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紀實觀后感
20xx年12月18日上午10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改革開放的歷程已經走過了四十年。四十年來,中國從城市到鄉村,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的騰飛。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了20xx改革開放40年大會直播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改革開放40年紀實觀后感篇1
40年前,一個偉大領袖,一個中國新時期的設計者——鄧小平代表億萬人民,順應歷史潮流,打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中國從此走向世界,世界從此認識中國,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也從此開始
行的變化:由閉塞受限到舒適快捷。我的家鄉是山區,過去出門都要翻山越嶺。雖然家鄉不在四川,但用李白的詩“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現在,每村都有公路,有的甚至一直通到家門口。走親戚或者到集市上去,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早出晚歸”了。
住的變化:在我小時候父親常對我說,他上學時的學習環境和條件,教室是用黃土墻圍起來的,房頂也是破舊的,一到下雨天就啪啪地漏個不停。冬天寒風從墻縫里刮進來,手凍得通紅,連筆都握不住。
再看現在是學習環境,校園內環境優美,操場上學生龍騰虎躍的身影,歡笑聲洋溢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在明亮的教室里,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多媒體教學聲情并茂,內容豐富。在這樣的學習條件下,學生們可以盡情地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探索。
用的變化:由物資緊缺到琳瑯滿目,前不久,鄰居家姑娘要出嫁了。鄰居張大叔為自己的寶貝女兒準備的嫁妝,有冰箱、彩電、洗衣機……擺滿了他家的門前,就像一個家電市場。在一旁的李奶奶說:“老張,你家可真氣派啊!現在的姑娘也真幸福多了,像我們那會兒,除了布鞋和幾件新衣服就什么也沒有了。哪有這些啊!”張大爺聽了笑得合不攏嘴,國家越來越富,老百姓也跟著富起來了!”
通訊的變化:,伴隨著改革的春風人們的信息傳也發生了大轉變,由鴻雁傳書到人遠天涯近,移動電話已成為了日常最主要的通信工具,成為了全球移動電話用戶規模最大的國家。如今,無論走到國內哪個大中城市,電話可以直撥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四十年努力拼搏,四十年滄桑巨變。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明天會更好,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富足!
改革開放40年紀實觀后感篇2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當代中國大學生以成為最活躍的閃光點,不僅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中輕松愉快,自由浪漫,更時刻思考到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
當代大學生是一個朝氣蓬勃,富有創新精神的社會群體,所具有的年齡,知識,創新等優勢及這個群體對自身弱點的認識和克服,使這個群體能夠成為順應歷史發展的,最具有潛力和活力的,推動社會進步的新生力量,在當代,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國家,民族前進發展的靈魂和動力。大學生群體接受最高層次的教育,因而在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創新精神和能力等各個方面都達到相應水平,在這會使各個群體的特殊重要地位顯現出來。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信息革命的飛速前進,經濟政治的競爭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大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信息更加豐富,思想更加解放,面對的矛盾和斗爭更加復雜,承擔的社會責任更加重大。
大學生們擁有了理想,更承當了民族發展命運的責任。這就不僅要求大學生們要從根本上解放思想,積極提高自身素質,大膽的嘗試各方面的創新,還應該懂得愛國的方式——理智,實質。
我感覺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和父母比我們沒有經歷戰爭,生長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也沒有經歷文化大革命,只要我們肯努力,我們就能有機會上大學,而父母也很注重給我們營造這樣的好的環境,讓我們更好地成長。和改革開放前相比,我們的社會變得更有活力,人們的行為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發生著變化。現在每個人都更加渴望成功,渴望與眾不同,這一切反應出來的也許就是我們社會的競爭更加激烈,而這正是一個社會不斷進步的永動力。從個人層面上來講,我的感覺就是,改革開放,引入新的體制,激發了人的積極性,增加了人們對成功的渴望,從而推進了整個社會以更快的腳步在前進。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更加努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也為改革開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覺得,我們80后的大學生在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中成長。在成長過程中享受著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我們的學習、生活環境與條件可以說是非常優越的。從小到現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年都在見證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也在感受著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機遇,當然也有挑戰,作為80后的大學生我們更應抓住機遇,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我們80后的大學生應抓住歷史提供給我們的這樣好的機遇,提高自身能力,在改革開放前進的浪潮中能夠有所作為。
當前,國家在喜迎“百年奧運”這一歡慶時刻,也面臨著“”,“”,破壞祖國統一,“雪災”,“地震”,“洪災”,天災不斷的艱難深刻,想讓中國在世界上繼續發展,大學生們不再需要沉默,擔負起歷史責任,放飛理想,實現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40年紀實觀后感篇3
中國在近40年的時間里,臥薪償膽,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這種輝煌的成就依靠我們黨堅定不移地推行和平外交政策和改革開放政策,有人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強國,從此可與發達國家相提并論。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甚至是有害的,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我認為,我們還不是強國,的確是一個大國,因為我們有近1000萬的國土,10多億人口。我們只是一個大的發展中國家。應當說從現在開始,我們正在朝強國奮斗。這個過程可能需要20—40年的時間。
從一個小市民的角度看,應當加強:
1、政治,從集權——分權。中國國土大,人口多,多民族,各地情況非常復雜,各地的功能也不同,實行集權制,步調可以高度統一,效率很高,但很難解決一些矛盾,因為發展的不平衡和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從又好又快的發展角度看,中央應當適當下放一些權力給地方,充分調動地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可以讓各地存在不平衡和差異。比如:工資水平、人事制度、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等等方面應當近快放開,讓地方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和立法權。
2、經濟。從又快又好——又好又快。中國的成就是巨大的,中國發展成為了世界工廠。中國的發展,不僅直接養活了13億人,還間接養活了上億人,為世界各地提供了價廉物美的物品,但是,我們卻做出了很大的犧牲。我們的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我們的資源已經不多……,經濟已經到了轉型期,所以,不能再為世界提供初級產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高科技產業、核能產業、航空運輸、旅游、環保產業、電子軟件產業等,關掉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培養世界級企業。
3、文化。從單一——百花齊放。中國文化事業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而發展,但是還存在很大差距。我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史,有56個民民族,有歷史名城、歷史名人、名著、民族經典等,我們是文化大國,應當有理由發展成為文化強國,用我們的燦爛文明、文化去影響世界各國人民,讓世界人民真切地感受到中國的和平、文明和友好。
4、教育。從繁雜——統一。統一我們的思想認識,組建大型教育基地,重點加強職業教育,讓勞動者學有所用。我國是農業大國,擁有8億農業人口,有大量的勞動者資源,大力培訓他們,在機械、建筑、農藝、保姆等方面進行實用技術培訓,使他們不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有用武之地。
5、軍事。從多——精。中國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推動軍事力量的發展。中國經濟需要發展,要用強大的軍事力量作后盾。國家要強盛,要有現代化的軍事力量。中國經濟已經溶入全球經濟,經濟交往密切,要保護國家和國民資產和人身安全,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不行。比如,我們的對外貿易、運輸,在非洲、南美洲等地的石油供應線。
6、國土。從一國——加盟。中國的發展吸引了一些國家,他們人口少,經濟發展落后,歷來深受中國經濟、文化、教育、政治的影響,他們希望中國對他們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應當在世界范圍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緬甸、蒙古、朝鮮等國,中國需要更大的發展空間,為全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7、人口。從國內——國際。我們人口眾多,需要解決他們的出路。依靠資本輸出、人才輸出、技術輸出和勞動力輸出,在不同的國家有針對性地進行人力資源輸出。在發達國家,可以以勞力、資本和人才輸出為先導;在發展中國家,以技術、資本輸出為主;對出國人員實行鼓勵政策,使更多的人跨出國門,為全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8、社保。從低投入——高投入。應當認國人充分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真正使社會保障成為保險,解除人民代表的后顧之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經濟建設上,將醫療、養老、失業、教育和住房等保障體系建設得更好,使生病、養老、失業、教育和住房不再發愁。
篇4:20xx改革開放40周年觀后感
20xx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1978年,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征程。這40年,值得每個中國人去紀念。改革的春風席卷中華大地,從沿海開放城市到內陸城市,從城市到農村,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華大地在各個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處處洋溢著喜人的景象,中國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書寫著國家和民族的壯麗詩篇。
作為80年代出生的白城人,我深切感受到改革開放給白城帶來的巨大變化。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白城市歷屆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在白城大地上書寫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篇章。一代又一代白城人為這座城市的美好而努力拼搏,為這個時代的偉大夢想奮斗!
從前我們的街道很窄,也沒有街道標識,公交站點也是很簡單的一個牌子,現在的道路比原來寬很多,也安裝了國際信號燈、公交站標識清楚,也有長凳,可以讓等車的人坐下短暫的休息納涼,出行比原來方便快捷,時時處處感受到人性化、暖心體貼的服務。
我是一名口腔醫生,從這些年的工作經歷感受到醫院里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的二層門診樓和四層住院樓變成現在8層門診樓、12層住院樓,新成立了ICU、NICU……完善了一些門診和療區的建設,并且增設了很多專科設施、設備,專科人員也配備得齊全。以前大家學術上都很保守,現在都鼓勵我們走出醫院出去學習、培訓,與國際前沿技術接軌。我也受惠于改革開放政策,曾經兩次進修學習,并于去年赴上級醫院學習種植牙技術及到相關科室學習。今年先后2次參加國家級會議、4次國家級培訓,加強同行之間的技術溝通交流,開拓眼界,開展了首例隱形矯治牙齒技術,并將種植牙技術推廣,將傳統撥牙的理念更新為微創無痛拔牙。在學習過程中,更讓我們切身感到醫學界不斷創新的科技力量的變化。
讓我對知識的渴望如久旱逢甘雨,給了我很大的進步和成長空間,在各方面有了一些提高后,我光榮地申請加入了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民建會員,雖然入會時間不長,但在會內領導及其他會員的帶領下,參加了很多次會議學習,還下鄉扶貧、勞動,在民建組織的感染下我一直在做青年志愿者,去白城周邊的老年社會福利院做義工,探望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把民建的人文精神傳遞給有每個需要幫助的人。我發現民建的許多主張與理論,正是我多年以來所向往的,我要在會組織的領導下,不斷的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雖然現在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面對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優秀人才的不斷涌出,感到壓力很大,責任很大,我將時刻鞭策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民建的大家庭里,為我們民建越來越好,為白城經濟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強,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當前的幸福生活。春華秋實,老一輩人用辛勤的汗水為我們創造出今天的優越環境和累累碩果,那么我們更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的發展變化,以十足的干勁去續寫新時代的美麗華章。奮斗中的汗水不會讓我們退步,民族的自豪感會讓我們變得更加穩健。新時代的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祖國的現狀和肩負的責任,祖國的成長與我們一路同行,而我們也必將成長為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用自己的奮斗來譜寫祖國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
篇5:90后眼中的改革開放
作者:曾晨
身為“90后”的我,成長過程中體會到的不是我父輩們的“艱難困苦”,而是祖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和平、幸福。一年又一年,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前進,在20xx年的歲月里,我能深刻體會到,改革開放帶給我的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鮮活的變化,一次偶然與父母的閑聊中喚醒了我童年時的記憶……
黑白電視——彩色液晶電視
最初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過的。外婆家里的電視是黑白的老款式,在屏幕的右上角有個圓盤,轉動它就可以換臺,能換的臺也是屈指可數的,信號不好的時候還得上下調試天線。到了97年那會我搬了新家,家里買了一臺彩色電視機,鄰居家的小伙伴們都會到我家來玩,我們一起看著《舒克和貝塔》《黑貓警長》《西游記》《海爾兄弟》《阿凡提》……現在,我們家家戶戶裝的都是大屏幕的彩色液晶電視,不僅在家能看在線電影,還能在家K歌。
白布鞋——時尚的運動鞋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特別流行穿白色的布鞋,每人腳上都穿著一雙白布鞋,白布鞋要是黑了,也不用洗,只要用橡皮檫去擦擦或者白粉筆涂涂就可以。現在的鞋子花樣繁多,五彩繽紛,帆布鞋、運動鞋……不等到鞋子穿舊或者穿破,自己就會時不時的犒勞一下自己,買上一雙時尚的運動鞋穿。
“大屁股電腦”——平板電腦
小學的時候我們有一門學科叫微機課,我第一次看見的電腦是那種俗稱“大屁股電腦”。里面的游戲除了紙牌、掃雷就是青蛙過河、警察抓小偷,或許是因為太笨了吧,到現在這幾個游戲都沒有玩的很溜。那時候拼音什么的都得靠邊站,五筆才是打字的王道。一上微機課就會聽到有“王旁青頭戔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的朗朗五筆口訣。小時不好好背,現在也就記住這2句,卻不知五筆輸入法比拼音輸入法打字更快。現在的我們都是用的是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輕便美觀、方便攜帶,可以隨時隨地的上網、查看新聞資訊、接收Emile,處理工作的事情。
跳房子——電子游戲
記得小時候和小伙伴玩過跳跳鼠,攢過游戲積分卡,玩過跳房子,看過安徒生童話、百科全書和三毛流浪記。總是在放學做完作業后看動畫城緊接著再看四十分鐘的大風車。以前的上海美術制片廠拍出的動畫到現在拿出來,部部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現在小孩子的童年,每天都是抱著一個手機或者電腦,不停的玩電子游戲,或者看一些益智類的兒童節目。
大哥大——智能手機
記得小時候,爸爸買了他的第一部手機——大哥大,現在想想那個黑色的打磚塊是真的不方便,衣服兜里都裝不下。至此之后,家里的通訊設備就開始更新換代了。BB機、家里的座機、小靈通、諾基亞西門子手機······直板到翻蓋再到滑蓋。記得考上大學那一年,爸媽作為獎勵給我買了一部觸屏的手機,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機。緊接著我有了QQ、微信、微博,開始隨時隨地的給好朋友留言、回復好朋友的留言。要是餓了就點美團外賣,購物只需網購,出行提前預約,一部手機就能讓衣食住行無憂。
綠皮火車——復興號
記得小學的時候,與父母一起乘著綠皮火車去杭州游玩。當時坐著一節車廂的公交車去火車站買票,那時的公交沒有空調,只要1塊錢。那是我第一次乘坐火車,那時綠皮火車車速很慢,座位也很硬,但我的心里充滿了好奇與喜悅。而如今,乘坐高鐵已變得很平常了。只需要通過一部手機,短短一分鐘,我們就可以實現網絡購票。搭乘帶空調的公交車直達高鐵站,乘坐高鐵到杭州2小時就能到了,車速很快,座位舒適,內心分外驕傲!這就是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
作為一個90后,我和改革開放一起茁壯成長,我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受益者,也要成為參與者、推動者。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相信,沐浴著新時代的春風,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會停息,作為青年人,我們不僅收獲著改革開放的碩果累累,更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的發展變化,緊跟時代腳步。我們要時刻感念前輩們篳路藍縷的創業艱辛,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把握歷史和時代提供的難得際遇,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征程中放飛青春夢想,在實現中國夢的拼搏奮斗中譜寫青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