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_我和我的祖國心得感悟(通用5篇)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_我和我的祖國心得感悟 篇1
《前夜》中為了在開國大典上讓五星紅旗分毫不差的冉冉升起,在距離升旗還有幾個小時的時候,工程師,家家戶戶的每個人都貢獻了自己的全部的努力,每一個人,每一份力量都凝聚在了一起,那是我們每個人都發自骨髓的愛國之情。
《相遇》中為了保證兩彈一星工作的秘密進行,每一個參與兩彈一星工作的人都不能聯系一切愛人、家人、朋友,他們甘愿隱姓埋名,就是這樣的小人物為了能讓兩彈一星事業更加的成功進行,犧牲了自己,他們值得被我們每個人銘記。
《奪冠》中那個時代,電視機是那樣的珍貴,家家戶戶的人會為了我們中國女排而凝聚在一臺電視機前,冬冬作為一個孩子,做出了在初戀和幫著所有人拉住信號桿中最好的也值得我們每個大人贊揚的行為,他披起床單的那一刻,我仿佛也看到了國旗披在他的身上,他是一個滿身榮光的孩子。
《回歸》中期盼著香港回歸的修表師傅,他做到了讓鐘表的誤差幾乎不記,香港回歸前的幾秒中,我們作為熒幕前的觀眾,也隨著他們一起緊張激動,生怕香港回歸錯過了一秒,香港回來了,我們的五星紅旗升起了,在零時零秒的那一刻,香港的回歸,我們中國再也不能再等一分一秒。
《北京你好》中一個接地氣的出租車司機,他愛面子,愛在兒子面前裝逼,愛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得到了奧運會的門票,他這樣的人絕對不會讓自己吃一點虧,但也是這樣的人,在知道一個來自汶川的,失去了父親的,只是想來看看父親修的柱子孩子,一反常態,把奧運會的票給了他。
《白晝流星》中一個一生扶貧的書記,他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他讓冥頑不靈的兩兄弟,知道了什么是人間至善,什么是自己的星星。
《護航》中作為備飛的女飛行員,竟然是最為優秀的女飛行員,她為了訓練吃了多出旁人那么多的苦,只為駕駛飛機飛過天安門的那一天的榮耀,但是也正是因為她最為優秀,所以只有她才能作為備飛處理飛行途中一切的突發事故,她選擇服從命令,舍棄自己夢寐以求的夢想與榮耀,她值得我們每個人的尊重。
7個故事,都是平凡的小人物的故事,大人物創造了那么多的奇跡,而我們每一個人,其實幾乎都是一個個的小人物,但是我們愛國的熱情和決心不比任何一個人差,我們小人物也能貢獻出小人物的力量。謝謝7位著名導演和參演的演員們讓我看到了這部電影。我愛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_我和我的祖國心得感悟 篇2
實際看完,感覺確實還行,作為獻禮片合格了。比起建國大業,建黨偉業,這個有了飛躍,故事性更強,更像“電影”。七位導演還是超牛的。前三不分先后前夜,奪冠,你好北京。最后一名,白晝流星。葛大爺,張譯,冬冬小朋友全場最佳。
按順序,前夜有根據真實故事和人物改編的優勢,劇情代入感強。人物多,但是各個形象鮮明,劇情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黃渤一如既往優秀,歐豪演技驚艷了,吹號小哥哥超帥。相逢如果能及格,張譯獨拿55分,臺詞少,單靠微表情小動作就共情能力極其到位,長時間的單鏡頭特寫都能抗住,出色。任素汐,嗯,是她的風格,不出戲咯反正,就是大段臺詞,看電影的時候有點無聊。
奪冠必須高分,全程為徐崢和冬冬小朋友及弄堂街坊拍腫大腿。懷疑徐崢給配角冬冬的同學小胖子衣服小了刻意露肚皮但是我沒有證據,我盯著他肚皮一層層q彈一陣爆笑。(偏題了拉回來)是徐崢的風格,以小見大,自然敘事,不刻意講故事,但是全程讓你感覺你就是他們中的一員。色調,配樂都超棒,有一些細節神來之筆,知道是劇本但是還是會感嘆一點都不突兀。缺點就是吳京和馬伊琍出來那一趴,嗯。看電影就知道了。到這里,前三趴或多或少都有草灰蛇線,至少是一個串著的三個故事,但是后面的就是純單個按時間敘事的獨立故事了。
回歸,預告比正片出色系列。惠英紅,任達華,王洛勇和高亞麟撐住了,杜江朱一龍也不錯啦,反正他倆戲份也不多。就是感覺像是回歸紀錄片重拍了一遍?而且杜江腦內小劇場有點嗯,強行湊時長?北京你好,只會說你大爺還是你大爺!沒啥說的,這個故事性最強,感覺是點題和故事結合的最有新意的一個,編劇出來挨夸。而且,小朋友演技太好了吧!葛大爺多拍戲啊!
白晝流星,江珊田壯壯演技吊打。昊然弟弟被劇本拖垮了,飛宇弟弟還是再鍛煉鍛煉吧。這倆吃飯哪有流浪崽的亞子。不是吃飯速度快,頭發長,臉上高原紅就可以了啊,拿筷子秀秀氣氣的,流浪孩子拿筷子哪有那么好哦。而且旁白的語言風格,這起碼高考語文有130吧,不符合人設啊。陳凱歌這里的大場面很好看,可以截圖做屏保。但是命題作文這次寫的不行,且大段旁白有點尷尬,最后宇航員配合倆弟弟強行尬戲也是醉了。護航還可以吧,只是放在最后,看完除了小朋友很漂亮,飛行員走路超帥沒啥其他印象了。總結,還是值得看的。 7個故事,70年,彈指一揮間。新時代的中國,早已是山河無恙,國富兵強。祝祖國生日快樂,愿中國國運昌盛,福祚綿長。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_我和我的祖國心得感悟 篇3
開頭的紅旗緩緩飄揚,明亮又溫暖,王菲的歌聲仿佛穿透時光而來,靜靜流淌出了這七十年的歷史。
黃渤的演技沒話說,國旗升起的時候,我看到身旁許多人和我一起落淚;張譯的臺詞雖然少,但眼神戲足以感染觀眾;女排單元用了小朋友的視角,但不失笑點和激動人心;其實看了這一段時間的新聞,回歸單元是我最期待的一部分,惠英紅與任達華展示了愛情與家國之情的融合,回歸儀式承包了我所有的淚點,當國歌奏起,朱一龍飾演的護旗手堅定敬禮時,我已經不自覺淚目;葛大爺寶刀未老,非常值得一看;白晝流星的兩位小鮮肉也犧牲巨大;護航講的是女飛行員的故事,宋佳和佟麗婭真的是又颯又美。順便一提,本片的各單元都用了大量的方言口音,我覺得很有心意,又接了地氣兒。
本片的總制片人是黃建新,導過許多的愛國大片,從《建國大業》到《建黨偉業》,無一不是大人物、大場面、大歷史,正能量雖然滿滿,但總覺得少點什么,可能就是共鳴吧。歷史書上的許多情節和內容,我們已經耳熟能詳,偉人們的豐功偉績,我們感動之余,只有欽佩和仰慕。
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七合一電影,雖然也是選材于許多的重要歷史,但卻從另一個角度著手,借平凡普通的“小”人物之眼,講述著這些驚天動地的“大”事。
每個故事里的主人公們,都仿佛在這些歷史背后,隱沒了姓名。他們是徹夜奮斗的技工,是隱姓埋名的科研人員,是守在電視機前為國助威的觀眾,是護衛國旗的將士,是熱心的出租車司機,是無緣出征的備份飛行員……他們是許許多多的普通人,是許許多多的“我們”。
曾記得之前有一位中國臺灣女作家宣揚過:“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意小民幸福”。但我覺得這部電影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駁,只有許許多多的“小民”在一起,才有了所謂“大國”,只有“大國”有了安康,“小民”才有幸福。“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_我和我的祖國心得感悟 篇4
70多年了,經歷了70多年的風風雨雨,有苦有甜。人們依舊沒忘記1949年10月1日,就在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的一剎那,全國人民都沸騰了,是啊!那是人民過的都是水深火熱的日子,但我們最終還是解放了。
回憶如今年代,我們也經歷了許多事件。
20xx年5月12日28分14秒,四川汶川大地震使我們難以忘懷,在那一時刻,我們喪失了多少同胞?多少感動的事跡產生?還是學生的我們,雖然只能盡我們的微薄之力,但是我們的零花錢,我們的私藏物品,全都捐了出去。因為我們相信,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同一年的8月8日晚8時,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在中國北京拉開帷幕,中國是獲得獎牌最多的國家。雖然,我們只是隔著電視機觀看直播現場。但是我們歡呼,我們興奮。為中國的勝利歡呼,為我們的將來更加幸福更加美好而歡呼雀躍。緊接著,20xx年9月,世界金融危機,盡管我們平時盡情揮霍,但在那時我們堅信:沒有錢是萬萬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學會了省錢,為自己的家,為我們的國家,節約那么一點點資源。最近,中日問題仍在繼續。但是我們13億同胞都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
如今,我們中學生所該做的是: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珍惜和抓緊童年的每一秒,抓緊鍛煉身體和培養高尚品德,掌握豐富的知識,為建設、振興中華做準備,也我們的祖國共奮進!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_我和我的祖國心得感悟 篇5
前不久,張藝謀打造的冬奧會開幕式、閉幕式用中國式的文化,震撼了全球觀眾,因此大家也對冬殘奧開閉幕式非常期待。
3月4日北京冬殘奧會將正式開幕,據央視新聞消息,冬殘奧開閉幕式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就緒,今晚將進行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
據介紹,20__年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將以“生命的綻放”為主題,在80分鐘左右的時長內,秉持殘健融合的理念,通過十多個場上環節,在溫暖、感動的氛圍中,展現殘疾人對“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北京20__年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表示:已經跟冬奧開幕閉幕不一樣,冬奧還是冰雪藍,而我們是這樣的一種五彩斑斕的感覺,表達出熱烈的情感、打動人心的情感來,而這個特點恰巧是冬殘奧會最能達到的。
張藝謀強調:“我們加班加點把這場開幕式充滿感情的這個點突出,也許我們就成功了。”
據悉,本次冬殘奧會開幕式匯聚了來自全國多地、各行各業的參演人員。
其中,殘疾人占比為30%,主創團隊運用仿真排練技術,提高排練效率,突顯人文關懷,通過將殘健融合的理念貫穿于內容和形式當中,闡釋自強不息、同心與共的精神內核。
讓我們的社會形成普遍尊重、關愛、幫助殘疾人的社會風氣。
冬季殘奧會自1976年舉行以來,至20__已經舉辦了12屆,參賽運動員總人數接近4000人。比賽項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輪椅體育舞蹈等4個大項,每個大項中又包括若干小項。中國20__年首次參加冬季殘奧會,當時共派出4名運動員參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一個第六名的成績。
冬季殘奧會截至20__年已舉辦過第12屆,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由于有許多受傷的士兵和普通人試圖重新參加滑雪活動,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逐漸發展起來。早期的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先驅有奧地利失去雙腿的塞普·茨維克納格,他用假肢從事滑雪運動。
后來滑雪運動器材設計方面出現了革新,例如創造出了使用拐杖的三板滑雪(three-trackskiing)1.1獨腿運動員單腳穿一只滑雪板,再使用分別裝配有小滑雪板的雙拐,這樣雪地上便留下了三條痕跡。
這一器材的革命導演了1948年2月奧地利17名殘疾人參加的第一次滑雪比賽。廣大殘疾人滑雪愛好者十分歡迎這項比賽,于是翌年在奧地利的巴德加施泰因(Badgastein)舉行了首屆奧地利3板滑雪錦標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