉大精神,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革命斗爭的產物;同時,這一偉大精神,不僅是革命斗爭的產物,更是我們現在和未來發展的寶貴經驗,還是我們應該而且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精神武器。
二十四個深具分量的漢字高度濃縮概括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那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這僅僅二十四個漢字,卻突顯著井岡山精神的偉大內涵。
其中,堅定信念,在革命時期,也即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是大革命失敗后一大批共產黨人堅持革命斗爭的產物。而井岡山斗爭史,是軍民同仇敵愾的戰斗歷史,這讓我們醒悟,革命要勝利,必須緊密聯系群眾而勇于勝利。實事求是的精神,則要求共產黨人必須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我黨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它的建立就體現著從實際出發的偉大精神。在保持堅定不移的信念的同時,又必須弘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不斷地付諸實際生活斗爭,在實踐中行動起來。井岡山的革命斗爭,充分體現了軍民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同時,有了信念,有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實踐環境中艱苦奮斗,也要敢創新路,不斷在實踐中拓展和創新,有新路才有新發展。
在井岡山大學,紅色更應重視,井岡山精神更應重視起來。當然,不僅僅井岡山大學要這樣,身為井岡學子的我們也同樣應該把這一偉大的革命精神放在相當的高度,把這一體現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精神滲透身心。井岡山精神的學習,關系到每一位共產黨人,是每一位共產黨人的重要課題;井岡山精神的學習,關系到每一位作為祖國未來建設者的井岡學子,是每一位井岡學子的使命。身為井岡山大學的學子,必須了解和熟悉井岡山精神的科學內涵,熟透理論,并把這一精神實現從理論到實際行動的升華;同時,以精神理論內涵為基,在實踐中弘揚和發展井岡山精神,豐富并完善精神內涵,并以此提升自我涵養,致力成為優秀的井岡學子。井岡山斗爭過去了,但井岡山精神是屬于歷史的同時,也是屬于現時的,更是屬于未來的。井岡山精神既然是偉大的,井岡學子自當勉勵和驕傲著。
當今大學學習,內容豐富多彩,生活學習多樣。相比于艱難困苦的革命時期,如今的大學生活中我們學生是多么的幸福。這是我們學習環境的現實狀況。但也正因為這種差別,井岡山精神的學習、發展、弘揚以及傳承也更有其相應的空間和潛力,而且更有其必要性。這就要求我們更需要學習井岡山精神,結合歷史和現時,在一個更有空間更有潛力的范圍或深度上努力發揚傳承井岡山精神。這是我們共同的紅色使命。
時代在迅速前進,信息化突飛猛進,人們包括廣大學子,面臨著更多更廣的選擇和選擇空間,但關鍵在于如何選擇以及怎樣選擇最合心意。在這選擇的過程中,尤其會滲透一種精神的內涵或者說自我價值內容,以豐富并發展自我的世界,我們也因此而更會安心無悔。井岡山精神是我們共同需要的精神價值,更應成為我們共同擁有的精神價值。我們也要學會在選擇中滲透井岡山精神,讓我們的選擇有所堅定、懂得信念,理解艱苦、懂得奮斗,實事求是、懂得創新,懂得勇敢、相信勝利。
井岡山旅游心得體會 篇5
7月,我有幸參加了此次培訓。培訓從我們接受班旗開始,我們戴上了紅軍帽,向井岡山革命烈士敬獻了花圈,參觀了碑林、紀念碑、雕塑園、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茨坪毛澤東舊居、黃洋界哨口、八角樓,觀看了井岡山革命斗爭全景畫,重走了一次朱毛紅軍挑糧小道,聆聽了余伯流教授講授的“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瞻仰了曾志墓;參觀了小井紅軍醫院并在小井紅軍烈士墓前舉行了宣誓儀式;在井岡山精神代代傳的互動教學中,我們還與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后代陳人康(陳士榘將軍之子)、何繼明少將(李立之子)、王生茂(王佐的孫子),老紅軍后代石金龍(曾志之孫)、江滿鳳(江志華之孫女),井岡山第一代墾荒人楊潔如老師,紅軍傳人代表毛秉華老師等進行了近距離的接觸,我還榮幸的和副校長在講臺上表演了紅歌清唱,當時唱的是以井岡山英烈聶槐妝巧計送鹽為原型拍攝的電影《閃閃紅心》的插曲《紅星照我去戰斗》。
也正是此次培訓,讓我真正的了解了井岡山,了解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的斗爭史開始于9月底,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直到1930年2月,原井岡山兩位綠林頭領袁文才、王佐被錯殺,歷時兩年零兩個月。 9月,毛澤東總結了湖南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正確地分析了當時敵強我弱的形勢,當機立斷決定進入江西省,在敵人控制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再求發展。
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人民革命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秋收起義部隊于10月下旬到達井岡山地區。井岡山以茨坪為中心,附近有大小五井、草坪、白銀湖、羅浮、行洲、下莊、井岡山村、荊竹山等自然村莊,人口不滿兩千,產谷不足萬擔。 10月至2月,在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委領導下,工農革命軍幫助地方重建地方黨組織,改編袁文才、王佐兩支地方武裝,加強軍隊建設,組織發動群眾在茶陵、遂川、永新、寧岡等地開展打土豪籌款子的游擊暴動,先后建立茶陵、遂川、寧岡三個縣的紅色政權,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新局面,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羅霄山脈中段封建統治基礎深厚,統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相當殘酷。井岡山的土地革命最先是從調查研究開始的,11月間,毛澤東經常在寧岡壩上等地進行調查研究,寫下了《寧岡調查》和《永新調查》。土地革命的實行,使邊界貧苦農民分得土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激發了農民群眾的革命熱情。他們積極參軍參戰,送糧送鞋,支援革命戰爭,促進了革命根據地的建設。
在白色恐怖的情況下,井岡山斗爭環境異常艱苦,不斷遭受強敵的“圍剿”。紅軍的生活十分艱苦,吃的是紅米、南瓜,有時還用野菜充饑。為儲備糧食,守衛井岡山根據地,朱德、毛澤東等領導人經常與紅軍戰士一起往返百里到寧岡等地去挑糧,給后人留下了著名的“朱德的扁擔”和朱毛挑糧小道。在這種情況,根據地內部有些人懷疑紅色政權能否存在和發展下去,質問“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產生了悲觀失望的思想。 10月和11月, 毛澤東在井岡山的八角樓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回答了中國小塊紅色政權所以能夠存在的主要條件這個問題,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8月的黃洋界一戰不僅取得了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的重大勝利,還留下了《西江月 井岡山》的不朽詩篇。
紅軍中最早的“三項紀律、六項注意”就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產生的。到閩西后完善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井岡山的斗爭,從10月至1930年2月,歷時兩年零四個月,時間雖不長,但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中國革命的一代英豪培育了凝聚中華民族之魂的井岡山精神,將它概括為24個字: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xx1993年在井岡山南昌考察工作時總結的井岡山精神是“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精神,矢志不移、百折不撓的精神,艱苦奮斗、敢于奉獻的精神”。
在接到組織要求去井岡山進行黨員培訓的通知時,我的想象的培訓是要去風景秀麗的井岡山旅游勝地參觀游覽、購物留念。然而,通過培訓,我發現自己是那樣渺小,比起井岡山精神相差太遠。此次培訓,不僅讓我進一步了解了井岡山斗爭的歷史、井岡山的精神,進一步堅定了我對黨的信仰和信念,增強了我投入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去的信心;同時回顧井岡山歷史,我感慨萬分并總結了幾點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