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科普知識(精選5篇)
音樂科普知識 篇1
什么是 R&B?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譯作“節奏怨曲”或“節奏布魯斯”。 廣義上,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 Blues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基礎, Billboard雜志曾界定R&B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 Jazz和 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見 R&B的范圍是多么的廣泛。 近年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Hip Hop和Rap都源於R&B,并且同時保存著不少R&B成分。
什么是HOUSE? HOUSE是於八十年代沿自 DISCO發展出來的跳舞音樂。 這是芝加哥的DJ玩出的音樂, 他們將德國電子樂團Kraftwerk的一張唱片和電子鼓(Drum Machine)規律的節奏 及黑人藍調歌聲混音在一,House就產生啦~ 一般翻譯為"浩室"舞曲,為電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4/4拍的節奏, 一拍一個鼓聲,配上簡單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聲歌唱. DISCO流行后,一些DJ將它改變,有心將DISCO變得較為不商業化, BASS和鼓變得更深沉, 很多時變成了純音樂作品,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數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簡短句子,往往沒有明確歌詞。 漸漸的,有人加入了LATIN(拉丁)、 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島)、 RAP(說唱)或 JAZZ(爵士)等元素, 至八十年代后期,HOUSE沖出地下范圍,成為芝加哥、紐約及倫敦流行榜的寵兒。
為什么會叫"House"呢?就是說只要你有簡單的錄音設備,在家里都做得出這種音樂~House也是電子樂中 最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
Cher唱的Believe 就是個好例子.而M-People可說是House代表團體.House舞曲在1986年開始流行后,可說是取代了Disco音樂.
House可分為:
Acid House 也就是融合了TB-303的Acid聲的House樂
Deep House 有著相當濃厚的靈魂唱腔,又叫作Garage,蠻流行化的. 像Real Mecoy, M-People, La Bouche都是Garage團體.
Hard House 簡單來說,就是節奏較重,較猛的House.
Progressive House 這類House沒啥靈魂唱腔,反而比較注重旋律和樂曲編排.有一 點像"演奏類"的House樂. 像SASH!的專輯It's My Life便是很好的Progressive House專輯.
Epic House 就是"史詩"House. Epic House有著優美,流暢的旋律和磅礴的氣勢, 很少會有vocal在里面(幾乎是沒有!). BT的音樂就是很棒的Epic House,而他也被稱作"Epic House天皇". 其實連Rock也有"Epic Rock"
Trible House 想像一下:帶有非洲原始風貌或是印地安人的鼓奏的House是啥樣? 這就是Trible House~ 這種House除了有一般House穩定的節奏外,在每拍之間,會加入一些帶有原始
風貌,零碎的鼓點. 蠻有趣的~ 不過,House的范圍太廣了,大家也不用硬要把一首曲子分類.這些只是告訴大家,House很多種"而已。 到了九十年代, HOUSE已減少了那前衛、潮流色彩,但仍是很受歡迎的音樂。
[歐美音樂大家聽]
什么是Britpop? Britpop雖有個“ Pop"字,但其實是 Rock的一種,源於九十年代英倫,中文可譯為“英式搖滾”,這是英倫樂壇對美國 Grunge潮的一個回應,主要是以樂隊形式出現。不過, Britpop風格其實十分廣泛,如 Oasis是結他搖滾樂隊, Blur則 Pop很多,而Pulp則接近 Glam Rook及跳舞風格,不過他們都被列作 Britpop。
英國 Britpop代表人物: Oasis 、Blur 、Suede 、Pulp 、Radiohead
什么是 Trip-Hop?
Trip-Hop是英倫/歐洲跳舞音樂的一種,它的名字來源是“ Trip+ Hip-Hop= Trip-Hop”,因為它發源自英國的Bristol,因此最早時稱作“Bristol Hip-Hop”。由于把把Hip-Hop(其實很多音樂都是架構在Hip-Hop上的……不知啥是Hip-Hop的去看看跳街舞的人, 他們多半是用Hip-Hop音樂來跳的。)節奏變慢(有時很慢很慢)加入一些迷幻的味道,如很陰沉,肥厚的Bass,輕微但迷幻的合成音效,或是些唱片的取樣,有時可能連唱片的雜音都會被“故意”取樣進去。所謂“ Trip”,指迷幻,氤氳的藥物【旅程】,所以, Trip-Hop是種慢板的迷幻的、有 Jazz感覺的、迷糊的、帶點 Hip-Hop節奏的 Break beat音樂。它雖然隸屬跳舞音樂類,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跳一般跳舞音樂所有的明確節拍特色相去很遠。
外國 Trip-Hop代表人物: Trip-Hop中公認的鐵三角ortishead、 Tricky、 Massive Attack 、Mandalay Moloko 、Coldcut
什么是 Gangsta Rap?
Gangsta Rap是 Rap的一種,以 Rap的內容多與都市罪案有關,充滿暴力、色欲感受,這是反映現實的一種音樂路向。 Gangsta Rap於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國興起,音樂Rap中的強悍尖銳派,在美國大受歡迎,唱片銷路甚高。而不少 Gangsta Rap樂手本身真正“參與”現實中各式罪案,部分更因而入獄甚至死亡,可說是真正反映現實兼令人觸目驚心的樂種。
Gangsta Rap代表組合: Ice-T、 Ice Cube、 Dr. Dre、 Snoop Doggy Dogg、 2 Pac、 Geto Boys
什么是 Synth Pop?
Synth Pop中的“ Synth”,即 Synthesizer,顧名思義, Synth Pop就是“由 Sythesizrs炮制出來的流行樂”,當然除 Synthesizers外還會用上其他電子樂器如電腦及鼓機等等。 Synth Pop於八十年代初期開始流行,至八十年代中開始沉寂,當年在香港也曾掀起過一陣熱潮。Synth Pop的特點是科技感強,有時會頗冰冷,歌曲多是“三分鐘流行曲”(3-minutes Pop),很多時 Synth Pop樂手會作入時打扮。
Synth Pop代表組合: 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 Duran Duran、 OMD、 Gary Numan
什么是 ORCHESTRA ?
ORCHESTRA就是管弦樂團,它分成四部分: 1弦樂,包括小提琴、大提琴等, 2銅管樂 3木管樂和 4敲擊樂四組。弦樂組每種樂器有多人演奏(豎琴除外),四組演奏者由一人統籌兼領導,他就是樂團的指揮。ORCHESTRA於17世紀出現,到18世紀因海頓和莫扎特的作品而清楚地建立模式。19世紀加入了些新樂器,樂團人數加大。 ORCHESTRA是西方古典/正統音樂的正宗。西方流行/搖滾樂也經常運用 ORCHESTRA的部分或全部團員協助演出。
什么是 CHAMBER POP?
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貴、精致的一種流行樂,它有一定的古典音樂感覺。 CHAMBER MUSIC一詞來自古典音樂,中文叫“室內樂”,是種小組弦樂演奏曲式,氣氛高雅。CHAMBER POP於九十年代興起,是對當時的 LO-FI及 GRUNGE的一種反應,強調優美的旋律、精致的配樂、乾凈的錄音,每每多用弦樂、管樂制造巴洛克時代的音樂感覺。外國代表樂隊有 THE DIVINE COMEDY, RIALTO, ERIC MATTHEWS及 BALLE & SEBASTIAN等,香港則有黃耀明、部分的彭羚、部分的 MULTIPLEX等等。
什么是民歌( FOLK)?
民歌( FOLK) 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原始/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 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樸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美國民歌手 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說是最早的民歌唱片錄音,所以普遍被認定是現代民歌( FOLK)的祖師。之后 PETE SEEGER、 THE WEAVERS繼續推動這類音樂,六十年代越戰,反戰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為時代的呼聲。后民歌向 POP、ROCK及都市化發展, BOB DYLAN發明了 FOLKROCK、 SIMON & GARFUNKEL發展出中產口味的都市 FOLK POP,風行一時。八十年代 SUZANNE VEGA、TRACYCHAPMAN等走出一種更富現在都市感覺的 URBAN FOLK(城市)/ CONTEMPORARY(當代) FOLK路線。民歌 (FOLK)在英國、香港等樂壇也發展出不同的面貌。民歌(FOLK)近年較新的發展是與 NEW AGE結合(如 ENYA),及與 TRIP HOP結合)如 BETH ORTON)。
什么是 BOSSA NOVA ?
BOSSA NOVA是種帶 JAZZ味道的巴西音樂, 1950年代作曲家 ANTONIO CARLOS JOBIM將巴西音樂節奏與美國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輕松、懶洋洋、浪漫乃特色。每兩個 BAR的第1、4、7、11、14拍為重拍。歌手 JOAO GILBERTO的純厚歌聲是 JOBIM音樂的出色拍檔, 5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后大受歡迎,其他著名 BOSSA NOVA樂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著名的歌曲為“THE GIRLFROM IPANEMA”。 OSSA NOVA於60年代最流行,其馀年代亦不斷有捧場者。
什么是 CLASSICAL POP ?
CLASSICAL POP是指帶古典響樂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樂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類,例如 THE BEATLES的“ELEANORRIGBY”就是。澳洲樂隊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類。如果說 CLASSIC POP,則是指經典的流行曲。
什么是ACAPPELLA ?
ACAPPELLA是指沒有樂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純以人聲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過今天我們說 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種唱法,連樂器伴奏都由人聲唱出。 ACAPPELLA的相反是 INSTRUMENTAL,即純音樂樂曲,任何類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樂隊有姬聲雅士等。
什么是 WORLD MUSIC?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觀點的詞匯,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流行曲的音樂,通常指發展中地區或落后地區的傳統音樂,例如非洲及南亞洲地區的音樂,有些地區如拉丁美洲的音樂,則能普及到自成一種類型。今天大家說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與西方音樂混和了風格的、改良了的傳統地區音樂。非洲的 KING SUNNY ADE,東歐的DON BYRON,中國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樂迷較熟悉的 WORLD MUSIC樂手。
什么是 DREAM-POP?
DREAM-POP是種“夢”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種迷離的氣氛,多*SYNTHESIZERS(電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電結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聲重,歌詞也往往有夢般的詩意色彩。代表樂隊有 COCTEAU WINS、 LISA GERMANO、 ST. 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中文歌手以王菲為首,代表作有 “迷路”、“DI-DA”等。
什么是 NEW AGE?
NEW AGE是種寧靜、安逸、閑息的音樂,純音樂作品占的比重較多,有歌唱的占較少。 NEW AGE可以是純 ACOUSTIC(即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電子化的,重點是營造出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洗滌聽者的心靈,令人心平氣和。 NEW AGE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音樂說可以治病,也有不少與打坐冥想有關,這與 NEW AGE思潮哲學有莫大關系。 NEW AGE音樂通常被目為頗為中產階級的音樂,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樂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什么是Electrophonic Music?
何謂Electrophonic Music(電子音樂)?隨著時代的演進,音樂家有了更多制作音樂的方法。所謂電子音樂,就是以電子合成器,音樂軟體,電腦等所產生的電子聲響來制作音樂。電子音樂范圍廣泛,生活周遭常常能聽到,在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國語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過以電子舞曲為最。很多人認為電子樂是一種冷冰冰,沒有感情的音樂。其實電子樂也可融入Rock、 Jazz甚至Blues等多種元素而充滿情感的。 電子音樂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House 、Techno、Ambient、Trance、Psychedelic Trance、 Breakbeat、 Brit-Hop、 Big-Beat、 Trip-Hop、Drum'n'Bass、 Jungle、Electro、Dub、Chill Out、 Minimalism。
什么是Techno ?
Technology, 即表示“高科技舞曲”啦!利用電腦,合成器合成,做出一些特殊音效,這種音樂常常是許多音效組合起來的。 Techno的節拍也是4/4拍,但速度較House快,且聽起來具重復性,較強硬,較機械化,所以某些人稱Techno為“工業噪音”,但某些還是會注重旋律的。 Techno起源于美國底特律,有三名DJ: 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 Juan Atkins嘗試將電子樂與黑人音樂結合,而產生了Detroit Techno。 Detroit Techno通常較平緩, 不像一般的Techno那樣強勁,可說是現代Techno的起源。
什么是Ambient ?
聽起來起伏不大,但其實一直在做改變,像是長時間的音效, 或是漸進式的音樂編排等等,常會營造出有層次的空間感,所以被稱為“情境音樂”, 且常對於生活周遭的聲音做取樣,如人聲、汽車聲,甚至是其他音樂的旋律……等等。為70年代的Brian Eno所創,是一種很“高深”的電子音樂。后來Ambient也有分支,如Ambient House、 Ambient Techno……等等。相信大家從字面上就能了解,其實在很多種音樂中都會有Ambient的影子,甚至某些古典樂中 也有Ambient的味道。
什么是Trance?
迷幻舞曲,由Techno演變而來,聽了會讓你有“出神”的感覺,但還是保有舞曲的律動,很注重Bass的表現,某些聽了會有“催眠”的效果。拍子也是以4/4拍為主。不過我也有聽過用Breakbeat的(下面會介紹), 如Sven Vath的專輯Fusion。
什么是Psychedelic Trance?
又名Goa Trance,發源于印度的一個小島上。Goa即為這小島的名字。旋律常帶有印度風味。這類Trance的特徵,就是很重視旋律,音符之間的細微變化,且常有重疊的旋律,和高亢的TB-303聲音出現。有點Ambient的味道。
什么是Break beat?
不像House的拍子Boom-Boom-Boom-Boom那么規律,而是以破碎的節拍呈現,像是切分拍。如在兩拍中加入小碎鼓,等等,Breakbeat只是一個總稱而已,有很多種音樂都屬Breakbeat,如以下的Brit-Hop、Big-Beat、和黑人的Hip-Hop便是一種。
什么是Big-Beat?
“大節拍”,把Brit-Hop變得更快,節奏更重,更有搖滾的味道,可說是將Brit-Hop改良后, 更成熟的一種曲風,你可以想像一下又重又碎,又有點快的節拍是什么樣子。如The Prodigy、The Chemical Brothers、 Fat Boy Slim即是Big Beat的“大角”。
什么是Drum N' Bass?
對某些人來說,Drum N' Bass的音樂可能很煩,因為Drum N' Bass很注重在節奏上玩花樣,還有Bass的表現, 像是很快很快,復雜的碎拍,以及運用各種不同的電子鼓,或是取樣而來的鼓聲。因此Drum N' Bass也是Breakbeat的一種。4Hero為Drum N' Bass的知名樂團。
什么是Jungle?
Jungle就是Drum N' Bass的前身。Jungle的速度比Drum N' Bass快很多,而且節拍更為復雜,比較強悍,有時會搭配一些Rap,不像Drum N' Bass會融合一些Jazz、Soul等元素,聽起來比較柔(當然這是和Jungle比起來)。連“搖滾變色龍” David Bowie現在都搞起Jungle了。
什么是Electro?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時還沒有House、Techno……這類玩意兒,電子音樂也較不盛行,只有Electro這類電子音樂而已。 Electro可說是純粹以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長得有點像Keyboard)來發聲的音樂,通常蠻輕柔的,且常使用Roland公司的鼓機(Drum Machine)TR-808來發鼓聲。德國的Kraftwerk樂團可算是代表。 現在的Electro音色比以前明亮,透明許多。后來一些DJ利用Electro變形成了一種Hip-Hop樂,被稱作Old School。現在的Fatboy Slim(流線胖小子)也融合了一些Electro和Old School在音樂中。
什么是Dub?
Dub可說是將歌聲抽離只剩下音樂的Reggae(瑞格,也有稱之為雷鬼,一種很有節拍性,唱腔特別的南美黑人音樂)。而將Dub運用在電子樂上,則是將部份歌聲抽離,將Bass和鼓聲加重,并且加入大量的Echo(回音)等效果。這種技術常在現場表演時,將歌曲重新混音(Remix)呈現。像Massive Attack 的專輯Protection便由Mad Professor從Trip-Hop音樂混音成了Dub版本。
什么是Chill Out?
這只是一種統稱而已。在舞池旁邊,常會有一個區域,或是小房間,里頭會放一些較緩和,較平靜的音樂,讓舞客跳完舞后緩和情緒,休息一下,以放Ambient音樂為主,所以會叫“Chill Out”(冷卻)就是這個緣故。The Orb可說是Chill Out音樂大師。
什么是Minimalism?
這被翻譯成“極小派樂風”,在Ambient和Techno的音樂中常聽的到。帶有Minimalism的曲子有著重復性的旋律,還有一種特別的律動,感覺上像一種特別的頻率一樣讓你聽了會有被催眠的感覺。Jeff Mills的作品就屬于Minimal Detroit-Techno,帶有相當的迷幻色彩
音樂科普知識 篇2
古典音樂被很多人認為深奧難懂,許多人都不敢或者說是不愿意接受古典音樂;許多愿意嘗試接受它的人又不知如何開始欣賞古典音樂。其實對待古典音樂,未必每個人都要象學者般研究它,也未必要具有高深的音樂知識。只要肯嘗試接觸,就是非常好的開始。
只要喜愛古典音樂,隨著接觸的時間增加,自然你就知道如何欣賞學習了。一個古典音樂的愛樂者,在接觸音樂作品時應該具備的基本概念是:人類的藝術是一種需要經過了解、溝通,才能夠真正進入欣賞層次的心靈活動,美術、建筑、雕刻、音樂皆然。不可諱言的,這當中必定得花去一點兒時間做些功課才行,惟很多入門的人才一聽到要做功課,就立刻打起退堂鼓來了。其實,做音樂功課是一點兒也不困難的,也沒有什么太大的麻煩,一般來說,淺顯的認知即已足矣,只要手上擁有簡述樂派風格的資料或書本,從中獲知各樂派音樂風格的特征即可。
首先,你需要一本很好的音樂辭典等工具書,如:“外國音樂辭典”、“古典音樂欣賞”、“音樂圣經”、“CD指南”等。以便對西方音樂史、作曲家等有一初步的認識,了解西方音樂史不同時期的各種流派的劃分,主要作曲家及代表作。
中世紀時期(MEDIEVAL PERIOD)(1450年前)
這個時期以教堂音樂為主, 大多是單聲部音樂,如格里高利素歌(GREGORIAN CHANT)等,由于時間的久遠, 人們已經無法知道具體的作曲家的姓名。
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 PERIOD)(1450-1620xx年)
這個時期是人類藝術的再生,音樂的理論及實踐得到極大的發展,以圣經故事為主,創作了大量的教堂音樂,彌撒曲、安魂曲等。
巴洛克時期(BAROQUE PERIOD)(1600-1750年)
這一時期音樂有了長足的發展,產生了一批偉大的音樂家,如巴赫、亨德爾、維瓦爾第等等。
古典主義時期(CLASSICAL PERIOD)(1750-1820xx年)。
這一時期作曲家按曲 式與結構方面的某些基本傳統概念作為表達樂思的自然構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是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
浪漫主義時期(ROMANTIC PERIOD)(1820-)。
最廣義地講,從古典主義時期到浪漫主義時期的轉變,可以說是從共性到個性的重點的轉移。這一時期的風格與技術的變化可以清晰地在三方面看出:一是和聲,變化音迅速發展;二是樂隊;三是樂器演奏技巧。另外的一些變化如旋律風格的變化(小型曲式更為抒情, 大型曲式更為華麗);節奏風格的變化(節奏更為夸張);以及曲式上的變化(更 多地追求織體的前后連貫,主題更加“有機”地發展和演化)。可以說這是音樂史上百花齊放的時期,這一時期造就了無數的作曲家。
20世紀及以后(1900-現在)。
這一時期產生了新古典主義、新浪漫主義、印象主義等流派。
中世紀時期(Medieval Period)(1450年前)
這一時期主要是羅馬天主教會所保存的在教堂中廣為演唱的單聲部歌曲集。大多用于兩種禮拜儀式:一是彌撒,歌詞為紀念基督最后晚餐及其獻身事跡,這是教 堂儀式的中心;二是日課,就是修道院每天詠唱的八課圣事,主要以詩篇為主。
巴洛克時期(Baroque)(約為公元1600—1750)
這一時期的音樂是現代演奏會的先河。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樂帶有顯見的特性: 華麗、復雜、藻飾、扭曲, 著重于超現實和雄偉宏奇, 這些特質都能彼此融會貫通。如果說文藝復興時代(以及后來的古典時代)代表著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現, 那么巴洛克時代 (及后來的浪漫時代)就是代表著騷動、不安和疑慮。四聲部的和聲, 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數字低音」 (figured bass) 都產生于巴洛克時代;舊有的教會調式消逝, 大小調音階系統和沿用至今的相關調性之崛起, 是巴洛克時代大事。另外, 節奏思想也在這個時代萌芽, 也就是在音樂曲譜中加入小節線。這些形式日后直接衍生為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前奏曲與變奏曲。不過巴洛克時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曲式--如觸技曲、幻想曲、序曲和主題模仿(古幻想曲) 。
古典主義時期(Classicl)(約公元1750—1820)
因為這一時期的三位代表性人物: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生活與創作主要都在維也納,因此又被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或“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此時期作家中,莫扎特的小夜曲、嬉游曲等都很具親和力。海頓的第一、二號大提琴協奏曲也會是很適合入門者欣賞的曲目。至于貝多芬的作品,轟轟烈烈的音響俯手可得,個人比較欣賞他的小提琴奏鳴曲《春》、鋼琴奏鳴曲《悲愴》、《熱情》、《月光》。
浪漫主義時期(Romanticism)(約為公元1820—1900)
這一時期的音樂更注重表達人的精神境界與主觀感情,對自然景物的表現也愈加突出,創作上對民族和民間音樂的利用更加重視與頻繁。19世紀中后期出現了以振興本民族音樂為己任的民族樂派。在音樂體裁上出現了新的器樂獨奏體裁,如夜曲、即興曲、敘事曲、諧謔曲、幻想曲與無詞歌等。此時期作品風情萬種,各自獨具特色,入門曲目有舒伯特藝術歌曲精選、《美麗的磨坊少女》;蕭邦夜曲、鋼琴協奏曲第二號;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第一、二號;華格納歌劇序曲集;布拉姆斯交響曲第一、三號;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號;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第二號、《帕格尼尼主題與變奏》;拉羅《西班牙交響曲》;拉威爾鋼琴協奏曲G大調。
20世紀的作品有布列頓的《青少年管弦樂指引》、《小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的《保欽奈拉》、《彼得洛希卡》,以及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奏鳴曲第七號、鋼琴協奏曲第一號。在此推薦德國作曲家亨德密特的《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畫家馬席斯》交響曲,以及美國作曲家科普蘭的《馬術競技會》、《一個平凡人的號角》。
音樂科普知識 篇3
在學習了消防知識后,我受到了啟迪,開拓了思維,獲益匪淺。
消防的方針是以預防為主、消防結合,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一、認清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火災的發生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最突出、危害最大的一種災難,是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安全、財產安全的大問題,所以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安全就是效益”、“消防工作是其他工作的保障”,牢牢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將安全生產工作放到尊重生存權、尊重人權的高度,本著對社會,對公眾負責任的態度,明確責任,狠抓落實。時刻做到居安思危,警鐘長鳴,防患于未然。
二、加強消防常識的學習。火魔無情,當我們被困在火場內生命受到威脅時,在等待消防救助的時間里,如果我們能利用地形或身邊的物體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就可以讓自己的命運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為生命贏得更多的“生機”。火場逃生不能只能希望于“急中生智”,只有靠平時對消防知識的學習、掌握和儲備。危機關頭,才能應付自如,從容逃離險境。所以我們一定要熟悉掌握滅火器材的使用,火場逃生,人員疏散及自身自救的方法。
三、保持良好的心態。“只有絕望的人,沒有絕望的處境。”當面對滾滾的濃煙和熊熊的烈火,保持良好的心態,鎮靜自若尤為重要。因為只有保持平靜的心態,才能冷靜理智地去實施消防自救和逃生,就極有可能拯救自己,甚而助救他人。反之,就會出現不辯方向,慌不擇路,致使失去有利的逃生機會。
經過學習科普知識,尤其是消防知識,使我對消防有了更進一步了解認識,當真正火災到來時,我們一定要記住以下的原則:
1、“報警早,損失少”這是人們在同火災做斗爭中總結出來的一條寶貴的經驗。
科普知識心得體會共3篇心得體會,學習心得
2、“邊報警,邊撲救”在報警的同時要及時撲滅初起之火。
3、“先控制,后滅火”在撲救可燃氣體、液體火災時,應首先切斷可燃物的來源,然后爭取滅火一次成功。
4、“先救人,后救物”在發生火災時,如果人員受到火災的威脅,人和物相比,人是主要的,我們應貫徹執行救人第一,救人與滅火同步進行的原則,先救人后疏散物資。
消防安全治理應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把消防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火災帶來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卻往往被忽視,被麻痹,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確實發生了事故,造成了損失,才會回過頭來警醒。這就是因為沒有把防范火災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導致的。“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這十八個字是二十多年前提出的,至今仍是消防安全治理的主旨所在。而做好預防工作的要害就在于提高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在校園中,應該以消除火災隱患、提高防火意識為目的,不作口頭文章,以實際行動和措施來切實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音樂科普知識 篇4
“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燦爛的一枝。千百年來,人類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斷擴展著對神氣大自然,對奇妙的科學以及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在永不停頓的對未知領域的探究中,人類建構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嗎動物為什么要冬眠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回事我們能不能跨越時空這些問題一直伴隨著我,為了解開這些我不懂的“迷”我選擇了《學生探索百科全書》,我希望它可以給我帶來這些我不懂得的問題的答案。
科普讀物讀書筆記這本《學生探索百科全書》共分為三章_自然探索、科學探索和歷史探索。三章的排版都做的很好,讓讀者很容易便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三章都按照各自的特點分為若干節,各節在結構設計上均采用場面宏大的主圖以及精彩紛呈的配圖以增強視覺沖擊力,讓讀者在準確的文字描述、嚴謹的原理揭示中愉快地踏上新奇的探索之旅,輕松地掌握的百科知識。
讀過這本書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它對我帶來的好處。首先我在第一章的自然探索中,我了解了來自宇宙深處的信息、漫長的生命之旅在第二章的科學探索中,我了解了無處不在的黃金分割、四色之迷、尋找“幽靈粒子”、我們能不能穿越時空……等等等等,這些知識又是我了解到了科學,學會了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理論,科學的發展,科學的分析這些重要的東西,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聞異事我也可以通過科學說法來解答他,這些知識都豐富了我的生活經驗,讓我不斷的健康成長。
在第三章的歷史探索中,我了解到了絲綢之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埃及艷后、金字塔工程……等等等等。歷史使人明智,因為了解歷史,可以學習前人的正確做法,并且改到自己的錯誤作風,這樣可以使人們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坎坷,為自己鑄造一條平平的道路。
看吧!一本知識讀物給我們帶來了多么大的益處,在這個講究科學的時代,如果我們不多學習一些有關科學的知識的話,我們肯定會被這個時代所漸漸的遺忘,我們只會一點一點的落后,選擇一本好的科普類讀物吧,相信它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獲!
兒童讀物讀書筆記《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記》發表于1720xx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說。
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間,并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后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讀著讀著,我仿佛隨著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樂科普知識 篇5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
海嘯在許多西方語言中稱為“tsunami”,詞源自日語“津波”,即“港邊的波浪”(“津”即“港”)。這也顯示出了日本是一個經常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觀察、預測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
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后,由于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卷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并形成“水墻”。
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此外,隕石撞擊也會造成海嘯,“水墻”可達百尺。而且隕石造成的海嘯在任何水域也有機會發生,不一定在地震帶。不過隕石造成的海嘯可能千年才會發生一次。
海嘯同風產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異的。微風吹過海洋,泛起相對較短的波浪.相應產生的水流僅限于淺層水體。猛烈的大風能夠在遼闊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動深處的水。而潮汐每天席卷全球兩次.它產生的海流跟海嘯一樣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嘯并非由月亮或太陽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動所產生,或由火山爆發、隕星撞擊、或水下滑坡所產生。海嘯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夠超過每小時700千米,可輕松地與波音747飛機保持同步。雖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嘯并不危險,低于幾米的一次單個波浪在開闊的海洋中其長度可超過750千米這種作用產生的海表傾斜如此之細微,以致這種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經意間就過去了。海嘯是靜悄悄地不知不覺地通過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淺水中它會達到災難性的高度.
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
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
海海嘯時掀起的狂濤駭浪,高度可達10多米至幾十米不等,形成“水墻”。另外,海嘯波長很大,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嘯到達岸邊,“水墻”就會沖上陸地,對人類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
海嘯中如何逃生?
一、地震是海嘯最明顯的前兆。如果你感覺到較強的震動,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海口。如果聽到有關附近地震的報告,要做好防海嘯的準備,注意電視和廣播新聞。要記住,海嘯有時會在地震發生幾小時后到達離震源上千公里遠的地方。
二、海上船只聽到海嘯預警后應該避免返回港灣,海嘯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險。如果有足夠時間,船主應該在海嘯到來前把船開到開闊海面。如果沒有時間開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離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三、海嘯登陸時海水往往明顯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異常快,立刻撤離到內陸地勢較高的地方。
四、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急救包,里面應該有足夠72小時用的藥物、飲用水和其他必需品。這一點適用于海嘯、地震和一切突發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