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疫的國際價值》個人觀后感(精選5篇)
《中國抗疫的國際價值》個人觀后感 篇1
3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給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的回信中強調,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應該守望相助、同舟共濟。我們愿同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一道,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貢獻。
病毒無國籍,疫情無國界。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世界各國守望相助、攜手應對。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已日益成為休戚相關、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以鄰為壑、隔岸觀火沒有出路,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只有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貫穿戰疫全過程,通力合作、團結一心,才能戰勝病毒、戰勝疫情。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個春天,疫魔肆意,全國人民于磨難中奮起,在逆境中前行,只為保一國平安,護全球安全。越是在全球疫情防控吃緊時刻,越是要展示大國形象,彰顯大國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G20峰會上就應對疫情蔓延、穩定世界經濟進行了溝通協調,體現了中國推動開展抗擊疫情國際合作的大國擔當。中國在贏得國內戰疫階段性成功后,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念,及時對外伸出援助之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國暴發,中國向全球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并向一些國家派出專家醫療隊,提供醫療救援物資。中國為天下謀大同的高尚情懷,得到了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和高度肯定。
人類社會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當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波及100多個國家的局面,需要世界各國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貫穿戰“疫”全過程,攜手共筑捍衛生命健康安全的銅墻鐵壁。
《中國抗疫的國際價值》個人觀后感 篇2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一個重大威脅,也是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一次重大挑戰。面對嚴峻考驗,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形成了抗擊疫病的強大合力,書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欽佩與支持。在這場仍在進行的重大斗爭中,外交戰線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全力為國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為全球攜手抗擊疫情構筑堅實有力防線。
當前,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50多萬人感染病毒,病例增速不斷加快。面對嚴峻的戰疫形勢,多國相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升級防控措施,疫情的“陰霾”讓全球陰云密布。在這個關鍵時刻,堅定信心尤為重要。在中國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國14億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國內疫情形勢正在發生積極向好變化,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全球書寫了一份優異答卷。
疫情發生后,世界衛生組織積極推動抗擊疫情國際合作,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中國積極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發揮作用,及時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疫情,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等信息,并組織聯合專家考察組進行實地考察,捐款20__萬美元支持工作,雙方的合作取得積極成效。面對疫情在多國多點暴發的局面,各國應該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發揮領導作用,制定科學合理防控措施,依托世界衛生組織加強疫情防控信息共享,推廣全面系統有效的防控指南,盡力阻止疫情跨境傳播。
在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中國不斷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國家自發同中國站在一起,在世界戰“疫”行動上加強合作,團結攜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一條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匯聚成的“大河”,正氣勢磅礴奔向勝利的方向!
《中國抗疫的國際價值》個人觀后感 篇3
疫情發生以來,田師付鎮太平村村民齊心協力、同舟共濟以實際行動落實防控艱巨任務,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太平村村委會全體成員沖鋒在前、恪盡職守、無私奉獻、連續戰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為了科學有效的防控疫情,太平村在村口南嶺組設立防疫檢查站,駐村第一書記放棄春節假期,主動從市內第一時間回村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村委會成員、縣人大代表、黨員志愿者,實行24小時全天候待崗值守制度,全方位宣傳、排查、巡查疫情防控工作,確保防疫工作家喻戶曉,全力以赴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他們主動到執勤點進行宣傳、巡邏、排查。對外來車輛和外地返鄉人員及車輛耐心的進行勸返,對本村車輛及人員進行登記、監測體溫。面對部分返鄉人員心切、不理解、有怨言的群眾,他們微笑服務、耐心引導。確保及時掌握、及時處置,充分發揮了黨員志愿者和縣人大代表能吃苦、能戰斗的精神,發揮了帶頭作用,彰顯了黨員的先鋒本色,為太平村防控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群眾就是我們的堅強的后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有了他們這個冬天不再冷、這個疫情不可怕。太平村黨支部書記說:“面對疫情,群眾給了我們很大的依靠,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撐,我們有信心,堅決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
《中國抗疫的國際價值》個人觀后感 篇4
8日,在緬甸仰光國際機場,工作人員搬運中方捐贈的抗疫物資。
世界衛生組織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以外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19萬例。疫情沒有國界,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在這場全球抗疫“大考”中,中國與其他各國攜手作戰,積極分享抗疫經驗,并提供物資援助和派遣專家隊伍,彰顯大國擔當。
分享抗疫經驗
南非目前是非洲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面對當地日趨嚴重的疫情,中國駐南非大使館日前組織了中國專家視頻交流會,與南非衛生系統官員及專家分享中國抗疫經驗。南非衛生部長穆凱茲感謝中國“雪中送炭”。
截至目前,中國已同全球多個國家以及國際和地區組織舉行類似的視頻會議,主要圍繞病毒檢測、病例追蹤、防控措施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中國在防控疫情方面積累了非常重要的經驗,非常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傳播。各國應分享抗疫經驗和疫情信息,互相借鑒學習,采取及時有效的防控措施。
《中國抗疫的國際價值》個人觀后感 篇5
這次抗擊新冠疫情中,大家經常提到一個世紀前發生的西班牙大流感,實際上它源于美國堪薩斯州的一個軍營。從1918年3月開始,僅半年時間就席卷全球,西班牙有800萬人被感染,包括國王在內,這大概是西班牙流感這個名稱的來歷。世界范圍內這場流感感染的人數超過5億,約占當時世界人口的30%,造成的死亡人數估計在5000萬左右,這大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四倍。這場大流感某種意義上提前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交戰各國都沒有兵力開往前線作戰,所以西班牙流感也改變了歐洲歷史的進程。
中國歷史上也經歷過許多瘟疫,民間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縱觀人類歷史,大規模的傳染病對人類的生存和文明進程帶來過嚴峻的挑戰,也讓人類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中國兩千多年歷史中,有史可查的瘟疫大概是350多場。比如中國人熟知的東漢末年、三國初期的赤壁大戰,背后實際上有一場大瘟疫。曹操軍隊在赤壁吃了敗仗,但史學家考證下來迫使曹軍敗走的關鍵原因是瘟疫。至于華容道捉放曹這樣的故事,屬于文學家的創作。中醫藥也一直伴隨著與疫情的搏斗而發展,東漢名醫張仲景就是在這期間寫下《傷寒雜病論》,他直接參與治療患者,寫下這本傳世醫學名著,也被后人尊稱為“醫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