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2022年度最美志愿者事跡個人心得(精選5篇)
觀2022年度最美志愿者事跡個人心得 篇1
20__年的春節,新冠疫情防控處于非常時期,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戰疫魔。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按照北京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的疫情防控通知,馬成朋積極組織志愿者進行線上培訓。引導大家重視新冠疫情,科學防控防護,安全居家隔離,疫情期間如何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服務等,使志愿者依法科學有序安全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服務。同時在線上利用微信等社交平臺轉發辟謠信息、宣傳正能量。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沒有旁觀者,更沒有局外人。2月份小區進行封閉管理,值守人員緊張,疫情期間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馬成朋和家人主動申請到大柵欄街道、廣內街道等社區防控值守。家里老人知道后勸說:“孩子,現在外面病毒傳染那么厲害,你去守胡同口接觸的人又多,太危險了”他女兒馬菡說:“沒事兒,我們年輕人身體抵抗力強,科學防護就沒事。雖然有些人不敢去,但作為黨員必須去!本瓦@樣,馬成朋和家人在防控卡點一線測量體溫,查看進出人員出入證,返京人員信息登記,公共設施消毒等工作!澳,感謝您配合測量體溫。”“看見了,請把出入證收好,謝謝您!”……一直重復提醒大家配合防疫工作。也有個別人不理解每次的查驗和測溫嫌麻煩,經過耐心的引導后,反而每次都主動配合防疫工作。無論刮風下雨下雪,天氣嚴寒。他們每天天沒亮就到崗,這一站,就是5個小時,有時候腳凍的冰涼,休息時,還為老年人購買生活用品,受到了社區及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同時組織志愿者參加到疫情防控常態化志愿服務中,為居民安康默默的付出。正是志愿者們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認真排查隱患,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保障服務。馬成朋勇于逆行的防疫事跡在中國教育電視臺、BTV北京時間、北京社區報等媒體報道。馬成朋雖然是安徽無為來京務工人員,但他和家人利用信息時間一直堅持志愿服務,長期組織志愿者參與重大活動和國際賽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巧,為社區、學校、平安地鐵、火車站等提供等志愿服務的培訓。先后被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市志聯等部門評為“首都最美志愿家庭”,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評為“北京市社會好人”安徽省優秀共青團干部、北京市五星級志愿者、北京市春運優秀志愿者、北京市最美慈善義工提名獎、北京市平安地鐵五星級志愿者、中國盲文圖書館五星級文化助盲志愿者等。他的志愿服務事跡分別在北京日報、北京晨報、北京晚報、新京報、央廣網、千龍網、中工網、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北京社區報等多家媒體報道轉載。
觀2022年度最美志愿者事跡個人心得 篇2
能當上華農百年校慶的志愿者是多么榮幸的一件事!在我得知自己被校團委青年志愿者服務中心錄取為校慶交通指揮組的志愿者時,心里還是很興奮的。能在自己的人生當中遇上這么一件喜慶的事,實屬難得!
在這次的志愿服務過程中,我獲益良多。先不說豐盛的三餐,華農為我們精心安排以外,在這次的活動中,我更是收獲了友誼和感動。從華農校慶的彩排過程中,我就結交了來自不同學院,但都熱心為校慶服務的志愿者們。從組長們的合理分工,組員之間的相互配合,我更是體會到一個團隊的力量。到了正式上崗的那一天,天還沒亮就得從床上爬起來,為的只是為校慶出一份微弱的力量。從躍進北步行來到保衛處,看到大家都穿上志愿者的馬甲,戴上專用的袖章,我們按照原計劃站在指定的崗位上,大家都喜上眉梢。剛開始車流量還不太大,我們尚算應付得來。但是隨著時間逐漸地推移,人流量、車流量逐漸增多,我們看到穿著色彩斑斕的校慶志愿服,大家都昂首闊步地向會場邁進。車輛開始陸陸續續地駛入我們負責的3號停車場,我們就按照間隔好的位置指引車輛停好。司機們都很配合,我們也干得很投入。后來我負責指揮的那部車停好了,從車里走出一位高大的外國人,他向我友好地微笑,還向我問華山運動場要怎么走,他并沒有用英文來問我,而是用了嫻熟的普通話。但是,我終于發揮了自己英語專業的優勢,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解答了他的問題。顯然,他滿意地笑了,我也感到內心的愉悅。
到了11點左右,本來按原本計劃是吃飯時間,但是車流量達到了高峰期。每當有車輛駛入,我們都必須跟著車輛跑到停車線,如此一來,我們跑了不知道有幾十趟了,并且還要跑到上面的那一層去,基本上是沒得休息了。后來,車位滿了,我們還需要指引司機走到六一區去停車。向我們問路的校友更是數都數不清,但我都耐心地向他們解答了問題,為校慶出一分力。
早上的志愿服務歷時4個多小時才結束,毋庸置疑,這次的志愿服務很考驗我的耐力和持久力,看著同伴們這么辛勤地工作,我也不忍心去休息。我想,在她們身上,我真的學到了很多,包括她們堅持不懈的忍耐力和樂于助人的精神。
晚上的站崗時間不是很長,到了休息時候了,我也只能說句不舍,我想再辛苦也是值得的。畢竟華農的百年校慶,就只有這么一次。能在這次校慶活動中展現當代志愿者的風采,是我們的驕傲。到現在,每每看到我們交通指揮組的合照,我都非常感動,那是珍貴的友誼,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讓我受益無窮。
觀2022年度最美志愿者事跡個人心得 篇3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疫情發生之際,正值春節期間,我正好閑在家。起先,我并沒有太過在意,總覺得這場災難離自己較遠,然而,疫情發展迅速超乎想象,患病人數不斷增加,再加上有武漢打工回來的,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就在這關鍵時刻,我們村村委積極響應上級指示,率先做出反應,有條不紊地安排起防疫工作。一方面對從外地回鄉的村民進行精準的摸底和排查,一方面對人流密集的區域進行及時管控,同時全天各時段地在村里進行防疫知識宣傳和安撫村民情緒,對打算辦婚宴的村民及時勸導其取消或者延遲婚禮,勸導辦白事的村民一律簡辦,并且安排志愿者村民每天沿街道噴灑消毒藥水,由志愿者向村民發放防疫情傳單,讓大家有防疫意識,這一系列的舉動很快取得了效果,村民們的情緒慢慢被安撫下來。
看到村委會的同志積極地投入工作,我意識到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應該主動地站出來參與村委會組織的防疫工作。于是我志愿參加了防疫工作。我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在村里的街道路口設卡排查,對外來車輛和人員進行勸返,對本村的來往車輛進行登記,同時對周邊經過的村民進行防控知識宣傳,也向村民發放防疫情傳單。另外,村委會還組織捐款活動,村民們積極響應,為武漢加油!
雖然說疫情依舊嚴峻,但我們要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勝利終將是我們的。03年的非典都已成為過去,冠狀肺炎也終將遠去!
觀2022年度最美志愿者事跡個人心得 篇5
To give is better than to receive.這是一句可以說是非常有哲理的話,它曾經陪伴著我們走過高中的那段時光。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雖然現在說這個有點為時過早,畢竟我們還沒有真正的進入社會,然而,大學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小社會”。我們是中山學院的一員,就像是社會中的一個行走者,應該努力為我們的學校添磚加瓦。
兩年前,我也還是個稚氣未脫的大一新生,來到這片陌生的土地,渴望得到成長的我在這里一直不間斷的努力著,時光荏苒,不經意間已經大三了,在這里度過的兩年,經歷了許多,心態越發平和了,回頭看看走過的路,有過歡樂,也有過難過;有過輕松,也有過疲憊;有過付出,也有過收獲;但心里更多的是懷著一股感激之情。在這里度過的每個美好時刻都是值得用一生去珍藏的。其實兩年間,學校也發生了很多讓人欣喜的變化。初來乍到那一年,體育館還只有一個地基,我們每天都會望一下體育館,想象落成那天會是什么模樣,大家都憧憬著。而今天的體育館果然不負重望,大氣磅礴,無與倫比。
在經過報名和選拔之后,我很榮幸得成為校慶25周年400多名志愿者中的一名。每個慶典都因為有大量的志愿者而錦上添花,我也愿意成為擁有使命感的志愿者。接到工作證和藍白色的志愿者服裝的一刻,無論是誰都會興奮和緊張。我的任務是一對一接待——接待到上層領導,說它簡單但又不簡單,簡單的是我只需要事先聯系溝通好要接待的領導們,不簡單的是要懂得接待領導,讓來訪的領導感受中山學院校慶志愿者的熱情周到。
11月12日,校慶當天,我們志愿者早早開始準備工作,神經緊繃,一直是隨時工作的狀態。計劃趕不上變化,突發情況還是發生了,領導在來的途中迷路了,于是我趕到學院外面的君利酒店通過電話口述引導他們正確的路線,并時刻注意經過的車輛車牌號碼,以免錯過,終于,他們在典禮開始之前就坐于來賓席上了。校慶典禮,我駐站在場邊,看著臺上演講者們激情飛揚的抒發著對母校20xx年來跨越式發展的感慨、收獲體會以及祝福,心里泛起一陣陣的驕傲;仡^看著校道邊那紅色的牌子上“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這是學院寄予我們每個學子最誠摯的祝愿。二十五年,九千多個日日夜夜,,使我們感到慶幸的是校慶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這是全體中山學院人的成功,是中山學院的光榮傳統和偉大精神的成功。
這次校慶最應該感謝應該是為這次校慶努力籌備了那么久的教職員工們。正是他們的業績、工作和每一個努力構筑起中山學院的歷史傳承和今日的輝煌;而且,也正是他們對中山學院這一共同事業的理解、信念和熱情為校慶慶典定下了基調,營造了氣氛。為此,我們由
衷地感謝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志愿者和每一位在平凡崗位上的工作人員。毫無疑問,假如沒有他們深切的理解、熱情的支持和積極參與,建校25周年校慶的慶典年就不可能那么隆重、熱烈,就不可能那么精彩、令人難忘。
20xx-20xx年,二十五年的風風雨雨,二十五年的櫛風沐雨,二十五年的春華秋實,成就了現在的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路漫漫其修遠兮,未來的路還很長,中山學院還很年輕,它那翱翔的翅膀,直擊長空,必定會在今后的每一個20xx年里畫出屬于自己那獨特的生命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