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府好家規觀后感(精選5篇)
2022天府好家規觀后感 篇1
1月18日,四川省紀委機關、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明辦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征集“天府好家規”的通知》,面向全省、全社會各行、各事業單位職工以及普通社會家庭”征集經典家訓家規、優秀家風家訓故事,最終將在全省評選、表彰十佳“天府好家規”。《通知》要求全省各市(州)紀委機關、黨委宣傳部、文明辦認真做好“統籌協調”工作。
四川省委宣傳部專門印發《關于在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好家規集中宣傳報道的通知》,對天府好家規評選活動宣傳報道工作進行具體安排。目前,活動進入全面征集階段。各地各部門進展情況如何?記者從活動組委會了解到,全省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不斷推進,已征集到了大量感人至深的家規家訓好故事,不少受訪者對自己家規家訓的感悟和再理解、再認識,更是引人深思。
中國古代有許多名門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規家訓,其后人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會相對遵紀守法,這其中家風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因為這些族人從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風對他們有著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同時,有明確文字記載的家規家訓對他們有著強烈的道德約束力。今日,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加強黨員干部家風作風建設,這些傳統資源無疑都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
父子相傳,精神相繼。父母是子女言傳身教最好的典范,為人父母樹立道德上的典范,養成良好的家風,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親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被紀曉嵐稱頌為“行求無愧于圣賢,學求有濟于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時,對子女教育亦非常嚴苛。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其子女也得以傳承父輩精神,為后人所稱道。
要想為子孫后代樹立良好家風,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堅守原則。自己作出典范,無論是在多么惡劣的政治環境中,始終保持清廉本色,這才能夠成為后人的榜樣。現在的黨員干部也要先做到自身過硬,這樣才能正人正己。同時,家風也需要有意識的養成,對子女親屬的不當行為要時常提點,才能及時矯正,筑牢思想防線。
2022天府好家規觀后感 篇2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需要民主,不可家長制、一言堂,但必要的家規是不可缺少的。家長可與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孝敬父母”行為規范。
曾國藩不僅帶頭事親至孝、以身垂范,而且反復告誡家人說:今人都將“學”字看錯了,若細讀“賢賢易也”一章,則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于“孝悌”兩字盡一分便是一分學,盡十分便是十分學;何不日日在“孝悌”兩字上用功…務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無一時不安樂,無一日不順適;下而兄弟妻子皆藹然有恩,秩然有序,此真大學問也。
顏氏家訓寫到:生子咳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就是應在嬰兒識人臉色、懂得喜怒時,就加以教導訓海,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規范他們的行為。
【吸收古代家訓的精華】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一個擁有優秀家訓傳統并貫徹良好的家族,可以令其子孫后代人皆君子淑女,人才輩出,香火永續。……
從小抓起、從小事做起——
【讓孩子在親身實踐體會到父母的辛苦】
讓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著手塑造和培養。如:平時教育孩子要關心父母的健康,要幫父母分擔憂愁,要幫助父母做家務。當孩子不會時,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錯事時,不要橫加指責;孩子做得好時,要多表揚鼓勵。孩子只有在親身實踐和體驗中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嘗到為別人付出的快樂。 當孩子“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當為他們多做事”的觀念逐漸形成時,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義務感和責任感。這也是當代孩子最缺乏的。因為他們平時只知道接受愛,而不知道付出愛,沒有學會關心和感激。家長千萬不要這樣想:孩子還年幼,主要任務是學習,只要學習好了,什么也不用干。而是要轉變觀念:不要以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好孩子的標準是多方面的,孝敬父母就是一個重要的標準。
【寵溺只會助長孩子的自私】
計劃生育的今天,往往是一個孩子有6個老人來寵愛,過分的溺愛導致了孩子自私霸道的性格,不會為別人考慮,做事不顧后果,認為不管犯了什么錯,別人都會像家長一樣原諒他們,以致釀成大錯……
結語:子欲孝而親不待 別在孝上欠賬當某天,
父母吃飯漏嘴的時候,把飯菜留在衣服上時,千萬不要責怪他們,想一想,當初父母是如何把著手給我們喂飯的。當某天,父母大小便失禁的時候,弄臟了衣服,不要埋怨他們遲鈍,想一想,我們小時候,父母是如何為我們擦屎擦尿的。當某天,父母說話忘了主題,給他們一點回想時間,讓他們想一想再說,其實談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有我們在旁邊,聽他們說下去,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當記者問比爾蓋茲,世上最不能等的是什么。比爾蓋茲沒有說是機會,沒有說是金錢,他說的是盡孝……當給父親捶捶背的時候,忽然發現從小爬在地上,讓我當駿馬騎的那個挺直脊梁早已彎曲,再也挺直不起來了;當我忽然發現父母的白頭發的時候,還能數的過來嗎?父母老了,行孝不能等啊。扔兩個錢不能叫孝順,要用心做事,用情做人。和父母說話,放低點聲調,多一點包容……
2022天府好家規觀后感 篇3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汲取家規家風中的精華,多渠道、廣角度、全方位挖掘四川好家風、好家訓、好家規,并對典型家庭、典型人物進行全方位宣傳,展示四川人的家國情懷,省紀委機關、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決定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天府好家規”征集評選活動,將評選表彰四川省十佳“天府好家規”。
下面談談我對該活動的感想:
沒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但一般家庭明列條文的家規,并不多見,多是約定俗成的家規。
在xx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指出,抓好作風建設,在加強黨性修養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關于家風,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家風。一般農家,勤儉為本,孝敬老人,對親友禮尚往來,對鄰里和睦相處,對社會惜老憐貧,這便是好家風。
家風建設修身為先。打鐵還需自身硬,完善個人修養,是社會道德規范的延續,也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傳承。修身一方面是提高個人道德素質,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另一方面,作為領導干部要懂得知足,提高自身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鑒別力。魏征說:“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領導干部應將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的思想深深烙入腦海,淡化個人得失,在為民務實中實現個人的價值。 家風建設重在傳承。中國傳統教育講究言傳身教,教育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播,還是道德修養的映射。在家風建設上,古語說,母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優秀的個人修養是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和為人處世感染下一代的。家風
正,影響給孩子骨子里的正氣和正義是必然的,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釋放出來的自然是正氣,面對歪風邪氣乃至破壞黨風政紀的貪腐投機行為,便有一種本能的拒斥。
家風的形成,靠家庭世代沿襲,靠一代代人的言傳身教才能形成。家風好,受世人稱贊,家庭成員也感到自豪,家庭的社會地位自然也高。
通過對“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的學習,我會不斷加強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和黨性修養,求真務實地把各項工作做到實處,用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樹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能沖得出來,危難時刻能站得出來,把領導交給我的各項工作做實,做細。
2022天府好家規觀后感 篇4
在儒家經典《禮記·大學》中載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說,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的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要整頓好家的人,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修養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整頓好了,然后國家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了,然后天下平定。“齊者,整治也。”古人認為,家與國緊密相連,密不可分,只有善治其家者,才會善于從政,善治其國。“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在治家之道上,有很多著名的家訓,而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的《家訓百字銘》則是家訓中的突出代表。《家訓百字銘》全文為:
“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過境。勤讀圣賢書,尊師如重親;禮義勿疏狂,遜讓敦睦鄰。敬長輿懷幼,憐恤孤寡貧;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字紙莫亂廢,須報五轂恩;作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處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兒孫堅心守,成家種義根。”
末學最近研習佛學知識,結合自己的持家經歷,再來看這段百字家訓,不禁感慨萬千,受益匪淺。現與眾同修共同分享心得體悟。
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過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順是中華民族歷來的傳統美德。在佛教里,更是將孝道作為衡量學佛人修行深淺的度量,在經典中一再強調,如《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佛說盂蘭盆經》、《孝子經》、《大方便報恩經》等。人之孝心,亦如法之正軌,孝道一行,家道全也。一個懂得孝順父母的人,必能惠及自身、周遭,乃至天下。古語說“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還需父子兵”,兄弟間理應相互幫助,相互關心。我們持家立業,必須得注重孝道,維系好家庭成員之間的良好關系,不遺余力。無論是孝道也好,丹誠也罷。都是慈悲的體現,慈悲是沒有度量,沒有盡頭的。這二十個字,是告誡后代們要注重孝道和慈悲,才能團結齊心,創建和美家庭。
勤讀圣賢書,尊師如重親;禮義勿疏狂,遜讓敦睦鄰。“書到用時方恨少”,如果我們平時能夠勤學苦練,一旦真正用到知識的時候,也不會驚慌失措。范仲淹在年輕時一度連夜苦讀,凌晨舞一通劍,夜半和衣而眠。別人看花賞月,他只在四書五經中尋樂,數年之后,他深諳儒家經典,吟詩作對,順手拈來,成為一代文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讀書很重要,尊敬師長更重要,我們應該向敬重父母一樣尊敬師長。遵守禮儀,謙遜忍讓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如果一味疏忽,用狂妄的心態去為人處事,必將事倍功半,得不到理想的結果。“遜讓敦睦鄰”,即是說,唯有謙遜忍讓,用寬厚和善的態度,才能促進鄰里和睦。這二十個字,是告誡后代們要知道謙卑寬厚,能夠彬彬有禮、友好待人,才能廣結善緣,贏得福報。
敬長輿懷幼,憐恤孤寡貧;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尊老愛幼歷來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體恤鰥寡孤獨與弱勢群體同樣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品德。像現在在公交車上設有老弱病殘席,在乘車時設有老弱病殘孕專用通道,為百姓辦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就是“敬長懷幼”、“體恤孤貧”的直接體現。大至一個國家,中至一個團體,小至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種情愫,能夠發揚“敬長輿懷幼,憐恤孤寡貧”的精神。“滿招損,謙受益”、“公生明,廉生威”,我們為人處事,要具備謙虛與廉明的品質,千萬不要驕傲自滿、恃權傲物。這二十個字,是告誡后代們要知道尊老愛幼、富有同情心,能夠戒驕戒躁、謙恭廉明,才能樹立威信,為人信服。
字紙莫亂廢,須報五轂恩;作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敬惜字紙是中國文化傳統理念之一,在科舉制度的影響下,出于對文化與文字的崇敬,古人認為應當對字紙,即寫有文字的紙張表示尊敬和愛惜。中國佛教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在《普勸敬惜字紙及尊敬經書說》中云:“字之恩德,說不能盡。敬惜書字,福報甚大。”即便是現在,珍惜字紙也是環保和節約資源的重要方式。“五轂”即“五谷”,指稻、黍、稷、麥、豆,泛指糧食作物,是人類生存的根本,是最樸素、最自然,也是營養價值極高的傳統食品。沒有“五谷”,我們的色身就無法得到供養,我們的生命也就無法繼續,所以我們應該報“五轂恩”。“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我們做事要順應天理,做人要博愛一切眾生,不能干出傷天害理、荼毒生靈的勾當,否則就會有惡報。這二十個字,是告誡后代們要知道勤儉節約、懷著感恩的心,能夠順應天理、慈悲為懷,才能廣種資糧,普利群蔭。
處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兒孫堅心守,成家種義根。何謂“八德”?即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古人處世的基本操守。宋代以“八德”為標志,形成了“以家為本”的倫理道德觀。實際上,“八德”發展到現在,就成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二十字的公民道德規范。“兒孫堅心守,成家種義根”,這兩句是對前面家訓的總結。“創業容易守業難”,這同樣適用于持家,一個家業的操持與發展,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后世如能謹遵前人教誨,以家訓為戒,才能將家業繼承得更好,將家庭操持得更好。這二十個字,是告誡后代們要切記前輩訓誡,精進勤勉,遍施善行,才能發揚祖業,有所作為。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一生坎坷,在仕途上也是幾起幾落,但其虛懷若谷、謙恭寬厚的品格一直為后世敬崇與效仿。這首《家訓百字銘》以樸實無華、言簡意賅的文字,總結出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要點,讀來朗朗上口,鏗鏘有力,不愧是家訓中的精華之作。
《三國志·魏志·王昶傳》載曰:“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厭,而能保身持家,永全福祿者也。”家庭是一個小社會,能夠操持好家務,繼承好家業,打理好家事,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從這個角度來看,《家訓百字銘》不失為一套助力于我們為人處世、操持家業的成熟理論。
2022天府好家規觀后感 篇5
從縣紀委組織觀看的“中國傳統中的家規”之范仲淹專題片中,我得到了以下的啟示:
一、要加強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警示片中黨員領導干部之所以走上違紀違法道路,根源在于他們背棄了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思想上蛻化變質。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是黨的精神支柱和靈魂,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黨員領導干部更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才能抵御住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因此自己將要堅持對黨性的深入學習和鉆研,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論水平。在學習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反面案例與正面教育相結合,注意學習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同時自己要按照黨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漸,確保不出任何違法亂紀的問題。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認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用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和中央八項規定等武裝自己,加強黨性修養,時時處處嚴于律己,牢記黨的宗旨,不斷提高自己為人民服務的能力。
二、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完成好黨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黨和人民利益之間的關系。在任何時候都要把黨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時刻注意樹立警醒意識,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持正確的立場和態度,自覺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進一步加強世界觀的改造。用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判斷,檢驗是非功過,正確行使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因此,要牢牢把握防線。要時刻警醒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夯實遵紀守法思想基礎,時刻保持平衡的心態,在名譽、職位、報酬、個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樂,謹言慎行,規范程序,按制度辦事,切實做到服務社會、服務群眾。要謹慎交友,正確處理工作和家庭的關系,時時把自己置身于黨組織和社會各級的監督之中。
三、始終堅持黨的各項廉政建設的規章制度。將腐敗份子繩之以法的事實,再次昭示世人,在社會主義中國,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黨紀面前沒有特殊黨員。一個黨員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權力多大,只要違法亂紀,終究逃脫不了黨紀國法的嚴厲制裁,以身試法者必亡。我們必須積極維護黨紀國法的嚴肅性,時刻用憲法和法律來約束自己,同時也要用黨章和黨紀來約束自己,以實際行動帶動黨風和社會風氣的進一步好轉。特別要嚴格遵守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耐得住艱苦,管得住小節,擋得住誘惑,做一個清清白白的人。因此,要不斷提高制度執行力。牢固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意識,時刻提醒自己要認真學習制度,嚴格執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把制度付諸于行為,貫穿于工作始終,提高自身防腐能力。
四、要慎重使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監督的實質是監督權力。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職責范圍內正確行使權力,盡職盡責,對黨、國家和對人民都是一種貢獻,對自己也是一種肯定;反過來,如果濫用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那就是對人民賦予的權力的一種褻瀆,同時對自己也是一種犯罪。因此,自己必須明白權力是誰給的,就應該為誰謀福利。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濫用權力,必將受到人民的懲罰。要在自己的頭腦中時刻繃著一根弦,時刻提醒自己不忘為民謀福利,只有這樣,才能經得起金錢的誘惑。因此,要認真履行職責。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力,不斷提高工作能力,腳踏實地,秉公辦事。要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把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五、牢記艱苦奮斗精神,切實做到反腐倡廉。艱苦奮斗的精神,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寶貴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組成部分。在當今物質生活發達的環境中,能發揚這種優良傳統是難能可貴的,我們一定要能帶頭繼承和發揚。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其實就是一種廉政的表現。一些領導干部他們從開始不敢拿、不敢收、不敢吃,到拿一點、收一點、吃一點,最終,一步一步的、不知不覺地墜入了罪惡的深淵。由此可見,工作中的一點一滴才是最重要的,正是這一點一滴,才是防微杜漸必不可少的防線,它不得有任何忽視、不得任何含糊、不得任何放任。小節不保,大節難守。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平時一定要加強對黨的認識,平時生活中一定要廉潔自律,從小節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時刻約束自我,堅持做到自控、自律、自尊、自愛,并不斷加強自己世界觀、人生觀的學習,時刻牢記黨的紀律。只有時刻自我約束,思想境界不受到任何干擾,道德水平才會日漸長進,工作起來才會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從點滴做起,做一名勤政廉政的黨員,雖不能永芳百世,至少不會以權謀私、貪污收賄、慢慢地走上犯罪道路,給國家、社會帶來嚴重的危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要從警示片中吸取教訓,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勤政為民。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以此為警鐘,牢牢樹立執政為民,廉政為民的思想,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個人廉政自律的實際為出發點,做到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真正做到上不負黨,下不負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