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寫作心得和方法:淺議小說寫作
六、結束語
生活中每一次感動都可以入小說,比方第一聲春雷,第一場春雨,第一只蟄伏的小蟲爬上窗臺。
還有好奇心,比方說我們好像從來沒見過蒼蠅半大小子的時候是啥樣,它們好像搖身一變就出現了,等等。
作品是要拿給讀者看,培養自己的讀者群,征服每一個有層次的讀者,包括對手和敵人。不成熟的作品不能輕易放出來,糊弄讀者,就完蛋了。(想起臧克家的詩《有的人》,可以套用說:“有的作家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作家死了,他還活著。”因為只有好作品才能不朽。)
我覺得,一個好作家,至少要有十幾篇像樣的短篇,五六篇像樣的中篇,兩三部像樣的長篇。
對于陌生的題材,不是自己經歷過的,也不是不能寫,比方我從來沒有煤礦生活的經歷,但也可以寫煤礦一些細節,如下:
有天我和老三正在一個小山般大的煤堆旁說話,突然忽通一聲,黑霧騰起,煤堆不見了,留下一個大坑。我們目瞪口呆片刻,煙塵散開,只見大坑里面,原先在煤堆頂上作業的拖拉機還有一半露在外面,司機吳猴子哥手腳飛快地從里面爬出來,一眨眼就到了坑邊兩米多高斷層邊。我們趕緊解下腰帶遞過去,也沒怎么用力,吳猴子哥就嗖地從下面躥上來,跑出去好遠一屁股坐在地上放聲大哭。這時礦區驟然響起凄厲的警報聲……
咋樣?還不錯吧?但如果寫人物和對話語言時,就一定不能做到在礦區生活的作者那樣游刃有余。所以說個人經歷的生活才是寫作者的后花園。后花園式寫作是一個作家最堅強的理由,把個人生活轉化為大眾接受認可的藝術形式很不易,有時會沉的太深不能自拔,變成了純粹的個人寫作,這個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的一個作者,寫了一篇關于交通糾紛的小說,我說這是個老話題,網上常見的橋段。他不開心,說這是自己親身經歷。我說那沒辦法,別人沒經歷,但別人編的比你這個真事兒還圓滿,不是不能寫,是考慮一下怎么寫才與眾不同。我這作者還是個很較真的人,說那別人寫了還有啥意思?我寫別的吧。他可能沒想到,已經沒別的了,人間的這點事兒其實都叫人寫過了。我想說的是,“不怕舊瓶裝新酒,就看手段有沒有”。你的閱讀量足夠的話,可以規避雷同的內容,你的水平超強的話,也一定會寫出更精彩的作品來。
文中都是個人想法,拼湊了1萬余字,可謂之“小說寫作萬言表”。因為表達的水平不夠,漏洞很多,可拿取所需,拋卻不同。本文就是一篇簡單的心得分享,不否定、不站隊、不爭論。喜好就讀,不喜歡就棄。文友讀后有些許收獲和不同感悟,進而堅定自己方向,是我最大快樂。